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37972
本书对《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合一”“因人施养”等养生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介绍了女七男八节律养生、24节气养生、呼吸调气法、调节阴阳的方法、不同体质的养生法、经络养生法则、情志养生法、饮食养生法及胎育养生智慧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涵盖广,讲解细致,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且配有经络图和反射区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对养生爱好者和中老年人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章流传千年的养生大道
——走进《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
节 学习《黄帝内经》,领悟健康之道
中国三大奇书之一:《黄帝内经》
从前,有一个叫黄帝的人
《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影响深远
健康人生,就在《黄帝内经》之“道”
以人为本—《黄帝内经》的养生特色
养生的四种境界
第二节 中医就在你身边——《黄帝内经》与日常生活
从常见的“东西”“南北”谈起0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左女右”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衰老得快
第三节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与中医基本理论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中医整体思维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治疗原则
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养生的精髓
人体内部的“中庸之道”—中医的平衡观
求医问药之前先求自己—中医的自愈理念
《黄帝内经》如何认识“五劳”和“七伤”
第四节 钻石之旅——《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精要
由工人伐木想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健康长寿的根本
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黄帝内经》养生原则
饮食、起居作息当与自然相应
顺四时以适寒暑,避六淫各有主时
第二章补足真阳百病消
——阳气是人体好的治病良药
节 万物生长靠太阳,长命百岁靠养阳
阳气像太阳,维持生命要用它
阳气何来: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
肾为身之阳,养阳先养肾
走出误区:补肾并不等于壮阳
津为阳,液为阴,阻止外邪来入侵
脾胃运转情况,决定阳气是否充足
第二节 万病损于一元阳气——80%的现代人阳气不足
生病是阳气在和邪气“打架”
“过劳死”其实是阳气提前用完了
心脏病患者要紧的是固摄阳气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易损耗阳气
女性不孕,肾精不足是根源
第三节 养阳有道,百病尽消——神奇的六大护阳、升阳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太阳养阳气
生命阳气勃发,重在养护脊椎与骨盆
梳发升阳,百脉顺畅——梳头也是养生术
常练静功,控制人体阳气消耗
不损即补——储备能量,节能养阳
按摩百会穴可增加人体真气
第四节 阳虚的年代寒湿在作祟—— 祛除寒邪阳自隆
寒湿伤阳气,损阳易生病
全球不断变暖,身体却在变寒
如何判断身体内有没有寒湿
与其有寒再祛,不如阻之体外
泻去体内湿寒气,身体温暖才健康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慢性腹泻多缠绵,驱除胃寒是关键
第五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才健康
世界万物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疾病分阴阳,防治各有方
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
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第三章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节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早涉及体质养生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体质偏爱不同的疾病
第二节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顺四时,调五味,平和体质这样养护
戒烟少酒,别让烟酒毁了你的好体质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平和体质宜食补,不宜药补
第三节 气虚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健脾,慎避风邪
硬熬伤正气,别因好强毁了健康
过度运动不是养生,而是在伤“气”
气虚体质养生重避风邪
补气务必多食益气健脾的食物
人参善补气,脾肺皆有益
补气血,千万别陷入误区
第四节 湿热体质:养生重在疏肝利胆,祛湿清热
湿热体质宜重“四养”
脚臭其实是脾湿造的“孽”
湿热体质易生“痘”,平衡火罐可防治
冬虫夏草不适合湿热体质的人
第五节 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阳虚体质与阳气不足的差别
阳虚体质,多吃点儿养阳、补阳的食物
十个胖子九个虚,胖子也要补身体
现代人的阳虚体质,多是冰箱“冻”出来的
第六节 阴虚体质:养生重在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为什么人总是阴不足,阳常有余
阴虚了,身体会发出这些警告
阴虚体质是妇科疾病的发源地
女人滋阴从来月经那天开始
阿胶眷顾阴虚之人,不妨试试
阴虚体质者养生一定要睡好子午觉
第七节 痰湿体质:养生重在祛除湿痰,畅达气血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大肚腩是痰湿体质的标志
痰湿体质,养生宜重“祛痰除湿”
情志不畅会加重体内痰湿
多食粗少食细—痰湿体质的饮食法则
用刮痧板刮掉你的痰湿体质
第八节 血瘀体质:养生重在活血散瘀,疏经通络
血瘀体质者的日常调理法则
青筋暴突正是气血瘀滞的结果
打通气血,让“斑”顺水流走
第九节 气郁体质:养生重在行气解郁,疏肝利胆
气郁体质—用14 项规则来改变自我
畅达情志为气郁体质者的养生准则
气郁体质者要多吃行气解郁的食物
顺利度过更年期气郁综合征
第十节 特禀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固表,养血消风
过敏体质,健康的危险信号
特禀体质者慎用寒性食物
鼻子过敏,芳香疗法就能搞定
出外“踏青”要防花粉过敏
特禀体质补充维生素要慎重
哮喘,特禀体质常见的症状
第四章因天之序,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五章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健康顺养法则
第六章五脏和谐,人体长青
——《黄帝内经》藏象养生智慧
第七章世间好的灵丹妙药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第八章有问题找厨房,食物是好的药
——安身之本在于食
第九章以内养外,美不胜收
——《黄帝内经》中的女人养颜经
第十章自愈有道,曙光在前
——《黄帝内经》自然疗法大揭秘
中国人历来重视养生,重视养生学研究和著述,早在唐尧时代,人们就开始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如《老子》《庄子》等,便记载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医典《黄帝内经》,构建了系统的、完整的养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后世医学家和养生家在此基础上对养生学有更多的继承和发展,涌现了更多的养生著作,如《养生延命录》《孙真人养生铭》《遵生八笺》《寿养丛书》等,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养生方法,如气功、炼丹、导引、食养等,并吸纳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之长。在数千年的养生学发展中,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养生文化。
在林林总总的历代养生书籍中,价值、影响深的当数《黄帝内经》,这部书有“医学之宗”的美誉,亦被后人奉为养生圭臬,但其内容却远不只一部养生书或医书,它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凝聚着中国古文化的精髓。之所以在中华养生文化中占据无可替代的至高地位,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养生之道、养生原则和方法蕴藏着深刻的大智慧,而且,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永不过时,常用常新。
《黄帝内经》是中国人的长命真经,是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我们应该珍视这座养生智慧的宝藏,读懂老祖宗留给我们关于养生的启示,并将之运用到现代日常养生中去。
遵照“天人相应”的思想进行养生:《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极富哲学意味,因而有人认为这也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思想的核心便在于“天人相应”,书中认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当今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通常难享天年,难享无疾而终,守着好的医生,用好的药物,身体疾病仍是此起彼伏,归根结底在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冬天在暖气房里吃冷饮,夏天守着空调冻得发抖,熬夜……致使我们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抵抗力低下,时常感冒,患上各式各样的慢性病。《黄帝内经》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养生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所谓“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这八字养生箴言,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整部《黄帝内经》的养生精要,对于当今人们的养生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养生:《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养生应“因人施养”,并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九种,人与人有体质的不同,不同体质有各自的特点,易患不同的疾病,因而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运用情志养生法: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七情属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会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会导致疾病。《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在各类精神疾病高发的现代,认识到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古人调摄情志的方法,非常重要。
食养之道,起居之道:《黄帝内经》中提出“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这也反映着“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天亮就起床,让人体自身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天黑了就应该睡觉,这样才能使阳气潜藏起来,以阴养阳。平时吃东西要遵照节气规律去吃,尽量吃应季食品,“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而现代人的暴食暴饮、吃反季果蔬、熬夜等生活方式也常常成为疾病的根源,要避免各类疾病,不妨按照《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起居之道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祛病保身秘法:《黄帝内经》并不主张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理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这样便不需求医问药。在书中,预防疾病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思想——于疾病未发之前,即能防患于未然,为人铲除病源。对于这一思想,书中有一个既形象又深刻的比喻:“斗而铸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此外,本书还阐述了人如何才能不得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而如果身体状况变差,那么细菌、病毒这些邪气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压过身体里的正气,正气不如邪气,那人就会得病了。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更应该内养正气,外避邪气。
人参善补气,脾肺皆有益
人参是举世闻名的珍贵药材,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它是能长精力、大补元气的要药,更认为多年生的野山参药用价值。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人参可以说是保命强身的良药。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人衔、鬼盖。“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考仲景用人参的条文共76处,出现在42个方剂中。”《药性》谓其“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本草正》谓:“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本草新编》论人参指出:“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增加T细胞,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与应激能力。
人参作为补气药品,人参用量的多少、是单用、是与其他药物配伍。与服用什么种类的人参、什么情况下服用等因素有关。红参性偏热,西洋参性偏凉,一次服用量不宜超过3克;生晒参性较平和,剂量可适当增大,一次可服用6克。如较长时间服用,量宜减半。如欲用于祛病补虚,或补虚救脱,量可增至2倍或3倍,甚至更多,但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味人参,煎成汤剂,就是“独参汤”。不过,这种独参汤只用在危急情况,一般情况下切勿使用。常常需要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提气需加柴胡、升麻;健脾应加茯苓、白术;止咳要加薄荷、苏叶;防痰则要加半夏、白芥子;降胃火应加石膏、知母,等。另外,服用人参要避“实”,即体质壮实者,无须服用人参。
气虚体质的人可以用人参煮粥。用人参3克,切成片后加水炖开,再将大米适量放入,煮成稀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或白糖服食,可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适用于消化功能较差的慢性胃肠病患者和年老体虚者。
补气血,千万别陷入误区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补气血固然重要,主动调养气血本来也是好事,但由于人云亦云,方法不对,也因此导致了不少啼笑皆非的笑话。比如,有位女士就曾经兴致勃勃地对朋友说, 她们办公室所有大小女孩都吃统一的补品—乌鸡白凤丸。
人和人之间的体质不同,气血水平不同,补气血怎么可以整齐划一呢?放眼望去,市面上的气血养生误区比比皆是。
1 只有女人需要养气血
在90%以上的人眼里,补气血是女人的事,甚至更无知一点儿说是产后妇女的事。虽然由于生理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血虚,但并不能因此说补气血是女人的专利。
补气血,千万别陷入误区
在临床上,男人得虚证的也不少。老年多虚证,久病多虚证,其他如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饥饱不调等,皆能导致虚证,所以男人也要注意补气血。
2 运动能增加气血能量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可以使一些闭塞的经络畅通,强化心脏的能力,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废物的排出,但是不会增加人体的气血能量。
如果只是单纯的运动,完全不改善生活习惯,增加或者调整睡眠的时间,则运动只是无谓的消耗血气能量而已。如现代许多繁忙的都市人都利用夜间进行运动,这样运动时身体必定是调动储存的肝火,加上运动的激发,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必然影响睡眠,有害身体健康。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