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66751
壹 本
一、《史记》写本 … 3
二、《史记》刻本 … 7
三、《史记》全本 … 11
四、《史记》选本 … 15
五、《史记》版本特征 … 20
贰 注
一、传统史学对《史记》文本的考证与注释 … 29
二、近代学者对《史记》文本的考证与研究 … 36
三、现当代学者对《史记》文本的研究 … 40
四、台湾及海外学者对《史记》文本的考证与研究 … 45
叁 评
一、对《史记》编纂体例的评价 … 51
二、对《史记》实录精神的评价 … 55
三、对《史记》人物的评论 … 60
四、对《史记》文章风格的评论 … 66
肆 著
一、普及性 … 75
二、工具性 … 81
三、综合性 … 84
四、理论性 … 87
伍 歌
一、传诵司马迁与《史记》诗歌的价值 … 95
二、传诵司马迁与《史记》诗歌的内涵特征 … 100
陆 戏
一、内容与形式的时代性 … 113
二、虚实相生的艺术构思 … 117
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 121
柒 传
一、通俗文学对司马迁与《史记》的普及宣传 … 127
二、多渠道普及宣传司马迁与《史记》 … 133
三、两千年宣传普及司马迁与《史记》的成就 … 137
捌 人
一、古代、近代、现代史记学人 … 149
二、当代史记学人及其特征 … 159
玖 台
一、古代书院对司马迁与《史记》的传播普及 … 169
二、当代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化的研究平台 … 178
三、多层次研究平台的成绩 … 183
拾 质
一、司马迁精神研究历程 … 191
二、当代司马迁精神研究成果 … 198
附 录
论司马迁精神 … 208
壹本
“本”,即《史记》的各种版本。《史记》自问世以来,在两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流传,产生了众多的全本、选本、注本、刻本等,构成了庞大的《史记》版本体系。按《史记》版本内容全否划分,有全本、选本等;按注解方式划分,有注本、评注本、批本、批点本、校本、批校本等;按版本印刷方式划分,有影印
本、排印本;按制作方式划分,有写本、印本等。伴随着多种《史记》版本的出现与流传,对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更加深入,《史记》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
一、《史记》写本
写本即手抄的书本,这是古籍早期流传的图书形式。从《史记》版本产生发展来考察,汉魏唐时代,《史记》以写本为主。从宋代开始,随着雕版印刷兴起,《史记》刻本渐为兴盛。《史记》书成之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可知《史记》起始有正、副两个本子。“藏在京师的副本并不是藏在家里,而是被收入汉皇家书府。”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云:“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杨恽宣布的《史记》,即藏于家里的正本。可知,汉代《史记》流传,“副本在先,正本在后”。《史记》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是以手抄的单篇形式流传的。据《后汉书·窦融传》记载:“融乃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上疏请师期。帝深嘉美之,乃赐融以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汉代出现了褚少孙等补《史记》、诸家续《史记》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得以广泛流传,出现了谯周《古史考》、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徐广《史记音义》、裴骃《史记集解》等,但这些写本大都没有流传下来,仅有两件残本存世:一为《史记集解·张丞相列传》,一为《史记集解·郦生陆贾列传》。这两件《史记》残本现藏于日本石山寺。1918年罗振玉曾影印,收入《古写本〈史记〉残卷》刊出。
到了唐代,学习研究《史记》的人越来越多,传抄《史记》盛行,于是《史记》写本繁盛起来。这一时期的《史记》写本,是在自然传抄状态下进行的,无人为的随意窜改现象。张玉春认为,唐代写本更接近《史记》原貌。唐代写本有顾柳言《史记音解》、刘伯庄《史记音义》、许子儒《注史记》《史记音》、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等著作。可惜这些《史记》写本大多已经亡佚,现仅存九件残卷,即敦煌石窟写本和传世唐写本。敦煌石窟写本共三件:《史记集解·燕召王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这三件写本目前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947年,收入经陆
志鸿整理的《敦煌秘籍留真新编》,由台湾大学影印出版。”传世唐写本共有六件,分别是:《史记集解·夏本纪》一卷,东洋文库藏(高山寺旧藏);《史记集解·殷本纪》一卷,高山寺藏(1894年由罗振玉影印,收入《吉石庵丛书》第四集);《史记集解·周本纪》残卷,高山寺藏;《史记集解·秦本纪》一卷,东洋文库藏(高山寺旧藏);《史记集解·高祖本纪》一卷,宫内厅书陵部藏;《史记集解·河渠书》残卷,神田文库藏(罗振玉于1918年影印,收入《古写本〈史记〉残卷》中)。
可见,现存《史记》古代写本都是残本。写本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从此,《史记》基本告别了写本,有了刻本。此后,写本仅为个别人书抄,存赠阅赏。可以说,刻本的产生,标志《史记》版本定型的开始。
二、《史记》刻本
刻本,亦称刊本,是雕版刻印的印刷本。《史记》刻本的出现,是《史记》版本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张玉春认为,《史记》早的刻本是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本,是据众多前代写本整理而成。此本早已失传,但其修补本依然流传,即刊于北宋仁宗景祐年间的景祐本。南宋出现了《集解》《索隐》二家注合刻本。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建安蔡梦弼刻本,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早《集解》《索隐》二家注合刻本。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5)建安黄善夫刊本,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早的《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合刻本。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现了彭寅翁刊本。
明代《史记》刻本的门类广,数量多,这是前面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明代正德到隆庆时期,《史记》被刊刻的版本有八种;嘉靖一朝官刻的《史记》有五种。明代著名的刻本有:廖铠刻三家注合刻本、“嘉靖三刻”三家注合刻本、南北国子监刊三家注合刻本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明代有关《史记》评点、评抄方面的刻本大约有四十多种。诸如茅坤《史
记钞》、凌稚隆《史记评林》、沈科《史记钞》、穆文熙《批点史记节略》、詹惟修《史记拔奇》、张溥《史记珍钞》、童养正《史记统》、钟惺《史记辑评》、金蟠《史记汇评》、朱东观《史记集评》等。
和明代《史记》刻本相比,清代刊刻的《史记》要少。代表性的是“殿本”“局本”《史记》。殿本《史记》,即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据明北监《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是清代官刻《二十四史》之一,故又称之为“殿本”《史记》。殿本《史记》在清代就不断有人翻刻或影印,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殿本《史记》体系。局本《史记》,即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金陵书局请张文虎主持刊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此本号称是不主一本,择善而从,是清代后期比较好的刊本。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清代有关《史记》评点、评抄方面的刻本大约有三十多种。诸如储欣《史记选》、汤谐《史记半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方苞《史记评语》《读史记》、牛运震《史记评注》、计儒《史记精选要言》、蒋善辑《同庵史汇》(又称《史记汇纂》)等。
同时,《史记》曾在海外刊刻出版过。“韩国学者1981年12月出版了《奎章阁图书韩国本综合目录》,此书1994年修订再版,其中著录了韩国刊行的两部刻本《史记评林》,两种活字版《史记评林》。”在日本,《史记评林》被大量地翻刻,有十四个版本之多。日本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刊本也非常有名。此本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引用典籍一百二十余种,将历代注释整理后加上自身的研究成果,以考证的形式,与经订补后的三家注,合刻于《史记》正文之下,成就此书。
三、《史记》全本
全本即内容完全、未经选录、没有删节的书。包括了白文本、全注本、全新注释本,还有白话全译本、文白对照本,也应包括明清时期的评注本、批校本等。白文本即不注、不译、不删节的原文本,就是文白无注本。《史记》早的白文本,应该是司马迁所撰写的正副两本。在《史记》版本流传过程中,白文本《史记》相对较少。到了明隆庆年间(1567—1572) 出现了新安吴勉学校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明邓以赞辑评,陈祖苞参补《史记辑评》二十四卷,书中无注,但有评语。20世纪30年代以后,白文本《史记》渐渐多起来,顾颉刚、徐文珊点校的白文本《史记》,是《史记》的个标点本。1988 年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的《史记》(此本无表),1994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史记》标点本,1998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梁昭晖标点的《史记》(此本无表)等都具有代表性。20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大可、丁德科的《史记通解》(九册),是集校、注、评和白话全译于一体的《史记》全本。
《史记》注本早是以夹注本形式出现的。南朝宋时期裴骃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撰写了《史记集解》。后来《史记集解》注文散入《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从此出现了《史记》的夹注本。到了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出现了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散列正文下并合为一编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合刻本,是目前所知早的三家注本。明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史记》刻本,多为评注本。如明代陈仁锡《史记评林》、杨慎《史记题评》、陈子龙等《史记测议》,等等,清吴见思《史记论文》、程馀庆《史记集说》、吴汝纶《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点校本(附录三家注),是目前为通行的本子。2005年赵生群等对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进行修订,并于2013年由中华书局重新出版。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种《史记》注本层出不穷。主要有王利器《史记注译》、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吴树平等《全注全译史记》、马持盈《史记今注》、王叔岷《史记斠证》、施之勉《史记会注考证订补》、张森楷《史记新校注稿》,等等。在日本,出现了对《史记》注释的著作。其中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代表性。
《史记》白话本是伴随着《史记》的传播与普及而出现的。笔者依据张大可“《史记》版本存世书目索引”检索,发现龙宇纯等译《白话史记》(全六册,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9 年版),是比较早的《史记》白话本。20 世纪80 年代至今,随着《史记》的大众化、普及化,白话本《史记》越来越多。具代表性的有张大可《史记》(白话本)、吴东顺《史记全译》、杨家骆《〈史记〉今译》、台湾六十教授《白话史记》、杨燕起等《白话史记》、冯克诚《文白对照史记》等。
目前,《史记》全本或部分篇章已经被译成俄文、英文、德文、法文、日文、韩文、丹麦文、捷克文、匈牙利文、蒙古文等。韩国李英根于1973年出版了《史记》(共六册),是部韩文全译本。俄罗斯越特金和其儿子阿纳托里·维亚特金等,于2010年出版了《史记》(九卷)俄译本。丹麦古诺·斯万(Gunnar O. Svane)于2007年出版了《史记》(一百三十卷)丹麦文译本。美国倪豪士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人员英译《史记》,目前已经出版了五册,翻译《史记》一百多卷。
四、《史记》选本
《史记》选本出现较早。汉代学者卫飒,“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卫飒考虑到《史记》记载内容的驳杂与多样丰富性,删减《史记》,编撰了《史要》十卷,这便是典型的《史记》选本。到了唐代,出现了从政治角度选取《史记》的本子。魏徵主持编撰的《群书治要》,其中采摘《史记》文字编为全书卷第十一、第十二,即《史记治要》,共选录《史记》文章三十一篇。宋代出现了以文学思想主导下的《史记》选本。诸如吕祖谦《东莱先生史记详节》(又名《史记详节》)、真德秀《文章正宗》等。明清时期是《史记》选本的兴盛时代。明代有凌稚隆《史记纂》、何孟春《何燕泉史记评钞》、茅瓒《茅见沧史记评钞》、凌约言《凌藻泉史记评钞》、归有光《归震川评点史记》、朱之蕃《百大家评注史记》等。清代的有李晚芳《读史管见》、邵晋涵《史记辑评》、孙琮《史记选》、姚祖恩《史记菁华录》等。在民国《史记》选本中,周宇澄《广注史记精华》、中华书局辑校《史记精华》、胡怀琛《史记选注》代表性。
《史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史记》、学习《史记》,进而研究《史记》,传承司马迁精神,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才是研究《史记》、传播《史记》的关键所在。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随着《史记》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类的普及性《史记》选本纷纷出现。笔者根据《史记论著提要与论文索引·现当代〈史记〉论著索引》(1950年—2000年)初步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之交,各种各类的《史记》选本大约有七十多种;根据《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2004 年卷—2011年卷) 初步统计,从2001年至2011年,各种各类的《史记》选本大约有一百二十多种。这些选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诸如选读精讲类、鉴赏类、注译类、白话翻译类、故事类、译文类等。
选读精讲类:这类选本精选《史记》中描写生动而故事性较强的篇目或片段,进行精彩讲解,其目的在于向广大读者介绍《史记》这部文史名著,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本子。著名的有王邻苏《〈史记〉选读》、张友銮《〈史记〉选注》、郑权中《〈史记〉选讲》、韩兆琦《史记精讲》、杨燕起等《史记精华导读》,等等。
鉴赏类《史记》选本:这类选本多取材于《史记》中精彩的人物传记,从《史记》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实际出发,联系作品对人物性格做简要分析,力求赏出《史记》人物的真面目、真思想、真精神、真作为。诸如韩兆琦《史记评议赏析》、朱靖华和顾建华《史记名篇赏析》、傅德岷《史记鉴赏》、杨波《〈史记〉品评》、张大可和丁德科《史记观止》等。
注译类《史记》选本:这类选本选取《史记》中的篇目或片段,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史记》原文加以翻译,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注释,还原《史记》原貌,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史记》,研究《史记》。如张大可《史记选注讲》、韩兆琦《史记选注》、张光勤《史记精华注译》、甘宏伟等《史记评注译》,等等。
故事类《史记》选本: 据笔者初步统计, 从1950—2011年,在各类普及性《史记》选本中,故事类《史记》选本多,达六十余部。其特点是文字优美,清新自然,叙述幽默,引人入胜。如阳湖《司马迁的故事》、瞿蜕园《史记故事选》、杨知秋《史记故事新编》、张玉春《史记人物新传》、仓阳卿《史记人物故事》、青木《史记故事大全集》,等等。
译文类《史记》选本:如外文出版社1979年版《史记选》(英文);奥尔黑勒译,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史记选》(蒙文);方元成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史记选》(朝鲜文);张大可、丁德科编著,雷来富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史记观止》(英文)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