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969763
该书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介绍了一种跨学科、多功能、创新性的当代设计形式,以解决现实与未来的技术、社会以及经济等问题,反映了国际建筑设计领域的新理念和新动态,对我国的设计领域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可适性建筑会以其形态、运作方式与场所对发展中的环境做出回应,以适应新的用途。本书创新性地探讨了这种新的建筑类型,从临时性广告围板到充气建筑,再到医院和体育馆等设施。全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以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视角,回顾了可适性建筑的先例及其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第二部分围绕可适性建筑的四个特征——适应、改造、移动、交互,探讨建筑如何对使用者的需求做出回应,并对这种建筑的设计类型、设计形态、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图文并茂、观点明晰,内容跨越了建筑、产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学科,首次广泛、具体而深入地对越来越趋于动态和变化性的当代城市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设计前瞻性与理论指导性。
前 言
第 I 部分
引言
可适性住宅
可适性社区
可适性建筑
第 II 部分
适应
变换
移动
交互
参考文献
当我还是学生,完成年建筑实习后,进行了一次穿越欧洲的长途旅行。“一票通”(即一种可使用一个月的跨交通网火车票,如果你精力充沛,使用时间还可以更长)是当时实惠的交通方式,持票人可以在西欧的所有铁路系统和东欧的部分铁路线上进行无限次的旅行。那些包括我在内节省费用的人,通常会在其有限的经费上精打细算,不仅用火车来旅行,同时还将其作为休息和睡眠的场所。随着旅程的流逝,人们可以不必根据终点,而是通过火车的出发时间和行驶所需的时间来选择火车。利用这种方法能在火车上睡一晚,虽然并不总是可以如此。在漫长的旅途中,乘客们结识朋友(和敌人)、玩游戏、学习简单的语言,进行休息、阅读和睡眠。我们在车厢地板上用野营炉煮食物,泡上一杯杯的茶水。卧铺、座位、地板和行李架都会成为临时的床铺。我记得有一次,火车在半夜停靠在偏远的地方,当一位睡在座位下地板上的旅伴向外伸出头去的时候,带着机枪的边界守卫明显抽动了一下。在长期的旅途中,火车成为一种缓慢进行的尝试,在其中人们来设法应对处理他们的生活,并适应明显不习惯的环境。从巴黎到法国东南部的朗香(Ronchamp)是我所记得的紧张但并非长的一次旅程。火车在深夜离开蒙帕纳斯(Montparnasse)火车站,整夜咔嗒作响穿过昏黑的乡村到达目的地。几小时后我在贝尔福(Belfort)火车站换乘了地方线,但发现车厢漆黑一片,并不像
1个小时或者再多些时间就能到达。于是我又陷入沉睡之中,但当小火车驶进朗香车站时,终于被一阵梦幻般的摇摆动作所惊醒。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自然是我来到这个法国乡村地区朝圣的原因。从车站到达这座建筑要沿着陡峭的山丘走很长的一段路,但那是一次多么激动人心的到达。黎明刚刚过去,山林间的建筑背景伴随着升起的薄暮和鸟鸣真是令人难忘,于是我坐在邻近的石碑上开始沏茶。在独自与建筑相伴数小时之后,牧师终于来开了教堂。我踏进了一个完全现代,但同时又是永恒的空间。教堂室内仅使用彩色玻璃窗和一排靠近圣坛的蜡烛采光,看起来纯净而简朴,但同时也显得无限复杂——这是一种对于精神性不定形的有机诠释。我站在那里时候来了另一小群游客,他们在这个几乎空无一人的空间中缓步四周,而且没有任何明显的信号就开始齐声吟唱。这个已经相当强有力的空间伴随着声音产生共鸣,当加入光与建筑形体时,便创造出我一生中为丰富的建筑体验。勒·柯布西耶显然并不是宗教人士,但却创造出一种丰富的、具有象征性的精神空间,它挑战了教堂通常所依赖的仪式与礼节。在这个空间中,他使运动、声音和光线触及人类感官的本质。这座建筑的惊人之处在于它犹如远古石阵或地景艺术的环境;在于它坚实但又具共鸣性的形态;在于它不确定但又具接受力的形象;同时也在于它使其自由而可适应的室内出现无法预见的事物的能力。追溯勒·柯布西耶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从朗香教堂和其他精巧的晚期作品,到他早期追求人文主义的建筑实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比其他大多数人都更能够创造出定性和教导动向的建筑师。虽然这只是引发我对于回应性与适应性建筑进行早期关注并不断产生兴趣的一个事件,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赢得了一个可变性展示设施的竞赛,之后才首次介入到这个领域中。我与两位同事一起花了前言
7
一年的时间监管其建造过程,然后在英国各地进行施工。此后,我也开始介入到应用于特别活动和商业系统的临时建筑设计中。虽然这些建筑缺乏正式建筑的可靠性,但它们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弹性。当时,一般将可适性建筑理解为它们具有用途,但也很有限制性——人们认为这种设计没有永久、固定的建筑重要。如同我所认识到的,并且也希望本书表明,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假定能够也应该受到质疑。我们明确提出可移动的、可适应的以及弹性的设计,不仅为了解决更多的建筑问题,而且也为了比更多的传统方案做得更好。可适性建筑包括那些经过设计,在其整个使用期限中都易于适应于变化的建筑。这种设计形态具有相当多的益处:它可以更长久地进行使用;更好地符合其功能;适应使用者的体验与介入;更易于利用技术创新;并且更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可行性。同时,它还具有更大的潜力来保持与文化及社会趋势的关联性。本书探讨了可适性建筑的文化脉络及其作为一种独特建筑设计类型的历史,并且通过对于近期建造项目的分析,侧重说明新一代可适性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具有价值的特色。伊东丰雄(Toyo
Ito)所设计的日本松本表演艺术中心(2004
年)是本书详细调研的一个项目。这座建筑开幕几周后,我得以与伊东丰雄在其东京的事务所见面,探讨他近在日本和欧洲所进行的新项目。在我们谈论的许多事情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伊东丰雄描述了在他较早完成的建筑中有多少是采用他所学习的现代主义传统来进行设计的。这种建筑形态的目标在于通过去除越来越多“非本质”
的特征,创造出几何与极少主义的轻盈感,从而获得一种纯净的状态。在一篇极为直率和富有洞察力的综述中,伊东丰雄表明,虽然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创造出无可否认的美感,但他也已经十分清楚,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意味着“人”同样也可以被去除掉。因而,伊东丰雄提出了一种平行设计的路线,现在已经在其作品中占据主导,即寻求一种可变的建筑,当人们居住并进行使用时,建筑才算完工。这种目标就是可适性建筑产生的主要法则。那些努力尝试可适性项目的优秀设计师们会使用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工具来解决问题。本书的第I部分是可适性建筑概述。它探讨了决定当代设计的历史文脉以及可能终会导致其变化的社会与文化变量。这部分分析了住宅作为一种建筑原型对于建筑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可适性设计对公共建筑以及城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使其成为一种独特建筑类型的种种策略。第II部分围绕着可适性建筑的四个特点组织展开:适应、改造、移动和交互。“适应”包括那些经过设计用来适应不同功能、不同使用者和气候变化的建筑。这是一种具有不确定配合的建筑,它有时也被称为“开放建筑”。“改造”包括那些通过其结构、表皮或内表面的物质改造来改变形态、空间、形式或外观的建筑。它是一种可以开敞、闭合、展开和收缩的建筑。“移动”包括那些为了更好地满足其功能,能在场地之间进行迁移的建筑——它是一种可以卷拢、漂浮或飞行的建筑。“交互”包括那些采用自动或本能的方式,适应于使用者需要的建筑。它是一种使用传感器对外观和环境产生变化或能够通过运动系统和智能材料运作的建筑。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优秀设计师可以利用所有有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因而只有在极少数的案例中,一座建筑仅仅会被归于这些领域中的一种——所以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只是主题而并非范畴。虽然对这个普通的课题已经研究了20年,但是我直到2000年才开始致力于本书的写作工作,当时我正受邀为维特拉(Vitra)展览会《移动中的生活》提供咨询。在此,我要感谢马赛厄斯·施瓦茨·克劳斯(Mathias
Schwartz-Clauss)以及亚历山大·冯·费格萨克(Alexander von
Vegesack)使我能参与到这项令人激动的工程中来。当我写作之时,这个精彩的展览自首次开幕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都一直在世界各地持续巡回展出。同时,我也必须对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UK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所提供的研究学习休假资金极大地帮助我获得宝贵的研究和写作时间。后,我还必须感谢菲利普·科珀(Philip
Cooper)、约翰·杰维斯(John Jervis)以及LK出版社(Laurence King
Publishing)对该项目的参与与投入。
这座新艺术中心颇具战略性地坐落于德国、比利时以及卢森堡边界,由竞赛获奖方案产生。坂茂以及合作者让·德·卡斯汀(Jean de
Gastines)和菲利普·古姆齐德简(Philip
Gumuchdjian)设计了大量覆盖着半透明玻璃纤维膜的六角形栅格钢木标准化组件结构。这种结构遍及整个综合体,包括展示空间、公共空间和行政设施等,这些设施位于金属覆层的发光矩形管筒中。屋顶和展厅空间都采用了遮蔽性表面。“帐篷式”的不规则有机结构与抬高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模糊了建筑不同功能和内外空间之间的界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