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8889
关于《三体》研讨会的访谈(代序)【刘复生 朱 杰】
开幕词【戴锦华 罗 岗 吴 岩】
作为科幻文学的《三体》
“整体性”的缺失与呼唤
——论《三体》之于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杨 宸 罗 岗】
从《三体》的设定看作为20世纪“战略文学”的科幻小说【王洪喆】
多视角的转换与隐现:《三体》中正义、爱与责任的紧张和政治决断的困境【张柱林】
评议【刘复生】
《三体》的文化政治
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李广益】
生态话语与这个时代想象力的穹顶
—《三体》的思想资源及其限制【孙佳山】
当《三体》遇见“互联网 ”——《三体》电影观察笔记【朱 杰】
评议【滕 威】
科幻小说的“写法”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角色小说化:从《超新星纪元》到《三体Ⅲ》【〔日〕上原香】
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人性维度【魏 泉】
紧贴“地面”的“史诗性写作”——刘慈欣的科幻文学观【章 颜】
评议【王 瑶】
科幻小说的“文学”可能
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王 峰】
铁笼、破壁与希望的维度
——试论刘慈欣科幻创作中的“惊奇感美学”【王 瑶】
作为第三世界文学的刘慈欣科幻【罗雅琳】
评议【罗 岗】
当代科幻的20世纪传统
“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贾立元】
中国人不只生在世界上,也长在宇宙中【贾立元】
在“诗云”中律动,在“奇点”中前行
——记第十届“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贾立元】
混杂与“透明”
——从刘慈欣“大艺术”小说《诗云》谈起【吴宝林】
评议【李 音】
科幻文学的政治哲学
刘慈欣两论【冯 庆】
刘慈欣小说中的“非等价交换”【王 昕】
评议【贾立元】
圆桌会议
闭幕词【戴锦华】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综述【石晓岩】
后 记
关于《三体》研讨会的访谈(代序)
刘复生 朱杰
澎湃新闻: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后,媒体的报道与采访看起来是铺天盖地,但似乎真正传到学院中,主动去回应、做真正严肃的讨论的其实很少。这次在海口举办的“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是基于什么初衷而举办?在天的大会开幕式中,刘老师您说这是一次“革命性的会议”,能谈下具体体现在哪里吗?
刘复生:在开幕式上我的确说过这是一次“革命性的会议”,这显然有它潜在的对话对象,那就是当前主流的作为文化体制的“纯文学”,以及与之同谋的文学批评界。我一再表达过对当下文学界的不满,在我看来,有些小圈子显然背离了“当代文学”的精神。
澎湃新闻:那么您心目中的“当代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刘复生:我以为,真正的当代文学的意义在于具有对现实加以总体化的叙事能力,由此,它创造出一种关于现实以及我们与现实关系的崭新理解,它重组了我们日常的零散化的经验,并超越了个体的狭隘的经验的限制,从而打开了重新认识现实,尤其是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重新感知现实的可能性。它改造了我们认知与感受的方式,重建了总体化的生活图景,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感。
那些优秀的当代文学,总是蕴藏着解放的潜能,能够打破束缚,把个人从各种神话与幻象体系中释放出来,恢复对“另外的生活”与“另外的现实”的感觉与认知能力,它总是暗含着批判性的视野与乌托邦的维度,激发着对未来的想象。因而,当代文学对现实的审美表述应当具有潜在的实践能量,尽管并不是直接的,也不应是直接的。
澎湃新闻:是否可以说,主流文学已经丧失了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或者说,有点画地为牢?
刘复生:主流的所谓“纯文学”已经不再是“当代文学”了,读者远离它而去,这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当代文学的功能是否就此消失了呢?没有,它悄悄转移到了某些边缘文化形式、文学文类,如电视剧、历史小说、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