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66013
1、一部真正走进王阳明内心的传记。把王阳明当作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来解读他的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事功的缔造之由。解读他为何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的原因。
2、借鉴性更强,可谓成大事者不得不读!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更加偏重于“知行合一”事功意义的解读,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
3、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让我们能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从心出发,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4、内容丰富、蕴含丰厚、精彩好读。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对王阳明进行别具一格的精彩评述。
5、附赠王阳明“一心平天下”手书及印章精美书签,具有典藏价值。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
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
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 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篇 读心
一、六世之德圣人出 / 2
二、青春的伟大 / 36
三、读书、科举、理想与政治之关系 / 61
四、书生意气 / 89
五、文艺青年闯官场 / 115
六、圣人的自我修养 / 144
七、活着是理想的需求 / 168
第二篇 烙心
一、心安之处皆是路 / 202
二、从“人心”到“道心” / 229
三、庐陵特区 / 257
四、用“心”布道天下 / 281
五、攻城从攻心开始 / 314
六、人欲就是天理 / 344
七、大学问之道 / 368
第三篇 诛心
一、天子宁有种耶 / 396
二、朱宸濠“革命” / 431
三、心和心的战争 / 456
四、正德皇帝的德 / 490
五、我是王守仁 / 513
六、九华山上见天心 / 537
七、良知到底是什么 / 562
第四篇 御心
一、选出来的皇帝 / 606
二、修行是为了见到自己 / 631
三、新君旧臣的江湖 / 655
四、乐哉!论道 / 683
五、到哪里都是布道 / 717
六、俗世是阳明的禅 / 741
七、自由即光明 /
761
与世界和解
翻翻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都是能顺应时代,而且能够顺势而为。这就是常说的形势比人强,人可以和人过不去,也可以和事过不去,唯独不能和势过不去。王阳明刚开始很是不服气,非要和朱厚照刘瑾扳手腕,结果招来牢狱之灾,被打屁股,继而被追杀,后差一点成为老虎的美餐。
好在遇见了二十年前的故人,经过道长的多番开导,王阳明看清楚了大形势,自己先前所遭遇的这么多困厄,就是因为自己逆势而为,方法不对,现在明白了,做事的好办法是顺势而为。
有高人指点,王阳明顿觉胸中郁闷之气一扫而空,高兴了,王阳明又写诗了。于是,他又在墙上题诗一首: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个时候,王阳明突然感觉自己其实是一个幸福的人,一是自己还活着,只要活着,自己的圣人理想就有希望;二是内心平衡,和戴铣蒋钦比起来,自己不仅仅是幸运,更是幸存;三是多少还有点事做,尽管龙场驿丞无品无级,但起码自己还有事做。在先前,王阳明一直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倒霉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幸福,郁闷的心情烟消云散,感觉内心一下子充满了能量。
人心很难理解,缺乏希望的时候,什么都不愿意做,什么都做不了,而一旦有了希望,就充满激情,什么都愿意做,什么都能忍受。因而可以说人生励志之学其实就是希望之学,王阳明之所以能在道长的劝说下改变自己的选择,就是因为道长帮着王阳明找到希望了。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也是希望之学,就是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希望,找到了自己的希望,你就不可战胜。
于是,王阳明起身向道长告别。道长很高兴,对王阳明说:“兄弟,包袱中没钱了吧?”听道长这么一问,王阳明面露难色,点头称是。道长于是从口袋中拿出一锭银子赠送给王阳明,王阳明接受称谢。正是有了道长资助,王阳明才有了盘缠。
和道长告别后,王阳明从山间小道游览武夷山,然后从铅山出来,过江西。到南京,王阳明见到了王状元,王状元很是意外,很是感慨,本以为此生不再相见了。虽然才短短几个月未见,但感觉好像几百年了,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看到父亲,王阳明暗自自责,年少时顽劣,踏入官场后,也不让父亲省心,实在愧对父亲。父子相见后是浓浓亲情,都很高兴,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一样的变故后,这次见面更为难得。这个时候,父亲也不再埋怨儿子惹事,儿子也理解父亲不出手相救,有的是父子之间的亲情,这一点温馨,打动人,即便是心学大师王阳明也不能自已。
见儿子咳嗽不已,王华知道儿子的肺病又犯了,就关切地说:既然决定去龙场,不如先到杭州养养身体,等养好身体再出发也不迟。
王阳明决定接受的父亲的建议。这个时候,只要王状元给刘瑾一个面子,王阳明照样可以不用去龙场。但王状元没有这样做,理由可以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父子都要有尊严地活着。再就是当时的刘瑾如日中天,势不可挡,那是属于刘瑾的时代,但也是末日的狂欢,不会长久,忍耐一下就会有转机。如若这个时候非要和朱厚照刘瑾掰腕子,就只有身死人手,徒增笑耳,哪里还会有王阳明的时代。
历经多次困苦挫折,王阳明认知水平逐步提升。王阳明早早就给自己树立了做圣人的理想,起点高,导致他自己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里算哪里。不是因为王阳明不够聪明智慧,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用学术一点的语言表述,就是道行浅。“道行”算是专业术语了,就是修行程度的高低。按照现代科学思维,“道”一般分为宇宙之道、星际之道、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之道,后是权谋之道。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里,把宇宙之道和星际之道合称为圣贤神仙之道,并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太上老君清静经》中记载老子说过:“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首先是大道,大道如太阳,光照万物,而不自私求取什么。这是圣贤神仙的境界。其次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是万物繁荣与衰败的轮回。再次是社会之道。利益博弈,合作,竞争,发展就是硬道理。再次是人之道。一家一公司一夫妻,讲究和谐,共进退。后是权谋之道,是厚黑,博弈。
王阳明起点高,一下子就把自己定位到,而自己连层次的权谋之道都不懂,所以他的人生之路极为艰难,慢慢从熟悉权谋之道,到社会之道,逐步升级。这次由上疏引起的灾难,王阳明的道行一下子提升了许多,接近大道了,所以王阳明决定和解。生活中充满了竞争、对抗甚至战争,这些事情看似只有胜败之分,其实还是有第三种甚至第四种局面,比如打不过可以投降,比投降高明一点的是加入,比加入还高明的是和解。
与皇帝和解,与刘瑾和解,与社会和解,也与自己和解。王阳明知道身处险境的自己是没有条件和刘瑾叫板的,好的和解办法就是照章办事,在南京待了几天就匆匆离开,奔向下一站——杭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