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07953丛书名: 中国邮政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中国邮政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依据中国邮政招聘考试编写而成,全面覆盖笔试阶段涉及的考点。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了解考试,明确方向
本书设置有“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考情综述”,主要对笔试进行具体介绍,帮助考生了解考情、报考流程等情况。
2.把握重点,全面备考
本书系统整合了笔试考查的题型,分为五篇,帮助考生全面复习备考。
3.讲练结合,系统科学
本书正文系统讲解了各题型的核心考点和实用快解技巧,供考生学练结合。
4.线上免费刷题。
登陆中公官方指定教学训练APP“中公题库”,免费获取国企真题、精编练习册、预测模拟卷,随时随地,想练就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中国邮政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依据中国邮政招聘考试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五篇: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每一篇又细分为更多的小题型,并覆盖各题型的核心考点。每个考点下面除了有理论精要讲解,还列举很多经典考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目 录
第一章数字推理(2)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2)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6)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8)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9)
六、分式数列(12)
七、组合数列(14)
八、整数拆分数列(15)
九、创新数列(17)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9)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19)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20)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21)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2)
第三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23)
一、数项特征分析(23)
二、运算关系分析(25)
三、整体特征分析(26)
第二章数学运算(28)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28)
一、数的整除特性(28)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29)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31)
四、同余与剩余(31)
五、尾数法(33)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33)
一、计算问题(33)
二、和差倍比问题(36)
三、利润问题(37)
四、容斥问题(39)
五、运筹问题(40)
六、浓度问题(41)
七、植树问题(42)
八、时钟问题(42)
九、工程问题(43)
十、行程问题(44)
十一、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47)
十二、几何问题(51)
十三、推理问题(54)
十四、抽屉原理(55)
十五、牛吃草问题(55)
十六、鸡兔同笼问题(56)
十七、盈亏问题(56)
十八、日期问题(57)
十九、方阵问题(58)
二十、年龄问题(59)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60)
一、代入排除法(60)
二、特殊值法(61)
三、方程法(62)
四、图解法(65)
五、十字交叉法(67)
第一章选词填空(70)
第一节词义辨析(70)
一、词语的理性义(70)
二、词语的色彩义(72)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74)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74)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76)
第三节成语(78)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78)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81)
第四节虚词(82)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82)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83)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85)
第五节语境分析法(86)
一、对应分析法(87)
二、情境展开法(89)
第二章语句表达(90)
第一节病句辨析(90)
一、病句六大类型(90)
二、解题指津(93)
第二节语句连贯(96)
一、题型解读(96)
二、解题指津(96)
第三章阅读理解(101)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101)
一、题型解读(101)
二、解题指津(101)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104)
一、题型解读(104)
二、解题指津(104)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107)
一、题型解读(107)
二、解题指津(107)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09)
一、题型解读(109)
二、解题指津(109)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111)
一、题型解读(111)
二、解题指津(111)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114)
一、题型解读(114)
二、解题指津(114)
第七节文章阅读(117)
一、考查词语(117)
二、考查句子(119)
三、考查语句连贯(119)
四、考查细节信息(121)
五、考查主旨观点(122)
六、考查文章标题(123)
第一章演绎推理(126)
第一节演绎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26)
必然性推理(126)
一、直言命题(126)
二、复言命题(132)
可能性推理(139)
一、削弱型题目(140)
二、加强型题目(143)
三、前提型题目(146)
四、解释型题目(149)
五、评价型题目(151)
六、结论型题目(153)
第二节演绎推理实战技巧(155)
一、找突破口法(155)
二、假设法(157)
三、排除法(158)
四、排序法(159)
五、图表法(159)
六、计算法(161)
第二章图形推理(162)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62)
图形构成(162)
一、点线角面(162)
二、封闭开放(165)
三、图形部分(166)
四、图形种类(167)
五、元素位置(169)
几何性质(170)
一、对称性(170)
二、重心(171)
三、面积和体积(171)
图形转化(172)
一、移动、旋转、翻转(172)
二、图形叠加(17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74)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74)
二、分类型图形推理(175)
三、顺推型图形推理(176)
四、九宫格图形推理(177)
五、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78)
六、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81)
第三章类比推理(183)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83)
一、考查方式(183)
二、解题步骤(184)
三、解题技巧(184)
四、出题陷阱(186)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87)
一、概念间关系(187)
二、近反义关系(189)
三、描述关系(189)
四、条件关系(190)
五、语法关系(191)
第四章定义判断(193)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93)
一、逻辑知识(193)
二、解题原则(194)
三、解题步骤(194)
四、题型分类(194)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96)
一、单定义判断(196)
二、多定义判断(203)
第五章事件排序(205)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205)
一、基础知识(205)
二、解题步骤(205)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全攻略(205)
一、直接排序法(205)
二、代入排序法(206)
三、排除法排序(206)
四、首尾排序法(207)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207)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207)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208)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208)
第一章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10)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10)
二、增长量(211)
三、增长率(212)
四、比重(215)
五、倍数和翻番(216)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17)
七、进出口额(218)
八、指数(219)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20)
一、尾数法(220)
二、首数法(220)
三、有效数字法(221)
四、特征数字法(222)
五、范围限定法(222)
六、乘除法转化法(223)
七、同位比较法(224)
八、运算拆分法(225)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25)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30)
一、计算题(230)
二、排序题(230)
三、计数题(231)
四、趋势判断题(232)
五、综合判断题(233)
六、假设条件题(234)
第一章政治(235)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3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9)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40)
第二章经济(242)
第一节微观经济(242)
第二节宏观经济(243)
第三章法律(245)
第一节宪法(245)
第二节监察法(246)
第三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47)
第四节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49)
第五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52)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255)
第一节高新技术(255)
第二节生活常识(258)
第五章人文与历史(263)
第一节文化常识(263)
第二节历史常识(266)
第六章国情与地理(270)
第一节国情概况(270)
第二节世界地理(271)
第七章行政管理与公文(273)
第一节行政管理(273)
第二节公文(274)
第八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78)
第一节Word2010(278)
第二节Excel2010(279)
2020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课程体系(28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2)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2)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6)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8)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9)
六、分式数列(12)
七、组合数列(14)
八、整数拆分数列(15)
九、创新数列(17)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9)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19)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20)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21)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2)
第三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23)
一、数项特征分析(23)
二、运算关系分析(25)
三、整体特征分析(26)
第二章数学运算(28)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28)
一、数的整除特性(28)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29)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31)
四、同余与剩余(31)
五、尾数法(33)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33)
一、计算问题(33)
二、和差倍比问题(36)
三、利润问题(37)
四、容斥问题(39)
五、运筹问题(40)
六、浓度问题(41)
七、植树问题(42)
八、时钟问题(42)
九、工程问题(43)
十、行程问题(44)
十一、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47)
十二、几何问题(51)
十三、推理问题(54)
十四、抽屉原理(55)
十五、牛吃草问题(55)
十六、鸡兔同笼问题(56)
十七、盈亏问题(56)
十八、日期问题(57)
十九、方阵问题(58)
二十、年龄问题(59)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60)
一、代入排除法(60)
二、特殊值法(61)
三、方程法(62)
四、图解法(65)
五、十字交叉法(67)
第一章选词填空(70)
第一节词义辨析(70)
一、词语的理性义(70)
二、词语的色彩义(72)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74)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74)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76)
第三节成语(78)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78)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81)
第四节虚词(82)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82)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83)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85)
第五节语境分析法(86)
一、对应分析法(87)
二、情境展开法(89)
第二章语句表达(90)
第一节病句辨析(90)
一、病句六大类型(90)
二、解题指津(93)
第二节语句连贯(96)
一、题型解读(96)
二、解题指津(96)
第三章阅读理解(101)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101)
一、题型解读(101)
二、解题指津(101)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104)
一、题型解读(104)
二、解题指津(104)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107)
一、题型解读(107)
二、解题指津(107)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09)
一、题型解读(109)
二、解题指津(109)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111)
一、题型解读(111)
二、解题指津(111)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114)
一、题型解读(114)
二、解题指津(114)
第七节文章阅读(117)
一、考查词语(117)
二、考查句子(119)
三、考查语句连贯(119)
四、考查细节信息(121)
五、考查主旨观点(122)
六、考查文章标题(123)
第一章演绎推理(126)
第一节演绎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26)
必然性推理(126)
一、直言命题(126)
二、复言命题(132)
可能性推理(139)
一、削弱型题目(140)
二、加强型题目(143)
三、前提型题目(146)
四、解释型题目(149)
五、评价型题目(151)
六、结论型题目(153)
第二节演绎推理实战技巧(155)
一、找突破口法(155)
二、假设法(157)
三、排除法(158)
四、排序法(159)
五、图表法(159)
六、计算法(161)
第二章图形推理(162)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62)
图形构成(162)
一、点线角面(162)
二、封闭开放(165)
三、图形部分(166)
四、图形种类(167)
五、元素位置(169)
几何性质(170)
一、对称性(170)
二、重心(171)
三、面积和体积(171)
图形转化(172)
一、移动、旋转、翻转(172)
二、图形叠加(17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74)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74)
二、分类型图形推理(175)
三、顺推型图形推理(176)
四、九宫格图形推理(177)
五、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78)
六、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81)
第三章类比推理(183)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83)
一、考查方式(183)
二、解题步骤(184)
三、解题技巧(184)
四、出题陷阱(186)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187)
一、概念间关系(187)
二、近反义关系(189)
三、描述关系(189)
四、条件关系(190)
五、语法关系(191)
第四章定义判断(193)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93)
一、逻辑知识(193)
二、解题原则(194)
三、解题步骤(194)
四、题型分类(194)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96)
一、单定义判断(196)
二、多定义判断(203)
第五章事件排序(205)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205)
一、基础知识(205)
二、解题步骤(205)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全攻略(205)
一、直接排序法(205)
二、代入排序法(206)
三、排除法排序(206)
四、首尾排序法(207)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207)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207)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208)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208)
第一章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10)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10)
二、增长量(211)
三、增长率(212)
四、比重(215)
五、倍数和翻番(216)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17)
七、进出口额(218)
八、指数(219)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20)
一、尾数法(220)
二、首数法(220)
三、有效数字法(221)
四、特征数字法(222)
五、范围限定法(222)
六、乘除法转化法(223)
七、同位比较法(224)
八、运算拆分法(225)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25)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30)
一、计算题(230)
二、排序题(230)
三、计数题(231)
四、趋势判断题(232)
五、综合判断题(233)
六、假设条件题(234)
第一章政治(235)
第一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3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9)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40)
第二章经济(242)
第一节微观经济(242)
第二节宏观经济(243)
第三章法律(245)
第一节宪法(245)
第二节监察法(246)
第三节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47)
第四节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49)
第五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52)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255)
第一节高新技术(255)
第二节生活常识(258)
第五章人文与历史(263)
第一节文化常识(263)
第二节历史常识(266)
第六章国情与地理(270)
第一节国情概况(270)
第二节世界地理(271)
第七章行政管理与公文(273)
第一节行政管理(273)
第二节公文(274)
第八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78)
第一节Word2010(278)
第二节Excel2010(279)
2020中国邮政招聘考试课程体系(28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2)
免费在线读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组合数列、整数拆分数列,最后是形式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等差数列的公差。最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通过一次作差得到等差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通过两次作差得到等差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最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a1-a2)×=a3。
可见,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如下: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且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经典考题181,77,68,52,()
A.27B.35C.43D.47
解析:此题答案为A。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81776852(27)
前项-后项
4916(25)
↓↓↓↓
223242(5)2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经典考题22,6,12,20,()
A.24B.26C.28D.30
解析:此题答案为D。原数列作差后依次为4,6,8,(10),为连续的偶数列,因此20 10=(30)。
经典考题339,62,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
396291126149178(213)
作差
2329352329(35)循环数列
经典考题43,4,7,16,()
A.23B.27C.39D.43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
34716(43)
作差
139(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5-2,-1,-5,11,()
A.-53B.-36C.-25D.3
解析:此题答案为A。这是一个增减交替的数列,有四种可能:一是等差数列变式,二是等比数列变式,三是间隔组合数列,四是多次方数列变式。由于题干只有4项,且数字较小,有正数也有负数,首先考虑作差。
-2-1-511(-53)
作差
1-416(-6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61,5,14,39,88,()
A.185B.225C.209D.329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递增趋势明显,但各项间没有明显的特征表明有递推关系或者含多次方数,则优先考虑作差。二级差均是平方数,因此考虑规律是多次方数,进而发现底数是质数列。
15143988(209)
作差
492549(121)
↓↓↓↓↓
22325272(112)底数为质数列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作差法、对多次方数列的改写以及质数列三个考点,复合考查导致规律本身隐藏得很深,因此等差数列变式的一大特点是原数列没有很明显的数项特征。
经典考题77,7,9,17,43,()
A.119B.117C.123D.121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单调递增,且增幅并不夸张。由于题干含有17、43两个质数,其中43附近没有多次方数,可选择作差。
7791743(123)
作差
02826(80)
作差
2618(54)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86,8,11,16,(),34
A.19B.21C.23D.27
解析:此题答案为C。11作为一个质数不适合做其他运算,只能选择作差。
681116(23)34
作差
235(7)(11)连续质数
经典考题9,1,,,()
A.B.C.D.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形式是分式数列,但本质上是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1()
作差
()等差数列的倒数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商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比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这个非零常数叫作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二级等比数列:通过一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
三级等比数列:通过两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比数列。
(二)等比数列变式
二级等比数列变式:通过一次作商得到其他基本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前一项的倍数 常数(基本数列)=后一项,这样的数列也称为等比数列变式。
等比数列变式的核心是相邻数项间的变化存在一个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三)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如下:
(1)数项具有良好的整除性。
(2)递增(减)趋势明显,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
(3)具有递推关系的等比数列变式可通过估算相邻数项间大致倍数反推规律。
经典考题12,8,32,128,512,()
A.1024B.2048C.3172D.4196
解析:此题答案为B。这是一个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2048)=512×4。
经典考题21,2,6,24,(),720
A.32B.48C.96D.120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增幅较大的递增数列,观察题干相邻数项间有倍数关系,作商后发现是一个自然数列。
12624(120)720
作商
234(5)6自然数列
经典考题31,2,4,4,1,()
A.16B.17C.D.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先增后减,说明该数列不能通过作差得到规律。先增后减说明有一个因子在减少数列数值,可以考虑作商寻求这个比例因子,最终发现是一个三级等比数列。
12441()
作商
221()
作商
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490,30,12,6,4,()
A.4B.2C.6D.7
解析:此题答案为A。数列的递减趋势明显,比例关系间隔出现,尝试作商。本题是少数前项除以后项得到基本数列的等比数列变式,考生需要对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有敏感度。
90301264(4)
前项比后项
32.521.5(1)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经典考题5,4,13,49,()
A.167B.193C.245D.264
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第一项是分数,观察后三项,存在大约4倍的倍数关系,从这一点寻找递推规律,第一项×4-3=第二项。×4-3=4,4×4-3=13,13×4-3=49,49×4-3=(193)。
经典考题6150,75,50,37.5,30,()
A.20B.22.5C.25D.27.5
解析:此题答案为C。相邻两项之比依次为,,,,(),因此30×=(25)。
经典考题74,4,16,144,()
A.162B.2304C.242D.512
解析:此题答案为B。相邻两项的商依次为12,22,32,(42),因此144×16=(230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和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和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和数列基本形式
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稍有区别的是,通常我们指的基本和数列是以递推规律为主的。
两项和数列: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两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2,3,5,8,13,……
三项和数列:三项和数列是指数列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三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三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1,2,4,7,13,24,……
(二)和数列变式
和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作和后得到基本数列。和数列通常涉及递推规律,解题时需要跳出这个思维定式,大胆考虑作和得到基本数列。
(2)存在加法运算的递推规律数列,算是比较常见的和数列变式。如:
(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常数 第二项×常数=第三项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组合数列、整数拆分数列,最后是形式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等差数列的公差。最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通过一次作差得到等差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通过两次作差得到等差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最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a1-a2)×=a3。
可见,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如下: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且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经典考题181,77,68,52,()
A.27B.35C.43D.47
解析:此题答案为A。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81776852(27)
前项-后项
4916(25)
↓↓↓↓
223242(5)2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经典考题22,6,12,20,()
A.24B.26C.28D.30
解析:此题答案为D。原数列作差后依次为4,6,8,(10),为连续的偶数列,因此20 10=(30)。
经典考题339,62,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
396291126149178(213)
作差
2329352329(35)循环数列
经典考题43,4,7,16,()
A.23B.27C.39D.43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
34716(43)
作差
139(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5-2,-1,-5,11,()
A.-53B.-36C.-25D.3
解析:此题答案为A。这是一个增减交替的数列,有四种可能:一是等差数列变式,二是等比数列变式,三是间隔组合数列,四是多次方数列变式。由于题干只有4项,且数字较小,有正数也有负数,首先考虑作差。
-2-1-511(-53)
作差
1-416(-6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61,5,14,39,88,()
A.185B.225C.209D.329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递增趋势明显,但各项间没有明显的特征表明有递推关系或者含多次方数,则优先考虑作差。二级差均是平方数,因此考虑规律是多次方数,进而发现底数是质数列。
15143988(209)
作差
492549(121)
↓↓↓↓↓
22325272(112)底数为质数列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作差法、对多次方数列的改写以及质数列三个考点,复合考查导致规律本身隐藏得很深,因此等差数列变式的一大特点是原数列没有很明显的数项特征。
经典考题77,7,9,17,43,()
A.119B.117C.123D.121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单调递增,且增幅并不夸张。由于题干含有17、43两个质数,其中43附近没有多次方数,可选择作差。
7791743(123)
作差
02826(80)
作差
2618(54)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86,8,11,16,(),34
A.19B.21C.23D.27
解析:此题答案为C。11作为一个质数不适合做其他运算,只能选择作差。
681116(23)34
作差
235(7)(11)连续质数
经典考题9,1,,,()
A.B.C.D.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形式是分式数列,但本质上是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1()
作差
()等差数列的倒数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商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比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这个非零常数叫作该等比数列的公比。
二级等比数列:通过一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
三级等比数列:通过两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比数列。
(二)等比数列变式
二级等比数列变式:通过一次作商得到其他基本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前一项的倍数 常数(基本数列)=后一项,这样的数列也称为等比数列变式。
等比数列变式的核心是相邻数项间的变化存在一个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三)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如下:
(1)数项具有良好的整除性。
(2)递增(减)趋势明显,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
(3)具有递推关系的等比数列变式可通过估算相邻数项间大致倍数反推规律。
经典考题12,8,32,128,512,()
A.1024B.2048C.3172D.4196
解析:此题答案为B。这是一个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2048)=512×4。
经典考题21,2,6,24,(),720
A.32B.48C.96D.120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增幅较大的递增数列,观察题干相邻数项间有倍数关系,作商后发现是一个自然数列。
12624(120)720
作商
234(5)6自然数列
经典考题31,2,4,4,1,()
A.16B.17C.D.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先增后减,说明该数列不能通过作差得到规律。先增后减说明有一个因子在减少数列数值,可以考虑作商寻求这个比例因子,最终发现是一个三级等比数列。
12441()
作商
221()
作商
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经典考题490,30,12,6,4,()
A.4B.2C.6D.7
解析:此题答案为A。数列的递减趋势明显,比例关系间隔出现,尝试作商。本题是少数前项除以后项得到基本数列的等比数列变式,考生需要对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有敏感度。
90301264(4)
前项比后项
32.521.5(1)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经典考题5,4,13,49,()
A.167B.193C.245D.264
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第一项是分数,观察后三项,存在大约4倍的倍数关系,从这一点寻找递推规律,第一项×4-3=第二项。×4-3=4,4×4-3=13,13×4-3=49,49×4-3=(193)。
经典考题6150,75,50,37.5,30,()
A.20B.22.5C.25D.27.5
解析:此题答案为C。相邻两项之比依次为,,,,(),因此30×=(25)。
经典考题74,4,16,144,()
A.162B.2304C.242D.512
解析:此题答案为B。相邻两项的商依次为12,22,32,(42),因此144×16=(2304)。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和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和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和数列基本形式
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稍有区别的是,通常我们指的基本和数列是以递推规律为主的。
两项和数列: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两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2,3,5,8,13,……
三项和数列:三项和数列是指数列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三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三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1,2,4,7,13,24,……
(二)和数列变式
和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作和后得到基本数列。和数列通常涉及递推规律,解题时需要跳出这个思维定式,大胆考虑作和得到基本数列。
(2)存在加法运算的递推规律数列,算是比较常见的和数列变式。如:
(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常数 第二项×常数=第三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