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6646
与一些传记作品以心理描写见长不同,此书以形象笔法设计章节,构思精巧,叙事缜密,构建出了清晰的情节进展形态。同事,融合杂文、随笔、散文等多种手法,深入到传主思想、人品、情感深处,聚焦于袁枚的内心成长,强化了他一生信奉的平等、坦诚、正直等启蒙精神,带给读者以意想不到的阅读张力。
文史专家 刘彦君
袁枚,时人后人称其为“袁才子”,以《随园诗话》名史,主张“性灵说”而守望诗歌创作。本传贴着袁枚随性曲折的人生经历线索,散文式呈现他奇特的人生与个性的诗歌创作历程及主张,情节细节丰富生动,性格形象突出,富有情趣,畅达诗性,是走进和认识传主的简洁充盈的文学书写。
文学专家 李炳银
袁枚是清中叶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诗选家、诗论家。本书真实呈现了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写出了袁枚少年时的彷徨和后来24岁中进士、入翰林的风光以及此后仕途受挫,进而又因生性自适随性,在溧阳等地做县令,虽政声很好,可不愿意受官场“行耻、受累、媚俗”风气约束,*后33岁时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从此行动心灵归于“随园”,围绕诗歌活动自享人生的个性传奇内容。
001 前言
005 第一章/杭州一少年
020 第二章/桂林遇知己
032 第三章/漂泊在京城
049 第四章/三年庶吉士
062 第五章/七载芝麻官
096 第六章/顺风好收帆
109 第七章/复出何彷徨
121 第八章/以官易随园
142 第九章/诗人也营财
152 第十章/怜花亦英雄
170 第十一章/铿锵女弟子
196 第十二章/误尽一生春
205 第十三章/美食与性灵
221 第十四章/壮行万里路
245 第十五章/肝胆照知己
304 第十六章/通达生死观
315 第十七章/“性灵”独抒 余韵悠长
337 附录一/袁枚年谱
347 附录二/参考书目
351 后记
袁枚似乎在文学史上不是很“有名”。
好几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人听说我在写袁枚,说:“是袁牧吧?好像是明朝的。”
也难怪,现在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中小学时代确实没有读过袁枚的作品,而绝大多数人对一个文学名家的了解与认知,又主要是在中小学时代。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袁枚的作品并没有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即使在高校的古代文学史教材中,袁枚也只是在综合介绍时被提及,专段介绍都没有。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能够记住专章、专节讲述的作家就不错了,被综合介绍提及的作家,大都是过目即忘(除非是有志于古代文学研究或对该作家特别感兴趣者)。
袁枚研究的集大成者、苏州大学的王英志教授,也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才接触到袁枚。而且他是偶然从书店看到一本评袁枚的书才知道有袁枚其人其书,不是从教材中接触到的。
但袁枚在新生代中又渐渐为人所知。近年来,袁枚的《所见》《随园后记》《与薛寿鱼书》《黄生借书说》等多篇作品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课本,其《子不语》中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也被改编为歌曲广为传唱。中小学生对袁枚是不会再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陌生感了。他们熟知袁枚的名字,就像熟知李白、杜甫的名字一样了。
而在一些对袁枚有更多了解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对袁枚的“印象”似乎不太好,有说他是“色魔”的,有说他是“吃货”的,更有人说袁枚就是“好吃好色好玩”的。也许,每一个名人被大众所认知的都是其表面,甚至是其被扭曲的表面。
我想,写这本书,至少要让读者对袁枚有一个比较全面、本质的认识,让读者感受到袁枚人生的追求选择及其思想、情感、诗文中所蕴含的正能量、超越时代的意义。
袁枚主张诗歌要抒发性灵,抒发真情实感,不苟同明朝公安派和钟惺、谭元春的“性灵说”和前七子的复古,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流派的理论,倡导真情、个性和诗才为核心的“性灵说”。其性灵之风风行海内,从王公大臣到贩夫走卒,从翰林学士到闺中淑女,无不学性灵、写性灵。袁枚在乾隆后期取代沈德潜主盟文坛,成为乾隆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之首。他招收女弟子,扩大了诗歌的影响,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也促进了妇女解放。
袁枚驰骋乾嘉诗坛五十年,不啻无冕帝王。袁枚的性灵说在当朝和后来的影响都不可估量,蒋子潇《游艺录》曾记载性灵说在当年诗坛的反响:“乾嘉中诗风最盛,几于户曹刘而人李杜,袁简斋独倡性灵之说,江南北靡然从之,自荐绅先生下逮野叟方外,得其一字荣过登龙,坛坫之局,生面别开。”因而《乾嘉诗坛点将录》就奉袁枚为“及时雨”宋江。当代学者钱钟书也把袁枚的《随园诗话》喻为“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
“自笑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袁枚的确是一个贤吏。蒋士铨对他的治世才能深表钦佩,认为他是一个相才:“使公为宰相,三百 六十官皆得其才而用之,天下宁有废物?”袁枚的确是一个循吏。他当知县虽然只有短短七年,但他的政绩却青史留名。他清正廉明、拒绝贿赂的做法,他果断机敏、既讲法律又注重人文关怀的断案故事,被群众编为戏曲、俚语,广为传唱于市井间。袁枚实在也是一名匡时济世的人才,但由于对清朝政治体制、腐败吏治、文字狱的不满,毅然选择归隐于闹市,卖文为生,追求文章救国。
袁枚更是一个肝胆相照之人,他对家人、朋友完全坦诚相见,没有丝毫的虚伪与欺诈。这也许是袁枚的人性中最为闪光最为让人动情之处。他不但奉母至孝,还抚养堂弟和外甥成人、做官,迎养寡姐,年至九十。袁枚曾说:“御下过严则威亵,训子弟过严则恩衰。”他对仆人等也都是以礼相待,以恩相交,从不呵斥。他终日温和,而膝下堂前没有越礼的。
他和堂弟袁树都帮助过许多人,焚过的借券不下十数家。有人问其故,袁枚说:“彼实无力,而我催逼过严,则恩尽而怨生。不特仁者不为,智者亦不为也。”朋友程晋芳去世后,袁枚焚烧其五千两银子的借据,此事被写入《清史稿》,他自己却从未提及。袁枚的朋友沈凤没有儿女,沈去世后袁枚年年去其坟前祭扫直到八十一岁,最后还郑重其事在遗嘱中将祭扫之事交给儿女。袁枚对朋友的赤诚可谓感动天地。
袁枚不信佛老阴阳,见人祸福,不论因果。生平最讨厌“庸”字。他以性灵为诗,以肝胆为文。既有乐天之易,也有史迁之愤。
民国时期的杨鸿烈认为袁枚不但是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无不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此,我也深表认同。
2012年8月25日,在北京亮马河酒店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创作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瑜老师在点评作者发言时就指出,一定要把袁枚当作一个思想启蒙者来写。在袁枚思想轨迹的描述上,我一直是按照这个提醒来定位的。
那么,如何看待袁枚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呢?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哲学家就有中国文化自身不可能孕育出现代性因素的论说。这一学说曾影响1929至1937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然而,二十世纪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明清经济史研究,以大量第一手材料验证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论断。清中期和晚清时期,许多商业资本转化为手工业资本而不再流向土地,不少地主、士人乃至官员弃农、弃文、弃官经商,一些不带有政治、军事性质的纯商业性质的市镇兴起,证明中国人也参与开创了世界现代史。袁枚就属于清朝中期弃官经商的典型代表之一。
1985年出版的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承认中国的现代化萌动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前,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中国社会内部演化的结果”。而中国内发原生的现代化思想文化的历史根芽就是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之中,这种启蒙思潮的集大成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袁枚是在这一启蒙思潮影响之下的思想启蒙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是以诗人、作家,而不是以思想家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他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全部蕴含在他的生活和写作实践之中,蕴含在《子不语》《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等作品中,如盐之溶于水,由于缺少纯理论的著作,以致人们难以认同他是一位思想启蒙的重要参与者。《袁枚文集》六十卷,其中不少带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抨击封建王权、封建道统、封建孝道,反对女子裹脚,提倡性灵之学,与格调说展开多次论战;在生活实践中,他倡导女子学诗,组织女子诗会,扶持后学,嘲弄腐儒腐官,经营文化产业,收费选诗,讲究美食,乐于与官场有识之士来往,这些做法大胆突破了传统的义利观,突破了传统的男女之大防,突破了传统的清高思想。由于袁枚交友广泛,他的书又广为发行,主盟诗坛达五十年之久,他的思想启蒙的实践和诗文都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所接触到的袁枚年谱中,上海大学郑幸的《袁枚年谱新编》最为翔实,而且对多个年谱所述的同类事实进行了比较分析,因而成为我最终采信的年谱,也是我写作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虽然耗时四年才完成这部传记,但我对袁枚的研究与一些终身或长时间专门研究袁枚的专家或民间学者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的。
在写作手法上,我也没有办法像一般的人物传记或情节很强的报告文学那样,主要以情节、细节取胜。我不善于虚构,连意象填补也很拙劣。因而在不少章节中,我采用了自己最喜欢运用的杂文随笔的写法。而在情节性非常强的《七载芝麻官》等章节里,我又觉得无法完全展开来写,因为如果展开,光这一章就可以写成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于是我又只好采用故事的写法,将其浓缩。当然,更多的是根据所涉及的内容,综合使用了杂文、散文、随笔、故事等多手法。
字字读来皆是泪,四年辛苦不寻常。但愿我费时四年惶恐不安地奉献出来的这部作品,能够得到读者的喜欢,是为万幸!
第一章 杭州一少年
一
康熙五十五年(1716),这是一个闰年,是农历乙未年,按十二生肖是羊年。
虽然边境战事不断,但几乎每战都是以胜利结束,所以并不影响全国人民享受太平盛世的繁荣。浙江杭州,这个东南名城更是没有受到战事的影响,商业发达,都市繁华,歌舞升平。杭州最为发达的是织造业,杭州的官署在城西,织丝绸的工人大多住城东,是谓东城,日夜机杼之声接响连檐、机声鼎沸。
这一年的三月二日,袁枚出生在杭州东城大树巷的一所出租屋里。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的袁枚曾经有过显赫的先人,六世祖袁茂英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布政使,被尊称方伯。五代祖袁槐眉在明崇祯朝官至侍御史,辅佐御史大夫,掌管纠举百官、入阁承诏等大事。
据说崇祯元年(1628),京都五凤楼前发现一只黄绸包袱,内裹一卷小画,上面题写着十二个字:“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暗示崇祯在位只有十七个年头。崇祯见后勃然大怒,传旨巡城官员速查此物所从何来。负责皇城事务的袁槐眉闻讯后火速向崇祯启奏:“此事不经,何由得至大内,如一追究,必有造讹立异,簧惑圣听者。”崇祯沉吟半响,觉得有理,乃下令收回成命。于是避免了一场皇城乱局。袁槐眉的淡定与卓识可见一斑。尽管崇祯帝确实只在位了十七年,这是另话。
有这样光荣的先祖,难怪家世早已衰微的袁枚一直以先祖为骄傲了。袁枚后来在《示香亭》一诗中写道:“我家虽式微,氏族非小草。高祖槐眉公,乌台称矫矫。”当时慈溪祝家渡还有槐眉的祠堂。
袁枚的四代祖袁象春,官至知府,一生好游览,八十一岁还在游广东。
袁茂英、袁槐眉合刊有《竹江诗集》行世,惜未留传。
袁枚的祖父袁锜屡试不第,一生依人做幕府,家族至此开始由盛转衰。袁锜由慈溪迁入杭州,也住不起官府居住的西城,只能到东城租个住处。东城是个平民社会,是工人、手工业者、小商人杂居之地,房租相对便宜多了。
袁锜生有二子,长子袁滨,次子袁鸿。二人都是一生游幕。袁滨是袁枚的父亲,他对先秦申不害、韩非等人的刑名之学颇有研究。他曾对年幼的袁枚进行启蒙教育:“旧律不可改,新例不必增;旧律之已改者宜存,新例之未协者宜去。”(袁枚《答金震方先生问律例书》)早年的教育,对袁枚担任县令后治理一县之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树巷在杭州的哪个位置呢?这要从东城门说起。杭州北城墙的东端有座城门名艮山门,与此门正对有一条通贯杭州城东的南北方向的大街名艮山门直街(相当于今天的建国北路),大树巷就在成衙营之南,东园巷之北,是一条由艮山门直街通入向东延伸的小巷。小巷遇一长方形水塘,岔为两条小巷,分别为“南大树巷”与“北大树巷”。大树巷的周围就是清代历史上的东园,这一带水塘很多,很好地调节了东城的气候。与袁枚一家比邻而居的是桑调元(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周围还住着厉鹗(清代文学家)、杭世骏(官至御史)等。
一晃两年过去了,袁枚三岁那年暮春的一天,袁枚三十一岁的姑姑沈氏夫人因守寡,又无儿女可依,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袱,满面愁容地回到了娘家。袁枚的祖母柴氏、母亲章氏接过沈氏夫人的包袱,三个人无语相对,一片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沉默了好一会儿,沈氏夫人竟嘤嘤地抽泣起来。柴氏搂着沈氏夫人说:“你回来了正好,你知书达礼,正好你来教侄儿,侄儿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来辅导他,正好把你的满腹诗书派上用场。”章氏也说:“是啊,母亲说得极是,我过几天就要陪他父亲到外面做事去了,培养侄儿的事以后就靠大妹了。”沈氏夫人停止了抽泣,说:“嫂子和母亲放心,我会视侄儿如同己出,好好教他的。”从此,沈氏夫人每天都给袁枚讲故事,教他诵读《弟子规》《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袁枚不时地打断沈氏夫人,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沈氏夫人并不觉得侄儿问得幼稚,每个问题都认真回答。
袁枚五岁那年,因得了一场感冒,呼吸困难,哭个不停。沈氏夫人又是煎药,又是喂药,还要照料袁枚的妹妹,忙得不可开交。祖母柴氏看着着急,也帮着照料孙子。到了晚上,柴氏见女儿累着了,便说:“你先睡吧,晚上我来管。”柴氏抱着五岁的孙子睡觉,把被窝掖得紧紧的。袁枚一会儿要喝水,柴氏便倒来开水,把杯子在冷水中泡到温热再给袁枚喝。一会儿袁枚额头上尽是汗珠,柴氏便把毛巾放到温水中打湿,拧干再擦汗。一直到凌晨时分,袁枚额头上的温度才降下来。柴氏于是把袁枚抱在怀中,用体温温暖着她的宝贝孙子。袁枚的感冒很快就好了。从这以后,袁枚几乎每天都跟祖母柴氏睡觉,一直到将近二十岁祖母去世之前。因此袁枚对祖母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后话。
章氏跟着袁滨在外面漂泊了一段时间,到底思儿心切,不久就回到了家,只留袁滨一个人在外面做事。
袁滨饷银的标准本来不高,却又慷慨好客,乐于助人。因此常常没有什么钱寄回家里。家里妻子、母亲常常要靠织布纺纱做女工赚点钱维生,但断炊的事还是经常发生。
二
姑姑拿着一本《尚书》,教袁枚读,袁枚读不通,觉得聱牙。
姑姑把他抱到腿上坐着,贴着他的耳朵悄悄地与他同读:“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姑姑与袁枚同声读着,帮助袁枚发声,袁枚开始声音小,慢慢地声音大了、流畅了。姑姑就停下来让袁枚一个人读。读了十来遍,姑姑问:“懂得意思吗?”袁枚说:“不懂!”姑姑笑着说:“不懂没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慢慢地你就会懂的。”
祖母柴氏说:“今天就读到这里吧,我要带孙子睡觉了。”
姑姑说:“枚儿再见,跟奶奶睡觉去!”袁枚乖乖地来到奶奶的房里,奶奶一把把袁枚抱到了床上。
袁枚先钻进被窝,说:“奶奶,我先给您暖被子吧!”奶奶笑了:“为什么呀?”袁枚说:“《弟子规》上说了,冬则温,现在虽然是春天,天气还比较凉,所以我要先把被子给您睡热。”柴氏捂着袁枚,说:“孙儿是个大孝子,活学活用,真是个好宝宝。奶奶给你讲个故事吧。”
柴氏与袁枚同睡一头,柴氏悄悄地说:“孙儿啊,我给你讲个你爷爷的故事吧。你爷爷与一个姓沈的秀才是好朋友,你爷爷帮他可是赤胆忠心啊。沈秀才与一个杨氏妹妹有文君夜奔的事,沈秀才托你爷爷帮忙去带那个女的到沈家来。杨氏是个纤足,晚上走路不能过沟,你爷爷就帮助杨氏,扶着她过了沟。事情暴露之后,把杨氏藏匿在我们家里。杨氏的娘家告到太守那里,太守认为杨氏的行为超越了礼的范围,就把杨氏卖给了驻防的旗人。然而那杨氏假装疯狂,披头散发,并自己喝自己的尿。旗人不能容忍。沈家于是暗地里派人将那杨氏买了回来,两人终于成了夫妇。”
袁枚似懂非懂地说:“祖父真是个豪侠之人啊,这比那些当官的好多了,好多当官的都是没有良知的坏人。”祖母说:“人在世上,首先是人要好。”就这样,祖孙俩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