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89563
编辑推荐
潜艇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重要象征,而核潜艇更是强国的标配。本书将潜艇这种战略武器从诞生之初开始讲解,由常规潜艇,到核潜艇,使其发展链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创造无限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军事科技的变革,从鹦鹉螺号到海狼级,潜艇也见证了人类科技发展的不断革新。本书展现了美、苏、英、日、德等国海军潜艇的各种级别型号,为喜爱海军知识,关注军事科技发展的读者提供了一本宝贵的潜艇百科。
内容简介
书涵盖了潜艇历史和种类,以及当前世界主要潜艇的基本情况,同时还以剖面的形式介绍了潜艇内部结构以及
工作原理。从世界上首艘潜艇,到目前各个主要国家现役的先进潜艇,从常规动力潜艇到核潜艇,既有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又有苏联海军的疯狂伊万,更有美国海军的海狼威名,本书都进行了介绍,对于读者了解潜艇相关知识,有一定参考价值。
The Worlds Greatest Submarines / by David Ross / ISBN: 9781782744214
Copyright 2016 Amber Books Ltd
Copyrigh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implified characters) 2018 China Machine Press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Worlds Greatest Submarines first published in 2016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Amber Books Ltd
This title is published in China by China Machine Press with license from Amber Books Ltd
This edition is authorized for sale in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Unauthorized export of this edition is a violation of the Copyright ActViolation
of this Law is subject to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本书由Amber Books Ltd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的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制裁。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图字:0120161463号。
工作原理。从世界上首艘潜艇,到目前各个主要国家现役的先进潜艇,从常规动力潜艇到核潜艇,既有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又有苏联海军的疯狂伊万,更有美国海军的海狼威名,本书都进行了介绍,对于读者了解潜艇相关知识,有一定参考价值。
The Worlds Greatest Submarines / by David Ross / ISBN: 9781782744214
Copyright 2016 Amber Books Ltd
Copyrigh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implified characters) 2018 China Machine Press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Worlds Greatest Submarines first published in 2016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Amber Books Ltd
This title is published in China by China Machine Press with license from Amber Books Ltd
This edition is authorized for sale in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Unauthorized export of this edition is a violation of the Copyright ActViolation
of this Law is subject to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本书由Amber Books Ltd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的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制裁。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图字:0120161463号。
目 录
目 录
引 言
潜艇的早期发展
“海龟”号(1775)
“汉利”号(1863)
“智能鲸”号(1863)
“古斯塔夫·泽德”号(1893)
“阿尔戈”号(1897)
“霍兰”号(1897)
“保卫者”号(1902)
B级(1904)
U-9号(1910)
英国皇家海军 E-11号(1914)
UC-25(1916)
“德意志”号(1916)
U-139(1917)
“叙尔库夫”号(1929)
“鹦鹉螺”号(V-6)(1930)
U-32 (“ⅦA”型)(1937)
U-47号(ⅦB型)(1938)
U-210(ⅦC型)(1941)
U-459号(ⅩⅣ型)(1941)
X-5号(1942)
“莱昂纳多·达·芬奇”号(1942)
ⅩⅪ型(1943)
“鳐鱼”号(1943)
I-400号(1943)
“绿鳍鱼”号(1944)
“丁鲷”号(1944)核时代
“鹦鹉螺”号(1954)
项目641(“狐步”级)(1958)
项目659(“回声”级)(1960)
“鲟鱼”级(1966)
“决心”级(1966)
项目671“梅花鲈”级(1967)
“快速”号(1971)
“洛杉矶”号(1974)
项目705“天琴座”级(“阿尔法”级潜艇)(1977)
“俄亥俄”号(1979)
项目941“鲨鱼”级(“台风”级潜艇)(1981)
“瓦斯特哥特兰”号(1987)
“海狮”号(1987)
“凯旋”级(1994)
“库尔斯克”号(1994)
“海狼”号(1995)
“海豚”级(1999)
212A型(2002)
“弗吉尼亚”号(2003)
“鲉鱼”级(2005)
“机敏”级(2007)
“苍龙”级(2009)
项目885“雅森”级(2014)
“歼敌者”号(2015)
引 言
潜艇的早期发展
“海龟”号(1775)
“汉利”号(1863)
“智能鲸”号(1863)
“古斯塔夫·泽德”号(1893)
“阿尔戈”号(1897)
“霍兰”号(1897)
“保卫者”号(1902)
B级(1904)
U-9号(1910)
英国皇家海军 E-11号(1914)
UC-25(1916)
“德意志”号(1916)
U-139(1917)
“叙尔库夫”号(1929)
“鹦鹉螺”号(V-6)(1930)
U-32 (“ⅦA”型)(1937)
U-47号(ⅦB型)(1938)
U-210(ⅦC型)(1941)
U-459号(ⅩⅣ型)(1941)
X-5号(1942)
“莱昂纳多·达·芬奇”号(1942)
ⅩⅪ型(1943)
“鳐鱼”号(1943)
I-400号(1943)
“绿鳍鱼”号(1944)
“丁鲷”号(1944)核时代
“鹦鹉螺”号(1954)
项目641(“狐步”级)(1958)
项目659(“回声”级)(1960)
“鲟鱼”级(1966)
“决心”级(1966)
项目671“梅花鲈”级(1967)
“快速”号(1971)
“洛杉矶”号(1974)
项目705“天琴座”级(“阿尔法”级潜艇)(1977)
“俄亥俄”号(1979)
项目941“鲨鱼”级(“台风”级潜艇)(1981)
“瓦斯特哥特兰”号(1987)
“海狮”号(1987)
“凯旋”级(1994)
“库尔斯克”号(1994)
“海狼”号(1995)
“海豚”级(1999)
212A型(2002)
“弗吉尼亚”号(2003)
“鲉鱼”级(2005)
“机敏”级(2007)
“苍龙”级(2009)
项目885“雅森”级(2014)
“歼敌者”号(2015)
前 言
引 言
潜艇这种新颖的武器出现的时候,被一些人认为是“并非靠正大光明的战斗”的“阴险”武器,所以很多国家并没有给潜艇起舰名,
而是用编号来表示(德国海军现在的潜艇还仅仅用编号表示)。发展到今天,潜艇已经成长为任何国家都不敢轻视的重要武器,
是世界军备库中重要的战略武器平台。
现代战略核潜艇所具有的“二次核打击”(即“核报复”)能力,使其成了一种可以维持大国间平衡的战略性武器,这已成为一
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各国都对潜艇的技术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现在的潜艇无论在装备规模、新技术的运用还
是作战威力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1623年,荷兰人科内利斯·德雷贝尔为英国皇家海军在伦敦建造了一艘可以半潜
的船只,这艘船依靠12名桨手作为动力,并且在泰晤士河里为詹姆斯一世进行了航行演示。1696年,法国发明家丹尼斯·帕宾在
他自己设计的潜水船中加入了更多的科技成分,他设计了一个空气泵控制船的沉浮。大约80年后,美国人大卫·布什内尔在美国
独立战争时期建造了“海龟”号潜艇,并且首次将其用于军事用途,从此以后,潜艇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
过直到1860年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潜艇作为一种武器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建造了不少潜艇,主要
用于攻击对方军用船只,并且在战术运用上证实了其可行性。1866年,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发明了采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可以在
水下设定深度自航的鱼雷。这种简直就是为潜艇而生的武器,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1870年开始,各国开始考虑怎么将潜
艇和鱼雷两者进行结合。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这些开拓者们并没有取得什么实用化的成果。1887年,美国海军投入200万
美元对新潜艇进行设计,但进展依然十分缓慢,很快这笔研发经费就转给了水面舰只的设计方案。1890
年,法国人古斯塔夫·齐格设计建造的“裸背鳗”号潜艇成为了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各国都开始认真地考虑怎么
才能更好地保护己方军舰,防止潜艇突破封锁从水下偷偷潜入。
到了20世纪,随着内燃机技术的普及,潜艇也赶上了这个“潮流”。早期的潜艇内燃机曾先后尝试使用汽油机和煤油机,后因为
柴油机节省燃料和寿命长的优势,选择其作为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的动力来源。同时柴油机也负责为潜艇上的电动机和电池供电,以
保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动力供应。这个时候的潜艇准确来说更像是一艘水面舰只,因为它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水面上航行,只能在
水下潜航很短的时间。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的港口进行了全面封锁。作为一种无奈之举,德国海军展开了
“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出警告,而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1917年2月到6月,
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潜艇共取得了击沉总吨位超过321万吨的战果,这使得英国的食物和重要战争物资的储备一度达到了危险
水平。直到护航舰队的建立和各种反潜技战术的运用,潜艇的威胁才被遏制。
在接下来的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一些局部战争在内的几十年时间里,虽然潜艇的设计,运用结合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比如潜艇和
飞机相结合的“潜艇母舰”,但是各国对潜艇的作战运用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1943年,一项由荷兰人发明的技术传到了德国。这项叫
“通气管”的技术可以使潜艇不浮出水面就可以使用柴油机。到了20世纪50年代,导弹和紧凑型核反应堆技术也在潜艇上得到了运用。
在冷战时期,携带有大型洲际核弹的核潜艇游弋在大洋深处。因为这些核潜艇只要有充足的补给就具有理论上可以在水面下的“无限续
航能力”,所以很难寻找到它们的具体位置。
船员在西蒙·莱克设计建造的“保卫者”号潜艇甲板上合影,建于1902年。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潜艇第二艘“康涅狄格”号(SSN22)在太平洋执行巡航任务,“康涅狄格”号的座右铭是“国家武库”,摄于
1998年12月11日。
潜艇这种新颖的武器出现的时候,被一些人认为是“并非靠正大光明的战斗”的“阴险”武器,所以很多国家并没有给潜艇起舰名,
而是用编号来表示(德国海军现在的潜艇还仅仅用编号表示)。发展到今天,潜艇已经成长为任何国家都不敢轻视的重要武器,
是世界军备库中重要的战略武器平台。
现代战略核潜艇所具有的“二次核打击”(即“核报复”)能力,使其成了一种可以维持大国间平衡的战略性武器,这已成为一
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各国都对潜艇的技术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现在的潜艇无论在装备规模、新技术的运用还
是作战威力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1623年,荷兰人科内利斯·德雷贝尔为英国皇家海军在伦敦建造了一艘可以半潜
的船只,这艘船依靠12名桨手作为动力,并且在泰晤士河里为詹姆斯一世进行了航行演示。1696年,法国发明家丹尼斯·帕宾在
他自己设计的潜水船中加入了更多的科技成分,他设计了一个空气泵控制船的沉浮。大约80年后,美国人大卫·布什内尔在美国
独立战争时期建造了“海龟”号潜艇,并且首次将其用于军事用途,从此以后,潜艇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
过直到1860年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潜艇作为一种武器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建造了不少潜艇,主要
用于攻击对方军用船只,并且在战术运用上证实了其可行性。1866年,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发明了采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可以在
水下设定深度自航的鱼雷。这种简直就是为潜艇而生的武器,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1870年开始,各国开始考虑怎么将潜
艇和鱼雷两者进行结合。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这些开拓者们并没有取得什么实用化的成果。1887年,美国海军投入200万
美元对新潜艇进行设计,但进展依然十分缓慢,很快这笔研发经费就转给了水面舰只的设计方案。1890
年,法国人古斯塔夫·齐格设计建造的“裸背鳗”号潜艇成为了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各国都开始认真地考虑怎么
才能更好地保护己方军舰,防止潜艇突破封锁从水下偷偷潜入。
到了20世纪,随着内燃机技术的普及,潜艇也赶上了这个“潮流”。早期的潜艇内燃机曾先后尝试使用汽油机和煤油机,后因为
柴油机节省燃料和寿命长的优势,选择其作为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的动力来源。同时柴油机也负责为潜艇上的电动机和电池供电,以
保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动力供应。这个时候的潜艇准确来说更像是一艘水面舰只,因为它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水面上航行,只能在
水下潜航很短的时间。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的港口进行了全面封锁。作为一种无奈之举,德国海军展开了
“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出警告,而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1917年2月到6月,
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潜艇共取得了击沉总吨位超过321万吨的战果,这使得英国的食物和重要战争物资的储备一度达到了危险
水平。直到护航舰队的建立和各种反潜技战术的运用,潜艇的威胁才被遏制。
在接下来的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一些局部战争在内的几十年时间里,虽然潜艇的设计,运用结合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比如潜艇和
飞机相结合的“潜艇母舰”,但是各国对潜艇的作战运用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1943年,一项由荷兰人发明的技术传到了德国。这项叫
“通气管”的技术可以使潜艇不浮出水面就可以使用柴油机。到了20世纪50年代,导弹和紧凑型核反应堆技术也在潜艇上得到了运用。
在冷战时期,携带有大型洲际核弹的核潜艇游弋在大洋深处。因为这些核潜艇只要有充足的补给就具有理论上可以在水面下的“无限续
航能力”,所以很难寻找到它们的具体位置。
船员在西蒙·莱克设计建造的“保卫者”号潜艇甲板上合影,建于1902年。
美国海军“海狼”级核潜艇第二艘“康涅狄格”号(SSN22)在太平洋执行巡航任务,“康涅狄格”号的座右铭是“国家武库”,摄于
1998年12月11日。
媒体评论
这本书所讲的潜艇中,有一部分先进型号带有剖面图展示,读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潜艇构造,并了解潜艇本身各个舱室、隔断,以及结构的组合,那个狭窄而神秘的壳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奇妙的世界呢,请翻阅本书寻找答案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