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803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走近文学的角落,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古人的面貌
★脱下历史和圣贤的外衣,发现富有人性和温度的唐代文学
★横扫台湾各大图书类榜单的国学常识级作品
★诚品书店华文创作年度 Top 10
★金石堂强推选书·文学类 Top 10
★博客来人文类图书榜首推荐
★引爆年轻人读史热潮的趣味故事,亦庄亦谐,关怀与吐槽齐飞
★双封设计,内文四色印刷,《唐朝穿越指南》插画师燕王操刀精美插画
★脱下历史和圣贤的外衣,发现富有人性和温度的唐代文学
★横扫台湾各大图书类榜单的国学常识级作品
★诚品书店华文创作年度 Top 10
★金石堂强推选书·文学类 Top 10
★博客来人文类图书榜首推荐
★引爆年轻人读史热潮的趣味故事,亦庄亦谐,关怀与吐槽齐飞
★双封设计,内文四色印刷,《唐朝穿越指南》插画师燕王操刀精美插画
内容简介
《这个唐朝真好玩儿》通过写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唐朝的文学大家以及薛涛、上官婉儿等历史上的人物在各自生命中真实的挫折遭遇,带读者走近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之外的角落,通过轻松活泼的文字和叙事,揭开了一张张古人的真实面貌。
这群文坛宗师们有的恼人、有的憨直,但他们在个人成就和情感需求上,其实和今人并无两样。
他们对生命热情不减,困厄和不顺时也会抱怨和发发牢骚;对社会满怀理想,贬斥世俗的同时也不忘抵抗现实。
全书并非是架空虚构故事,而是扎扎实实基于史料、书信以及历史研究,挖掘出大历史里不会关怀与着墨的小故事。
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唐朝的几位诗人才子、达官显要,在一生低谷时的遭遇,以及做出的种种选择。
比一般课本和正史上所讲述的故事,更让我们对这些古代名人感到亲近。
这群文坛宗师们有的恼人、有的憨直,但他们在个人成就和情感需求上,其实和今人并无两样。
他们对生命热情不减,困厄和不顺时也会抱怨和发发牢骚;对社会满怀理想,贬斥世俗的同时也不忘抵抗现实。
全书并非是架空虚构故事,而是扎扎实实基于史料、书信以及历史研究,挖掘出大历史里不会关怀与着墨的小故事。
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唐朝的几位诗人才子、达官显要,在一生低谷时的遭遇,以及做出的种种选择。
比一般课本和正史上所讲述的故事,更让我们对这些古代名人感到亲近。
目 录
自 序 语文永远都在崩坏
一部曲 人有离合,月有圆缺——那些永不在生活中缺席的情感之事
章 韩愈的生猛海鲜宴:学习把咽不下喉的吞入腹中
第二章 柳宗元的槟榔:我得了一种叫作寂寞的病
第三章 白居易的废文人生:让哥哀伤的不是吃不好穿不暖,是空虚
第四章 元稹的酒:有一种梦想,叫与你再相见
第五章 薛涛与孔雀:原来我从来就不是你的凤凰
第六章 长安城之恋:缘分就是,有的被拾起珍藏,有的随水而逝
章 韩愈的生猛海鲜宴:学习把咽不下喉的吞入腹中
第二章 柳宗元的槟榔:我得了一种叫作寂寞的病
第三章 白居易的废文人生:让哥哀伤的不是吃不好穿不暖,是空虚
第四章 元稹的酒:有一种梦想,叫与你再相见
第五章 薛涛与孔雀:原来我从来就不是你的凤凰
第六章 长安城之恋:缘分就是,有的被拾起珍藏,有的随水而逝
二部曲 人生无常,盛衰何恃——那些千年不变的人生规则
第七章 杜甫的护唇膏:我的一生已然辉煌过一次
第八章 上官婉儿与她的老板们:唯有一个女子,可以丈量天下英才
第九章 魏徵的两张脸:做一个良臣,比做忠臣还难
第十章 虬髯客的晚唐回眸:时不我予,那就放下
第十一章 洛阳城中,真假太后:宁愿上当百次,只愿一次是真
第十二章 盛世遗音,唐代伶人往事:盛世已逝,唯有艺术才能新生
第十三章 龙女们的第二春:小龙女与她们的男人
第十四章 安禄山与没有声音的胡人:我有一个“唐国梦”
第七章 杜甫的护唇膏:我的一生已然辉煌过一次
第八章 上官婉儿与她的老板们:唯有一个女子,可以丈量天下英才
第九章 魏徵的两张脸:做一个良臣,比做忠臣还难
第十章 虬髯客的晚唐回眸:时不我予,那就放下
第十一章 洛阳城中,真假太后:宁愿上当百次,只愿一次是真
第十二章 盛世遗音,唐代伶人往事:盛世已逝,唯有艺术才能新生
第十三章 龙女们的第二春:小龙女与她们的男人
第十四章 安禄山与没有声音的胡人:我有一个“唐国梦”
参考书目
前 言
自序
语文永远都在革新
语文永远都在革新
这本书完全是个意外。
《这个唐朝真好玩儿》的篇文章出现在2015年。当时,“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还在草创期,所有的创办人多少都要承担编辑和撰稿的工作,我经手的《深夜食堂》系列连载到一个段落时,作者们表示需要暂时休刊取材去,其中一个月左右的空窗期,我只好自己补位。
四个星期、四篇文章,要如何串成一个小系列,既不偏离主题又自成体系呢?我正在伤脑筋时,有一位长辈请客吃饭,设宴在海鲜餐厅。我在这种场合通常就是负责贡献历史趣闻,作为谈资。于是,我说起了韩愈吃海鲜的故事,就在那一瞬间,我找到了可写的题材,既然有了韩愈,何不韩柳元白都说一遍呢?
于是,就先从韩愈打头阵,开始了篇文章,而后慢慢发展成了一本书。它并不是很有组织、有架构地要说什么大道理,除了后一篇《安禄山与“没有声音”的胡人》之外,其他都是在讲述每个人物生命中的片段,由此照见他们的困境。
也有人认为,呈现出这些古圣先贤脆弱的那一面,是一种“除魅”(Disenchantment),而《这个唐朝真好玩儿》的书名似乎又更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好像这本书试着在摧毁某些不传下去,会连着祖先一起下地狱的伟大道统……事实上,我要说的是,所谓的“语文”,历朝历代全都是在崩坏中获得新生。
比如,在六朝的宫体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当时的保守派崩溃了,他们甚至跑去向皇帝告御状,指责带头写作这些诗的太子不务正业。然而在往后的一百年内,宫体诗成了主流。我们所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更是崩坏;而且不只是八大家开始在崩坏,从盛唐开始,有人看不惯流行的文体,认为要用文章传扬道德,然后把这个想法寄托到更久远的古代来寻求正当性。为了坚持这个理念,“战神”韩愈到处和人打笔战,甚至一时激动上书骂皇帝、战佛教。连佛陀躺着都中枪,被说是个没受过“华夏”教育的野蛮人……
当然,这在唐帝国中也是个特立独行的状况,但若没有这样的冲撞和革新,文学就无法翻出新意。
换言之,这本书试图还原那些文学作品被写作出来的现场,而各位将透过书页直击所谓“语文”崩坏的那一瞬间,当然,也包含作者在那个时代的困难与挣扎。他们的人生困境,有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有时也很近。我不赞成单纯地背诵或记忆文学,只有通过阅读与理解,这些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心中,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从心底浮现,我们才能隔着时光的长河照见与自己相似的身影。
在本书的后,我写了一篇与文学并不是那么相关的文章。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真正的研究领域是丝路上的少数民族,这些被称为“胡人”的人,是中国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记录文献不多,所以如何从汉文史料中找到他们活动的信息,就是我多年研究工作的主轴。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没有声音”,他们被当成长安的“异国”情调,成为唐帝国兼容并蓄、华夷一家的佐证。事实上,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组织、信仰,甚至曾试图在唐帝国北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而他们的“皇帝”就是安禄山——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极为重要的事件,它甚至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它的成因有着复杂的族群问题,它的后果影响了世界史的进程。这么重要的事,却是由一大群“没有声音”的异族人所发起,而他们的敌人、唐帝国的军队中竟也有大量的异族人。如果我们可以更关注族群的议题,我们对于唐代史,甚至是整个中国史、东亚史,都会有不同的观察。
这是我私心希望传达的观点,所以,虽然不完全是文学,但还是硬塞进去了。
后,这本书逗趣的插图是由才华横溢的“燕王”所绘制,我们从来没见过面,但他深厚的历史知识赋予了史料新的生命。后要感谢编辑团队,我是个恶名昭著的拖稿王,若没有她们的鼓励与拍打,这本书是不可能出得来的。如果这本书带给各位读者任何的欢乐,请诚挚地感谢她们。
《这个唐朝真好玩儿》的篇文章出现在2015年。当时,“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还在草创期,所有的创办人多少都要承担编辑和撰稿的工作,我经手的《深夜食堂》系列连载到一个段落时,作者们表示需要暂时休刊取材去,其中一个月左右的空窗期,我只好自己补位。
四个星期、四篇文章,要如何串成一个小系列,既不偏离主题又自成体系呢?我正在伤脑筋时,有一位长辈请客吃饭,设宴在海鲜餐厅。我在这种场合通常就是负责贡献历史趣闻,作为谈资。于是,我说起了韩愈吃海鲜的故事,就在那一瞬间,我找到了可写的题材,既然有了韩愈,何不韩柳元白都说一遍呢?
于是,就先从韩愈打头阵,开始了篇文章,而后慢慢发展成了一本书。它并不是很有组织、有架构地要说什么大道理,除了后一篇《安禄山与“没有声音”的胡人》之外,其他都是在讲述每个人物生命中的片段,由此照见他们的困境。
也有人认为,呈现出这些古圣先贤脆弱的那一面,是一种“除魅”(Disenchantment),而《这个唐朝真好玩儿》的书名似乎又更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好像这本书试着在摧毁某些不传下去,会连着祖先一起下地狱的伟大道统……事实上,我要说的是,所谓的“语文”,历朝历代全都是在崩坏中获得新生。
比如,在六朝的宫体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当时的保守派崩溃了,他们甚至跑去向皇帝告御状,指责带头写作这些诗的太子不务正业。然而在往后的一百年内,宫体诗成了主流。我们所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更是崩坏;而且不只是八大家开始在崩坏,从盛唐开始,有人看不惯流行的文体,认为要用文章传扬道德,然后把这个想法寄托到更久远的古代来寻求正当性。为了坚持这个理念,“战神”韩愈到处和人打笔战,甚至一时激动上书骂皇帝、战佛教。连佛陀躺着都中枪,被说是个没受过“华夏”教育的野蛮人……
当然,这在唐帝国中也是个特立独行的状况,但若没有这样的冲撞和革新,文学就无法翻出新意。
换言之,这本书试图还原那些文学作品被写作出来的现场,而各位将透过书页直击所谓“语文”崩坏的那一瞬间,当然,也包含作者在那个时代的困难与挣扎。他们的人生困境,有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有时也很近。我不赞成单纯地背诵或记忆文学,只有通过阅读与理解,这些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进入心中,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从心底浮现,我们才能隔着时光的长河照见与自己相似的身影。
在本书的后,我写了一篇与文学并不是那么相关的文章。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真正的研究领域是丝路上的少数民族,这些被称为“胡人”的人,是中国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记录文献不多,所以如何从汉文史料中找到他们活动的信息,就是我多年研究工作的主轴。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没有声音”,他们被当成长安的“异国”情调,成为唐帝国兼容并蓄、华夷一家的佐证。事实上,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组织、信仰,甚至曾试图在唐帝国北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而他们的“皇帝”就是安禄山——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极为重要的事件,它甚至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它的成因有着复杂的族群问题,它的后果影响了世界史的进程。这么重要的事,却是由一大群“没有声音”的异族人所发起,而他们的敌人、唐帝国的军队中竟也有大量的异族人。如果我们可以更关注族群的议题,我们对于唐代史,甚至是整个中国史、东亚史,都会有不同的观察。
这是我私心希望传达的观点,所以,虽然不完全是文学,但还是硬塞进去了。
后,这本书逗趣的插图是由才华横溢的“燕王”所绘制,我们从来没见过面,但他深厚的历史知识赋予了史料新的生命。后要感谢编辑团队,我是个恶名昭著的拖稿王,若没有她们的鼓励与拍打,这本书是不可能出得来的。如果这本书带给各位读者任何的欢乐,请诚挚地感谢她们。
媒体评论
2017 Readmoo电子书 Top 25
博客来电子书 Top 50
金石堂强推选书·文学类 Top 10
博客来人文类图书榜强烈推荐
全台湾超过100所中学推荐的“优良课外读物”
博客来电子书 Top 50
金石堂强推选书·文学类 Top 10
博客来人文类图书榜强烈推荐
全台湾超过100所中学推荐的“优良课外读物”
在线试读
章
韩愈的生猛海鲜宴:学习把咽不下喉的吞入腹中
“韩柳元白”是语文与历史课本上很常读到的四个人——韩愈、柳宗元、元稹和白居易,他们被奉为一代文坛宗师、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们若不是道貌岸然,就是忧国怀乡,似乎生来就带着崇高的使命,就连他们的挫折,也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理想而做出牺牲,他们是圣贤,而不是“人”。
如果我们穿越回唐代,可能会对这四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在这四人之中,韩愈为年长,他和柳宗元是忘年之交,但是对于元白,就不这么交心。他们经历过同样的时代、同一事件,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抉择,也承担不同的结果。
某个人的飞黄腾达,或许代表着另一人的失意落寞。在仕途浮沉之间,长安成了的目标,这座象征着权力的城市,寄托着他们对于仕途的念想。长安之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饮食,就成为他们从帝国的中心前往边境时,难以适应又不得不适应的问题。
两个贬谪到南方的吃货
韩愈与柳宗元相知很早,不过他们的政治理念却截然不同。永贞年间(805—806),革新派的柳宗元,虽一度与保守派的韩愈闹得不太愉快,但无损于他们真挚的友情。一向被认为个性偏激的韩愈,后来仍殷殷地写诗、写信安慰处境比他更惨的柳宗元,甚至在柳宗元死后收养了他的孩子。许多人以韩愈的诗作《永贞行》和他修史时臭骂永贞党人的记录,批评他对老朋友刻薄、不厚道,却忽略了他和柳宗元一封封往来的书信。
对柳宗元而言,他在贬谪中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人情冷暖,他不可能无感。不过他和韩愈的来往依然真诚,甚至是观点不同可以直接反驳的交情。如果不是出于友情和尊重,也没有必要到这份上还要来往。这样的交情,不亚于一直和他站错队的难兄难弟刘禹锡。柳宗元的悲剧与其个性有直接的关联,而事实上,韩愈也不完全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圣人,因此这两人的感情能超越政治,确实是很难得的。
柳宗元的政治污点跟了他一辈子。他曾一度被召回长安,以为否极泰来,正高兴着,没想到朝廷里有人恶整他,明升暗降,把他送到了更遥远的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当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当朝廷正为了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大肆庆祝时,韩愈却因谏阻皇帝迎佛骨舍利的靡费行为上书了《谏迎佛骨表》,触怒皇帝而被赶出长安,发往今日广东的潮州为官。
潮州与柳州都是唐帝国的南方边疆,韩愈与柳宗元两人可以说是陷入人生的严重低潮。不过在他们往来的诗文中,除了谈人生,谈环境,谈挫折,谈思想,谈种种伟大理想和抱负之外,也不忘谈吃……
他们吃什么呢?羊肉?牛肉?猪肉?鱼肉?
都不是,他们谈的是蛙肉!
在我看到这则记载时,柳宗元在我心中冷艳高贵的形象完全破灭。他不仅吃青蛙,还很爱吃!甚至写信劝刚贬往南方的韩愈说:“这东西很好吃,你试试看。”
于是,韩愈就写了一首《答柳柳州食虾蟆》回应他的好朋友: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这六句诗的意思大致就是:“我一开始也不是很喜欢吃,近稍微可以吃一些了,但是怕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染上南方的蛮夷之气,只好暂时放下这个喜好。不过你也太爱吃蛙肉了吧?竟然把它当作豹子胎这种高级的美食来吃?”
如果换作是现代人吃豹胎,可能会闹上新闻被骂不爱护动物,但中古时代并没有这种规矩,当时的人还觉得豹胎是美味珍馐。说到这里,各位或许对于韩柳二人的印象又更崩坏了一些,不过,大家其实可以放心,在唐代,只有亲王、公主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拥有豹子,所以没多少人真的吃得起豹胎,豹胎可能只是一种传说中的食物,就像龙髓凤肝一样,只是个指代。
虽然吃青蛙这件事很难和韩柳二人联想在一起,不过青蛙在南方是很常见的食物,到了北方反而是罕见的食材,甚至能端上唐代的“国宴”菜单。各位应该会好奇,他们到底怎么吃蛙?是三杯吗?还是油炸?很可惜,虽然外皮酥脆、肉质滑嫩的炸蛙腿是现代人的下酒菜,但唐代还没有出现炒和炸的技术。因此,长安的高级吃法就是把青蛙剥皮之后,从中间剖半,像分开的豆荚一样两片平贴在盘子上蒸熟了吃,叫“雪婴儿”,听起来有点吓人。
但是到了南方,可就不是这样了。唐代的《南楚新闻》说,南方的一些部族(百越)会先煮一锅滚水,丢入小芋头或小笋子,接着把蛙类丢进去,蛙类就会抱住水中的芋头或笋子,煮好之后,就统统捞起来吃。这些百越民众尤其喜欢吃皮上有疙瘩的蟾蜍,他们主张先丢进滚水,烫掉蟾蜍的皮,然后再煮,但也有些人就爱吃蟾蜍皮,这显然是特殊的个人爱好。韩愈和柳宗元的吃法,可能是蒸、清烫或煮汤。从中医的理论来说,蛙肉是补气治脾虚的食物,对于身体一直不好的柳宗元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滋补食品。
韩愈的生猛海鲜宴:学习把咽不下喉的吞入腹中
“韩柳元白”是语文与历史课本上很常读到的四个人——韩愈、柳宗元、元稹和白居易,他们被奉为一代文坛宗师、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们若不是道貌岸然,就是忧国怀乡,似乎生来就带着崇高的使命,就连他们的挫折,也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理想而做出牺牲,他们是圣贤,而不是“人”。
如果我们穿越回唐代,可能会对这四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在这四人之中,韩愈为年长,他和柳宗元是忘年之交,但是对于元白,就不这么交心。他们经历过同样的时代、同一事件,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抉择,也承担不同的结果。
某个人的飞黄腾达,或许代表着另一人的失意落寞。在仕途浮沉之间,长安成了的目标,这座象征着权力的城市,寄托着他们对于仕途的念想。长安之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饮食,就成为他们从帝国的中心前往边境时,难以适应又不得不适应的问题。
两个贬谪到南方的吃货
韩愈与柳宗元相知很早,不过他们的政治理念却截然不同。永贞年间(805—806),革新派的柳宗元,虽一度与保守派的韩愈闹得不太愉快,但无损于他们真挚的友情。一向被认为个性偏激的韩愈,后来仍殷殷地写诗、写信安慰处境比他更惨的柳宗元,甚至在柳宗元死后收养了他的孩子。许多人以韩愈的诗作《永贞行》和他修史时臭骂永贞党人的记录,批评他对老朋友刻薄、不厚道,却忽略了他和柳宗元一封封往来的书信。
对柳宗元而言,他在贬谪中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人情冷暖,他不可能无感。不过他和韩愈的来往依然真诚,甚至是观点不同可以直接反驳的交情。如果不是出于友情和尊重,也没有必要到这份上还要来往。这样的交情,不亚于一直和他站错队的难兄难弟刘禹锡。柳宗元的悲剧与其个性有直接的关联,而事实上,韩愈也不完全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圣人,因此这两人的感情能超越政治,确实是很难得的。
柳宗元的政治污点跟了他一辈子。他曾一度被召回长安,以为否极泰来,正高兴着,没想到朝廷里有人恶整他,明升暗降,把他送到了更遥远的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当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当朝廷正为了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大肆庆祝时,韩愈却因谏阻皇帝迎佛骨舍利的靡费行为上书了《谏迎佛骨表》,触怒皇帝而被赶出长安,发往今日广东的潮州为官。
潮州与柳州都是唐帝国的南方边疆,韩愈与柳宗元两人可以说是陷入人生的严重低潮。不过在他们往来的诗文中,除了谈人生,谈环境,谈挫折,谈思想,谈种种伟大理想和抱负之外,也不忘谈吃……
他们吃什么呢?羊肉?牛肉?猪肉?鱼肉?
都不是,他们谈的是蛙肉!
在我看到这则记载时,柳宗元在我心中冷艳高贵的形象完全破灭。他不仅吃青蛙,还很爱吃!甚至写信劝刚贬往南方的韩愈说:“这东西很好吃,你试试看。”
于是,韩愈就写了一首《答柳柳州食虾蟆》回应他的好朋友: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这六句诗的意思大致就是:“我一开始也不是很喜欢吃,近稍微可以吃一些了,但是怕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染上南方的蛮夷之气,只好暂时放下这个喜好。不过你也太爱吃蛙肉了吧?竟然把它当作豹子胎这种高级的美食来吃?”
如果换作是现代人吃豹胎,可能会闹上新闻被骂不爱护动物,但中古时代并没有这种规矩,当时的人还觉得豹胎是美味珍馐。说到这里,各位或许对于韩柳二人的印象又更崩坏了一些,不过,大家其实可以放心,在唐代,只有亲王、公主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拥有豹子,所以没多少人真的吃得起豹胎,豹胎可能只是一种传说中的食物,就像龙髓凤肝一样,只是个指代。
虽然吃青蛙这件事很难和韩柳二人联想在一起,不过青蛙在南方是很常见的食物,到了北方反而是罕见的食材,甚至能端上唐代的“国宴”菜单。各位应该会好奇,他们到底怎么吃蛙?是三杯吗?还是油炸?很可惜,虽然外皮酥脆、肉质滑嫩的炸蛙腿是现代人的下酒菜,但唐代还没有出现炒和炸的技术。因此,长安的高级吃法就是把青蛙剥皮之后,从中间剖半,像分开的豆荚一样两片平贴在盘子上蒸熟了吃,叫“雪婴儿”,听起来有点吓人。
但是到了南方,可就不是这样了。唐代的《南楚新闻》说,南方的一些部族(百越)会先煮一锅滚水,丢入小芋头或小笋子,接着把蛙类丢进去,蛙类就会抱住水中的芋头或笋子,煮好之后,就统统捞起来吃。这些百越民众尤其喜欢吃皮上有疙瘩的蟾蜍,他们主张先丢进滚水,烫掉蟾蜍的皮,然后再煮,但也有些人就爱吃蟾蜍皮,这显然是特殊的个人爱好。韩愈和柳宗元的吃法,可能是蒸、清烫或煮汤。从中医的理论来说,蛙肉是补气治脾虚的食物,对于身体一直不好的柳宗元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滋补食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