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3213008
贺岁民俗评书《闲话中国年》在全国500余家电台播出,成为春节期间全国电台重复播出次数*多的评书节目。作为评书大师刘兰芳入室弟子的王封臣先生,在书中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与春节有关的民俗、掌故和传奇,正可谓:雅俗共赏,俗而可耐,耐人寻味!
贺岁民俗评书《闲话中国年》全书42回,自2007年录制完毕后,已在全国五百余家电台播出,成为近年春节期间全国电台重复播出次数*多的评书节目。
全书近三十万字,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中国传统广义上的春节,即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来年的二月初二,在这五十余天的喜庆日子里,每一天蕴含着的那些有趣的民俗、掌故和传奇。
第二章 腊八节――舶来的“洋节”还是中国的土产?
(*早舶来的“洋节”却关系朱皇帝的婚事,好吃的腊八蒜乃是讨账的高招,败家子败家的结果与大文豪中奖的后续竟如此的不同,一碗腊八粥引发了诸多的争议……)
第三章 祭灶――家家有个“黏牙”的神儿
(说不清祭灶是哪一天,搞不明灶君是女还是男,“贿赂”神仙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关乎每个家庭命运的“黏牙”小年……)
第四章 年前那些天――保障有力的过年“一级准备”
(人人身上都有诡异的三尸神,大扫除可以解除“魔咒”哦,一二三来唱《新年歌》……)
第五章 除夕――一句话,打破一个旧世界,迎接一个新明天
(“饺子”众所“不”知的前世今生,“屠苏酒”非同一般的饮用方法,想长个儿不用补钙的民间秘方,写春联其实很fashion,门神也会上下岗……)
第六章 春节(大年初一)――用什么好词形容都不为过的吉祥日
(万年日历还是万年制历,初一必来“拜年”的四个人,“压岁钱”和“挂红灯”比比谁诡异,听说了么?弥勒佛跟扫把星打起来了……)
第七章 大年初二――姑娘省亲、岳丈迎婿、娇客进门喽……
(回娘家有啥忌讳,女婿和老丈人的那些事儿……)
第八章 大年初三――不走亲戚少串门儿,多给耗子留点食儿
(又是鬼子惹的祸,朱买臣闹离婚,老鼠晚上娶亲,天庭也搞海选秀,猫和老鼠恩仇录,十二生肖个个不全……)
第九章 大年初四――都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可谁知道他是谁呀?
(“马王爷”的N种传说,鲁班造桥神仙找茬,药王爷过生日,孙思邈还会治疗心理疾病……)
第十章 大年初五――财神多的是,你拜哪一个?
(财神生日接财神,财神是谁,财神有多少,*流行的正财神是谁,偏财神是谁,文财神是范蠡还是比干,财神也有临时工……)
第十一章 大年初六――穷神在哪里啊穷神在哪里?
(寻找“穷神”送走他,扫把星再次出现,厕所也有主管神,彝族初六“祭土主”,清水岩祖师与铁观音……)
第十二章 大年初七――Happy birthday to all human beings
(“全人类”的生日,青春美丽真人秀,舌尖上的人胜日,跟着古人算算卦,火神节里说火神……)
第十三章 大年初八――要想今年顺就得今天顺
(谷子今天过生日,今天你顺了没有,今日可放生,风流八仙节……)
第十四章 大年初九――老天爷的档案(机密!嘘……)
(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大帝就是黄帝吗,申公豹的“乱入”,玉皇大帝的发展史,为什么天下各地都有小偷……)
第十五章 大年初十――对着石头磕个头
(石头也过生日,初十老鼠也嫁女,子婿日不是迎婿日……)
第十六章 元宵前几天――床公、床婆保您肾好睡眠好
(都来炸龙炮,重口味的“漏屎”日,床神保护性和谐,祭祭蝗神无虫害……)
第十七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的狂欢节和情人节
(“平吕”平出的元宵节,玉皇大帝又要烧人间,东方朔和宫女的瓜葛,袁世凯因何腻歪元宵,孔圣人也有赖皮时,灯谜*初是骂人的,情人节破镜重圆……)
第十八章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哪来的一亩三分地,天文学上的说道,武则天和龙王都招惹了玉帝,龙女在今日出嫁……)
《闲话中国年》要出版,封臣希望我给写个序。这让我想起初次见到封臣的场景。
记得那是2006年5月份,我听说了一位年轻人,特别喜欢评书且有才气,刚创作了一部新书,想让我看看。见了面,我看到这位八零后的小伙子,个儿不高,敦敦实实,皮肤黑黑,浓眉大眼,带着山东人的淳朴和憨厚,这就是封臣。从谈话当中,发现他确实听过不少评书,包括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等当代名家的书,当然也包括我的。让我惊喜的是,他不仅对这些书的内容如数家珍,而且对书的结构、各家的特点都有所见解,这在他的同龄人里面是不多见的。又给我看了他写的新书《古今荣耻谈》,文笔不错,语言鲜活,虽然在评书创作上还有些稚嫩,但应该是个可培养的好苗子。评书艺术传承不易,能说书的人才就比较少,评书的创作人才更是少而又少了。常言说:生书熟戏。评书这样的传统艺术要想保持生命活力,必须坚持说新唱新。在继承传统魂魄的基础之上,要赋予这门艺术新鲜的血肉。于是,《古今荣耻谈》便成了我和封臣合作的**部新书。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当年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出了。接下来,我们又在一起合作了《轩辕黄帝》《中华好人颂》《虞舜大传》《中国母亲风采》《话说泰山》《燕泉香传奇》《红顶清风》《新老虎学艺》《消失的罗马军团》《花果山传奇》等多部长短篇评书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封臣谦虚好学、进步很快,对评书的理解和创作的功力日益加深,是个可教之才。2009年,封臣正式拜我为师,评书队伍里又添加了新的力量。
除了参与我的评书创作之外,封臣自己也在不断地写书、录书、出版书。他的《狄仁杰》《先秦政变》等长书在全国几百家电台播出。2011年创作的《建党伟业》更是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委员会一等奖。对于这些成绩,作为老师,自然是高兴和欣慰。
封臣总爱做一些创新的东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封臣所做的创新无不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的。《闲话中国年》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从整体结构上来说,《闲话中国年》不能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评书。它没有一贯到底的书胆(主人公),也没有一脉相承的剧情。它是一个以“春节”这个概念为主线将中国传统广义上“年”的每一天串联起来,以每一天的民俗、传说、神话、掌故为血肉的“民俗串讲”。但是,里面的每个传说、每个掌故却无一不是用“评书”的形式和结构表现出来的,使得整个春节民俗在听众耳里更加的活泼、鲜明、有趣。
众所周知,评书是讲故事**的形式之一,北京评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又是这个遗产的传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封臣亦是传承人。现在,他用评书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宣扬“春节”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不是一种大胆而又恰当的尝试吗?
《闲话中国年》这部书在2010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选中,他们请封臣将其再次创作成为了十段二十回的春节评书特别节目――《新春话年俗》,邀请了包括我在内的田连元、田战义、连丽如等评书家共同录制并播出,得到听众的认可。如今,这部书的文本经过封臣的再次整理即将出版,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再度认可。
腊八节跟放牛皇帝朱元璋有关
明代人刘若愚作《明宫史》中就有有关腊八粥的描述。说“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互相馈赠,夸精美也。”看来腊八粥在明朝的宫廷里也是非常出名。为什么呢?原来,关于腊八粥起源的传说,还有一个,虽与正史记载有出入,但也非常有趣,在此也说来听听,这个传说跟明朝开国的乞丐皇帝朱元璋扯上了关系。
话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特别得穷。不得已,为了生活,朱元璋只能给村里的马大户家打工。打什么工呢?割草、放牛,干点零活儿,挣一文半分的,养家糊口。天长日久,朱元璋居然把马大户家的姑娘马秀英给勾搭住了。马秀英?啊,就是那位未来有名的马大脚马娘娘。其实也不是朱元璋给勾搭上的,是人家马秀英姑娘看上朱元璋的。一看朱元璋这人,相貌不凡!嗯……太丑了!五孔朝天,嗬!丑得太出奇、太可爱了。俗话说得好,有奇异的长相,必有奇异的能力。你别看这个朱元璋现在给我家放牛,看此人以后必成大事!为什么马秀英这么想呢?有原因。
说有一次,朱元璋又出去放牛去了。一边放牛,一边砍柴。放牛,这是公活儿,给马大户家放牛嘛,算打工;砍柴,这是外落儿,利用放牛的时间砍点柴,卖俩钱儿,挣个零花钱,补贴家用。
朱元璋砍了半天柴,砍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休息。他发现,不远处有块草地,一面靠着树林,三面都是陡坡,好像一块盆地。这地方不错,又软乎,还有太阳光,天然的太阳浴场所!朱元璋一看,挺好!就躺在草地之上睡起觉来。他一睡觉,四肢打开,整个人大大咧咧地躺在那儿。要打上面往下看,人形就如同一个“大”字似得。
也赶巧了,正在这时,马秀英打观音庙烧香回来,正在坡上经过,她无意间往下面草地上瞟了一眼。哎哟!可了不得了,马秀英就发现这朱元璋摆了一个“大”的姿势躺那儿了。但是朱元璋来的时候拿着根扁担呢。当马秀英看他的时候,他正把扁担横在了头上了。从上面一看,连人带扁担,成了一个“天”字。开始,马秀英觉得挺有意思:你看,朱元璋在这儿晒太阳睡觉呢,把扁担横头上了,嗬!跟身子正成一个“天”字,太有意思了。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嘶……哎呀!”马秀英吃了一惊。怎么?朱元璋变姿势了,可能这朱元璋睡累了,他把身子一侧,来了一个“右侧位”睡眠。但朱元璋侧身子的时候,手也不知怎么弄的就把这根扁担抓住了,下意识地往腰间一横。从马秀英的角度观看,那就是一个“子”字。哎呦!马秀英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朱元璋前后两个姿势加起来,那就是“天子”二字啊!看来,这是老天预警给我的,说明日后这个朱元璋必成天子。什么是天子?那就是皇上啊!哎呀,看来我眼力没错,我原来就觉得这个朱元璋不是个凡人。现在看来,老天预警,他日后必成皇上,那我就得死心塌地地跟着他!马秀英打定主意了,打这儿开始,就死心塌地、真正地、完完全全地喜欢上了朱元璋。时不时地,马秀英就给朱元璋送点吃的;隔三差五的,马秀英就给朱元璋缝个衣服、补个袜子什么的。可以说对朱元璋处处照顾。
可是,马秀英他爹——马大户这人为富不仁,对待长工短工是喝来唤去,刻薄凶狠。朱元璋放牛只要稍有差错,他就对朱元璋非打即骂。不仅如此,还常常不给朱元璋饭吃,挨饿对于朱元璋来说那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了。
有一次,朱元璋放了一天牛,到了晚上,牵着老水牛回来。村外有一条河,河上就有一座独木桥。每天朱元璋放牛回来进村必过此河,过此河就得走这座独木桥,今天也不例外,朱元璋牵着牛就过这座独木桥。可是,桥板太窄了,这头老水牛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走到了桥的正当中,一不留神一脚踏空,“咕咚”一下,掉到桥下水里去了。可把朱元璋给吓坏了,这要是把牛给摔死了,自己就得给偿命啊。那年头,人都没畜牲值钱。朱元璋赶紧“劈里啪啦”也下河了,费了半天劲总算是把牛给拉上了岸。一看,谢天谢地,牛没死。没死是没死,但是前边的左腿摔断了。哎呀!朱元璋当时汗就下来了,这要是让马大户知道了,非得把我的腿打折了不可啊。可是也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叫来了几个帮工,把牛抬着回到了马大户的家。
见到了马大户,朱元璋把事情经过一说,马大户一看:好你个朱元璋啊。前些时候,让你放牛,你同几个小伙伴儿把牛给我吃了,把牛尾巴插在了山缝之中。说什么?牛被山给夹住了!哦,这一次你又把牛腿弄折了,你这是存心啊!这还了得!“来啊!把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给我吊起来,给我狠狠地打!”
“是!”“哗!”大户人家有的是狗腿子,几个人上去把朱元璋按倒在地,扒了个精光。然后把朱元璋吊在了磨坊的房梁之上。这顿鞭子,把朱元璋打得哭爹喊娘,七荤六素。最后,朱元璋把腿一蹬“呃……”昏死过去。
马大户不依不饶:“用水泼过来,给我接着打!”还打啊?再打人都死了。
这个时候,就听见背后有人说话了:“慢!住手!”
“嗯?”马大户回头一看,谁啊?自己的闺女马秀英,她喊了那么一嗓子。您可别小瞧马秀英,这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一个反封建的“女汉子”啊。为什么叫马大脚呢?就因为人家马秀英宁死不裹脚。在那个封建思想极其严重的时代,就这一点,难能可贵!而且,那个时候的女孩子,都得在房间里待着,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这位,不管那一套,爱上哪儿去上哪儿去。马大户,你看那么凶,拿这孩子瞪眼儿没辙。一看见马秀英出来了,马大户就不太乐意。“嘶……秀英啊!你一个大姑娘家家,抛头露面,也不怕别人笑话。去,回屋去!”
“我不回去!爹啊。你这是干什么呢?”
“哎呀!女孩子管那么多事儿干吗啊?快点回去!”
“不行,这事儿我还非得管。爹啊,你不说我也明白,刚才我都打听了。这朱元璋不就是不小心把牛腿弄折了吗?你这样打他,这不小题大作了么?值当的么?”
“啊,啊?哎哟!真是女大不中留啊。你,你还帮着外人说你爹,你这个这个…”
“爹,我可不是帮他说你。我这完全是帮着你啊。爹,他弄折了牛腿,你打他两鞭子就完了,何必把人往死里打呢,这对咱有什么好处呢?要是万里有个一,你把他打死了,这可就是一条人命。那可就牵扯到了官司了呀。虽说咱有钱,不怕打官司。那也麻烦不是?也要花银子打点不是?到那个时候赔上去的银子,哼!就不仅仅是一条牛腿了。再说了,这朱元璋,您也知道,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我听说,他交了许多绿林上的朋友。你要是把他打出个好歹,那些人可不是吃素的。别的不说,就是隔三差五在咱们家后院儿点几把火,有事儿没事儿晚上往院子里扔几块砖头,就够你呛!别的话我不说了,你爱怎么办怎么办。你不是让我回去吗?好,我话说完了,走了!”马秀英说完话一转身,领着丫鬟进屋儿了。把马大户就晾这儿了。
马大户望着女儿的背影仔细地琢磨了琢磨,觉得女儿说的还真有道理,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得了,打成这样也够瞧的了,吩咐人:“去,把这小子给我关空屋子里去!记住啊,五天之内不给他饭吃,饿着他!让他长点记性,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拉出去!”
就这样,把朱元璋关到了一个空房子里,往地下“咕咚”一扔,上了锁,人家就走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朱元璋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就觉得浑身火烫,疼痛难忍。能不发烧么?浑身都是伤口啊。这个时候都到了深夜了。朱元璋放了半天的牛,回来又挨了半天的打,又迷糊了半天,腹中饥饿,连起来的劲儿都没有了,口干舌燥,浑身疼痛。
这个时候,朱元璋恍恍惚惚听见门外有人小声说话:“朱元璋,朱元璋。”“嗯?”谁叫自己呢,难道是自己听错了,幻觉?朱元璋仔细一听,“朱元璋,你在吗?朱元璋……”没错,是有人叫自己。
朱元璋咬着牙,爬到了门口。“谁啊?”
“朱元璋,是我,是我啊。别大声。”
“呦!”朱元璋这才发现,门外站着一个人,非是旁人,正是小姐马秀英。她怎么来了,深更半夜的?这、这……“是,是小姐?”
“对,是我。朱元璋啊,我专门给你送东西来了。这儿有一包药面儿,你一会儿抹身上。我又给你烙了一张油饼,还有一瓶水,你赶紧吃了啊。我在门底下给你塞进去。”说着话,马秀英从门底下递过来一个瓶子和一张油布包裹。瓶子里是水,油布里包的是饼。
朱元璋在里面接过来,握在手中热热乎乎的,一闻,打鼻儿香。朱元璋感动得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小姐,我……”
“别说了,别说了,什么都不用说。赶紧吃,吃完了把东西给我,我得快走,不能让我爹看见。”
“哎!哎!”朱元璋赶紧打开瓶子,吃着大饼就着水,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的工夫儿就吃完了。然后把东西又从门底下递给马秀英。
马秀英接过来,左看右看,四周无人,悄悄地对朱元璋说:“明天一早我抽时间再来给你送饭,你等着。”然后马秀英转身走了。
马秀英走后,朱元璋打开纸包,一看里面都是药面儿,估摸着可能是什么云南白药之类的,赶紧给自己全身敷上。然后倒地上睡觉。能睡得着吗?浑身剧痛、发烧!迷迷瞪瞪、朦朦胧胧,朱元璋也不知怎么才过捱了这么一夜啊。
到了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亮,也就是长工们都起身下地干活了的这个时候,马秀英又来了。从门下边照样递进了一瓶水、一个刚烙的饼、一包药面儿。朱元璋吃了喝了,马秀英走了。上午,又来了,还是那样。晚上照样……就这样,过去了两天。朱元璋没饿着,伤口由于马秀英送来的药面也逐渐好转。
马大户在此期间来过两次,扒着门缝儿往里一看,呃,呃?马大户纳闷儿啊,嘶!这、这哪档子事儿啊?朱元璋不但没有趴下,相反,气色还好了,嘶!莫非有神人相助不成?马大户心下合计,暗地里就注意上了。
单说转过来的第二天,马秀英见长工们都走了,她也偷偷地起了床,来到了厨房,和好了面,切碎了葱花,烙了一张大油饼,趁热用油布包好,转身出了厨房,就往关朱元璋那间小屋走去。眼看着再拐过去一道弯就到了。
就这个时候,马秀英听见后边有人说话了:“嗯,是秀英吗?”
“嘶……呦!”马秀英一惊,她听出来了,是爹爹的声音。这,这可怎么办呢?手里面还拿着饼呢?这要让爹爹发现那可不得了啊。那怎么办呢?没有办法,马秀英急中生智,把衣襟打开,“噌!”就把这滚烫的油饼揣怀里了。您想想,刚烙的饼,滚烫滚烫的,就隔着一层薄油布,放到怀里,人受得了吗。当时就把马秀英烫得咬碎银牙啊!但是表面不能表现出来。她转过身来,还得强装笑颜,“哈!爹爹啊?”
“嗯!你起这么早,干什么去?”
“啊,嗯,我……”马秀英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哼!你手里提的是什么啊?是不是酒啊?”
“哦,不,不,不是酒,是水。”
“水?你提水干吗啊?”
“啊,啊……爹爹,嗯,是……是这样的。女儿我啊……昨天晚上做了个噩梦,梦见那个朱元璋血头血脸地来到我的面前,说,说他渴。可把我吓坏了,把我给吓醒了。我,我想啊。这人几天不吃饭行,这要是几天不喝水那还不得渴死啊。这要是死了,爹爹不一样脱不了干系么?这不,我就弄了点儿水,给他送去……”
“哼!好啦!你想得倒周到。回去!不许你给他送东西!”
“爹爹…”
“回去!”
马秀英不敢再说什么了,回去吧。拎着水又回到了房中。到了房中,赶紧打开衣服一看,胸口之上被油饼烫了一个饼形的印子。这印子以后就烙身上了。到了后来,朱元璋在皇觉寺做了和尚,然后又占据乱石山,大闹武科场,反了大元,马秀英跟朱元璋失去了联络。一直到了后来,朱元璋定都南京,派人寻找马秀英这位皇娘。人问:“皇娘长什么相貌啊?”朱元璋说:“长什么模样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你就找一个胸口之上怀着一个明月的人,她就是皇娘。”马秀英就靠这个印记到最后找到了朱元璋,成了大明开国的皇后。这是后话。
马秀英给朱元璋送水,可把马大户气坏了,哎呀,真是女生外向啊,这还了得吗!马上让人给朱元璋换个房间,离自己房间近点,自己要亲自看着他。过完这五天再说。就这样,朱元璋被换号了,到了另外的一个房间。
到这儿,朱元璋一看,比上一个房好点儿,起码有水了。在墙根儿底下立着一个大缸,缸里面还有少半缸水。旁边还有几块砖,堆着几捆柴火,还有些火镰火石,还有口破锅。唯一不足的就是没米没面,要是有米面就可以在这里烧火做饭了。没事儿!朱元璋心里有底儿——反正小姐会给我送饭吃。他还等着马秀英呢。结果,一等不见人,二等不见影,等了一天,马小姐也没来。朱元璋不傻,知道肯定出事儿了,肯定是马小姐给我送饭的时候被人发现了。朱元璋心说话:要是马小姐因为我再受了什么连累,我于心何忍啊?但又一琢磨,不会,虎毒不食子。即使被发现,顶多被马大户骂一顿,也不会出现什么大事儿。但,想想自己没有马小姐照应着,这几天怎么熬啊?吃什么啊?扛吧!
就这样,朱元璋咬着牙,扛了一天。第二天顶着牙膛又扛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咬着舌头也顶不住了。怎么?朱元璋那是个大小伙子,几天没吃饭,能顶得住么?饿得眼冒金星,没东西吃啊。朱元璋心说:我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他躺那儿了。想睡啊?睡不着。饿得难受啊。这可怎么办啊?莫非我朱元璋真的要饿死在这里不成啊?他在那儿正胡琢磨呢。就这阵儿,“噌!”“嗯?”朱元璋就觉得眼前一晃,什么东西?他仔细一看,有一只老鼠从他面前蹿过,钻到了一个洞里去了。嗯?!朱元璋当时就来精神了。老鼠!哎呀,不错啊,我要是能把这老鼠给抓住,那也可以充饥啊!吃耗子?没什么,人饿急了什么都吃!
朱元璋想到这里,赶紧起身来到老鼠洞旁,就开始挖洞。先用手抠,后来就在柴火堆里挑那些比较结实的棍子撬。不一会就挖了个大洞。那么好挖啊?当然。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房,不是什么砖房,钢筋混凝土更谈不上,所以一会儿的工夫就挖开了。朱元璋往里一看,老鼠啊?老鼠仔都没有!早跑光了,好几个洞呢。但,别看没老鼠,朱元璋却意外发现这老鼠洞里有粮食。呵!什么都有,什么大米、小米、绿豆、红豆、黄豆、玉米、红枣、莲子……也不知道这老鼠怎么划拉过来的。虽然不算太多,但每样也都有点儿。嘿!朱元璋可乐坏了,他把这些东西拼凑起来,拿过来那口破锅,把这些杂粮都放进去,在缸里舀了些水,把砖头垒好,把锅架起来,再把火石火镰拿来“啪!啪!”一打,点着了火,架上了锅,就熬开了。这位说:“卫生么?”卫什么生啊?人都到这一步了,顾不了那么多事儿了,吃饱了再说吧。结果,不久之后就熬出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来。
朱元璋把火灭了,稍微冷了一下,端起锅来,这么一尝,嘿!怎么那么好吃啊!这真是饿了吃糠甜如蜜啊。他一口气把粥喝了个溜光。然后拿舌头把锅刷了。饱餐了一顿,顿时精神头上来了。
这时,马大户又来了,扒着门缝儿一看,呦!朱元璋脸上不但没露饥饿之色,反倒是精神焕发!马大户一看五天没有饿死朱元璋,莫非这小子真得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是凡人?算了,就把朱元璋给放了。
到了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反对大元。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终于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那时候的朱元璋可不比现在了,吃尽穿绝,什么好吃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腻歪了,每天御膳房端上菜来,朱元璋闻都不爱闻,那也得吃饭啊,吃什么呢?哎!他就想起了那年用老鼠洞里的粮豆煮成的粥了,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够励精图治。于是命令御厨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熬成一锅糖粥。正好,那天是腊月初八,所以朱元璋就给这个粥起了个名字,叫做“腊八粥”。
朱元璋这人还比较重视教育子女,他自己吃腊八粥,还让儿女们也吃腊八粥,让他们在荣华富贵之时别忘了祖辈创业的艰辛。文武官员们一看皇帝全家都吃腊八粥了,咱做臣子的,也得跟着学啊,也跟着吃起腊八粥了。老百姓一看你们都吃啊,我们也吃!这样,腊八粥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开来了。
这就是腊八粥起源于朱元璋的传说。
腊八粥与宫廷
咱们介绍了两种关于腊八粥的传说,从中可见我们中国人对于腊八粥的情节是多么的深刻。
腊八粥有很多做法,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说腊八粥要:“用黄米、白米、粳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从中可见腊八粥的用料是十分讲究的。
但是,这《燕京岁时记》中所记的腊八粥的做法,只是一种做法。粥是一种家常的东西,不必要那么刻薄。我就见过用莲子和桂圆熬粥的,也是腊八粥,也十分好喝。所以,咱们熬粥的时候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去熬就是了。
从养生学的观点来看,冬寒食粥,加之各种米、果的营养掺和,有大补之效。所以,到了腊月,您也不妨抽时间熬这么一锅粘粘糊糊、甜甜蜜蜜的腊八粥,一家人团团围住,共同品尝。
在古时候,腊八粥煮成了之后,要先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等位置,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到了清代,这个习俗更是盛行。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其名著《红楼梦》上就有“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的表述。就连那位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宁曾都专门写过一首腊八粥的诗,诗云:
“一阳初复中大吕,
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
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
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赏佳品达妙门,
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
还向街头击腊鼓。”
这什么诗啊?来回换韵,反正差点儿。敢情皇帝做诗也不一定好到哪儿去。但,不管怎么着,那是皇上写的,也证明了腊八粥在当时的皇庭里也非常受欢迎,是每年必备品。
除了腊八粥是羊奶米饭和耗子米饭以外,对于腊八粥的传说还有好几个。如,有人说腊八粥源于宋朝……
腊八粥跟抗金名将岳飞有关?
说在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眼看着岳飞就要挥师北上,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了。结果在这么个档口儿,朝廷连下了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京。其实,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岳飞本可以不理这个茬儿,继续北上。结果这岳飞也愚忠,他弄不明白自己忠的是谁,其实忠的是国家,而不是统领者。为了老百姓的安康,忠义又算得了什么呢?可是岳飞不这么想,他怕就怕丢掉忠臣二字。没办法,急急班师回京。一路之上,粮草不济,走得太快了,兵将怨声载道。本来都不愿意回去,再把粮草断了,更是人人埋怨。怎么办呢?岳飞没有办法,只能出榜筹粮。
四周的老百姓闻讯,哦,岳家军断粮草了,这咱们不能不管!家家户户都把饭做好了送到岳家军。岳飞一看,好嘛,太全乎了。怎么?什么饭都有,有大米粥、小米粥、绿豆粥、红豆粥、玉米粥、莲子粥……这怎么分啊?后来还是大将牛皋给岳飞出了个主意。“嗨!我说大帅!这有什么难处啊?你找来我们盛饭的大桶,把这所有的粥都倒入桶中,用大勺子那么一搅和,一人给一碗,不就结了么,你犯这个难干什么啊?”嘶,对啊!哎,此计不错!岳飞马上下令,把所有的粥都混在一起,然后分而食之。这天,敢情就是腊月初八。
到了后来,岳飞进京被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风波亭。老百姓痛不欲生,为了表示对岳飞的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就烧起“百家饭”,这就是腊八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