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89092
内容简介
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为了应付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不足,清政府逐渐增设了一些临时或固定性的管理内外商务的行政机构,由此,传统中央实业行政管理体制开始出现新的趋向,并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因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所负责的农工商矿各业直接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清末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整合及转型研究》作者详细考察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变化与现代转型,指出这种转型是清末以来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加速了中国社会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作者在书中认真梳理了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内部组织和人事构成,认为其采用分科治事的方式,责权明确,是对传统模糊治事方式的扬弃,是行政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清末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整合及转型研究》深入研究了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职权运作及其绩效,肯定了其积极作用。但亦指出不能因其某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未能尽如人意,而以偏概全地否定之。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现代转型进行整体考察和梳理,必将对认识和理解晚清以及民国初年的历史产生积极影响。
《清末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整合及转型研究》作者详细考察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变化与现代转型,指出这种转型是清末以来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需求,并加速了中国社会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作者在书中认真梳理了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内部组织和人事构成,认为其采用分科治事的方式,责权明确,是对传统模糊治事方式的扬弃,是行政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清末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整合及转型研究》深入研究了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职权运作及其绩效,肯定了其积极作用。但亦指出不能因其某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未能尽如人意,而以偏概全地否定之。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现代转型进行整体考察和梳理,必将对认识和理解晚清以及民国初年的历史产生积极影响。
目 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主要资料与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主要资料与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编 中央实业管理机构设置之历史沿革
章 清末商部创设前之农商管理机构概述
节 户部、工部、内务府
第二节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南洋大臣、北洋大臣
第三节 商务局、农工商局
第二章 清末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及整合
节 商部的设立及其机构人事
第二节 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
第三节 商部、农工商部主要活动评述
第二编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设立
第三章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初步设置
节 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第二节 设立过程中之权力纠葛
第三节 农林、工商二部之筹建
第四章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整合
节 合并之缘由
第二节 二部合并之经过
第三节 二部合并之评价
第三编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之组织架构
第五章 官制
节 农林部官制评述
第二节 工商部官制论析
第三节 农商部官制述评
第四节 分科治事制度及地方行政机构
第六章 人事与经费
节 人事制度
第二节 主要人事赓续
第三节 关键人物及其施政理念
第四节 经费
……
第四编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职权运作及其绩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清末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整合及转型研究》:
一商部创设之酝酿
集士、商于一身的郑观应,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早提出设立商部的主张。他在《盛世危言·商务一》中指出:“今朝廷欲振兴商务……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语言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总局设于省会,分局即令各处行商择地自设,总局则令各处行商,每年公举老成练达有声望之殷商一人为总办。”①在该书《商务三》中他又对商部的职责及其地方垂直机构的设置作了明确的设想,再次阐明“必于六部之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南、北洋分设商务局于各省水、陆通衙,由地方官公举素有声望之绅商为局董,凡有所求,力为保护”,商务局随时将有关商务诸事,或咨察于南北洋通商大臣,或送达商部,商部统计盈虚,上奏朝廷,从而做到“兴废当,谋划周,上下之情通,官商之势合,利无不兴,害无不革……至于下则必于商务局中兼设商学……再由各府、州、县札饬各工商设立商务公所”②。尽管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共鸣,也没有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但其思想的前瞻性,预见性是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所带来的影响,亦深深地扎了根,特别是对清廷高级官员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继郑观应之后,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进一步阐发设立商部的必要性,其在《创立商部说》中颇为激动地写道:“不立商部,何以保商?不定商律,何以护商?不于各城各埠广设商务局、遍立商务学堂,何以激扬鼓励、整齐教诲诸商?假使无商,何以有税?假使无税,何以济用?假使无用,何以为国?燃眉之急,切肤之灾,殆不得置之膜外矣。”对于甲午战后各地商务局推进速度缓慢这一情况,他进一步指出:“‘刻总署议准各省设立商务局,选举商董,求通下情。然地方官吏,大都一笑置之,即便实见施行,亦惟以一纸官文奉行故事,而于商人奚益也?而护商务奚裨也?盖中国之官商相去悬绝,不设专官以隶之,不设专律以防之,不定地方官吏之考成功罪警之,而欲恤商情,振商务,保商权,是犹缘木求鱼,欲南辕而北其辙也,其必不可得已。”①陈炽主张设立商部的着眼点仍是保商护商,而不是把商部作为一个亟须建立的一个行政机构来看待。仅仅从商民的利益出发无可厚非,但不考虑清廷的利益,设立商部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何启、胡礼垣在《新政论议》中则提出“中国吏、户、礼、兵、刑、工部之设,由来已久,而新政既行,则宜并吏礼两部而为一,名日内部,而添商部、学部、外部,合兵刑工而为八部。论其次序则商部为……商务不兴,则不能与敌国并立,故加立商部且进之为者,欲中国以商务称雄也”②。何启、胡礼垣主张设立的商部愿望更为强烈,且把商部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论次序商部为”,并把商部的建立与变革政治机构结合起来,无疑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因为传统六部已很难适应时代之要求,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此议一出,逐渐在开明的高级官员之间引起共鸣。
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等所提出建立商部的主张,为以后商部的创设,作了充分的舆论动员。使人们认识到“二十世纪之世界.一全球相争相竞之世界也,竞争之目的,在求所以自存,而达目的之方法则必以战争为用。然自哥伦布航海得新地以来,已渐易其兵战之世界而为商战之世界,且商战之胜负,其利害得失之关系,于其国者尤较兵战为甚”③。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工商思想,必然会对上层决策人物产生影响,也势必对清政府进行的工商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影响国家政策。但一种理论的提出,要付出实践,就必须有适当的人来施行,对于商部设立来说,这些人就是清廷的高级官员张百熙、徐琪等。
……
一商部创设之酝酿
集士、商于一身的郑观应,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早提出设立商部的主张。他在《盛世危言·商务一》中指出:“今朝廷欲振兴商务……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语言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总局设于省会,分局即令各处行商择地自设,总局则令各处行商,每年公举老成练达有声望之殷商一人为总办。”①在该书《商务三》中他又对商部的职责及其地方垂直机构的设置作了明确的设想,再次阐明“必于六部之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南、北洋分设商务局于各省水、陆通衙,由地方官公举素有声望之绅商为局董,凡有所求,力为保护”,商务局随时将有关商务诸事,或咨察于南北洋通商大臣,或送达商部,商部统计盈虚,上奏朝廷,从而做到“兴废当,谋划周,上下之情通,官商之势合,利无不兴,害无不革……至于下则必于商务局中兼设商学……再由各府、州、县札饬各工商设立商务公所”②。尽管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共鸣,也没有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但其思想的前瞻性,预见性是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所带来的影响,亦深深地扎了根,特别是对清廷高级官员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继郑观应之后,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进一步阐发设立商部的必要性,其在《创立商部说》中颇为激动地写道:“不立商部,何以保商?不定商律,何以护商?不于各城各埠广设商务局、遍立商务学堂,何以激扬鼓励、整齐教诲诸商?假使无商,何以有税?假使无税,何以济用?假使无用,何以为国?燃眉之急,切肤之灾,殆不得置之膜外矣。”对于甲午战后各地商务局推进速度缓慢这一情况,他进一步指出:“‘刻总署议准各省设立商务局,选举商董,求通下情。然地方官吏,大都一笑置之,即便实见施行,亦惟以一纸官文奉行故事,而于商人奚益也?而护商务奚裨也?盖中国之官商相去悬绝,不设专官以隶之,不设专律以防之,不定地方官吏之考成功罪警之,而欲恤商情,振商务,保商权,是犹缘木求鱼,欲南辕而北其辙也,其必不可得已。”①陈炽主张设立商部的着眼点仍是保商护商,而不是把商部作为一个亟须建立的一个行政机构来看待。仅仅从商民的利益出发无可厚非,但不考虑清廷的利益,设立商部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何启、胡礼垣在《新政论议》中则提出“中国吏、户、礼、兵、刑、工部之设,由来已久,而新政既行,则宜并吏礼两部而为一,名日内部,而添商部、学部、外部,合兵刑工而为八部。论其次序则商部为……商务不兴,则不能与敌国并立,故加立商部且进之为者,欲中国以商务称雄也”②。何启、胡礼垣主张设立的商部愿望更为强烈,且把商部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论次序商部为”,并把商部的建立与变革政治机构结合起来,无疑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因为传统六部已很难适应时代之要求,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此议一出,逐渐在开明的高级官员之间引起共鸣。
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等所提出建立商部的主张,为以后商部的创设,作了充分的舆论动员。使人们认识到“二十世纪之世界.一全球相争相竞之世界也,竞争之目的,在求所以自存,而达目的之方法则必以战争为用。然自哥伦布航海得新地以来,已渐易其兵战之世界而为商战之世界,且商战之胜负,其利害得失之关系,于其国者尤较兵战为甚”③。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工商思想,必然会对上层决策人物产生影响,也势必对清政府进行的工商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影响国家政策。但一种理论的提出,要付出实践,就必须有适当的人来施行,对于商部设立来说,这些人就是清廷的高级官员张百熙、徐琪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