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43683
内容简介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未来中国文坛*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1923年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冰心代同学找弟弟找错了,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样遇到了吴文藻。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目 录
卷 爱与同情伴梦生
犹记儿时爱书
吴姓才子江阴来
静坐海边幻诗情
犹记儿时爱书
吴姓才子江阴来
静坐海边幻诗情
第二卷 忠言逆耳遇诤友
南国女儿初长成
佼佼少年入京城
文坛新星光璀璨
曾是惊鸿照影来
第三卷 情义投合不须猜
鱼雁传书多往来
沙穰疗养来探望
有情再聚波士顿
玫瑰是绮色佳
求婚书寄父母亲
第四卷 有情不老终成愿
归国任教精气爽
隔海相思愁绵长
司徒雷登主婚礼
只羡燕园双双影
慈母病逝苦伶仃
第五卷 赌书消得泼墨香
宝塔诗里有秘密
西行绥远作考察
欧美远游心清幽
第六卷 抗战连年秋复秋
视书如宝难丢弃
香港一别成诀别
闲居默庐恋春城
陪都潜庐伤山城
文风一转成男士
访问印度与美国
第七卷 渡尽劫波情愈浓
客心似水水似秋
风尘仆仆归祖国
暗夜跋涉多艰险
坎坷岁月手牢牵
第八卷 一世情缘今送君
雨后回京天更青
执手共享偕老乐
昔人驾鹤杳然去
孤独熬尽十五载
生死同穴爱无期
前 言
八月的海水连绵起伏,海浪的歌声在黑夜中响起。她从甲板上缓缓而来,英俊潇洒,书生意气,好像是生命里的预言,带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她走来,如同一朵纯白色的茉莉,散发着淡淡香气,清丽优雅。海风撩起她细碎的刘海,她斜倚在栏杆上,目光潮湿、温暖。一个世纪后,我们翻开一本厚厚的相册,看到摄于海船上的那张1923年的黑白照片,一个纤瘦轻巧的女子,读出了她临海眺望时目光里的淡淡哀愁,才会记起,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
那是一段叫人惊心动魄的岁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遭遇“二七”惨案,国共两党寻求合作途径,《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山东临城发生惊动中外的火车大劫案……
历史的洪流波涛汹涌,个人的命运从来只是沧海一粟。到底是他们支撑着整段历史,还是他们被历史推向未知的远方?然而。无论这段行程如何艰险,我们如今细细品尝,已经看不到那些岁月颠簸处的不安,它们早已化作风中的尘埃被光阴的手指轻轻拭去,那些人影也都在岁月中如枯叶般飘落。
唯有一种爱情,它历经沧桑,依旧清晰。像是于波涛汹涌处无意跳跃起几朵细小的浪花,清凉着彼时干渴的心灵,如镶嵌在童年夜空的漫天星斗,默默地贡献出些许光亮。譬如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迎着历史的风浪,不离不弃,执手到老,谱写了一曲深情之歌。
爱情在发生之前总是存在着不明朗的迹象,捉迷藏似的隐匿在时光的隧道里,让人尚无法解读,然而这些却都是为命运所做的准备。假如有一天,当所有的预备都已经完全,那么爱情的种子自然就会破土而出,在广阔的天边嬉笑相逢。冰心和吴文藻的、相逢就是始于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
那一年,冰心刚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去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修学文学。时间的针脚紧密追赶,缘分就是这么巧合,它在此刻悄悄降临,不曾早一步,也不曾晚一步。那一年,也正是清华社会学系才子吴文藻赴关留学之时。当时冰心收到贝满女中的老同学来信,说自己的弟弟吴卓也在去美国留学的邮轮上,可以让冰心与其一起前往。因此,冰心便托好友许地山去找。不想,找来的却是同姓“吴”的“吴文藻”。
冰心,这个带着中国古典气质的女子,骨子里是温柔敦厚的,她这样的女子,自然,她的爱情也如同温开水,暖暖的,永远保持在恒定的温度。那时候,他遇到她,站在她的身旁,只觉得满心是淡淡的云朵,舒心地开放。他不曾学会恭维,只是笨拙地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而她,却于众人之中一眼看中了他。
初识的情节在冰心晚年的回忆里依旧那么鲜亮:吴文藻身着一袭儒雅的长衫,高高的个头,靠在轮船的栏杆上,迎着海风站立,风不时地吹起他的衣角,他嘴角上扬,微微一笑,语调平缓而坚定。他直言不讳地对冰心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冰心的心,却也让冰心感到了吴文藻的质朴与真诚。
一见钟情总是让人不足为信,但天时地利却是爱情的迷信。看似巧合的偶遇,实则早就在二人的生命中埋下了伏笔。燕京大学才女冰心,想必吴文藻早有耳闻,二十三岁的她已经凭借诗集《繁星》和小说《超人》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是众人心目中钦慕的对象,不乏追求者。许地山便是其中之一。但冰心有言在先,一不嫁军人,二不嫁文艺同人,她只将之作师长看待。吴文藻有博学的才识,也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只是清贫的他,不敢奢谈爱情。
兴许是船上的短暂交流,让冰心和吴文藻都感觉到了思想上的契合,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于是,在到达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之后,冰心唯独给众多来信者之中的吴文藻写了一封信件,详述自己的情况。吴文藻当即买了几本文学书寄到波士顿,作为对冰心封信的回应。之后,他们便经常鱼雁往来,吴文藻有时会很甩心地帮冰心买书,并用红笔在书中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而这些用红笔标出的地方基本是关于爱情的句子。
念及对爱的慈悲,我们总是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怀着美好的祝愿,唱着田园的牧歌,我们在红尘中徜徉、漂泊,谨慎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心愿,但愿有一天能够与梦中的人相遇。如若我们相遇了,便要拼尽全身的力气与之相爱。就好像长于阡陌的大树,等待五百年的春秋,只为开满一树的花朵,在他经过的时候,繁华。
冰心的爱是小心翼翼的,她谨慎地把握着自己的一颗心。但是,见到吴文藻之后,她便认定了他。才女的情总是较平常人更加细腻敏感,她试探着给吴文藻写信,怀着万分的期待和欣喜邀请他来看她在波士顿参演的一部戏剧《琵琶行》。虽然出于女子的羞涩,冰心没有挑明自己的心意,吴文藻未必不懂得冰心的心思。只是,在爱情将至的时候,人们总是既向往又畏惧,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踟蹰在爱情的门口。有人说,爱情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一旦选择可能就是踏入万丈深渊。但即便如此,吴文藻也没有犹豫,他深深地钦慕着冰心,却唯恐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幸福的保障。于是,一贯稳重的他以学业太忙为由拒绝了冰心的邀请。
但我相信,无论现实的理由多么残酷,也无法阻挡真正的爱情到来。冰心站在舞台上,一直盼望着奇迹发生,那是何等的望眼欲穿呢?正如冰心所说,爱情在左,同情在右,心里怀着对她的爱,心儿便会变得柔软。吴文藻的心早就为冰心的爱浸泡得异常柔软了,他怎么会真的忍心让冰心失望呢?他终究还是来到了演出现场。就在冰心近乎绝望得流出泪来的时候,吴文藻熟悉的身影从冰心的目光中闪现,那一刻,像繁星的光,温暖了她的心。
爱情,难迈出的是步,倒不是因为少年男女固有的矜持,而是因为在情感孕育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缘分深浅由不得人。于是,有些人就只能擦肩而过,很多爱便被时光掩埋。就像是一颗欲萌发的种子,在暗恋的漫漫长途中,疲倦了,忘却了,干瘪了。然而,在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中,星光已经灿烂,心事已经了然。接下来的日子,就像花开般热烈了。
为了能够和冰心在一起,吴文藻提前来到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和冰心共同补习法语。课余两人常结伴同游,白天在湖上泛舟,晚上看天上的星星。在微风醉人的刻尤佳湖上,吴文藻终于鼓足勇气,向冰心求婚了。世上哪个女子不会为这一刻所感动呢?恋爱的目的何尝不是为了求得这样一个肯定,他爱你,以至于要叫你一生托付给他。冰心的心里自然是欢喜的,激动的,甚至是无措的。所以,她没有立即做出决定,她回到住处,想了一晚。第二天,她向吴文藻说:自己没有意见,但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这个智慧的女子,知道自己的幸福是需要得到家人的祝福方可如愿的,面对爱情,她不轻率,不扭捏,一如她的个性。
缘起原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但要留住它仿佛是一种幸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往今来,我们听到了太多有关爱情的悲剧,许多人的热恋被爱情之火燃尽后只成了灰烬,不禁生出几分凄凉。却不曾料到,在无数个错失良缘的相遇后,有些人的爱情在时光的酿造中发酵成香醇的美酒,褪去了青涩的苦味,剔除了热烈的烧痛,只留下一丝丝甘甜回味在心间。
1926年,吴文藻与冰心硕士毕业,冰心接受司徒雷登的邀请,回燕京大学任教。临行前,吴文藻将六页多的“求婚书。”交予冰心带给父母。冰心父母看罢书信,相信女儿的眼光,当即同意了他们的婚姻。然而,吴文藻还留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不得不做长久的分离。
回想恋爱,美好的时光,也许不是两个人朝夕相处、花前月下,而是共赴一个目标,一如既往地努力,不曾因为短暂的寂寞而放弃了真正的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那么再遥远的天涯也近在咫尺。
三年,也许只是人间草木的几岁枯荣,风一吹便又过了一季。但相思的哀愁使岁月变得无比沉重,它的每一道光影在黄昏交织出如刀割般的疼痛,她的每一个呼吸都在深黑的夜里凝滞。“归来吧,我的爱人。”冰心站在海边,心底轻轻地呼唤着,看轮船渐渐远去,看海平面上落日斜辉。如果可以,有谁愿意和心上人天各一方?但是,她又坦然地一回头,相信爱将如期而归。
1929年,吴文藻完成博士学业回到北平,在司徒雷登的主持下,与冰心结婚。从此,在燕园过上了温馨快乐的生活。
没有人的爱情是一帆风顺的,冰心和吴文藻也不过是红尘男女中不可逃脱的一对,只是爱让两个人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因为他们既是恋人更是挚友。“在平坦的道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和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受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不久,国事动荡,烽烟四起,北平陷入了危机。抗战时期的冰心夫妇,辗转昆明、重庆、日本,忍受着前所未有的艰难与清贫,始终默默相守,互相鼓励,甜蜜依旧。1958年昊文藻被打成右派,冰心以爱之人的身份站在吴文藻的身边,善解人意,冷静面对,帮助他渡过难关。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右派的帽子。就像冰心说过的一样:“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也还有世界大战以及星球大战。但是由健康美满的恋爱和婚姻组成的千千万万的家庭,就能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一切!”
是什么样的女子可以躲过世俗的沉浮,站在时代的大风浪里写着一首首晶莹温润的诗歌?是什么样的男子,才能守着初的誓言,牵着她的手,直到白头?也许,是他们温良的品性感动了上天,命运之神才决定给他们一个“佳偶天成”的结局。
他们用爱化解矛盾,消除远别重洋的不安,忍受柴米油盐的琐碎,躲避风云莫测的阴谋。他们用爱注成辽阔澄净的大海,一片深情的海,一片向往着童真和纯洁的海,一片与家国同存的海。
在光影斑驳的回忆中,那些黑白默片似的往事布满了冰心脸上的每一处褶皱,在每一道细细的褶皱里,是吴文藻挚爱的青春和不悔的爱。晚年的冰心夫妇搬进民族学院的高知楼新居,时常有学生过来串门,一起说说笑笑。这个时候,冰心和吴文藻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终于可以静下来享受美的夕阳,好的爱情。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85年7月3日,吴文藻由于脑血栓住进了北京医院,昏迷不醒。冰心已经老了,不能再像1942年吴文藻在重庆患肺病时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只能由他们的子女陪伴。冰心一个人待在家里,盼着老伴能早日出院……却再也没能盼到吴文藻出院。
1985年9月24日清晨,冰心接到二女儿吴青的电话:爸爸去了。她平静地放下了电话听筒,回到房间里,默默地哭了。时隔十五年后,冰心去世,她在遗嘱中写道:“我百年之后,要与吴文藻合葬在一起,文藻的骨灰盒上写有‘江苏江阴吴文藻灵骨’,我的骨灰盒上要写‘福建长乐谢婉莹’,墓碑上要刻‘吴文藻谢冰心基’。”
冰心和吴文藻从海船邂逅直到异国他乡的互生暗恋,终至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同患难,共欢乐,他们是民国时代自由恋爱的楷模。他们之间没有出现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不存在跌宕起伏的感情异变。他们的爱情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他们的婚姻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阅遍天下情事无数,又有几人能够拥有一份如此坚固永恒的爱情?经过风雨的摧残之后愈发显露柔韧,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愈发透出圣洁。这样的爱,在他们相爱的时候不曾有刻骨铭心的痛,只有默默执着地相望,在他们离去之后,化作春风雨露滋养着后来者的心田。
过了一百年,许多事已经衰败,许多人已经腐朽。而我们再度翻看冰心的一些诗歌,看到她和吴文藻的一张张黑白照片,我们触摸着他们之间的一段段温馨的往事,看到这两位老人相偕的身影,好像跟着他们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世纪。
听,海浪的歌声响起……
那是一段叫人惊心动魄的岁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遭遇“二七”惨案,国共两党寻求合作途径,《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山东临城发生惊动中外的火车大劫案……
历史的洪流波涛汹涌,个人的命运从来只是沧海一粟。到底是他们支撑着整段历史,还是他们被历史推向未知的远方?然而。无论这段行程如何艰险,我们如今细细品尝,已经看不到那些岁月颠簸处的不安,它们早已化作风中的尘埃被光阴的手指轻轻拭去,那些人影也都在岁月中如枯叶般飘落。
唯有一种爱情,它历经沧桑,依旧清晰。像是于波涛汹涌处无意跳跃起几朵细小的浪花,清凉着彼时干渴的心灵,如镶嵌在童年夜空的漫天星斗,默默地贡献出些许光亮。譬如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迎着历史的风浪,不离不弃,执手到老,谱写了一曲深情之歌。
爱情在发生之前总是存在着不明朗的迹象,捉迷藏似的隐匿在时光的隧道里,让人尚无法解读,然而这些却都是为命运所做的准备。假如有一天,当所有的预备都已经完全,那么爱情的种子自然就会破土而出,在广阔的天边嬉笑相逢。冰心和吴文藻的、相逢就是始于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
那一年,冰心刚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去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修学文学。时间的针脚紧密追赶,缘分就是这么巧合,它在此刻悄悄降临,不曾早一步,也不曾晚一步。那一年,也正是清华社会学系才子吴文藻赴关留学之时。当时冰心收到贝满女中的老同学来信,说自己的弟弟吴卓也在去美国留学的邮轮上,可以让冰心与其一起前往。因此,冰心便托好友许地山去找。不想,找来的却是同姓“吴”的“吴文藻”。
冰心,这个带着中国古典气质的女子,骨子里是温柔敦厚的,她这样的女子,自然,她的爱情也如同温开水,暖暖的,永远保持在恒定的温度。那时候,他遇到她,站在她的身旁,只觉得满心是淡淡的云朵,舒心地开放。他不曾学会恭维,只是笨拙地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而她,却于众人之中一眼看中了他。
初识的情节在冰心晚年的回忆里依旧那么鲜亮:吴文藻身着一袭儒雅的长衫,高高的个头,靠在轮船的栏杆上,迎着海风站立,风不时地吹起他的衣角,他嘴角上扬,微微一笑,语调平缓而坚定。他直言不讳地对冰心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冰心的心,却也让冰心感到了吴文藻的质朴与真诚。
一见钟情总是让人不足为信,但天时地利却是爱情的迷信。看似巧合的偶遇,实则早就在二人的生命中埋下了伏笔。燕京大学才女冰心,想必吴文藻早有耳闻,二十三岁的她已经凭借诗集《繁星》和小说《超人》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是众人心目中钦慕的对象,不乏追求者。许地山便是其中之一。但冰心有言在先,一不嫁军人,二不嫁文艺同人,她只将之作师长看待。吴文藻有博学的才识,也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只是清贫的他,不敢奢谈爱情。
兴许是船上的短暂交流,让冰心和吴文藻都感觉到了思想上的契合,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于是,在到达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之后,冰心唯独给众多来信者之中的吴文藻写了一封信件,详述自己的情况。吴文藻当即买了几本文学书寄到波士顿,作为对冰心封信的回应。之后,他们便经常鱼雁往来,吴文藻有时会很甩心地帮冰心买书,并用红笔在书中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而这些用红笔标出的地方基本是关于爱情的句子。
念及对爱的慈悲,我们总是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怀着美好的祝愿,唱着田园的牧歌,我们在红尘中徜徉、漂泊,谨慎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心愿,但愿有一天能够与梦中的人相遇。如若我们相遇了,便要拼尽全身的力气与之相爱。就好像长于阡陌的大树,等待五百年的春秋,只为开满一树的花朵,在他经过的时候,繁华。
冰心的爱是小心翼翼的,她谨慎地把握着自己的一颗心。但是,见到吴文藻之后,她便认定了他。才女的情总是较平常人更加细腻敏感,她试探着给吴文藻写信,怀着万分的期待和欣喜邀请他来看她在波士顿参演的一部戏剧《琵琶行》。虽然出于女子的羞涩,冰心没有挑明自己的心意,吴文藻未必不懂得冰心的心思。只是,在爱情将至的时候,人们总是既向往又畏惧,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踟蹰在爱情的门口。有人说,爱情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一旦选择可能就是踏入万丈深渊。但即便如此,吴文藻也没有犹豫,他深深地钦慕着冰心,却唯恐自己的清贫不能给对方幸福的保障。于是,一贯稳重的他以学业太忙为由拒绝了冰心的邀请。
但我相信,无论现实的理由多么残酷,也无法阻挡真正的爱情到来。冰心站在舞台上,一直盼望着奇迹发生,那是何等的望眼欲穿呢?正如冰心所说,爱情在左,同情在右,心里怀着对她的爱,心儿便会变得柔软。吴文藻的心早就为冰心的爱浸泡得异常柔软了,他怎么会真的忍心让冰心失望呢?他终究还是来到了演出现场。就在冰心近乎绝望得流出泪来的时候,吴文藻熟悉的身影从冰心的目光中闪现,那一刻,像繁星的光,温暖了她的心。
爱情,难迈出的是步,倒不是因为少年男女固有的矜持,而是因为在情感孕育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缘分深浅由不得人。于是,有些人就只能擦肩而过,很多爱便被时光掩埋。就像是一颗欲萌发的种子,在暗恋的漫漫长途中,疲倦了,忘却了,干瘪了。然而,在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中,星光已经灿烂,心事已经了然。接下来的日子,就像花开般热烈了。
为了能够和冰心在一起,吴文藻提前来到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和冰心共同补习法语。课余两人常结伴同游,白天在湖上泛舟,晚上看天上的星星。在微风醉人的刻尤佳湖上,吴文藻终于鼓足勇气,向冰心求婚了。世上哪个女子不会为这一刻所感动呢?恋爱的目的何尝不是为了求得这样一个肯定,他爱你,以至于要叫你一生托付给他。冰心的心里自然是欢喜的,激动的,甚至是无措的。所以,她没有立即做出决定,她回到住处,想了一晚。第二天,她向吴文藻说:自己没有意见,但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这个智慧的女子,知道自己的幸福是需要得到家人的祝福方可如愿的,面对爱情,她不轻率,不扭捏,一如她的个性。
缘起原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但要留住它仿佛是一种幸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往今来,我们听到了太多有关爱情的悲剧,许多人的热恋被爱情之火燃尽后只成了灰烬,不禁生出几分凄凉。却不曾料到,在无数个错失良缘的相遇后,有些人的爱情在时光的酿造中发酵成香醇的美酒,褪去了青涩的苦味,剔除了热烈的烧痛,只留下一丝丝甘甜回味在心间。
1926年,吴文藻与冰心硕士毕业,冰心接受司徒雷登的邀请,回燕京大学任教。临行前,吴文藻将六页多的“求婚书。”交予冰心带给父母。冰心父母看罢书信,相信女儿的眼光,当即同意了他们的婚姻。然而,吴文藻还留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不得不做长久的分离。
回想恋爱,美好的时光,也许不是两个人朝夕相处、花前月下,而是共赴一个目标,一如既往地努力,不曾因为短暂的寂寞而放弃了真正的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那么再遥远的天涯也近在咫尺。
三年,也许只是人间草木的几岁枯荣,风一吹便又过了一季。但相思的哀愁使岁月变得无比沉重,它的每一道光影在黄昏交织出如刀割般的疼痛,她的每一个呼吸都在深黑的夜里凝滞。“归来吧,我的爱人。”冰心站在海边,心底轻轻地呼唤着,看轮船渐渐远去,看海平面上落日斜辉。如果可以,有谁愿意和心上人天各一方?但是,她又坦然地一回头,相信爱将如期而归。
1929年,吴文藻完成博士学业回到北平,在司徒雷登的主持下,与冰心结婚。从此,在燕园过上了温馨快乐的生活。
没有人的爱情是一帆风顺的,冰心和吴文藻也不过是红尘男女中不可逃脱的一对,只是爱让两个人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因为他们既是恋人更是挚友。“在平坦的道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和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受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不久,国事动荡,烽烟四起,北平陷入了危机。抗战时期的冰心夫妇,辗转昆明、重庆、日本,忍受着前所未有的艰难与清贫,始终默默相守,互相鼓励,甜蜜依旧。1958年昊文藻被打成右派,冰心以爱之人的身份站在吴文藻的身边,善解人意,冷静面对,帮助他渡过难关。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右派的帽子。就像冰心说过的一样:“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也还有世界大战以及星球大战。但是由健康美满的恋爱和婚姻组成的千千万万的家庭,就能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一切!”
是什么样的女子可以躲过世俗的沉浮,站在时代的大风浪里写着一首首晶莹温润的诗歌?是什么样的男子,才能守着初的誓言,牵着她的手,直到白头?也许,是他们温良的品性感动了上天,命运之神才决定给他们一个“佳偶天成”的结局。
他们用爱化解矛盾,消除远别重洋的不安,忍受柴米油盐的琐碎,躲避风云莫测的阴谋。他们用爱注成辽阔澄净的大海,一片深情的海,一片向往着童真和纯洁的海,一片与家国同存的海。
在光影斑驳的回忆中,那些黑白默片似的往事布满了冰心脸上的每一处褶皱,在每一道细细的褶皱里,是吴文藻挚爱的青春和不悔的爱。晚年的冰心夫妇搬进民族学院的高知楼新居,时常有学生过来串门,一起说说笑笑。这个时候,冰心和吴文藻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终于可以静下来享受美的夕阳,好的爱情。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85年7月3日,吴文藻由于脑血栓住进了北京医院,昏迷不醒。冰心已经老了,不能再像1942年吴文藻在重庆患肺病时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只能由他们的子女陪伴。冰心一个人待在家里,盼着老伴能早日出院……却再也没能盼到吴文藻出院。
1985年9月24日清晨,冰心接到二女儿吴青的电话:爸爸去了。她平静地放下了电话听筒,回到房间里,默默地哭了。时隔十五年后,冰心去世,她在遗嘱中写道:“我百年之后,要与吴文藻合葬在一起,文藻的骨灰盒上写有‘江苏江阴吴文藻灵骨’,我的骨灰盒上要写‘福建长乐谢婉莹’,墓碑上要刻‘吴文藻谢冰心基’。”
冰心和吴文藻从海船邂逅直到异国他乡的互生暗恋,终至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同患难,共欢乐,他们是民国时代自由恋爱的楷模。他们之间没有出现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不存在跌宕起伏的感情异变。他们的爱情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他们的婚姻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阅遍天下情事无数,又有几人能够拥有一份如此坚固永恒的爱情?经过风雨的摧残之后愈发显露柔韧,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愈发透出圣洁。这样的爱,在他们相爱的时候不曾有刻骨铭心的痛,只有默默执着地相望,在他们离去之后,化作春风雨露滋养着后来者的心田。
过了一百年,许多事已经衰败,许多人已经腐朽。而我们再度翻看冰心的一些诗歌,看到她和吴文藻的一张张黑白照片,我们触摸着他们之间的一段段温馨的往事,看到这两位老人相偕的身影,好像跟着他们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世纪。
听,海浪的歌声响起……
在线试读
《诗梦奇缘:冰心与吴文藻》:
冰心从小就在一段段漂泊的岁月中度过,离开她日夜做伴的大海,离开诞生她的福州老宅,离开她在北京的家——中剪子巷十四号胡同,早就明白了时光是一条回不去的河,只能顺着它流淌。面对这些,她不带半点小女儿的任性,却拥有了一份超脱的坦然。
冰心亦是笃信,有爱就可以有一切。如若两个人真的有情,天地将不忍他们离散,他们自己也要手捧着爱,向对方走来。沙穰疗养院虽然给了冰心一段行云流水般写作的难得时光,却到底有几分与外界隔离的孤寂感,也怕自己的爱情因病错乱了节奏,辜负了这青春年华。她离开沙穰疗养院,就想知道她的爱是否依旧站在那里,等待着她。在山上疗养的日子,吴文藻始终和冰心保持通信往来,这让冰心感到心安而甜蜜。但是吴文藻的关心似乎总不够坦白,冰心亦有几分矜持,真不知怎样让爱说出口。
离开疗养院的冰心先是去了波士顿鲍贵思父母的家里,在那儿作了短暂的旅行。因为那时候,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还没有开学,趁着假期出去走走,也是冰心的心愿。鲍家夫妇对待冰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出火车站,鲍夫人就拥抱着冰心亲吻。他们住在波士顿的一个小镇上,经常带着冰心出去游湖、野餐、泛舟。冰心的心灵因乡愁和生病遭受痛苦,却因为他们的爱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她的文字自始至终都是在抒发爱,表达爱。
旅行之后,冰心重回威尔斯利,然而生病半年的她心知自己落下了许多课程,便在一放下行李后,立刻拜访了导师——罗拉·希伯·录密斯博士,友好的博士听到冰心用俚语(冰心从沙穰疗养院病友那里学来的)向她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对冰心说:“这是不高雅的英语。”为此,她勤奋学习,修正口音,并且努力赶上繁重的学业,期间劳累过度,又曾咯血,却坚持挺了过来。
冰心从小就在一段段漂泊的岁月中度过,离开她日夜做伴的大海,离开诞生她的福州老宅,离开她在北京的家——中剪子巷十四号胡同,早就明白了时光是一条回不去的河,只能顺着它流淌。面对这些,她不带半点小女儿的任性,却拥有了一份超脱的坦然。
冰心亦是笃信,有爱就可以有一切。如若两个人真的有情,天地将不忍他们离散,他们自己也要手捧着爱,向对方走来。沙穰疗养院虽然给了冰心一段行云流水般写作的难得时光,却到底有几分与外界隔离的孤寂感,也怕自己的爱情因病错乱了节奏,辜负了这青春年华。她离开沙穰疗养院,就想知道她的爱是否依旧站在那里,等待着她。在山上疗养的日子,吴文藻始终和冰心保持通信往来,这让冰心感到心安而甜蜜。但是吴文藻的关心似乎总不够坦白,冰心亦有几分矜持,真不知怎样让爱说出口。
离开疗养院的冰心先是去了波士顿鲍贵思父母的家里,在那儿作了短暂的旅行。因为那时候,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还没有开学,趁着假期出去走走,也是冰心的心愿。鲍家夫妇对待冰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出火车站,鲍夫人就拥抱着冰心亲吻。他们住在波士顿的一个小镇上,经常带着冰心出去游湖、野餐、泛舟。冰心的心灵因乡愁和生病遭受痛苦,却因为他们的爱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她的文字自始至终都是在抒发爱,表达爱。
旅行之后,冰心重回威尔斯利,然而生病半年的她心知自己落下了许多课程,便在一放下行李后,立刻拜访了导师——罗拉·希伯·录密斯博士,友好的博士听到冰心用俚语(冰心从沙穰疗养院病友那里学来的)向她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对冰心说:“这是不高雅的英语。”为此,她勤奋学习,修正口音,并且努力赶上繁重的学业,期间劳累过度,又曾咯血,却坚持挺了过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