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9653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七台河市农业区划》、《七台河土壤》、《七台河市2000年-2009年统计年鉴》,并借鉴了省土肥管理站下发有关省、市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材料。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分别建立了市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市区耕地面积13818.9hm2划分为四个等级。对七台河市区耕地土壤主要理化属性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不同土壤属性的变化规律。该项目的完成构建了七台河市区测土配方施肥宏观决策和动态管理基础平台,为保护耕地环境、指导农民合理施肥、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保障,为县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今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耕地地力评价目的和意义()
二、工作组织与方法()
三、主要工作成果()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五、资金管理()
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大事记()
第二部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
章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一、土地资源概况()
二、气候资源()
三、气候分区()
四、水资源()
五、水文地质()
六、植被()
七、农村经济概况()
第三节农业生产概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
二、目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耕地利用与生产现状()
一、耕地利用情况()
二、耕地土壤投入产出情况()
三、耕地利用存在问题()
第五节耕地保养与管理()
一、简要回顾()
二、耕地保养()
第二章耕地土壤类型及分类分布()
节成土条件()
一、气候条件()
二、地形地貌()
三、成土母质()
四、植被()
五、地表水与地下水()
第二节成土过程()
一、暗棕壤化过程()
二、白浆化过程()
三、腐殖质化过程()
四、草甸化过程()
五、沼泽化过程()
六、熟化过程()
第三节七台河市区土壤分类系统()
第四节土壤分类分布()
一、土壤分类原则()
二、土壤分类的依据()
三、土壤分布()
第五节土壤类型概述()
一、暗棕壤()
二、白浆土()
三、黑土()
四、草甸土()
五、沼泽土()
六、水稻土()
第三章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节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内容与步骤()
第二节样品分析化验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二、地力评价土壤化验项目()
第三节数据质量控制()
一、田间调查取样数据质量控制()
二、数据审核()
三、数据录入()
第四节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流程()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三、图件资料的收集()
四、数据及文本资料的收集()
第五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二、空间数据建立()
三、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第六节图件编制()
一、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图斑的生成()
二、采样点位图的生成()
三、专题图的编制()
四、耕地地力等级图的编制()
第四章耕地土壤属性()
节土壤养分状况()
一、土壤()
二、土壤全氮()
三、土壤碱解氮()
四、土壤全磷()
五、土壤有效磷()
六、土壤全钾()
七、土壤速效钾()
八、土壤有效锌()
九、土壤有效铜()
十、土壤有效锰()
十一、土壤有效铁()
十二、土壤pH值()
第二节土壤物理状况()
一、土壤容重()
二、土壤孔隙()
第五章耕地地力评价()
节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一、综合因素研究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采用GIS支持的自动化评价方法的原则()
第三节利用《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地力评价()
一、确定评价单元()
二、确定评价指标()
三、评价单元赋值()
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五、进行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六、计算耕地地力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
七、确定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
第四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一级地()
二、二级地()
三、三级地()
四、四级地()
第五节归并农业部地力等级指标划分标准()
一、国家农业标准()
二、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转换为概念型产量()
第六章耕地地力评价与区域配方施肥()
节七台河市区耕地施肥区划分()
一、高产田施肥区()
二、中产田施肥区()
三、低产田施肥区()
第二节测土施肥单元的确定()
第三节施肥分区()
一、分区施肥属性查询()
二、施肥单元关联施肥分区代码()
三、大豆高、中低产田施肥分区施肥推荐方案()
第七章耕地地力评价与土壤改良利用途径()
节概况()
第二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分析()
一、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
二、障碍因素及其成因()
第三节七台河市区耕地土壤改良利用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近期目标()
三、中期目标()
四、远期目标()
第四节七台河市区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壤侵蚀问题()
二、土壤肥力减退()
三、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
第五节土壤改良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植树造林,建立优良的农田生态环境()
二、改革耕作制度()
三、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
第六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一、分区的原则与依据()
二、分区方案()
第七节耕地土壤改良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改良对策()
二、建议()
第三部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
第八章大豆适宜性评价专题报告()
一、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二、权重打分()
三、大豆适宜性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建立()
四、大豆适应性评价层次分析()
五、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九章七台河市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报告()
一、概况()
二、种植业布局的必要性()
三、现有种植业布局及问题()
四、地力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五、大豆适宜性评价结果()
六、对策与建议()
七、种植业分区()
第十章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与平衡施肥专题报告()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三、专题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四、耕地土壤养分与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
五、平衡施肥规划和对策()
附录()
参考文献()
附图()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所有生命活动和物质生产的基础,土地的精华——耕地,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的两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在农业区划、中低产田改良和科学施肥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建设、农业新技术研究应用、新型肥料的开发等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在此期间,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耕作制度、作物布局、种植结构、产量水平、有机肥和化肥使用总量及农药使用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耕地地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项目背景
为了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贯彻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部决定在“十五”期间组织开展全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3年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03〕25号)。2009年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将七台河市区(本书中凡提及七台河市区或市区仅包括新兴区、桃山区和种畜场,后同)列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单位。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和省土肥管理站的部署,七台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较为严重,因此,不仅造成肥料的严重浪费,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影响农产品品质,污染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已多次做出批示,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时任国务院总理要求把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2005年及2006年连续两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全书同)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农业增产、节本、增效,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有利于节能、低耗、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重大举措。
二、目的意义
(一)耕地地力评价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必然要求
测土配方施肥不仅只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从根本上实现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肥料效益的基础性工作。现在的推广服务模式无论从范围还是效果上都很难适应为千家万户或者规模化生产模式的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可以全面、有效地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肥料田间试验和此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的大量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科学划分施肥分区,提供因土因作物施肥的合理建议,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因此,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必不可少、意义重大的技术环节。
(二)耕地地力评价是掌握耕地资源质量的迫切需要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已经20多年了,耕地现有质量状况的全局不是十分清楚,农业生产决策受到极大影响。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科学利用此次测土配方施肥所获得的大量养分数据和肥料试验数据,建立并完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系统研究不同耕地类型土壤肥力演变与科学施肥规律,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
(三)耕地地力评价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能够很清楚地揭示不同等级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利用这个耕地决策服务系统,能够全面把握耕地质量状态,做出耕地土壤改良的科学决策。同时,根据主导障碍因素,提出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改良措施,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建设工作。
耕地质量建设对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耕地数量的减少和粮食需求总量的增加,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单产,高质量肥沃的耕地是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深入、常规化开展,我们可以不断地获得新数据,及时更新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态。因此,耕地地力评价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工作。
(四)耕地地力评价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需求
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是影响耕地生产能力,如土壤养分含量、理化指标、障碍因素等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方面的自然因素,结合耕地土壤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人为因素,耕地地力评价为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便利、可靠的依据。
三、主要成果
本次耕地地力评价,建立了规范的七台河市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编写了《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七台河市农业区划》《七台河土壤》《七台河市2000—2009年统计年鉴》,并借鉴了省土肥管理站下发有关省、市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材料。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分别建立了市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市区耕地面积13 8189hm2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地1 174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5%;二级地2 209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1%;三级地5 90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7%;四级地4 528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7%;一级、二级地属高产田,面积共3 384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6%;三级地为中产田,面积为5 90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7%;四级地为低产田,面积4 528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7%。按国家等级划分,市区所属耕地为五级和六级两个等级,其中,五级地面积为3 440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9%;六级地面积为10 378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51%。
另对七台河市区耕地土壤主要理化属性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不同土壤属性的变化规律。该项目的完成构建了七台河市区测土配方施肥宏观决策和动态管理基础平台,为保护耕地环境、指导农民合理施肥、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保障,为县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今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评价工作,得到了省土肥管理站专家、哈尔滨万图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及部分市县农技中心土肥站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得到了七台河市农委、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档案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达诚挚的谢意。由于此项工作应用微机软件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数据多,加之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在报告综合分析和编写过程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恳请各级领导、专家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七台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12月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南侧,东经1301°~131933 3°,北纬45583 3°~46333 3°。东与宝清县、密山市接壤,西与依兰县毗邻,南与鸡东县、林口县交界,北与桦南界相连 。东西长130km,南北长80km,总面积6 221km2,其中,市区面积3 646km2。现辖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种畜场和勃利县。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 221km2,总人口927万人,全市耕地总面积152 129hm2,2010年粮食总产为759亿kg,人均收入5 562元。
七台河市区主要土壤类型有6个,其中,黑土面积为6 939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73%;草甸土面积为3 574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9%;暗棕壤面积为2 715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6%;白浆土面积为747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4%。
一、耕地地力评价目的和意义
耕地地力评价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域耕地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而进行的地力评价。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和指导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耕地地力评价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必然要求
测土配方施肥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还是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不论是面对千家万户还是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为生产者施肥提供指导都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现在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从范围和效果上都难以适应。必须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多种形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方便、有效的咨询和指导服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可以全面、有效地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肥料田间试验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大量数据,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导信息系统,从而达到科学划分施肥分区、提供因土因作物的合理施肥建议,通过网络等方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因此,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耕地地力评价是掌握耕地资源质量状态的迫切需要
通过耕地地力评价这项工作,充分发掘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这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大量养分监测数据和肥料试验数据,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掌握耕地质量状态,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系统摸索不同耕地类型土壤肥力演变与科学施肥规律,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
(三)耕地地力评价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可以很清楚地揭示不同等级耕地中存在的主导障碍因素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决策服务系统。对耕地质量状态的全面把握,我们就能够根据改良的难易程度和规模,作出先易后难的正确决策。同时,也能根据主导的障碍因素,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耕地质量建设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高质量肥沃的耕地,就不可能全面提高粮食单产。耕地质量下降和粮食需求总量增长,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单产。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发展和工业需求拉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近1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一直呈刚性增长,尤其是工业用粮增长较快,并且对粮食的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常规化,我们不断地获得新的养分状况数据,不断更新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我们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态。因此,耕地地力评价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四)耕地地力评价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需求
耕地地力评价因素都是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土壤性状和土壤管理等方面的自然要素,如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立地条件、剖面性状、障碍因素和灌溉、排水条件等,这些因素本身就是我们决定种植业布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耕地地力评价为我们调整种植业布局,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科学的手段,使不断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一免两补”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已经变成了七台河市广大干部和农民的共同愿望。但无论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各种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都离不开农作物赖以生长发育的耕地,都必须了解耕地的地力状况及其质量状况。
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20多年中,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农作物品种、产量水平、肥料种类、病虫害防治手段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耕地的土壤肥力以及环境质量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在这20多年的过程中,对全市的耕地土壤却没有进行过全面调查,因此,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各种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这对于促进七台河市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都具有现实意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