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0815041
内容简介
《邓小平文选(卷)》
这本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多数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集中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主要言论,反映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对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套丛书还包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这本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多数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集中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主要言论,反映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对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套丛书还包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目 录
《邓小平文选(卷)》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
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 (一九四一年五月)
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日)
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 (一九四八年六月六日)
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
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
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一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 (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 (一九五一年五月九日)
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三日)
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 (一九五四年二月六日)
办好学校,培养干部 (一九五四年七月九日)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正确地宣传思想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六二年二月六日)
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一日)
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
执政党的干部问题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立足现实,瞻望前途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 (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二月)
注释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
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 (一九四一年五月)
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日)
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 (一九四八年六月六日)
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
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
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一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 (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 (一九五一年五月九日)
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三日)
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 (一九五四年二月六日)
办好学校,培养干部 (一九五四年七月九日)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正确地宣传思想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六二年二月六日)
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一日)
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
执政党的干部问题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立足现实,瞻望前途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 (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二月)
注释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在线试读
《邓小平文选(卷)》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当前的战局,是处于暂时的局部的失利的境况,决不是抗日自卫战争的后失败。战争的后胜败,要在持久抗战中去解决。
今天的战争,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半年抗战的宝贵经验。不仅应研究战略战术,而且还应以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动员广大民众加入军队,补充现有兵团,组织新的部队,积蓄与扩大国家的武装力量,以支持长期艰苦的战争。
没有疑问的,中华民族的儿女,是要站在前线与日寇拼命的,他们是能够以自己的血肉,换取民族的解放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动员新兵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困难。首先,是由于历史上“好子不当兵”的传统观念我们还未能给以有力的克服;其次,是由于过去对民众缺乏民族的教育特别是抗日的教育,甚至在抗战爆发后,这一重大的工作,依然表现着异常的不够;第三,是由于我们今天征调壮丁的方式,还不无强迫的错误,这种错误的继续,造成了动员新兵的极大困难,且使入伍者缺乏坚定的意志与作战的勇气,甚至还可造成民众与政府、军队的对立,给日寇、汉奸以活动的口实与机会;后,也由于对抗日军人家属的困难,没有切实实行政府所颁布的优待办法,给以限度的解决,使前线战士能够抛开家庭的顾虑而安心作战,并以这样的影响提高民众加入军队的决心和勇气。
……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当前的战局,是处于暂时的局部的失利的境况,决不是抗日自卫战争的后失败。战争的后胜败,要在持久抗战中去解决。
今天的战争,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半年抗战的宝贵经验。不仅应研究战略战术,而且还应以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动员广大民众加入军队,补充现有兵团,组织新的部队,积蓄与扩大国家的武装力量,以支持长期艰苦的战争。
没有疑问的,中华民族的儿女,是要站在前线与日寇拼命的,他们是能够以自己的血肉,换取民族的解放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动员新兵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困难。首先,是由于历史上“好子不当兵”的传统观念我们还未能给以有力的克服;其次,是由于过去对民众缺乏民族的教育特别是抗日的教育,甚至在抗战爆发后,这一重大的工作,依然表现着异常的不够;第三,是由于我们今天征调壮丁的方式,还不无强迫的错误,这种错误的继续,造成了动员新兵的极大困难,且使入伍者缺乏坚定的意志与作战的勇气,甚至还可造成民众与政府、军队的对立,给日寇、汉奸以活动的口实与机会;后,也由于对抗日军人家属的困难,没有切实实行政府所颁布的优待办法,给以限度的解决,使前线战士能够抛开家庭的顾虑而安心作战,并以这样的影响提高民众加入军队的决心和勇气。
……
书摘插画
arbalestzj –
邓主任的语言极为朴实,对于纵观中国改革开放那个时期,了解邓主任的文章极为有参考价值。
kaifeng –
仰慕已久,邓小平文选,精练、平实,非常值得学习。
智障人士 –
读书节买了一堆屯来看,为了积分先评论了。最近读了几本关于邓公的书,买一套翻翻
龙星 –
3卷《邓小平文选》是一个整体。第三卷以及第二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