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71780
《诺贝尔奖得主传记丛书》(**辑)精选了五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诺贝尔奖得主,展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成功之道、历史贡献、人格风范等方面,并着重介绍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丛书的体例、语言、版式、字数等等都针对青少年而精心打磨和考量,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诺贝尔奖得主传记丛书》作为青少年读物,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不以学术性和厚重感为**追求,而以青少年能够“读得懂、想要读”为追求,尽量以故事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叙述呈现诺奖得主的人生华彩。语言生动活泼,能够使孩子迅速代入。本丛书旨在引导、启示、帮助正值成长中的青少年,向孩子们传递认知上的“正能量”,引领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树立高远的理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能够学习到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人生经验,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昨晚,他写信时突然停下笔,后看了她一眼,说:“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马尔克斯传》,他在《百年孤独》中把永远无法被征服的生之艰辛和死之孤独写成了神话,而他的一生比小说更魔幻、更精彩、更动人。
章 在阿拉卡塔卡的日子(1927-1936)
不知道出生年份的作家
电报报务员和上校女儿的爱情
只留下“枯枝败叶”的阿拉卡塔卡镇
幽灵出没的“大宅”
讲“鬼故事”的外婆
牵着外公的手
认识“母亲”和“父亲”
初的爱好——画画
个老师——罗莎·艾莱娜
本书——《一千零一夜》
第二章 从巴兰基亚到苏克雷(1937-1942)
离开阿拉卡塔卡的日子
写招牌的大作家
离开巴兰基亚,去往苏克雷
圣约瑟中学的‘ 小老头
次性经历
第三章 锡帕基腊的诗人(1943-1946)
十六岁出门远行
生命中糟糕的时刻
波哥大夜
幸逢“贵人”
抽奖抽到一只老虎
“文学麻疹”
“石头与天空”诗派
崭露头角
向梅塞德斯“求婚”
成功的“预言者”
国立男中的“舔斗鸡主义者”
第四章 波哥大的大学生活(1947-1948)
“无可救药”的法学系学生
总是差五分钱
有轨电车上的读诗人
遭遇卡夫卡
“一位优秀的新作家诞生了”
盖坦被刺
第五章 卡塔赫纳的记者生活(1948-1949)
卡塔赫纳夜
大学没有毕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宇宙报》的“廉价劳动力”
卡塔赫纳小组
《百年孤独》的雏形——《家》
膜拜索福克勒斯
终生好友——阿尔瓦罗·姆蒂斯
遇到“山洞里的舔斗鸡主义者”
第六章 巴兰基亚的燃情岁月(1949-1950)
好的朋友——巴兰基亚小组
《先锋报》的“长颈鹿”
“摩天大楼”里的疯子
寻根之旅
第七章 逃离卡塔赫纳,漫游瓜希拉(1951-1953)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苏克雷的匿名帖
“你后会只剩纸可吃!”
逃离卡塔赫纳
重创
卖百科全书的游走书商
一张三十年的欠条
“拉响一根爆破筒”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时间神话
“你外公杀了我外公”
回城
第八章 波哥大的王牌记者(1954-1955)
重回波哥大
《观察家报》的新职员
个独立影评人
波哥大屠杀学生事件
麦德林市的城区地面塌陷事件
乔科省罢工事件
没有人给他们写信的老兵
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
《枯枝败叶》出版
流亡欧洲
第九章 欧洲之行(1955-1957)
欧洲之行(一)——罗马时期
欧洲之行(二)——巴黎时期
欧洲之行(三)——铁幕之内
第十章 拉美风云(1957-961)
《时刻》杂志的年轻人
神秘预感
推翻独裁者
战败军人的形象
终成眷属
新婚生活
失业
色情杂志的主编
古巴革命
真相行动
拉丁美洲通讯社
个孩子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出版
在哈瓦那的紧张岁月
破译密电
“普洛克路斯忒斯的铁床”
危机四伏的纽约
宗派之战
“猪湾事件”
离开拉丁美洲通讯社
走进福克纳的世界
第十一章 墨西哥的电影梦(1961-1965)
姆蒂斯的笑脸
海明威之死
又到无尽等待时
著书都为稻粱谋
杀鸡也要用牛刀
《恶时辰》带来的喜从天降
《佩德罗·巴拉莫》
四处讨薪的大作家
打开电影的大门
卡洛斯·富恩特斯
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第七艺术的魅惑
小康生活
“迷途知返”
写作瓶颈
位列拉美十大作家
自以为是的小作家
一百五十年的版权代理期
神一样的句
第十二章 大魔术师(1965-1967)
“黑手党洞穴”里的“魔术”
喝热巧克力升空的神父
皓首穷经的“考据学家”
“谋杀”妻子
乘上“雷梅黛丝的床单”
“杀死上校”
捕猎到完美的狮子
放飞希望
完美的作品
《百年孤独》横空出世
写错字的封面
一夜成名
第十三章 在文学与政治之间(1967-1981)
移居巴塞罗那
重访巴黎
好友病故
9·11事件
《族长的秋天》
新闻和政治的战场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第十四章 时刻(1982-1983)
“没有争议的获奖者”
《拉丁美洲的孤独》
戴黄玫瑰、穿利奇利奇的获奖者
名声像永远不熄灭的灯
第十五章 后《百年孤独》时期
《霍乱时期的爱情》
《迷宫里的将军》
《十二篇异国旅行的故事》
《爱情与其他魔鬼》
《绑架》
第十六章 后的岁月
开始思考死亡
抗拒死亡
后一本书
一切已到尾声
华丽谢幕
附录
马尔克斯获奖理由
马尔克斯获奖演说:《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尔克斯的生平和创作年表
参考书目
对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人的文学阅读,我有着一份近乎悲观的认识——当代青年处于一个并不“景气”的文学阅读场域中,升学考试的压力、求职谋业的压力让年轻的学子们的阅读生活被各种繁冗的教科书和枯燥无味的考证考级书占据着;发达媒介语境下由电视、电影构成的强大的影像文本成为比纸媒文本更有吸引力的阅读对象,因而很多年轻人知道许三多而不知道许三观(注:“许三多”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王宝强饰演的傻大兵;“许三观”是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更为致命的是,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Kindle等新型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传统纸媒时代的静态文学阅读成为了一种移动阅读和“轻阅读”,阅读的快餐化、轻逸化甚至浅显化更为突出。
也许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我的工作经历和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当代青年人的文学阅读并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话题。我在一所“211”大学教学,我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每年两学期交替给学生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程。每年的这两门课上,我都会针对学生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阅读(包括影视),进行一种较为详细的调查。除了少部分学生有还算可观的文学阅读面和阅读量外,大部分学生的文学阅读相当可怜,很多学生的阅读记忆还停留在初中、高中时的教材内容,不少学生的影视库存要远远多于文学库存。这些重点高校的学子们,都属于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阅读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青年群体的阅读真实。可以说,大学时代的阅读匮乏根源于小学和中学时代阅读的匮乏与缺失。我不想去臧否中国基础教育如何褫夺了学生的文学阅读时间和阅读热情,使他们异化为考试机器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升学压力和考试制度限制了中小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自由阅读,功利的教育方式和考试竞争机制,造成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为中国未来而读——2014阅读论坛”上提醒我们:培养阅读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确实,阅读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汲取、视野拓展和素质的提升,应该把阅读习惯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来培育。
在我看来,阅读,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世故和精明,而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有教养,让我们为了在喧闹的尘宇间觅得一份心灵的自由放牧和想象的天马行空;阅读关乎功用,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阅读又无关乎功利,更为了提升智慧,或成为想象的狂人、思想的超人和精神的贵族。阅读有不同的境界或定位,有的人让阅读成为一种知识来源,有的人把阅读当做一种娱乐方式,有的人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可以让我们从无知变得有智,让我们从蛮野变得优雅,从稚气变得成熟。对于当代青年来讲,阅读更是关乎到精神成长的大问题。英国作家尼尔·盖曼在《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建立在图书馆、阅读和幻想之上》这篇文章中指出:我们能够确保孩子变得有知识、有文化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教他们读书,让他们知道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确实,阅读是一个关乎到青年人精神成长的行为。如若让当下青年朋友的阅读处于一种无序、随意的状态,强劲而有巨大吸引力的日韩和欧美动漫会对青年的文学阅读形成巨大挤压,视觉时代的图像伦理和网络时代的快餐阅读都会成为影响当下青年文学阅读的重要方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