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480822
编辑推荐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和优美文字,绘出一幅古代民俗的生动画卷。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和优美文字,绘出一幅古代民俗的生动画卷。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内容简介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民俗类的考古和鉴赏文章,对中国古代民俗中龙凤等人民素所喜好的形象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各时代的特征做一总结,并从美学角度谈了湘西苗族的艺术,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民俗以及湘西苗族风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 录
谈皮球花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过节和观灯
湘西苗族的艺术
塔户剪纸花样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过节和观灯
湘西苗族的艺术
塔户剪纸花样
媒体评论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在线试读
公元7世纪后的唐代,鱼形的应用,转到两个方面,十分特殊。一个是当时镀金铜锁钥,必雕铸成鱼形,叫做”鱼钥”。是当时一种普遍制度,大至王宫城门,小及首饰箱箧,无不使用。用意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止盗窃。其次是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常用一种三寸长铜质鱼形物,作为彼此联系凭证,上铸文字分成两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调动人事时就合符为证。官吏出入宫廷门证,也作鱼形,通称”鱼符”。中等以上官吏,多腰佩”鱼袋”,这种鱼袋向例由政府赏赐,得到的算是一种荣宠,通称”紫金鱼袋”,真正东西我们还少见到。宋代尚保存这个制度。可是从宋画宋俑服饰上,还少发现使用鱼袋形象。又唐代已盛行国家考试制度,有一定文学水平的平民可望通过考试转成政府官吏。汉代以来风俗相传,黄河中部有大悬瀑,名叫”龙门”,鱼类能跳跃上去的,就可变龙。所以当时人能见得名流李膺的,以为是登龙门。唐代考试多由达官贵族操纵,人民获中机会并不多,因此,人民也借用它来作比喻,考试及格的和鱼上升龙门一样。”鲤鱼跳龙门”于是成为一般幸运象征,和追求幸运的形容。因此成为一般艺术主题,民间刺绣也起始用它做主题。公元10 世纪的宋代,考试制度有进一步发展,图案应用因此更加广泛。
这个时期,在中国浙江龙泉烧造的世界著名的翠绿色瓷器,小件盘碟类,还多沿袭汉代习惯,中心加二小鱼作装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北方的定州白瓷,和一般民间瓷,鱼的图案应用更加多了些,意义因此也略有不同。在盘碗中的,多当成纯艺术表现。若用到瓷枕上,或上面加些莲荷,实沿袭”采莲辞”本意,喻夫妇枕上爱情”如鱼得水”。又有在青铜镜子上浮雕双鱼腾跃的,用意相同。现实主义的绘画,正扩大题材范围,还出了几个画鱼名家,如刘寀等,作品表现鱼在水中悠游自得的乐趣,千年来还活泼如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后来八大、恽南田,直到近代白石老人,还一脉相承,以此名家。在高级丝织物部门,纺织工人又创造了鱼形图案的”鱼藻锦”,金代还作为官诰包首。宋代重视元宵灯节,过年灯节时,全国儿童照风俗都玩龙灯和彩色鱼形灯。文献中也有了人工培养观赏红鱼的记载。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元代有部《饮膳正要》书籍,部分记载各种可吃的鱼,还有很好的插图,没有提到金鱼,可知当时统治者虽好吃,而且有许多怪吃法,但是还不到吃金鱼程度。
公元15世纪的明代,绸缎中的鱼锦图案有了发展。国家织造局专织一种飞鱼形衣料,作不成形龙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名”飞鱼服”。到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晚期,杭州玉泉观鱼,已成西湖十景之一。北京金鱼池则已成宫廷养金鱼处,江西景德镇烧瓷工人,嘉靖万历时发明的五彩瓷,起始用红鱼做主题图案。
当时宫廷需要大件瓷器中,大鱼缸种类增多,因此,政府在江西特设”龙缸窑”,专烧龙纹大鱼缸。反映宫廷培养金鱼已成习惯,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但是这时期的鱼缸留下虽多,造型艺术中,十分奇特美观的金鱼形象留下的可并不多。北京郊区发掘出的几具绘有五彩红鱼大罐,鱼的样子还和朱鲤差不多。另处也发现一种各种褐釉陶制上作开光花鸟浮刻大鱼缸,根据比较材料,得知烧造地或出于江南,后来人虽用来作鱼缸,出土物里面却多坐了个大和尚,是由大鱼缸转为和尚坐化所利用。这类特制大缸不同处是上面还常有个大盖。缸上也有作鳜鱼浮雕图案的。
17世纪中清代初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彩釉和白胎彩绘瓷,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史艺术高峰,鱼形图案应用到瓷器上,也得到了极高成就,精美无匹。用鳜鱼的较多,是取”富贵有余”意思。或用三或用五,多谐三余五余。灯笼旁流苏,也有作双鱼形的。并且产生了许多造型完美加工精致的鱼缸。在故宫陶瓷馆陈列的仿木釉纹的鱼缸,是一件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
这个时期,在中国浙江龙泉烧造的世界著名的翠绿色瓷器,小件盘碟类,还多沿袭汉代习惯,中心加二小鱼作装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北方的定州白瓷,和一般民间瓷,鱼的图案应用更加多了些,意义因此也略有不同。在盘碗中的,多当成纯艺术表现。若用到瓷枕上,或上面加些莲荷,实沿袭”采莲辞”本意,喻夫妇枕上爱情”如鱼得水”。又有在青铜镜子上浮雕双鱼腾跃的,用意相同。现实主义的绘画,正扩大题材范围,还出了几个画鱼名家,如刘寀等,作品表现鱼在水中悠游自得的乐趣,千年来还活泼如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后来八大、恽南田,直到近代白石老人,还一脉相承,以此名家。在高级丝织物部门,纺织工人又创造了鱼形图案的”鱼藻锦”,金代还作为官诰包首。宋代重视元宵灯节,过年灯节时,全国儿童照风俗都玩龙灯和彩色鱼形灯。文献中也有了人工培养观赏红鱼的记载。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元代有部《饮膳正要》书籍,部分记载各种可吃的鱼,还有很好的插图,没有提到金鱼,可知当时统治者虽好吃,而且有许多怪吃法,但是还不到吃金鱼程度。
公元15世纪的明代,绸缎中的鱼锦图案有了发展。国家织造局专织一种飞鱼形衣料,作不成形龙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名”飞鱼服”。到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晚期,杭州玉泉观鱼,已成西湖十景之一。北京金鱼池则已成宫廷养金鱼处,江西景德镇烧瓷工人,嘉靖万历时发明的五彩瓷,起始用红鱼做主题图案。
当时宫廷需要大件瓷器中,大鱼缸种类增多,因此,政府在江西特设”龙缸窑”,专烧龙纹大鱼缸。反映宫廷培养金鱼已成习惯,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但是这时期的鱼缸留下虽多,造型艺术中,十分奇特美观的金鱼形象留下的可并不多。北京郊区发掘出的几具绘有五彩红鱼大罐,鱼的样子还和朱鲤差不多。另处也发现一种各种褐釉陶制上作开光花鸟浮刻大鱼缸,根据比较材料,得知烧造地或出于江南,后来人虽用来作鱼缸,出土物里面却多坐了个大和尚,是由大鱼缸转为和尚坐化所利用。这类特制大缸不同处是上面还常有个大盖。缸上也有作鳜鱼浮雕图案的。
17世纪中清代初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彩釉和白胎彩绘瓷,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史艺术高峰,鱼形图案应用到瓷器上,也得到了极高成就,精美无匹。用鳜鱼的较多,是取”富贵有余”意思。或用三或用五,多谐三余五余。灯笼旁流苏,也有作双鱼形的。并且产生了许多造型完美加工精致的鱼缸。在故宫陶瓷馆陈列的仿木釉纹的鱼缸,是一件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