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44215
内容简介
“80后妈妈”已经成了年轻妈妈的主体,而这些年轻妈妈自身多半又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培养“独生子女”,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时代在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如何使这一代妈妈带好子女,使孩子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本书阐述的核心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年轻妈妈的困惑
你的孩子爱你吗
孩子为什么不理你
是什么触怒了孩子
什么时候“起跑”才不晚
谁对孩子的错误负责
为什么孩子“爱说谎”
孩子的潜力你了解多少
孩子的“粗话”哪里来
第二章 什么样的孩子惹人爱
找回人见人爱的小天使
炫耀财富不能变成财富
情商也能培养
小小社交高手
情商养成法
第三章 好妈妈,坏妈妈
爱有几分
“好”妈妈,“坏”妈妈
“棍棒”教不出超能力
和孩子的内心来个亲密接触
树立榜样不能“埋炸弹”
喂饭和吃饭
化蝶前的挣扎
理解比棍棒更有力量
第四章 成长问题莫烦恼
孩子性格上的雷区
心理健康早知道
教育的六个“硬伤”
拯救“赢弱”的孩子
压岁钱该交给谁
可怕的虚荣心
“难以启齿”的话题
恋父、恋母早知道
别给孩子“毒药”了
iPad的悲剧别重演
第五章 给孩子的礼物
种子、园丁和果实
帮助孩子找兴趣
少点规则,多点涂鸦
陪着孩子画创意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
孩子学“国标”妈妈颇纠结
音乐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音乐教育请在放松和快乐中进行
第六章 聪明妈妈育儿术
“懒妈”有“懒福”
变成“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聪明的妈妈会用“计”
会“管”的妈妈,听话的娃
马大哈也能改变
改掉孩子“乱花钱”的毛病
教会孩子花钱
给孩子“合脚”的教育
从管理“小金库”学理财
第七章 点燃智慧的火花
一时的成绩、一世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认真听讲
不能被替代的书籍
给孩子找个好伙伴
被抹杀的奇妙世界
第八章 陪孩子一起做“白日梦”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妈妈如何看待“童言无忌”
如何回答孩子的“怪问题”
善待孩子的“假想伙伴”
品味孩子的重口味礼物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
妈妈,圣诞老人是真的吗
妈妈,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
孩子想象天空何必都蓝色
你的孩子爱你吗
孩子为什么不理你
是什么触怒了孩子
什么时候“起跑”才不晚
谁对孩子的错误负责
为什么孩子“爱说谎”
孩子的潜力你了解多少
孩子的“粗话”哪里来
第二章 什么样的孩子惹人爱
找回人见人爱的小天使
炫耀财富不能变成财富
情商也能培养
小小社交高手
情商养成法
第三章 好妈妈,坏妈妈
爱有几分
“好”妈妈,“坏”妈妈
“棍棒”教不出超能力
和孩子的内心来个亲密接触
树立榜样不能“埋炸弹”
喂饭和吃饭
化蝶前的挣扎
理解比棍棒更有力量
第四章 成长问题莫烦恼
孩子性格上的雷区
心理健康早知道
教育的六个“硬伤”
拯救“赢弱”的孩子
压岁钱该交给谁
可怕的虚荣心
“难以启齿”的话题
恋父、恋母早知道
别给孩子“毒药”了
iPad的悲剧别重演
第五章 给孩子的礼物
种子、园丁和果实
帮助孩子找兴趣
少点规则,多点涂鸦
陪着孩子画创意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
孩子学“国标”妈妈颇纠结
音乐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音乐教育请在放松和快乐中进行
第六章 聪明妈妈育儿术
“懒妈”有“懒福”
变成“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聪明的妈妈会用“计”
会“管”的妈妈,听话的娃
马大哈也能改变
改掉孩子“乱花钱”的毛病
教会孩子花钱
给孩子“合脚”的教育
从管理“小金库”学理财
第七章 点燃智慧的火花
一时的成绩、一世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认真听讲
不能被替代的书籍
给孩子找个好伙伴
被抹杀的奇妙世界
第八章 陪孩子一起做“白日梦”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妈妈如何看待“童言无忌”
如何回答孩子的“怪问题”
善待孩子的“假想伙伴”
品味孩子的重口味礼物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
妈妈,圣诞老人是真的吗
妈妈,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
孩子想象天空何必都蓝色
免费在线读
(一)再亲密的爷爷奶奶,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二)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可正是因为沉湎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断地拿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妈妈这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的做法,容易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三)那些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的妈妈认为,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二是部分孩子长成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那是美味。这就相当危险了。
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情体验自由。
(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五)不愿和孩子玩游戏的妈妈,同样得不到孩子真心的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
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六)孩子需要妈妈的关注。超级电视迷妈妈总以为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够长,对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够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妈妈对着电视度过居家的分分秒秒,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一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一家人共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妈妈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沟通的平台。
(七)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乃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八)孩子是纯真善良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守信用?总是打“承诺牌”的妈妈,其出发点都没错,是希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物质刺激,使之有动力。
然而,妈妈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各种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
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九)孩子跟妈妈最亲,甚至把妈妈视为自己的“专利品”,不允许妈妈对别人表现出亲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这种“霸道”的心态,事实上是幼童心理上构筑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妈妈不必为此感到过分忧虑。过了2岁到5岁这一阶段,从6岁起,随着儿童交往圈的扩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会逐渐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妈妈的关怀,他的妒意,也不会如小时那么激烈了。
(十)美的东西谁都喜爱,儿童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儿童普遍希望妈妈有卷曲的长发、穿裙子、化淡妆,被小伙伴们称羡,这与儿童对妈妈的感情无关。所以,不妨对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碰上你心情好,也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你希望妈妈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或者“妈妈喝减肥茶也可以,但很可能没有力气抱你,你乐意么?”如果你有度量按照孩子的意愿改变自己,亲子之间的气氛会更融洽,孩子反过来也可能按照爸妈的意愿,来改变自己的习惯。
这不是坏事。
……P7-9
(二)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可正是因为沉湎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断地拿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妈妈这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的做法,容易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三)那些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的妈妈认为,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二是部分孩子长成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那是美味。这就相当危险了。
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情体验自由。
(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五)不愿和孩子玩游戏的妈妈,同样得不到孩子真心的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
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六)孩子需要妈妈的关注。超级电视迷妈妈总以为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够长,对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够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妈妈对着电视度过居家的分分秒秒,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一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一家人共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妈妈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沟通的平台。
(七)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乃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八)孩子是纯真善良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守信用?总是打“承诺牌”的妈妈,其出发点都没错,是希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物质刺激,使之有动力。
然而,妈妈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各种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
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九)孩子跟妈妈最亲,甚至把妈妈视为自己的“专利品”,不允许妈妈对别人表现出亲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这种“霸道”的心态,事实上是幼童心理上构筑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妈妈不必为此感到过分忧虑。过了2岁到5岁这一阶段,从6岁起,随着儿童交往圈的扩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会逐渐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妈妈的关怀,他的妒意,也不会如小时那么激烈了。
(十)美的东西谁都喜爱,儿童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儿童普遍希望妈妈有卷曲的长发、穿裙子、化淡妆,被小伙伴们称羡,这与儿童对妈妈的感情无关。所以,不妨对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碰上你心情好,也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你希望妈妈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或者“妈妈喝减肥茶也可以,但很可能没有力气抱你,你乐意么?”如果你有度量按照孩子的意愿改变自己,亲子之间的气氛会更融洽,孩子反过来也可能按照爸妈的意愿,来改变自己的习惯。
这不是坏事。
……P7-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