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07792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给家长的真诚忠告;
2.小细节,大教育;
3.讲究细节,孩子更幸福;
4.30个充满爱和智慧的细节,涵盖您教养孩子的方方面面,和您分享简单、实用、高效的教养技能,帮助您拥有真正的教育智慧。
做父母本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幸福于孩子的成长,幸福于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感受,幸福于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可是,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被一种焦虑情绪包围着。本书列举了平时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对教育有很大影响的30个小细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家长*的解决方案,向家长阐述一种科学的理念,给家长最实用、*体的忠告,让每位家长都能从每个小细节入手,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1. 一张书桌意义非凡,您给孩子准备了吗
—保护孩子视力健康和培养良好坐姿的必要条件
2. 给孩子一个书架,让孩子爱上阅读
—读书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3. 一个错题本,让孩子考出好成绩
—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秘诀
4. 假如孩子藏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您无须太好奇
—有秘密意味着孩子在成长
5. 给孩子一本性教育的书,让孩子成为幸福的男孩(女孩)
—性无知容易带来伤害
6. 教孩子亲手做一个记账本
—理财能力要从小培养
7. 父亲,请留出一天时间与孩子相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陪伴
8. 每天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拥抱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9. 送孩子一个珍藏回忆的百宝箱
—让孩子心中有爱
10.陪孩子一起制作一本家庭相册
—让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更丰富
11.召开一次孩子参与的家庭会议
—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成才率最高
12.当孩子走到重要的人生关口时,给孩子写一封信
—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13.家中多一个闹钟,孩子多一分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14.让孩子拥有一个专属衣柜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5.一个温馨的家庭是父母给孩子准备的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幸福感与家庭贫富无关
16.铺一张舒适的床,让孩子睡个好觉
—睡眠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17. 给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
—独立的空间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8. 让孩子每天运动一小时
—忽视运动等于无视孩子的健康
19. 为孩子提供一份健康早餐
—吃好早餐对孩子尤为重要
20. 补上一堂食育课,让孩子吃得更科学
—培养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
21. 您的孩子身边有没有一个好朋友
—交往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22. 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个榜样
—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23. 给孩子找一个“手拉手”小伙伴
—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是带着孩子去帮助他人
24. 别忘了给孩子带上一张“有教养”的名片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25. 让孩子拥有一个爱好
—爱好是人生最好的精神伴侣
26. 给孩子一次旅行,让孩子学会独立
—旅行是孩子独立生活的演习
27. 给孩子一则座右铭,让孩子在自我激励中成长
—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很重要
28. 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劳动岗位
—参与家务劳动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29. 为孩子购买一张电视节目报
—让孩子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30. 一本安全手册,为孩子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孩子自我保护教育不可缺
做父母本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幸福于孩子的成长,幸福于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感受,幸福于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可是,我的工作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孩子被焦虑情绪包围着。我服务于家庭教育领域已经15年。其间不管是做编辑工作、课题研究工作,还是做热线咨询顾问、开办讲座,都没有离开家庭教育这个主题。可是这类工作做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做父母实在是一件努力无边的事: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出现在父母的视野里,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萦绕于父母的耳边。选择太多,让父母变得无所适从,越来越不知道应当如何做才不会因为父母的不称职而贻误孩子的一生……焦虑情绪由此而生。当面对蹙着眉头的父母时,当在电话中听到父母痛苦诉说孩子与自己的紧张关系时,当邻居家的母亲声嘶力竭批评孩子的声音传入我耳朵时,在想:如果父母感受不到做父母的幸福,如果焦虑充盈在亲子之间,孩子怎么能感受到幸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入耳入心?要享受这份为人父母的幸福,做80分的父母是个出路。80分的父母不追求完美。追求完美一般人听起来是个好词,是有追求的人追求的。但是如果在父母这个角色上追求完美,结果就会是不完美,因为完美是不可求的,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事情都很难达到完美的状态。何况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是成年人与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孩子的互动?即使职业是教育研究者的父母,也不可能凡事都做得正确,也会发现大家公认的有效的教子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一定灵。80分的父母给自己留有成长的空间。因为不要求自己凡事都做得到、凡事都做得正确,所以80分的父母允许自己犯错误。于是,父母就不会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焦虑,不会为自己对孩子说话的声音高了一度就忧虑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构成伤害,不会为没有送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感到愧疚,不会见到别人家的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而自己没有做就日日惶惶然。这样的父母主导的家庭才会有好的氛围,不会让家庭总是处于高压之下,稍有一点儿异样就会爆炸,让孩子与父母受伤。80分的父母允许孩子犯错误。父母有意识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与成年人不同,孩子是处于成长中的,每一次犯错对于孩子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父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给孩子留下了自我成长的空间。追求100分的父母会因为怕孩子做事不完美而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追求100分的父母面对犯错的孩子会疾言厉色,会夸大孩子犯错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害怕的同时也吓到自己。因此,80分的父母更有可能成为幸福的父母,而有幸福感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幸福、健康的孩子。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本书可以说是一本80分父母手册。书中提到的30个“一”,如果父母都做到了,在父母这个角色上就可以打80分。至于其余那20分是一个调整的空间,父母可以随着孩子的需要不断调整方法、速度。80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是个中等生,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做80分的父母恰恰是为了造就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父亲,请留出一天时间与孩子相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陪伴
那些为了金钱而牺牲了家庭、荣誉、健康的人,一生都是失败者。
—美国成功学研究者拿破仑.希尔
抚养孩子的规则是花一半的钱,花两倍的时间。
父亲是第一个引导孩子认识男人社会和走向男人社会的人。
陪伴孩子应当是全心全意的,要观察自己的孩子,要看到孩子。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男孩是爸爸生的,女孩才是妈妈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小弟弟,我才明白原来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么,要爸爸干啥呢?
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爸爸从外面回来,从不像妈妈那样为我们带点儿小礼物,所以我们对他的来去也从不关心。
妈妈外出一天,我们感觉像有一年那么长,而爸爸出去几个月我们都不会想他。他不在家我们反而玩得自在。
这是一个学生写的名为“要爸爸干啥”的信。在这个小学生的描述中,爸爸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造物主对于爸爸这个角色的设计未免太粗糙了。
父亲的角色不是用钱买来的
很多父亲以工作忙、自己的任务就是挣钱养家、不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等为借口,淡出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孩子的母亲。这样做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对孩子的情感发育而言,父爱与母爱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母爱更重要。父亲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挣钱养家,教育孩子也是父亲的重要职责。
有人曾经说过,抚养孩子的规则是花一半的钱,花两倍的时间。所以很多父亲认为,为了孩子自己要多挣钱,并因此舍去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作家肖复兴在《父亲的角色不是买来的》一文中说得更清楚,他写道:“钱不是一切,作为一个父亲,挣钱也不是唯一的。你可能拥有了钱,但你可能失去孩子的未来,你的再美好、再富裕的家也是不完整的。作为一个父亲,你在外面扮演
好社会角色之后,也必须回到家里重新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而这后一个角色,绝对不是用钱就可以塑造成功的。”
孩子需要父亲的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差异使得父母对子女带有差异性的教育构成一种天然的和谐,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削弱家庭教育的功能。
1.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需要及时参与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亲起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父母的功能更多的是养育,他们需要细心的呵护。母亲怀胎十月,很多孩子生出来后又是母乳喂养,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母亲有着更多的依赖,母亲的作用更大一些,与孩子的互动也更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
们不需要父亲,并不是说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不需要参与孩子的教育。
父亲应当认识到孩子发育的特点,孩子小的时候黏妈妈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因此产生失落感,慢慢地与孩子疏离。
父亲要及时参与进来,与孩子培养感情。当父亲需要担起主要作用的时候,孩子才能够接受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亲的需要越来越多,父亲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2.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人说,父亲是第一个引导孩子认识男人社会和走向男人社会的人,也是第一个引导女儿认识男人社会的人。从父亲那里,儿子认识到怎样才是一个男人,女儿会了解一个不同于自己性别的人是什么样的。
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的布鲁斯爱丽丝和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田纳西州和印第安纳州3个镇的173名女孩和她们的家庭所做的调查表明: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女孩。尽管基因(遗传因素)、饮食和锻炼影响青春期出现的早晚或发育质量,但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因素,特别是家庭关系,同样影响孩子的生理发育。
专家认为,女孩早熟必然伴随过早思春和接踵而至的性生活及生儿育女,这也是一些国家少女母亲增多的原因之一。
这显然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也不利于少女母亲本身的健康。
3.父亲的参与会使孩子更优秀
研究表明,与母爱相比,父爱对孩子智力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都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体中的儿童,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容易担惊受怕、
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女性化,缺乏男子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亲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开放的态度、对竞争和创造的鼓励吸引孩子更多地向父亲寻求指导和支持。父亲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和肯定也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一项发表在《人口统计学》期刊的研究发现,在孩子步
入成年期的过程中,如果父亲和孩子在情感上很亲密,对家庭的参与度比较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比较优异,成为少年犯的概率也很低。
孩子眼中的好父亲
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呢?2012年12月美国心理中心网列出了好爸爸的8个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多花时间陪孩子。
来自孩子们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1年六一前夕,上海市少工委向全市少年儿童发放了105万张幸福卡,请孩子们把自己认为最幸福的事记录在卡片上,最后,评出上海市少年儿童心中的“十大幸福”。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陪伴高居榜首。孩子们提出他们的幸福在于“父母能够理解子女的需求及选择”“父母相亲相爱,陪伴我成长”“经常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外出游玩”。
孩子与父亲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美好回忆。
柯莉是一个美国小姑娘,在她 14岁时送给父亲的贺卡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为什么爱我的爸爸
因为他曾在我幼时冲浴时,向我猛浇凉水
因为他送我的圣诞礼物是副呆气十足的眼镜
因为他总是替我改写英语作文
因为他总是在我伤心哭泣时也陪着我哭
因为他为我买了一辆轿车
因为他总是在家庭打嗝、放屁比赛中获胜
因为他总是在妈妈说“不”时说“是”
因为他把我从小木筏上推入河里而使我过了一个刺激的水上生日
因为他曾让我在水中垂钓了整整六个小时
因为他会为了我而去赴死
因为他与四个女性(其中包括一条狗)生活在一起,
而且始终微笑
因为他是我爸爸
从孩子的标准看一个好父亲,他是幽默风趣的,爱孩子的。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与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参与孩子的日常和情感生活。
“忙”不能成为理由
有些父亲可能说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在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的中国,确实大多数家庭里父亲承受的压力要更大一些。但是“忙”不能成为父亲不陪伴孩子的理由。
一些在陪伴孩子方面做得好的父亲也是大忙人。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1.奥巴马: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我们如何当父亲》为题发表了父亲节演讲。他说:
通过自己成长的亲身经历,以及不断努力成为“完美父亲”的过程,体会到有一些东西孩子最需要从父母那儿获得。
首先,孩子需要我们花时间与之共处。与时间长短相比,同他们在一起相处时的质量则更为关键。或许我们仅仅能简单地嘘寒问暖,或是一起散散步,但就是这
些瞬间点滴却可能对他们影响至深。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每个父亲都负有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关掉游戏机,拾起书本;可以为儿子准备一份健康的午餐便当,或者与女儿一起去户外
打球。我们可以教育他们分辨是非对错,并且以身作则,彰显将心比心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在所有事情里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让我们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
最后,我要说,这就是关乎为人父母的一切——那些与孩子相处的珍贵时刻,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感到自豪与欢乐,这是我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出忠告的时机,
是我们向他们表达爱的机会。
2.冯仑:轻松聊天也是一种教育
陪伴不是教育,但是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在《我不教育孩子》一文中谈了自己的“不教育”,但是读了之后,会觉得那是一种无痕的教育。他写道:
教育这词有点儿大,我没什么教育,就是爱跟孩子聊聊天。
小孩子都有青春期,容易有所谓“早恋”,很多父母就是一种态度:阻碍、管制。我不同,我跟我女儿关系很好,很早的时候,我会跟她说:“爸爸不问你跟谁约会,这是你的事,但是, 18岁以前你有一件事得告诉我:在哪儿约会?为什么?
18岁以前我是监护人,如果见不到警察,又见不到其他人,万一有事,我得担责任。你必须在一个能够看见警察,或者有事能够找到人的地方。 ”
3.高桥秀树:与孩子一起做实验
高桥秀树是日本作家。他在自己的家中建了个“家庭实验室”,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一起拆过自行车,安装父亲,请留出一天时间与孩子相处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放到冷水中,等到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立刻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4.曾国藩:陪伴可以超越时空
曾国藩学识渊博、文武兼备。他曾任清朝的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因为在外做官,他有很长的时间没有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他的工作也一定比很多的父亲都忙,但是因为心中想着自己的孩子,他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
批改诗文,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他由此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都非常钦佩、崇拜他。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在古算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所以说,忙并不是父亲缺席孩子成长教育的理由。
您可能经常出差,但是可以用电话、邮件与孩子交流。曾有一个经常出差的父亲,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孩子写一封信,介绍自己所在城市的风土人情,谈谈自己的感受。他还专门用所住酒店的信封信纸给孩子写信。这些信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让孩子时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且这些城市在孩子的心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说不定还会影响孩子未来职业的选择。对于父亲来说,他收获的不仅是亲情,也给自己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文字。
您可能每天下班很晚,但陪伴孩子永远来得及。曾经有一个日本父亲,他每天工作到半夜才回到家,为了与孩子交流感情,每天让孩子在临睡前写下一篇日记,然后自己再给孩子回一封信。在这个过程中亲子感情增加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
得到了提高。
如果父亲每天能有1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每周能有一天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将会对孩子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陪伴孩子一天
陪伴孩子应当是全心全意的,要观察自己的孩子,要看到孩子。如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心中仍然想的是工作、是朋友,这样的陪伴是无效的。
一个调查显示:
60%的家庭父母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为4小时左右。共处时从事的活动,35%的孩子在看电视, 25%的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父母每天和孩子说话的时间则
不足半小时,而且谈的内容多是教育孩子。这样的时间都不能算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如果给父亲一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应当做这样的事情:亲手给孩子做一日三餐,和孩子一起读书,认真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出游,一起游戏,甚至是一起购物。在这一天中不谈论学习,而是与孩子一起娱乐,增进感情,开阔孩子的视野。这一天,孩子应当是中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感受。
孩子最需要的感觉就是——自己值得父母花时间陪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