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1763
自汉朝开始,匈奴、柔然、嚈哒、高车、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势力先后进入西域。西域各国在刀锋下不断改换门庭、依附强者,同时彼此侵攻。它们与中原政权也时战时和。“大唐西域战事”专题,以龟兹和归义军政权为代表,讲述了唐朝势力如何进入西域、经营西域,以及*终黯然撤离西域;并以唐朝征服西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骑兵为切入点,结合战例,分析了唐军在西域所用武备和战术。
马其顿王国两王朝共享国祚400年,腓力是其间涌现出的当之无愧的伟大国王。他在位22年,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让马其顿从偏居一隅的小邦变为四处扩张的强力政权。
本书讲述了唐朝时期在西域发生的战事,主要是唐同龟兹的战争、沙州归义军政权的兴衰,以及期间唐军骑兵使用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回顾了马其顿早期历史和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的崛起、征战历程。
经略龟兹——从西汉设西域都护到唐两征龟兹
西域与唐代骑兵——武备、战马与战术、战例分析
独横长剑向河源——河陇之争与归义军的兴亡
奠基者的传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
贞观二十二年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军连破突厥处月、处密两部,很快便经焉耆西境,来到龟兹北境。当时,唐军分兵五道,准备出其不意,合围龟兹。另一边,害怕唐军报复的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惊慌失措之下,丢下都城出逃,结果在龟兹国东境被唐军擒获,后被处死。见大唐10万大军如黑云般席卷而来,龟兹国内乱作一团,各地守将多弃城而走,狼狈逃窜。很快,阿史那社尔来到离龟兹都城伊逻卢城(即汉时的延城)300里处的碛口,开始布置进军龟兹都城的战斗。接着,他发出军令,命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精骑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所部紧随其后,直取龟兹都城。唐军前锋部队来到多褐城下时,正与龟兹王诃利布失毕、宰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率领的龟兹主力狭路相逢。两军短兵相接,韩威见龟兹兵众,便假装战败撤退,诃利布失毕中计,下令全军追击。韩威且战且退,后撤30里,成功将龟兹军引诱过来,接着他与曹继叔所部会合,杀了个回马枪。龟兹人这才发现中计,乱作一团,开始溃退,唐军趁机追亡逐北,大败敌军。
诃利布失毕兵败后,连忙退守都城。阿史那社尔率大军直逼城下,诃利布失毕不敢守城,轻骑出走,唐军顺利入城。随后,阿史那社尔留下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城,自己则继续挥师追击。唐军大将苏海政、薛万备率精骑万人连追600里,
丝毫不给诃利布失毕喘息机会,后将其包围在拔换城。诃利布失毕见已入绝地,只得殊死顽抗。唐军连攻40多天,终于攻克该城,擒获了诃利布失毕及羯猎颠。龟兹宰相那利却逃了出去,他西奔西突厥,求得万余救兵,突然杀向龟兹都城。薛万备则带了50骑来到于阗,成功劝说于阗王入朝觐见天子。
留守龟兹都城的郭孝恪所部正屯驻在城外,此时有龟兹人来到其帐中告密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然而郭孝恪认为那利等人不过是丧家之犬,掀不起什么大浪,因此没有任何防备,连斥候也没派。等到那利杀回来时,他才发现大事不妙,准备率千余人入城据守。哪知那利早已收服城中的龟兹降人,郭孝恪刚刚入城,那利的兵马就登上城头发起攻击,城内的降人也纷纷响应作乱,夹击唐军,“矢刃如雨”。郭孝恪抵挡不住,准备率军撤离,哪知在龟兹都城的西门处中箭,当即身亡,其子郭待诏也死于阵中。在城中守卫军资的仓部郎中崔义超及其部下200人,抵挡住了敌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随后与屯驻在城外的曹继叔、韩威取得了联系。二将得知城中有变,连忙统兵驰援,终杀退那利,斩首3000余级。十余天后,那利不甘失败,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反扑,又被曹继叔大败,损失8000余人。那利单骑逃亡,在半路上被龟兹人所执,献于阿史那社尔。龟兹国其余诸城听说那利兵败的消息后,纷纷请降。阿史那社尔立诃利布失毕之弟叶护为龟兹新王,又在龟兹设龟兹都督府。
唐军顺利平定龟兹后,声威大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阿史那社尔勒石记功而还。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正月,诃利布失毕作为俘虏来到长安,被献往太庙。唐太宗在紫微殿受俘,但责骂一顿后还是赦免了诃利布失毕,并把他送往鸿胪寺安置,后来又给他安排了左武卫中郎将这一闲职。对于阵亡的郭孝恪,唐太宗一开始耿耿于怀,认为他“不加警备,以致颠覆”,“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旧唐书·卷八十七》),追夺了他的官职,但后来还是哀怜他父子为国战死,为其举哀。
出征龟兹的大军在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人的统领下凯旋后不久,唐太宗的生命走向了终点。贞观十九年以来,原本身体强健的李世民饱受风疾、痈疾等疾病的困扰,同时,他为追求长生开始服用丹药,这些丹药中多含有毒的重金属物质,疾病加丹药的双重摧折让其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到贞观二十三年三月时,唐太宗已经病重到要力撑才能走到显道门宣布大赦天下。四月,他前往长安南面的翠微宫避暑养病,结果一病不起。五月,唐太宗在含风殿驾崩,年仅51岁。随行的长孙无忌下令秘不发丧,太子李治率飞骑、劲兵先行回到长安后,太宗的灵柩才启程被护送至两仪殿。一切准备妥当后,才在太极殿正式发丧,李治登基为帝,是为唐高宗。听闻天可汗去世的消息,“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资治通鉴·卷百九十九》)。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两人感念太宗知遇之恩,更是悲痛万分,均想杀身以殉。高宗知道后,连忙下谕阻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