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1413

二十年青少品格教育经验
数千件品格教育成功案例
青少年品格教育创始人陆传文助您
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也就是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习和成长,甚至在个别家庭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要学习和成长。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接触的*个环境就是家庭。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先成长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改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也能够减少父母的教育压力和焦虑。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乐学的精神,使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自主学习。孩子的学习问题解决了,父母的压力自然也大大减少。
但这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里、生理特点、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干预。而不是批评、打骂、抱怨等。只有孩子能够接纳我们的意见,我们的意见才有可能生效。反之,再好的意见也是空话。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
什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有人说要与孩子交朋友;有人说要跟孩子民主;有人说要严格管教;也有人说要快乐自由……到底哪种是对的呢?在父母们犹豫、徘徊之时,我们不得不提醒父母,警惕教育的误区和可能产生的危机。
在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及规避了可能的误区之后。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我们*重要的是教孩子成为人。一个真正的人,是有理智的,会思考的,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听话的奴隶!所以,我们先要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思考其实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边界的。我们要注意孩子不成熟的思维观念,比如必须穿名牌、染发很帅、谈恋爱很酷等等。而且,要及时的给予孩子人生的指南——建立品格的观念。不同的品格,培养出孩子不同的行为和思维:奇迹源于自信的品格;灵魂的高贵因为感恩的品格;乐观的品格让孩子积极快乐;勇敢的品格给孩子直面困难的精神斗志;坚持的品格让孩子永不放弃……我们在这些重要的品格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孩子就会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念,成就自己幸福快乐的一生。
章 父母的爱与成长决定孩子的命运
节 用温暖智慧的爱,培养孩子爱的品格 003
第二节 父爱教育的品格,决定孩子的父性人格 016
第三节 母爱教育的品格,滋养孩子的母性人格 029
第四节 不放弃,冲出只学习不成长的困境 045
第五节 关怀体贴,让女儿不再找父亲的麻烦 055
第六节 恐惧使七岁男孩唯唯诺诺和脱发 061
第二章 让孩子远离学习的折磨,爱上学习
节 如何不谈学习却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073
第二节 拯救小一就厌学的孩子 086
第三节 转学了,这样面对新的期待和环境 093
第四节 只要规划好,学困生也有美好未来 100
第五节 接纳体谅,精准分析,解决孩子学习上的畏、烦、难 109
第三章 高品质的亲子关系与沟通
节 亲子间高效沟通的四种品质 119
第二节 父母如何与孩子做“好朋友” 133
第三节 小心,不要盲目夸奖孩子 141
第四节 化解孩子对母亲的出言不敬,让母亲不再伤心 147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危机处理
节 “快乐教育”给孩子带来快乐了吗 157
第二节 弄懂“民主”教育,当心孩子钻空子 169
第三节 慎用物质鼓励,妙用心灵激励 177
第四节 避免“美德教育”培养出暴力少年 186
第五节 必须对儿童进行“严格”的教育 195
第六节 学优生更需要培养优秀的品质 203
第五章 把大脑还给孩子,培养善于思考的下一代
节 警惕孩子错误的思维信念,度过成长危机 217
第二节 孩子不喜欢老师是认知和心态所致 228
第三节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把大脑还给孩子 237
第四节 战胜畏难心理就可以扩大舒适区 251
第六章 品格和意志决定孩子的命运
节 奇迹源于自信的品格 263
第二节 灵魂的高贵因为感恩的品格 272
第三节 乐观的品格让孩子积极快乐 285
第四节 勇敢的品格给孩子直面困难的精神斗志 295
第五节 坚持的品格让孩子永不放弃 309
第六节 自我救赎的法宝——意志力 320
自序:感恩问题,坚定成长
一天晚上,一位男孩的爸爸正在自家开的小酒店里陪朋友喝酒,朋友中有他的文友,有公务员。这位爸爸和他的朋友关系比较好,大家也聊得来,酒也喝得痛快。正当他们喝得高兴时,这位爸爸的妻子从酒店外面气恼地赶了回来,指着他说:“你就知道喝酒不管孩子,孩子不写作业就去打游戏,我让他回来他不听,拉他也不回来,把我的耳环都弄丢了。”耳环是这位爸爸给她新买的,纯金的,很漂亮,没戴几天,难怪她那样生气。
这位爸爸平常都是以有水平的文人和小老板形象出现在朋友面前的,不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被妻子这番数落,面子难免挂不住;再加上酒精引发的冲动,他转身来到隔壁的游戏厅(那时还没有电脑,是那种立式的大型游戏机),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对孩子连踢带打。因为他在内心有这样的自我对话:“不给老子留面子,不好好学习,必须让你知道利害,下次看你还敢不敢。”这样的自我对话无异于火上浇油,让被面子和酒精搞得冲动的他更加暴躁。
孩子仅有八岁,怎么禁得住爸爸愤怒中的暴力,他转身就跑,在跑向路对面的过程中险些被小汽车撞到。那一刻,这位爸爸惊出了一身冷汗,酒醒了,人也醒了。他意识到自己险些因为冲动酿成大祸,如果孩子被撞残或者被撞死怎么办?怎么向孩子妈妈交代,怎么向珍贵的生命本身交代,余生该在怎样的愧悔和自我煎熬中度过?
从那一刻起,他觉悟到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爸爸,他决定要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好男人,让孩子骄傲的好爸爸,让妻子幸福的好丈夫。
他是文学青年,喜欢读书。他买了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书来读,他知道要成为这样的好爸爸必须学习,因为教育是科学和艺术,不能靠感觉和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可能会酿成大祸。他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以后,接触过无数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来的自以为是的父母。
他没有想到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读,不像他喜欢的诗歌和小说那样好玩、有趣和令人兴奋。那个年代的书都很刻板,都是一些概述、概论、理论,读不懂,看了很多页一句也没理解,没记住。而且,一拿起书就犯困(现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比较好读,大多通过实验和故事等做到通俗易懂)。他有些犯难,也有些气馁,但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他不愿意放弃,他问自己:
你爱孩子吗?愿意为孩子成长吗?
你渴望得到孩子的尊敬吗?
你希望家庭幸福吗?
他无数次问自己,答案都是肯定的。这激发了他的动力,让他坚持读书和成长。直到他读了哲学后才知道这是自我叩问,能够激发人的愿望和斗志。
但仅有愿望和斗志还不够,尽管可以坚持读书,也能理解一些内容了,然而还是犯困。那时他还抽烟,他就找来劣质的烟,因为可以刺激口腔来提神(后来他戒了烟,因为他觉得从事教育的人首先要意志坚强,必须能够自控和为自己负责)。同时,他又喝浓茶,为了让自己更有精神和专注(那时他不知道实际上可以不需要这些外在刺激,人的意志本身就非常强大)。
接下来,他又暗示自己,读不懂是因为陌生的概念和理论太多,如果每天坚持把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搞懂,就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找到读诗歌和小说的好感觉。这样,他找到了重点,很快能够读懂那些比较枯燥的理论了,感觉有滋有味了。但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他苦苦地坚持了将近半年。但付出就会有回报,他突破了成长的瓶颈,获得了再次的新生。因为他从一个自以为是的小老板爸爸成长为一个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帮助过无数的父母和孩子,发表了几十篇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文章,出版了《品学兼优的秘密》一书,大受好评。现在,他又要出版这本新作。
读到这里,您应该已经知道那个二十多年前自以为是的父亲就是我了。
所以,我非常感谢儿子给我带来的麻烦,否则,我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位不称职的父亲,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庸俗愚昧的人,可能依然在浑浑噩噩地过那个在别人看来很羡慕的小日子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也是父母成长的推力。如果您积极乐观并进行深刻思考,就可以从抱怨和焦虑中走出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看到神奇的未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我常常在咨询、讲座和培训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引导父母们叩问自己的灵魂,激发他们的责任和斗志:
您爱孩子吗,愿意为孩子成长吗?
您渴望得到孩子的尊敬吗?
您希望家庭幸福吗?
您期待高品质的生活吗?
您希望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人吗?
“我愿意。”很多父母都坚定地回答。感恩问题,就可以坚定成长,因为问题由麻烦和痛苦变成了勇气、力量和智慧。
这个时候,他们就具备了感恩、负责和坚强的品格,这些品格自身就是好的教育推力和方法。因为孩子是否喜欢、信任和尊重父母,是否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选择。
这样的父母自身就带着教育的权威和光芒,让孩子感动和敬佩。他们不会只看重分数和成绩,不顾孩子的压力和痛苦,不思考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强迫孩子成为学习的工具或实现自身愿望的奴隶。他们会更看重孩子的品格和思维方式,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孩子这个神奇的生命自身充满尊重。他们知道这些对孩子更有价值和意义,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未来的需要。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就需要有伟大的品格。否则,我们的孩子不仅会被学习折磨得痛苦万分,而且会被时代淘汰。
能够帮助到那么多焦虑无助的父母和痛苦迷茫的孩子,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我追寻的生命的价值。
在此,由衷地感谢那些喜欢我、信任我、支持我的家长、孩子和朋友们。
感谢我的爱妻这么多年来对我大力的支持和辛苦的付出,感谢儿子对我的理解和体谅。
章
父母的爱与成长决定孩子的命运
节
用温暖智慧的爱,培养孩子爱的品格
错误和功利的爱
在咨询和培训过程中,很多孩子对我说:
“我不喜欢他们(父母),不想见到他们。一听到他们说话就烦得要命,恨不得他们生病、出差。我长大后有了生存能力永远也不回来。”
“他们(父母)令人难以忍受,我在他们那里感受不到爱。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爱我,他们只爱分数和成绩,我生下来就是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
很多孩子回到家里就关上房门,不理父母。还有的孩子对父母说脏话,甚至和父母动手,让父母伤心、难过。
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都是因为父母不懂爱,孩子也因此不会爱。亲密的人变成了疏远的人,甚至变成了仇人和敌人。家原本是快乐和幸福的乐园,但现在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孩子的人格也因此变得扭曲。这样的孩子学习再好会幸福吗?会对社会有贡献吗?
当下,在方向上,我们的教育过于关注成绩、分数和择校,我们的目光功利且外在;在过程中,我们注重的大部分是细枝末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错误的方向和肤浅的方法,导致我们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健全的人。结果是:父母焦虑,孩子痛苦,老师辛劳。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爱和被爱,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爱,越是相爱越是互相伤害,这是何等的悲哀!
爱是什么
我在品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父母对重要、基本的需要具备的爱的素养却很无知、很盲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担忧。我问过很多爸爸、妈妈,也问过一些老师:“爱是什么?”很多人回答说:“心里明白,但是说不清楚。”还有一部人说:“爱是一种感觉,可能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吧。”这让我感到诧异和惶恐。如果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我们将如何爱自己、爱孩子、爱他人?甚至爱世界?
每个爸爸、妈妈,每个老师都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但是,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亲、母亲和老师一定要好好想一想,爱是什么?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男人和女人原本是一体的。他们的身体是圆滚滚的一个球,他们有四只手、四只脚。他们有两副面孔、两张嘴、两对眼睛、两个鼻子、四个耳朵。他们很聪明,力量非常强大。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就经常违反天条、神规,向众神挑战。宙斯发怒了,把他们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从此,他们就变成了两个单个的人,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人。他们觉得非常的孤独,他们一定要找到对方。只有找到对方,和对方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有一体感、同在感、安全感,才会获得幸福和力量。
所以,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对和谐的追求,是融合、包容与合作,是对他人的付出和成就。对于现代人来说,爱是生活的价值、动力和目的,是我们人类精神的体现。就像埃·弗洛姆所说的:爱是知识,需要学习;爱是艺术,需要训练。
爱让人变得高贵和幸福。当父母和老师懂得爱、会爱时,孩子才会感到被爱,拥有爱的能力和品格。
如何拥有爱的智慧,培养孩子爱的品格
1.不断思考和感受,拥有爱的智慧
我们要拥有爱的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1)从反面来思考爱不是什么。
逆向思维会比正面道理更有价值和效果。
所以,您可以从反面来思考爱不是什么。这样您就有了警惕或禁忌,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不是爱,不该做。
您可以这样问自己:
·失望和愤怒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你太让我失望和愤怒了”吗?
·抱怨和不满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吗?
·批评和指责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你做事太不用心了”吗?
·嘲笑和羞辱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吗?
·比较和恐吓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你看人家;小心收拾你”吗?
·强迫和替代是爱吗?您希望别人对您说“必须听我的,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
我想,通过这样的反问和体会,您一定清楚地知道了,这不是爱,这是负面情绪和情感的宣泄。
然后您可以再问自己: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情感的宣泄,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心理和精神的压力,甚至伤害呢?
我想您的心已经开始痛了,甚至流泪了。您也会记住这些不是爱,并且会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再说,不再做。
(2)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爱?并用心感受。
每个人对爱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可以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爱,内在的感受是什么。
您可以这样问自己,并体会内心的感受:
·我愿意被关怀和感受吗?此时,我是否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我愿意被尊重和认同吗?此时,我是否会觉得有尊严和价值?
·我愿意被理解和接纳吗?此时,我是否会觉得平静和安全?
·我愿意被体谅和抚慰吗?此时,我是否会感到贴心和甜蜜?
·我愿意被支持和帮助吗?此时,我是否会觉得振奋和感动?
·我愿意被引导和鼓励吗?此时,我是否会有新的思考和动力?
……
如果您觉得喜欢,感到温暖和有力量,这就是爱。孩子也会喜欢,和您有同样的感受。
在这样的爱中,父母和孩子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是彼此滋养的。
您渴望这样的爱吗?如果您渴望,幼小、无助的孩子更加渴望。
2.爱的实践
爱不仅是感觉,更是知识和艺术。知识需要学习,艺术则需要训练。也就是说,爱需要实践。家庭生活和教育,就是爱的训练场。
有一个高中生,遇到困难了。马上要高考,他很想学习,也有学习能力,但是学不进去。他说,他头一天晚上如果学的时间比较长,第二天就会很困、很累、头痛。越是这样越是不敢努力学习,所以,他很焦急,也很纠结和无助,肯请我帮帮他。
如果他是您的小孩,您该怎么办?
您会不会和孩子一样变得焦虑,但又不敢表现出来?
您会不会简单地安慰说(甚至是违心地):“没关系,能学多少学多少,身体重要。”
您会不会怀疑孩子在撒谎,是在给不想学习找借口?因为一个棒小伙子怎么会每天喊累,喊头痛呢?
您会不会鼓励孩子说:“加油,咬咬牙就过去了。一定要挺住,你有这个能力。”
如果您这样做了,就说明您依然不懂得爱和教育,没有爱的实践智慧。
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1)如果您变得和孩子一样焦虑,但又不敢表现出来。
分析:孩子都很敏感,他可以从您的状态、表情和小心翼翼中,观察与感受到您的焦虑。孩子会猜疑,妈妈、爸爸是不是对他不满但又不方便说出来?或者,孩子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表现不好让父母感到焦虑和难过?
这些,您考虑过吗?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孩子只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2)您会不会简单地安慰孩子说(甚至是违心地):“没关系,能学多少学多少,身体重要。”
分析:孩子对父母的心思了如指掌,从小父母就那么重视他的考试成绩,现在面临高考,父母可能会不重视成绩吗?他会相信吗?他会不会觉得父母虚伪或者在说反话?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吗?当然也不能。
(3)您会不会怀疑孩子在撒谎,是在给不想学习找借口?因为一个棒小伙子怎么会每天喊累,喊头痛呢?
分析:这是明显的怀疑和指责,前者会让孩子感到愤怒,后者则会伤害到孩子。因为孩子的确有这种身体感受,并且无法承受。
(4)您会不会鼓励孩子说:“加油,咬咬牙就过去了。一定要挺住,你有这个能力。”
分析:说者轻松做者难,这很明显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完全不懂他,在给他施加压力,无法沟通。孩子会把所有的心里话和痛苦都藏在心里,自己忍受,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力量。
所以,如果这样做了,您依然不懂得爱和教育,不知道爱的实践智慧。
那么,您该怎么做呢?
爱的实践就是要遵循爱的品质,依据爱的要素帮助和教育孩子。
爱的品质包括:感受、尊重、理解、接纳、抚慰、支持、引导和鼓励等。还是上面那个案例,根据爱的品质,我在咨询和培训中是这样做的,您可以借鉴一下。
步,感受。
感受孩子的纠结和痛苦。
我:“你这样左右为难一定很纠结,很不甘,这会让你很痛苦吧?”
孩子:“是的,非常纠结和痛苦,常做噩梦。”
当您能够感受到孩子的痛苦时,孩子的心就会被感动,感受到您的爱,愿意和您的心贴近。
第二步,接纳。
接纳孩子现在的状态,无论有多么糟糕。
我:“是啊,如果我处在你那样的状态,也会和你一样。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会纠结的,很正常。”
孩子:“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只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接纳源于深层的体会和理解,需要您站在孩子的位置进行感受和思考,以及处理问题。同时,要让孩子觉得这是正常的,并不是自己无能。这样孩子就能够体会到您的爱,就会发酵出重新振作的力量。
第三步,理解。
了解具体原因,理解孩子的状态。
我:“你经常感到疲劳、头痛,是身体不好,还是没有休息好呢?”
孩子:“我休息得挺好的,身体也可以。”
我:“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可能就是我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我觉得头一天晚上学得很多、疲劳,就担心第二天可能没有状态,学不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