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197731
一部高智商和高情商都无法驾驭的悲情故事,神秘女间谍的五段折叠人生,读完此书让你马上体会到五种不一样人生!来自军情五处从未解密的档案,当事人从未公开的日记,根据真人、真事、真实经历撰写。
本书以日记、通信和新近解密的档案为素材,将穆拉生活中所有扑朔迷离的线索汇聚成这本精彩绝伦、注释详尽的传记。讲述了一个谜一样的果敢女子动人心魄的间谍经历。穆拉既是间谍、冒险家、贵族,又是魅力无穷,令无数男人为之倾倒的女人,为了真爱不惜牺牲自己,却遭遇背叛。英国情报机构称其为危险的女人,她的经历将被拍成电影。
序 001
楔子 001
部 藐视一切习俗 1916—1918
1 革命前夕 002
2 立场选择 020
3 红色冬天 046
4 不列颠代表 057
5 “想当初我们多像两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呀” 075
6 激情与阴谋 095
7 老对头,怪盟友 119
8 战争一触即发 140
9 穿越边境 156
第二部 爱情与生存 1918—1919
10 洛克哈特阴谋 174
11 夜里响起敲门声 198
12 舍身献祭 216
13 一切……都结束了 243
14 使出浑身解数 258
第三部 流放 1919—1924
15 “现在我们都是铁” 280
16 布德贝格男爵夫人 306
17 别让美事变憾事 328
第四部 英国 1924—1946
18 爱与怒 342
19 才不这样的傻瓜呢 369
20 骗子和撒谎精 395
21 高尔基的离奇死亡 411
22 一个非常危险的女人 428
23 “为俄国人秘密工作” 441
第五部 穆拉的沙龙 1946—1974
24 电影巨头 464
25 一个俄国爱国者 481
26 ……一切都结束了 499
关于年代与地名的说明 523
认识穆拉•布德贝格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谜。就连她亲近的朋友和儿女对她也从来琢磨不透。
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不乏了不得的人物,但像布德贝格男爵夫人那样有着迷人的魅力、浑身散发出危险与神秘气息的男人或女人却寥寥无几。她在自己位于肯辛顿的那间昏暗且有点寒酸的公寓里举办晚会,成功地吸引了文学界与政界中的奇花异草。格雷厄姆•格林、劳伦斯•奥利弗、汤姆•德赖伯格、盖伊•伯吉斯、伯特兰•罗素、哈米什•汉密尔顿、戴维•里恩、爱•摩•福斯特、戴安娜•库珀夫人、伊妮德•巴格诺尔德、彼得•乌斯季诺夫,皆先后到穆拉的沙龙来喝过杜松子酒和伏特加,为她心醉神迷过。
表面上,穆拉维持生计是靠着翻译书和剧本,做亚历山大•柯尔达的剧本顾问兼编辑,外加偶尔略施美人计哄得她那些有钱朋友为她慷慨解囊。穆拉名气很大,因为她曾经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两人的情妇,这两人对她都是如痴如醉,而且她还是很多其他人的情人。从体型上讲,她不是一个迷人的俏佳人了,年老体胖,皱纹深布,鼻子很大,小时候还被很厉害地磕破过,因为嗜食、嗜酒、嗜烟,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布德贝格男爵夫人已是残枝败叶—— 一个曾经貌美如花、袅娜轻盈、魅力无双的美人,徒剩一个空壳了。
即便凋败如此,可她的魅力却依然耀眼,让人不得不拜倒。多次求婚都被她婉拒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曾这样评价她:“我很少见到她跟别的女人同处一室而不明显是—— 不只是在我眼里,在其他很多人眼里也是—— 靓丽也有趣的风景。”
关于她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她曾经是一名间谍、叛徒、双面甚或是三面间谍,效力于军情六处、军情五处和克格勃……谁也不敢断言,但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又都有自己的观点。她只认识每一个有点来头的人,而且也喜欢透出她知道他们所有底细的意思。凡是进入这位男爵夫人所编织的杂乱无章的社交网络的人,都会得到老一点的熟人的警告,让他们谨慎行事,管好自己的嘴巴—— 穆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还有各种有势力、很危险的关系网。可是一旦陷入她的熊抱并屈服于她的魅力,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抗住她的诱惑。
布德贝格男爵夫人—— 或者说她立世的这个名号—— 是一个由半传说和半谎言构成的人物。其中有一些(并不一定就是恭维的那些)是她自己编出来的,是将别人的生活经历移花接木,给穆拉•布德贝格的活神话添油加醋的产物。她在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给德国人做过间谍;既曾当过给英国人和俄罗斯人卖命的间谍,也曾当过出卖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间谍。
一部讲述欧洲人耍阴谋的快节奏故事,描绘了一个高深莫测、意志坚定的女人,其求生存的故事引人入胜。 ——《出版人周刊》
一个基于极其丰富史料的故事,错综复杂,精彩非凡……故事的结局的确印证了:真相比虚构还要离奇。——《好书指南》
从穆拉•布德贝格身上可以看到一些郝思嘉的影子:狡黠、魅惑。——《先驱报》
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在这本扣人心弦的新传记中得到了精彩的再现。写得也很精彩。书中对于洛克哈特事件的描述尤为引人入胜,活灵活现地重现了1910年代末到1920年代初的苏联。 ——《俄罗斯生活》
穆拉•布德贝格男爵夫人虽然年事已高,又有关节炎,但她还是尽可能不声不响而又不失优雅地款步进入了肯辛顿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穿过两根红色的大理石柱子时,她的脚步声让唱诗班的唱诗声给盖住了,她在基督像前停住,点了一根蜡烛,祈求基督宽恕自己的罪恶。
说到她的罪恶,可谓罄竹难书,一辈子也宽恕不完。什么样的罪,从歹毒的到淫荡的,她都犯过。
穆拉已经七十七八了,可是她那斯拉夫人的颧骨和猫一样的眼睛却依然隐隐透着年轻时迷倒过无数男人的魅力。很多贵族和外交官、秘密特工和知识分子、首相和王子,都曾乖乖地任由她摆布。不过,在她所有的罪恶当中,让她真正痛苦的一样罪恶就是它根本就不是罪恶—— 堕入爱河之罪。她全心全意真心爱过的一个男人,她没有将他拴住,而让他给溜走了。如今,距他们年轻时那场激情—— 在革命的火花中所引燃的一场狂热而又危险的恋情—— 数十年之后的今天,她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座流亡者的教堂,哀悼他的故去。
穆拉一辈子都在无情地撒谎:保命才是要紧的,为此可以在所不惜。她干过用自己的美色和强大的头脑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事情,当过间谍,叛变过,也遭过罪。她可以放心地说自己的一辈子过得多姿多彩,尽管没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享。唱诗班唱完了他们那支令人难以忘怀的俄罗斯曲子,空气中香气弥漫。圣像上闪光的金叶和精美的壁画,祭坛上方洁白的拱顶和镀金的穹顶都与穆拉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裙子和她的心情一样,黑沉沉的不说,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她觉出了自己应该喝几口杜松子酒,抽根雪茄给自己提提神后再来这儿的。除了司铎和唱诗班之外,她是仅有的一个人:这是她自个儿私人的纪念仪式。她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感谢基督,感谢基督赐予了集特工、作家和冒险家于一身,同时还是她失去的情人的罗伯特•布鲁斯•洛克哈特生命。现在他死了,穆拉终于可以独占他了。要是当初他—— 她亲爱的洛奇,她的宝贝男孩—— 没有背叛和抛弃她,生活也许是多么不同啊!他们可能一辈子在一起,也就不会有此时此刻她悼念他时所产生的那种痛苦不堪的绝望了。她想起了他们被契卡 抓住的那天夜里;雷鸣般的敲门声,押往卢比扬卡途中的提心吊胆。他,身为主谋,密谋行刺的刺客,知道难逃一死。他独自待在自己的监室里,过一小时算一小时,等着他们来收拾他。只有穆拉一人知道他被饶了一命的全部真相—— 她做出了下贱的牺牲,换回了他一条命。她还记起了自己在洛克哈特面前的时光—— 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快活而又放松自如,不过是革命前的一个序幕;那时的每一个夏天都是一种懒洋洋的田园生活,每一个冬天都是白雪皑皑的仙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