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411023
本书根据少年儿童核心素养“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三个素养类别,遴选了以下12个主题和36个专题:1月,节俭——节约、节制、简朴;2月,守规——遵纪、守法、诚信;3月,环保——卫生、绿色、生态;4月,公益——参与、互助、志愿;5月,勤劳——自理、敬业、创造;6月,审美——感受、鉴赏、表现;7月,健身——运动、健康、坚持;8月,友善——善良、沟通、合作;9月,好学——好奇、专注、质疑;10月,感恩——孝敬、尊师、爱国;11月,自信——乐观、勇敢、担当;12月,自省——计划、自律、自强。结构框架为:名词解释;行为规范;名言警句;参考故事;活动方案;体会感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好习惯养成的氛围,用行动证明好习惯养成的刻不容缓,为少年儿童学力发展和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序 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章 1月:节俭——让我们学会吃饭
第二章 2月:守规——让我们不闯红灯
第三章 3月:环保——让我们不乱扔垃圾
第四章 4月:公益——让我们去做志愿者
第五章 5月:勤劳——让我们学会扫地
第六章 6月:审美——让我们学会表演
第七章 7月:健身——让我们玩球去
第八章 8月:友善——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第九章 9月:好学 ——让我们快乐阅读
第十章 10月:感恩——让我们给父母写信
第十一章 11月:自信——让我们学会演讲
第十二章 12月:自省——让我们记录生活
序
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许新海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品读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名言,至今仍让人满口生津: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指出:“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英国教育家培根指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务必努力求得好习惯。”……
好习惯之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已是业内外的共识。但是,光有共识,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还是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尴尬。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于2006年11月,就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给予了独到、具体的阐释, 正式提出了开展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旨在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努力,让学生在每一个月中有重点地培育、养成一种终身受用的好习惯。项目一提出,得到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区(校)的纷纷响应,如今也快十个年头了。近十年来,“每月一事”项目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区(校)扎扎实实、蓬蓬勃勃地开展着、实践着、提升着,获得了可见的丰硕成果,令人欣喜。尤其是江苏海门新教育实验区“每月一事”项目组,就人一生好习惯的培育与养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曾于2009年,遴选了以下12个主题:1月,吃饭——节约的主题;2月,走路——规则的主题;3月,种树——公益的主题;4月,踏青——自然的主题;5月,扫地——劳动的主题;6月,唱歌——艺术的主题;7月,玩球——健身的主题;8月,微笑——交往的主题;9月,阅读——求知的主题;10月,家书——感恩的主题;11月,演说——自信的主题;12月,日记——自省的主题,编写了《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新教育实验区(校)内推广使用。“每月一事”项目既是实现新教育实验核心理念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工程和独特的知识产权。
事物是历史发展的进程,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新问题,体现时代的新要求,着眼时代的新发展。随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主题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全面深入推进,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逐步建构,足以引发新教育人对时代境遇下的“每月一事”项目,进行新的思考,新的梳理,新的实践,也呈现新的成果。因此,新教育研究团队决定重新编写“每月一事”操作手册。
中国家教文化中有一句格言: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从三岁孩子的身上能看到他(她)长大的样子呢?曾有一名记者采访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记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重要的东西?”
那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足以印证幼时养成的好习惯对未来人生影响的深远。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于幼儿时期,一般在6岁以前,人的生活习惯基本形成。由此可以这样说,孩子的好习惯始于幼儿教育。因此,海门新教育实验区早在多年前就把“每月一事”项目推及至全市每一所幼儿园,如今也已悄然开花结果。本次“每月一事”操作手册的重新编写,我们把海门新教育实验区幼儿园的实验成果也纳入其中,使操作手册更为科学、更为全面。
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周遭的外部条件及其自身的内部条件交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一种结晶。因此,“每月一事”项目的落实与推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严格来说,孩子的好习惯更多的是始于家庭。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的思想、言论、行为相互影响度非常高。家庭成员的品行修养、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将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直接、日常的“原型教科书”。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家校合作共建”,为“每月一事”项目的有效推进打开了另一扇窗。多年来,海门市新教育实验区在“每月一事”推进过程中,充分关注、挖掘家庭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坚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合作共建,相通相融,及时解决孩子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终实现教师与家长在培育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也遇见美的自己。
………………………………………………
怕浪费婆婆
盘子里的剩菜,碗里没吃干净的饭粒儿……等着吧,“太浪费”要来了!
“剩了这么多,太浪费了!我来吃掉吧!”嘎吱嘎吱、咕噜咕噜、晞哩呼噜……
“咦?这儿还有不少。太浪费了!?说着,婆婆靠过来,伸出舌头要添我的脸蛋!”
“啊——别这样!”“太浪费了,我就是要舔舔!”吧唧吧唧……
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一直开着。“太浪费了”要来啦!“一杯水还不够吗?太浪费了!”我忍不住哭起来:“哇——哇——”“哎哟,泪水白白流掉,也太浪费了!”
揉成团的纸有一大堆,“太浪费”要来啦!“这样用纸太浪费了!还可以拿来好好玩呢。”婆婆把纸团展开咔嚓咔嚓地剪,吧嗒吧嗒地贴……“瞧!一个怪兽纸偶做成了!”
铅笔头到处扔,“太浪费”要来啦!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只铅笔头绑在一起,可以做什么呢?”“彩虹铅笔!”“答对了!”
橘子皮正要扔掉,“太浪费”要来啦!“橘子皮嘛,晒干后,放进浴缸里,泡澡可舒服啦!”“热乎乎的橘子浴啊!”
天黑了,开灯吧! 咔嚓!“哎,太浪费了。”婆婆唠叨着,“我要回去了。”“开灯太浪费了,天黑了就睡觉呗!” 太浪费了!太浪费了!
你是不是也在浪费?
富翁巴菲特的生活
巴菲特在全球富人排行榜上总是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巴菲特长期以来卓越的投资管理能力。而他的个人生活却仍然保持节俭的习惯,至今,他仍居住在他于1958年花3.15万美元买下的位于奥马哈市的住所内。他喜欢麦当劳的汉堡和可乐,对高科技类产品没什么兴趣,包括电脑和奢侈品牌汽车。
巴菲特对自己的生活标准也感到十分满意,他不追求大豪宅,对新款手机、电脑、汽车也没多大兴趣,更不要说私人岛屿和社会地位这些虚幻的东西。他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并以此为乐。
当然,巴菲特并非守财奴,也不是什么冥顽不化的老古董。虽然他在投资上反感高科技类的公司,但在实际生活中,他并不排斥这些实用的科技产产品。手机、电脑,他也一一纳入囊中。只不过,他更善于衡量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且坚持自己的生活标准。
巴菲特十分留意自己生活中的开销费用。手机费、上网费、房地产税、房屋修缮费,等等,他都会尽量控制并减少。
对大多数人来说,巴菲特几亿美元的资产仿佛需要几亿光年才能达到,而他节俭的生活习惯也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很多人喜欢彻头彻尾的钻研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却忽略了巴菲特节俭的一面。殊不知,在你还没有攒够万贯家财之前,节俭的生活习惯异常重要。巴菲特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梁实秋“节制”长寿
一天,梁实秋先生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东西;“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后,“八宝饭”端上来了,大家都猜他一定不会碰,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开心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
梁大师则笑着说他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他才特别节制。
“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爱。”
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才有杰出的成就。
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简朴小故事——一栋小楼
1964年,为了让日夜操劳的能有个休息的地方,中央机关背着他在京西玉泉山盖了一栋小楼,让他在工作之余能去度度周末。
知道后很不高兴,对工作人员说:“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反对奢侈腐化,以权谋私,谋求制度和政策以外的特殊待遇。因为干部政治和生活搞特殊化,不仅是为政不廉的表现,也是一种腐化现象。”
工作人员说:“房子已经盖好了,您还是去住吧。”又说:“要我去住可以,一是盖房子的建设经费要从我的稿费中出,二是必须先让警卫战士去住。”无奈,领导只好安排警卫战士们先轮流去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