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64712
《绽放的荣光——74位中国作家创作历程全记录》(上下册)是安徽文艺出版社“新力量”文丛之一种,收录了《文艺报》“文学院”专刊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推出的74位作家,他们中有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有汉族作家,也有少数民族作家。该书集中推介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的徐则臣、计文君、宁肯等74位当代著名作家,以作家自述、文友印象、评价观点三篇文章为一组,整体推介一位作家,更丰富、立体地展示他们的创作全貌。
翌平
作家自述 武术的联想/翌平
文友印象 武者翌平/黑鹤
评家观点 翌平:追求崇高,憧憬辽阔/徐鲁
宁肯
作家自述 “涉及”现实的文学/宁肯
文友印象 我们的兄长/ 杨怡芬
评家观点 别样的小说实践——宁肯小说的现代品格/鲁太光
张洁
作家自述 一个小声音/张洁
文友印象 关于大森林的梦/薛毅
评家观点 张洁:从“写” 开始/聂梦
徐则臣
作家自述 小说的边界和故事的黄昏/徐则臣
文友印象 一起穿过中关村/[美]艾瑞克
评家观点 徐则臣小说论/陈涛
计文君
作家自述 经验的容器/计文君
文友印象 时刻准备着/李佩甫
评家观点 计文君:“脱域”而去与回望内心/郭艳
张 楚
作家自述 风行水上/张楚
文友印象 一根粗大的神经末梢 /田耳
评家观点 作为美学空间的小城镇——对张楚小说的一种解读/饶翔
蒋 峰
作家自述 永远不要从开头写起/蒋峰
文友印象 我身边的两个蒋峰/马中才
评家观点 悬念跌宕:蒋峰的小说王国/谭杰
范 稳
作家自述 另一间书房/范稳
文友印象 描绘蕴涵史诗梦想的大地/邱华栋
评家观点 俯瞰大地的飞翔——读范稳的“藏地三部曲”/孙吉民
邰 筐
作家自述 诗话/邰区
文友印象 说邰筐/李洱
评家观点 风吹过城市,也吹来震惊——论邰筐“城市”视域的诗/霍俊明
高 凯
作家自述 掌上的陇东/高凯
文友印象 高凯的三重影像/叶舟
评家观点 民间化的中国乡土叙事——高凯及其诗歌创作/雪满
颜 歌
作家自述 可是我哪里都不想去/颜歌
文友印象 好一朵红色大丽花/走走
评家观点 青春歌行:回望与告别——略论颜歌/李蔚超
邱华栋
作家自述 出发/邱华栋
文友印象 前行者邱华栋/刘震云
评家观点 左手写当下,右手写历史/宋强
龙仁青
作家自述 文学:故乡抑或神灵/龙仁青
文友印象 写龙仁青,也是写我自己/阿来
评家观点 面对“现代”,他选择了什么——评龙仁青的短篇小说/孟繁华
钟求是
作家自述 在孤独中回望/钟求是
文友印象 求是实事/乔叶
评家观点 从时空上追寻文学的踪迹——读钟求是的小说/賀绍俊
弋 舟
作家自述 虚构时刻/弋舟
文友印象 完美主义者的悲京和先锋者的慨然从容/张楚
评家观点 我们时代的精神病症——对弋舟近期中篇小说的一种理解/王春林
王 松
作家自述 佯谬,或者宿命/王松
文友印象 如火的王松/关仁山
评家观点 王松:“有故事的人”/李云雷
许春樵
作家自述 坐在小说对面/许春樵
文友印象 学者气质的小说家/王达敏
评家观点 许春樵小说的“深度模式”/方维保
刘亮程
作家自述 文学是做梦的学问/刘亮程
文友印象 用笔种着自己的地/董立勃
评家观点 飞翔的村庄——从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到《凿空》/刘予几
戴 来
作家自述 做爱做的事 ,玩好玩的人/載来
文友印象 戴来的重点/金仁顺
评家观点 想象有意思的故事——戴来小说论/张俊平
哨 兵
作家自述 安命立身/哨兵
文友印象 诗坛独行侠世俗冒犯者/川鄂
评家观点 从“江湖志” 到“清水堡”——哨兵的“洪湖”和“地方性知识” /霍俊明
阿拉提.阿斯木
作家自述 在为小说劳作的时间里/阿拉提.阿斯木
文友印象 时间等来了阿拉提/何英
评家观点 阿拉提.阿斯木小说的喜乐精神与丑角形象/赵兴红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作家自述 去看风——在呼伦贝尔/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文友印象 或许,会成为一个传奇/彭学军
评家观点 标签与阐释——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略论/聂梦
刘 东
作家自述 儿童文学中的人性表达/刘东
文友印象 我家有位作家刘东/红梅
评家观点 刘东的儿童文学创作:对成长的想象与发掘/李东华
鲍 十
作家自述 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鲍十
文友印象 世界在动,鲍十不动/钟求是
评家观点 抱朴守拙的智慧逻辑/王永盛
东 君
作家自述 小说是什么/东君
文友印象 一个“与古为徒”的人/李晓君
评家观点 东君小说的追求/陈涛
王 凯
作家自述 喧器的沙漠/王凯
文友印象 “愚兄”王凯/吕铮
评家观点 八分之一的火候——从王凯的军旅小说谈起/赵飞
胡学文
作家自述 文学的恩赐/胡学文
文友印象 胡学文的眼睛/乔叶
评家观点 胡学文:寻找对抗现实的力量/嵇椤
亚 楠
作家自述 静夜思/亚楠
文友印象 你一定要见亚楠/远人
评家观点 亚楠:与冰山对望的诗人/黄永健
朱文颖
作家自述 单薄的“品位”是无力的/朱文颖
文友印象 智慧而勤奋的朱文颖/艾玛
评家观点 朱文颖和她的南方精神传奇/郭艳
张悦然
作家自述 关于茴香的一则启事/张悦然
文友印象 请不要远离文学/霍艳
评家观点 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杨庆祥
晓 航
作家自述 通过文字寻找意义,挑战无意义/晓航
文友印象 关于晓航的那些事/宁小龄
评家观点 神圣与世俗的疯狂——城市文学视域中的晓航/李蔚超
吴 君
作家自述 我的深圳地理/吴君13891
文友印象 顽强书写外省人的心灵史/冉正万
评家观点 吴君的深圳想象和移民书写/谭杰
习 习
作家自述 渐渐地,愈加繁盛/习习
文友印象 一輩子的可ヨ羽/弋舟
评家观点 逆风中的习习/蒋蓝
武 歆
作家自述 很旧的闲话/武歆
文友印象 喊武歆/雷平阳
评家观点 历史迷踪与岁月“潜写”——武歆的近期小说观察/黄桂元
张宏杰
作家自述 我的文学青年生涯/张宏杰
文友印象 张宏杰的马,張宏杰的国/庞余亮
评家观点 张宏杰:站在散文的悬崖边上跳舞/王冰
哲 贵
作家自述 一意孤行的理由/哲贵
文友印象 在哀牢山上想起哲贵/雷平阳
评家观点 信河街上的“反谱系”写作——评哲贵的“信河街系列”小説/孟繁华
曹多勇
作家自述 静听淮河的述说/曹多勇
文友印象 把小说当成本分/路文彬
评家观点 底层乡土经验的诗意表达——曹多勇“大河湾”系列小说印象/刘军茹
下册:
侯健飞
作家自述 写作是在找回家的路/侯健飞
文友印象
储存回鹿山的音箱/王宗仁
评家观点 写出心中灼人的温暖与疼痛——读侯健飞《回鹿山》/汪守德
刘玉栋
作家自述
写作:缘于孤独归于孤独/刘玉栋
文友印象
和玉栋散步/乔叶
评家观点
深重而诗性的土地挽歌——刘玉栋小说的审美指向特征/李一鸣
李学辉
作家自述
土性 独异 缓慢/李学辉
文友印象
雄心一片在西凉/马步升
评家观点
西凉大马,横行天下——评补丁小说中的硬汉形象/孙吉民
铁 流
作家自述
我为报告文学狂/铁流
文友印象
时代精神的歌者/朱建信
评家观点
乡土情怀与关注民生/李朝全
杨怡芬
作家自述
写作是我的“黑森林”/杨怡芬
文友印象
姐姐一样的杨怡芬/徐则臣
评家观点 在“自然人情”中重建理想世界/金理
张玉清
作家自述 小说的高度/张玉清
文友印象 纯粹的玉清/李东华
评家观点 从“真挚”到“深刻”/赵霞
任林举
作家自述
在写作中坚守与成长/任林举
文友印象
分享任林举/黄桂元
评家观点
任林举:脚踏坚实大地的诗性书写/王晖
斯继东
作家自述 龙珠里15号/斯继东
文友印象 看,那笔惊叹号/朱个
评家观点 斯继东:双重牢笼与逃离的美学/王芳
杨献平
作家自述
从南太行到巴丹吉林/杨献平
文友印象
文雅的牧人/王凯
评家观点
杨献平的“两地书”/何平
马金莲
作家自述
困境、坚守与突破的可能/马金莲
文友印象 我所认识的马金莲/李子胜
评家观点
乡土的余温——评马金莲的小说创作/邵部 孟繁华
王保忠
作家自述
行行复行行/王保忠
文友印象
哦,这就是“老火山”/黄风
评家观点
在经典小说之路上——王保忠小说综论/段崇轩
田 湘
作家自述
虚掩的诗意/田湘
文友印象
诗人田湘/东西
评家观点
对世界那天真的吟唱——谈谈田湘的诗歌/谢有顺
王方晨
作家自述
长篇小说写作的三种准备 /王方展
文友印象
一个人的乔木、荆棘、青草和花香/张艳梅
评家观点
乡村政治生态与现代性隐痛——对王方晨小说的一种理解与分析/王春林
肖江虹
作家自述
当梦想照进现实/肖江虹
文友印象
一个喋喋不休的沉默之人/张楚
评家观点
肖江虹的悲剧感与悲剧意识/杜国景
王夫刚
作家自述
不要抛弃灵魂中的英雄/王夫刚
文友印象
王夫刚:别来无恙/吴正垒
评家观点
谁在岩石上敲门,谁就能在树叶上酣睡——王夫刚诗歌纵论/燎原
马小淘
作家自述
一小片明亮/马小淘
文友印象 马小淘印象记/白琳
评家观点 那些“装腔作势”里的进与退——马小淘小说论/杨晓帆
陈 鹏
作家自述
发现隐秘的自己/陈鹏
文友印象
痴心者陈鹏/马原
评家观点
失落的天堂——陈鹏小说的人类学视野/耿占春
鱼 禾
作家自述 在迟疑处确认/鱼禾
文友印象 非常鱼禾与私人传说/邵丽
评家观点 远取诸物,反观自身——鱼禾散文的内省性特质/刘军
石一枫
作家自述
关于两篇小说的想法/石一枫
文友印象
自谑,然后谑一切/吴玄
评家观点 全球化时代的“失败青年’——读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李云雷
杨永康
作家自述 傻子面具下的傻子/杨永康
文友印象 有口袋的人/格致
评家观点 任性及其意义——评杨永康的散文/丛治辰
于晓威
作家自述 书房私语/于晓威
文友印象 任性于晓威/宋长江
评家观点 向内的撕裂与开拓——于晓威小说创作论/苏妮娜
谢宗玉
作家自述 叛徒/谢宗玉
文友印象 在人群中独来独往/吴昕孺
评家观点
成长隐秘经验与人生终极观照/何江花 晏杰雄
文清丽
作家自述 写作的终极意义/文清丽
文友印象
邻家姐姐文清丽/东紫
评家观点
向青春、爱情和人性更深处漫溯——文清丽小说论/张丽军 孙亚儒
场 遥
作家自述 蜣螂.西西弗/杨遍
文友印象 在两座岛屿之间/手指
评家观点 边缘的秘密与人性的幽冥——杨遥小说论/金春平
尼玛潘多
作家自述 行走 倾听
书写/尼玛潘多
文友印象 她静出了一种声音/贺小晴
评家观点
高原上的紫青棵——评尼玛潘多的小说创作/徐琴
陈集益
作家自述
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陈集益
文友印象 在现实的边界处展翅飞翔/李浩
评家观点 僭越的战场——评陈集益的中短篇小说/王威廉
王
族
作家自述 苍穹下的人心自足/王族
文友印象
王族和狼/薛林荣
评家观点 狼的惊喜与神性叙事/彭浩洋
黄金明
作家自述
创造另一个现实/黄金明
文友印象
不在远方在身边/李学辉
评家观点
再续文学的先锋精神——读黄金明“地下人”系列小说/陈培浩
刘建东
作家自述 被缚的奥德修斯/刘建东
文友印象
小说家刘建东/刘庆邦
评家观点 小说多种可能性的不懈勘探——刘建东小说印象/郭宝亮
胡性能
作家自述 小说的归宿地/胡性能
文友印象 小说阿胡/雷平阳
评家观点 感觉世界的修辞,或失去象征的精神隐疾——重读胡性能小说/陈林
萧 萍
作家自述 “彩虹般色彩各异的马匹和诗人”——关于写作生活的七个片段/萧萍
文友印象
好一个萧萍/金波
评家观点 萧萍的书写:文本与文体的意义——从《沐阳上学记》谈起/聂震宁
王妍丁
作家自述 从此地出发/王妍丁
文友印象 一个诗人的样子/戴墨
评家观点 情,是她不变的永恒——王妍丁诗歌赏析/李磊
陶 纯
作家自述 跑步、做饭及其他/陶纯
文友印象 不忘初心说陶纯/潘灵
评家观点 在军事文学领域不断开掘——陶纯小说论/张丽军 李君君
范晓波
作家自述 未来的三本书/范晓波
文友印象 晓波与范先生/谢宝光
评家观点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聂梦
陶丽群
作家自述 日常与写作/陶丽群
文友印象 她/桃子
评家观点 在苦痛中渴望爱——论陶丽群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李壮
郑 朋
作家自述 短篇里的刺客/郑朋
文友印象
那个砍柴的少年——请叫他郑朋/盛可以
评家观点
创伤体验与郑小驴的小说/刘长华
朱山坡
作家自述 凭什么信任小说家/朱山坡
文友印象
关于朱山坡/林白
评家观点 风暴的预警者:朱山坡/张艳梅
编者的话
作家自述
武术的联想
翌平
我从小喜欢武术,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拥趸。后来有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武术家,像许多武术迷一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哪个门派厉害?
这个问题很难找到答案,如果你去问一位武术老师,他多半会侃侃而谈半天,然后告诉你,厉害的是本门,能战的武术家是某位师爷。这让痴迷求解的人更感一头雾水。后来我有幸接触一种新型的格斗比赛——综合格斗技。这种近乎原始搏斗的比赛让我大开了眼界。说起来很简单,这个格斗比赛的宗旨是,不用嘴说谁强,比比看;比武须通过眼苦和系统的训练,忌讳光说不练;一个选手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请不同的老师,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武术技巧,比如说:摔跤、打拳和踢腿,然后将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这样大幅度提高了选手的综合技能,让选手更全面全能。后来我们的训练小组确实按照这些西方式的理念做了些尝试,效果相当惊人。在真实的比武中,这让许多习武多年的“武林高手”真形毕现。回想起来,它的成功应归功于系统的优势,在融合各种武技时,训练者需要动脑筋对老师传授的技巧进行筛选,不同的格斗技巧要求不同,有时候训练方式甚至南辕北辙彼此抵触。这就要求训练者能够做出判断、进行取舍,消化某些技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将新的技术融合成一个整体,这种综合的调练方式宣告了门派的终结和动态训练体系的诞生。
这一经历让我受益良多,“综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动态完善自身的捷径,提供了一种审视传统和向不同学科求教的方法,它让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众多的武术流派,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如果仔细探究代表人物的显赫经历,会发现大师们在其鼎盛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综合”的研习方式。令人遗憾的是,一旦功成名就开宗立派,这样的研习传统就中断了,后辈会沉醉在先人的成就中不求进取,门派自然就衰败下来。同样的道理,打造并保持一种不断吸收新鲜内容的交流机制,不仅对喜欢武术的人有益对写作者来说也同样重要,这样的学习应该是终生的,不进则退。
作品是伴随着作者阅历的丰富和学识的增长而进步的。村上春树讲过:作者应该精心呵护自身天生的、有限的才华,不可以随意浪费。像他这样的作者还会如此谦虚,对于多数搞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我并不觉得天赋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写作成就。阅历和学识就像写作者的两只脚,再加上头脑里的灵感。,漫长的创作之旅就开始了,一双交替迈出的脚印会清晰地留在地面上。再有天赋的作家,他擅长讲述的也只是生活中自己熟识的那些内容,这些资源很容易枯竭,只有不断汲取养分才能保持创作水准。学习的方式应该是“综合”的,古典、浪漫、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东方主义的和后殖民等等文学理论及经典作品,都可以通过直觉吸收并消化。
作者至少应该参加一项体育运动,与它终生为伴。我非常喜欢村上春树讲述跑马拉松的经历。他的文字很简单、轻快,不同的人阅读后,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理解赋子更复杂的意义。实际上,热衷体育锻炼的人读到这些文字,会有切身感受。将人体的智力和体能,有计划、有控制地点点释放, 达到生理级限时面临的恐惧和退缩,挺过极限终抵达终点时的喜悦,这些具体而真实的感受,只有亲身参与过的人才会感觉到。我喜欢村上春树描写的这些长跑中的独到细节,用身体的疲惫滤除思考中杂乱的成分,让思维变得透明、清澈,达到身心合一,书写简单、直接的文字,用直觉表达想法,每个作者都渴望能做到。写作何尝不是长跑,不是一种给你带来恐惧伴随着诱惑的智力运动呢?
去过河西走廊的人都会感慨一望无际的沙漠。如果在玉门关站上几小时,人身上的水分就能被蒸发掉。身处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才能够感受到中华先人穿越死亡大漠,征服这片疆域的强悍。纵观历史,写作的人是一个势单力微的群体,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往往无能为力。但他们精神独立,感性而敏锐,拥有自己独特的洞察力。怀揣着某种敬畏和悲悯,会全身心去关注生命。
儿童文学的作者更应该是这样的。儿童电影《潘神的迷宫》中,小女孩奥菲莉亚始终相信心中的童话,即使面临生活中真实的残酷和生命的成胁,始终认定自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公主,坚信这个美丽的梦幻。孩子特有的纯真,促使她决意将襁褓中的小弟弟带离这个邪恶的世界,即使在生命的终时刻也没有放弃。另一部感人的伊朗儿童电影《小鞋子》,也同样讲述儿童美好的天性。围绕一双丢失的鞋子阿里和妹味决心不给身负重压的大人添麻烦,单纯和善良的孩子们,一次次地努力找回那双丢失的小鞋子。在这样的影片中,观众可以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创作者的注视,这目光中饱含着真诚、怜爱和关怀。其实儿童文学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脱高现实,营造出的关好幻景,那些能触及人的内心、对儿童天生的纯真在的现实环境中进发生命光亮的注视,同样是精彩的。像韩国导演李沧东讲述他的电影时表达的那样:电影应该“給观众一个人生经历痛苦之后的答案”。李沧东总能以一种文学作者特有的敏感,揭示普通人内心的苦涩纠结,一点点地剥离表皮,展现人性的孱弱和被剥夺、被粉碎时的疼痛,这种疼痛的意义在于,让读者感受到在灰色现实中,人们依旧拥有信念和无法剥夺的美丽,这样的美丽,也恰恰是儿童文学应该触及和关注的内容之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仅限于那些让儿童无困难阅读的快乐文字,也不只是虚构想象出来给儿童带来心灵慰藉的美好世界。它们多样、丰富,发自内心又抵达内心,怀揣真诚和真实唤起心灵回响,关往儿童的心灵困苦和生存境遇,既是诗意的,也是美丽的。
文友印象
武者翌平
黑鹤
如果我记得没错,次见到翌平是在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一次颁奖晚会上。
在颁奖之前,进行了一次非常漫长的彩排,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晚上。领奖过程并没有多少时间,但那是整个頒奖晚会的一部分,而彩排就是一遍遍地演练。所以,更多的时间我们这些准备领奖的作家就是在后台,一遍遍地观看所有的节目,以至于到后来已经跟其中一些表演节目的孩子混得很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后来因为等待得过于无聊,彭学军和汤素兰在百无聊赖之中索性伴着前台的音乐开始翩翩起舞。
那次漫长的等待让我和翌平有了交流的机会。
初的话题是关于网络上盛传的一段关于黑市拳的文章。我曾经短暂地练过一段时间散打,其实只是周末去过几次,那套特制的道服都没有来得及以训练馆取回做个纪念。
因为对于散打搏击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对关于黑市拳的那段文章深信不疑,相信那种魔鬼式的训练终一定能够获得圣斗士星矢般的打斗能力。
但翌平在随后的时间里仅仅以浅显的解答,就让我刚刚通过传说与神话建立起来的有关搏击的知识体系迅速土崩瓦解。他的论述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确实让我哑口无言,也让我迅速地意识到那曾经在网上流传好久的关于黑市拳的神话原来确实是神话,自己训练100年也达不到那样的效果。
当时我也意识到,只有对搏击相当了解的人,才能够做出如此判断。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