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6809662
袁银波的《鹰魂》是一部反映空降兵在汶川大地震中不畏困苦,为抗震救灾作出巨大贡献的小说。同时,小说在反映特殊年代军旅生活方面有新颖的视角。
《鹰魂》的特点是在颂扬空降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种从革命战争年代锻炼而来并得以在和平时期继承就发扬的空降兵精神,正是我军光荣传统的一部分,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鹰魂》,是以一个童话故事来开篇的:在秦地关中飞凤山下,有位小凤姑娘,由于山垮崖塌,她被埋在了一孔破窑内。为了抢救小凤,一个名叫小龙的少年,每天都在塌窑的地方去刨。他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刨见了小凤的尸体,便把她埋在了高高的山冈上。冬天里,他顶着冰雪严寒,折下无数的酸枣刺;春天里,他捡来无数的油菜花瓣,一根根、一片片地往油菜花瓣上穿酸枣刺;他又把这滴血带刺的油菜花瓣,一片片地撒上小凤的坟头……当小龙撒完整整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片那片片穿有酸枣刺的油菜花瓣时,小凤的坟头突然裂开,一只金色的凤凰破土而出。与此同时,小龙却变了,他变成了一棵酸枣树,牢牢地扎根在小凤的坟头上…
…这则童话故事,貌似与《鹰魂》主题无关,实际有着紧密的关联,它是作者袁银波在作品一开始就埋下的重要伏笔。很快,作品的主人公班铁虎当兵数年后回故乡探亲,本欲与心上人马彩凤相会,谁知暴雨不断,山垮崖塌,彩凤一家人全被埋在了塌窑之内。也还有后来的抗震救灾,类似这样的场景又一次出现……这样一种写法,这样一种浓浓的童话色彩及诗情画意,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暖暖的日,微微的风。
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巍巍的山,小小的寨。
这是西蜀,这是茂县,这是羌族的一个村落——强鹰寨。
高耸的青山下,幽静的强鹰寨中,一座虽然破旧但很精致的茅屋前,一位老人和一个稚童正在抬头仰望着天空。那天空里,有一只鹰,它时而滑翔,时而盘旋,时而再一跃而升腾千百米之外,真格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鹰飞”啊!
这时,地上的稚童问老人:“爷爷,鹰为什么会飞?” 老人说:“因为它有飞翔的翅膀,它有千里万里飞腾之志啊!”
稚童又问老人:“爷爷,可人为什么不会飞呢?”
老人说:“因为人没有飞翔的翅膀,至于古时传说的嫦娥奔月,那只不过是古人的想象罢了。人,虽不能像鹰一样飞翔,但却可以有鹰那样的千里万里飞腾之志。所谓好男儿当志在四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那在长空里飞翔的鹰突然十分尖利地长鸣了一声,其鸣声久久在峡谷里回响。
稚童又问:“爷爷,那鹰是在说话吗?”
“是的,鹰是在说话。”老人这样回答。
“它在说什么?”稚童问。
“它在说,我是天空之鹰,我是羌族之鹰,这万里长空,正是我任意飞翔的地方。”
老人说。
“它是羌族之鹰,我也是羌族之鹰啊!”稚童这样说,“爷爷给我起的名字,不就叫强汶鹰吗?”
“是的,你正是羌族之鹰!”老人说,“爷爷给你起名汶鹰,是要你记住,咱们的老家在汶川,因被恶霸郭麻子所逼,先迁至北川,再迁这茂县,为了生存,咱们只能像鹰一样地飞啊飞!你爹和你妈,也都是被郭麻子所逼致死啊!所以,爷爷天天想着,夜夜盼着,都在希望你能成为羌族之鹰,好为你爹妈报仇,为所有受苦受难的羌人报仇,为天下的所有穷人报仇啊!更何况,现今又有日寇侵华,民族危难,重于一切,抗日救国,匹夫有责,你更应该成为一位抗日英雄啊!”
听爷爷这样说,这位名叫汶鹰的孩子不再说什么,他只是久久地仰望着空中那飞翔的.鹰,看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眼睛都不轻易眨一下,久久地,久久地。
这一日,汶鹰正和几个小伙伴在村后的山脚下玩耍。他们玩的是飞石取物的游戏:几十米远处,刀削样的石崖上,他们画有笼口般大的圆圈,投石中圈者为赢,不中圈者算输。汶鹰每每投之,无有不中,孩子们皆拍手叫好。
这群孩子中间,有一个名叫邱石娃,他不仅长得帅气,而且脑子聪明,又因为他是邱姓老族长的孙子,在孩子们中间威信极高,他是与汶鹰争夺孩子王最有竞争力的人选。这阵,邱石娃投石,较之其他孩童,自然多有投中,但比汶鹰则远远不及。
这样,他明明是输了,但并不服气,便另想别法。他以手摁着额头,苦苦想得一阵,遂用手指着不远处树梢上的一只落雀,问汶鹰:“光投石中圈还不算本事,你能以石击中那树上的麻雀吗?”
“可以。”汶鹰毫无犹豫之色,他立即手发双石,果然一投中之,那麻雀虽然惊飞,但仍碰石落地。
另一个叫母健建的小伙伴,他十分佩服地对汶鹰说:“哎呀,你真了不起!那圈是死的,它不会动,你投石击中并不稀罕。可是,这麻雀是活的,它会动会飞,你又是怎么投石击中的呢?”
汶鹰说:“这全在于掌握好提前量了。你若以石直击麻雀,麻雀自然会飞走。可是,我是手发双石,一石惊动麻雀飞走,另一石瞄于麻雀头前几米远处,那麻雀前飞之间,正好被前面的那块石头击中,它却怎么能逃脱呢?”
健建称赞地说:“你真格是神石手啊!” 石娃仍有不服之色,他说:“神石手!这不好听,也不稀罕,要当就当神枪手。”
李小兵说:“可汶鹰不会打枪,又怎么能叫神枪手呢?”
汶鹰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会打枪!我曾经用爷爷的猎枪打死过兔子,还打死过乌鸦和麻雀,又怎么不会打枪呢?” 石娃说:“可我们都没见过。”
几个孩子齐嚷嚷说:“我们都没见过,没见过。” 汶鹰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让你们见识见识。”
小兵这时插上话来,他说:“这投石头的游戏我们都玩了好一阵子,玩别的吧。” 张三强说:“要么,咱们玩摔跤,看谁的力气大?”
石娃说:“好的,就比摔跤,可咱们一定要比出个输赢来。” “是要比出个输赢来。”健建说,“谁要是赢了,就当咱们的王。”
“那么,投石中圈和击中麻雀的结果还算数吗?”汶鹰十分担心地问。他唯恐将方才的比赛结果一风吹之。
石娃默然无语。健建却主持公道地说:“算,那自然算数,算你赢,至少是赢了第一局。如比别的你再赢了,那自然就成我们的王了。”
于是,他们来到一处松软的土地上,在那里摔起跤来,直摔得一塌糊涂,在进行激烈的争王竞争。但是,各个都有胜负,那“王”始终难以产生。最是那个石娃,真格是汶鹰的强劲对手,二人摔跤五次,石娃竞连赢四次。纵是那个小兵,与汶鹰进行比赛,也是三比二赢。在这项比赛中,汶鹰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单就此项比赛来说,似乎石娃应该是孩子王了。可汶鹰人家毕竟赢了第一局,摔跤虽输了他们也只是扯了个平手。一时间,就一个小小的孩子王角逐,也处于焦灼状态。
石娃又出主意说:“我听说,当王的人,不但要有力气,要勇敢,更要有智慧,能办许多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咱们再想办法比谁最勇敢,谁最有智慧,就让谁当咱们的王。”
“这主意好啊!”健建说,“咱们的王还必须会使枪。我听说,当大王的都有枪,而且枪法都百发百中。可咱们怎么才能决出谁最有智慧枪法最准呢?”
“别急,我有办法!”石娃十分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他问同伴们: “你们吃过鸡肉吗?” “吃过。”孩子们一齐回答。
“猪肉呢?” “吃过。” “羊肉呢?” “吃过。” “牛肉呢?” “吃过。”
“马肉呢?” “吃过。” “兔肉呢?” “吃过。” “鹿肉呢?” “吃过。” ……
石娃又问了许多动物的肉,同伴们全都说吃过。特别是汶鹰,他几乎是在闭着眼睛回答石娃所提的问题,那就是“吃过吃过”。也确实的,他爷爷是老猎人,有什么野味,他能没吃过呢!
石娃突然顿了顿,他要么是“暂时卡壳”,要么是在想,究竟什么肉是小伙伴们从未吃过的野味。想得好一阵,他想到了鹰,这是族长爷爷曾千叮咛万嘱咐过他的,鹰是神灵的化身,它的肉是千万不能吃的,吃鹰肉是要犯罪的啊!可究竟犯什么样的罪,族长爷爷当时也未说清,所以他有意在这个时候揭开这个谜,也好借此惩处一下汶鹰,以便使自己能稳稳坐上孩子王的宝座。于是,他当时便以此来引诱孩子们:“可有一种肉,你们保证都没吃过。”
“你保证要说浑话了,那就是说人肉我没吃过。”汶鹰这样讥讽地说。
“不是,绝对不是,人肉谁敢吃呢?那不犯法吗?”石娃说。
“那你说是什么肉?反正我爷爷是猎人,我连狗熊的肉豹子的肉老虎的肉都吃过,还有什么肉能没吃过呢?”汶鹰说。
“你抬头看,那东西的肉你吃过吗?”石娃把手臂直竖起来,指着天上飞翔的鹰,故意逗汶鹰说,“那老鹰的肉,难道你也吃过?”
汶鹰愣了愣说:“鹰的肉,我没吃过,不知为什么,我爷爷从没打过鹰。” P1-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