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19334
1.1 语言促进人类文明的诞生 1
1.1.1 前语言阶段——腊玛古猿时期 1
1.1.2 动作语言阶段——南方古猿时期 2
1.1.3 意象语言阶段——“北京人”时期 3
1.1.4 概念语言阶段 4
1.2 文字让信息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5
1.3 印刷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12
1.4 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使
人类通信领域产生根本性变革 15
1.4.1 静电复印机 17
1.4.2 磁性录音机 19
1.4.3 雷达 20
1.4.4 激光器 21
1.5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与现代通信技术有机
结合推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22
第 2 章 信息技术与个人
2.1 史蒂芬·乔布斯与苹果 28
2.1.1 史蒂芬·乔布斯 28
目 录
VIII 信息与人生
2.1.2 苹果 30
2.2 比尔·盖茨与微软 33
2.3 马云与阿里巴巴 35
2.4 马化腾与腾讯 41
2.5 李彦宏与百度 45
第 3 章 信息技术与生活
3.1 信息技术与消费 48
3.2 信息技术与娱乐 58
3.2.1 流媒体技术 58
3.2.2 Photoshop 图像处理 64
3.2.3 微电影制作 70
3.3 信息技术与学习 72
3.4 超市信息系统 76
3.4.1 进货 77
3.4.2 销售 78
3.4.3 存库 80
第 4 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4.1 充满江湖气息的企业文化 82
4.1.1 淘宝网的企业灵魂 83
4.1.2 IT 业巨人——谷歌的企业文化 87
4.2 智慧城市就在我们身边 88
4.2.1 IT 引领智慧城市 88
目 录IX
4.2.2 IT 引领智慧交通 93
4.2.3 IT 引领智慧农业 97
4.2.4 人类五官的延伸——传感器 101
4.3 足不出户就可活到老学到老——远程教育 102
4.3.1 全日制教育 103
4.3.2 函授教育 104
4.3.3 远程教育 105
4.4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政府办公模式——电子
政府 107
4.4.1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 108
4.4.2 未来的“卡片人” 112
4.4.3 从纸带到云盘——看存储方式的变迁 113
第 5 章 信息技术与安全
5.1 网络安全 117
5.1.1 中毒 117
5.1.2 防范 123
5.1.3 黑客 127
5.2 电子商务安全 130
5.2.1 数据机密 131
5.2.2 第三方支付 133
5.2.3 网络诈骗 138
5.3 移动支付安全 142
5.3.1 监控 143
5.3.2 WiFi 144
5.3.3 二维码 146
X 信息与人生
5.3.4 刷脸 149
第 6 章 信息技术与未来
6.1 12306携手阿里云抗“春运” 151
6.1.1 何为云计算 151
6.1.2 云计算的特点 152
6.1.3 云计算的应用 154
6.1.4 云计算发展趋势 155
6.2 纸牌屋:用大数据“算”出来的电视剧 159
6.2.1 两会谈“大数据” 160
6.2.2 何为大数据 160
6.2.3 大数据营销 163
6.2.4 大数据案例 164
6.2.5 大数据学习 174
6.3 小米、海尔“跑马圈地” 174
6.3.1 何为智能家居 175
6.3.2 智能家居的应用 176
6.3.3 智能家居技术 179
6.3.4 未来@家——智慧家庭概念馆 181
6.4 互联网公司与设计公司“联姻” 182
6.4.1 何为工业设计4.0 时代 183
6.4.2 “工业4.0”发展现状 186
6.4.3 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88
6.4.4 工业4.0 时代“智”能制造模式 191
参考文献 195
总 序
经过不懈努力和精心准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批通识教育系列教材终于出版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通识教育”不是一个新词,而是一个舶来品。早在1829 年,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就提出了“通识教育”的说法。1945 年,哈佛大学发表《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通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通识教育改革在美国大学渐成风潮,并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影响到我国内地。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内地知名高校结合中国实际和本校特色,在通识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都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有益探索。
对于高校来说,通识教育要求大学生拥有宽阔的视野,了解并掌握与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与其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看上去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在其综合素质甚至人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以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使命,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培养的人才应兼具基于国民素质准则下与专科学生层次相匹配的公民素质以及基于职业准则下与高等技能人才相匹配的职业素质。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许多功利性人士所认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通识教育应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实践,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相关改革才刚起步。近年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占有先机,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先,我们成立了高职通识教育研究院,以学院资深教授领衔,引进人才,内部挖潜,统筹规划本校的通识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其次,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通识教育改革研究。学院多次召开通识教育改革的相关研讨会,鼓励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验课程研究,将获得立项的通识教育实验课程开发项目纳入校级课题。同时,我院在省、市一级的通识教育研究中也屡有建树。此外,在研究的基础上,学院还积极进行丰富的融通通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学实践。我们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之下建设了“人与人文”“科学与生活”及“专业与素养”三大系列课程,力争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科学常识和职业素养。
可以说,这批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就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一系列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对于教材,我们的主要设想有两点。一方面,这些通识教材都必须经过全新的规划和设计,要适应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养的需要。它们既不是原有专业课的“简化版”,也不应是对读者学识起点要求很低的《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常识推介,更不允许出现东拼西凑的水平低下之作。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高职通识教育教材还应在通俗性、趣味性上下功夫,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通识教育改革的初衷。正如我院通识教育研究院院长邱开金教授说的:“高等教育与高技能人才的定性,高职通识教育的定位绝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的说教一种方法,它所关注和告诫的是哲理,触发的是觉悟,留下的是切身受用的。”当然,对于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者来说,选择我们的通识教育教材在茶余饭后阅读,进而提升自己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素养,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识教育改革在内地的高职院校起步不久。我们对于通识课程教改的信心坚定,也深知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对于这批教材,虽已殚精竭虑,但难免存在不周全之处,其中存在的疏失甚至错误,恳请专家学者、普通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改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