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501544
本书是王新民研究贾平凹的诸多著作之一。用纪实的笔法,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情记录了作者策划、编辑、出版贾平凹诸多“*部”的酸甜苦辣,见证了贾平凹创作生涯的起起伏伏,堪称一部贾平凹“书史”。在这个过程中间接展现了作者与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友谊,从侧面透露出贾平凹除了作家之外不为外人知的一面。此书可当史料汇编,也可当生活散文。其史料价值在于见证了除小说以外的贾平凹诸多图书的出版过程,从被诸多贾平凹研究者忽视的方面间接展示了贾平凹的创作历程。而作者通过纪实笔法流露在文中的款款深情和他为贾平凹资料收集和研究做出的努力也让人感佩。
《策划贾平凹》是王新民研究贾平凹的诸多著作之一。本书用纪实的笔法,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情记录了作者策划、编辑、出版贾平凹诸多“*部”的酸甜苦辣,见证了贾平凹创作生涯的起起伏伏,堪称一部贾平凹“书史”。在这个过程中间接展现了作者与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友谊,从侧面透露出贾平凹除了作家之外不为外人知的一面。
-
正辑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003
——部贾平凹游记集的策划出版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017
——部贾平凹游品集的策划出版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026
——部贾平凹大散文集的策划出版
-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行 / 034
——部贾平凹书画集的策划出版
-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050
——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和《谈书论画》的策划出版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062
——部贾平凹手稿本的策划出版
- 呕心沥血结硕果,集思广益编成册 / 077
——20卷《贾平凹文集》的策划出版
-
副辑
- 风霜何事偏伤物,天地无情亦爱人 / 093
——部贾平凹维权长篇纪实的策划出版
-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 124
——部贾平凹逸事随笔集的策划出版
- 路见不平一声吼,我为《秦腔》鼓与呼 / 138
——《〈秦腔〉大合唱》的策划出版
-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62
——《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的策划出版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177
—— 《贾平凹纪事》(2000—2010年)、《贾平凹纪事》(1990—2000年)的策划出版
-
附录
- 编写出多彩的贾平凹图书 / 211
- 贾平凹手稿的收藏价值 / 214
- 《书友贾平凹》后记 / 217
- 文坛奇才贾平凹 / 219
- 贾平凹先生的题词和题签 / 224
- 路遥与平凹 / 227
- 晒晒拥有的平凹书 / 230
- 生命坎坷显本色 / 233
- 编制贾平凹手稿记 / 237
- 英雄贾平凹 / 239
- 好书《带灯》光照人间 / 254
- 秦岭雨夜读《老生》 / 256
- 贾平凹故居 / 260
- 魂牵梦绕写乡愁 / 262
- 珍藏贾平凹 / 267
- 尴尬的还乡与无奈的逃离 / 273
- 在贾平凹大讲堂中日韩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 278
- 《贾平凹打官司》后记 / 281
-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编后记 / 284
- 《〈秦腔〉大合唱》后记 / 285
- 《一部奇书的命运》后记 / 288
- 《贾平凹纪事》(2000—2010年)后 记 / 291
- 《贾平凹纪事》(1990—2000年)后记 / 294
- 后记 / 296
不能不说的话(代序)
新民的书稿已经拜读,未及掩卷,就觉得有话要说。我佩服新民。我进陕西的出版大院,晚他一年,不过眨了眨眼,已经十八年了。抬头不见低头见,又同做编辑,又有相同的爱好,他的做人,他的为人,我是了如指掌的。他的敬业,他的于“业”之上的勤恳,一直鞭策着我,使我对他不能不发自内心地尊敬;他的学问,他的于工作之外的成就,又使我不敢不刮目相看。
书稿,是新民的一个成就,也是新民心血的一个象征,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一个佐证。我还不认识贾平凹的时候,记得是在职工食堂的饭桌上,我问新民他佩服陕西哪个作家,他说:“贾平凹!”那语气,没有丝毫犹豫。那时候的贾平凹还不像今天这样被人像神一样敬着。其后的岁月,印证了一个事实:他对贾平凹的佩服,是令人敬佩的。首先呢,矢志不渝,这难能可贵。我有幸也算贾平凹的一个朋友吧,知道贾平凹的朋友满天下,其中不乏利用者。利用,便不可能“矢志不渝”。新民是心里敬着,笔也不闲着,平凹一旦有新作问世,他必然要先睹为快,然后就是一篇文章,日积月累,竟充实了半部《书友贾平凹》。有敬,就有心,于是就策划、编辑了贾平凹许多的“部”。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新民对平凹,就是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要知道平凹盛名之下,物议不免。无论平凹处在人生的低谷还是高潮,新民都始终如一地维护他、尊敬他、爱戴他。没有矢志不渝的敬,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其次呢,用心良苦,不折不扣。l993年春天,贾平凹可以说是内外交困,新民夫妇便邀平凹到家做客,其殷勤周到,令作陪的诸友感动。时过境迁,平凹写字,新民妻为其捧茗磨墨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新民不善言辞,却善解人意,总是用自己的笔为平凹抱打不平。我后来亲近新民,看重的便是他这一点。当然还有其三其四,恕不一一列举。佩服,做起与贾平凹有关的事,便乐此不疲。一件一件做开去,做到现在,便有了这部绝非心血来潮的著作问世。说老实话,新民每有书出版,我的心里总“酸溜溜”的。“酸”,不是嫉妒,而是遗憾,还有点惭愧或者不好意思在里边。大凡他策划、编辑贾平凹的书,十之八九我都耳闻在先,可没有一部经我之手问世。我的心里是接受的,有的甚至欣赏,有的还拍过胸脯,到后来都事与愿违。我不敢怨天尤人,只能怨自己人微言轻。所以,新民每赠我他新出的书,我都别有滋味在心头。好在新民宽厚,不放在心上,所以至今我仍做着他的朋友。摆在桌案上的这本书,记录了新民策划、编辑贾平凹作品的酸甜苦辣。其中有的我知道一些,有的我并不知道。知道的,当然我感到亲切,也不由自主地感慨;不知道的,使我唏嘘长叹。我是羡慕他的,以为他告别了编辑岗位,仍能做着自己所敬爱的事业;戴上了官帽,写作艰辛,出书当不至于艰辛吧?现在看来,我是错了。他做着“官”,却守着做人的本分和做文人的自尊,不“擅长”透支自己所拥有或者想拥有就能拥有的资源,“质本洁来还洁去”,出书便不那么“随心所欲”。其中一些细节,叫人心酸。这心酸他是深深藏在心里的。所以,即使是在他心酸的日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我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即使在他出那本“官司”的书所滋生的是是非非时期,我去上海看他,和他吃饭、访友、谒鲁迅先生墓,他也绝口未提。我理解他,他不肯把心酸分给朋友,只肯和朋友分享事业有成的快乐。
忽然就想起了清人顾炎武的诗:“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新民的这本书,便是“自落”的硕果。这怕是上天对新民执着于贾平凹的馈赠吧。
孔 明
2017年3月27日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