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2312丛书名: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19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通用能力测试(卫生类))》是作者在研究历年考试趋势后,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要求编写而成。本书涵盖知识点丰富、内容讲解详细,让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不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还可以提高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拓宽知识面。让购买本书的考生能够切实的接近考试,在考场上从容应对。
第一章 绪论(2)
第二章 运动系统(3)
第三章 消化系统(5)
第四章 呼吸系统(7)
第五章 泌尿系统(8)
第六章 生殖系统(9)
第七章 腹膜(10)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11)
第九章 脉管系统(12)
第十章 感觉器(15)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16)
第二篇 生理学(19)
第一章 绪论(19)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20)
第三章 血液(22)
第四章 血液循环(24)
第五章 呼吸(30)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32)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35)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36)
第九章 感觉器官(38)
第十章 神经系统功能(39)
第十一章 内分泌(43)
第三篇 病理学(46)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46)
第二章 再生与修复(48)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9)
第四章 炎症(51)
第五章 肿瘤(53)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55)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58)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60)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63)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64)
第四篇 药理学(66)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66)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67)
第三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68)
第四章 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70)
第五章 局部麻醉药(72)
第六章 镇静催眠药(73)
第七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73)
第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74)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75)
第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75)
第十一章 抗心绞痛药(77)
第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78)
第十三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79)
第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80)
第十五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81)
第十六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82)
第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83)
第十八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84)
第十九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85)
第二十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86)
第二十一章 抗生素(87)
第二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89)
第一篇内科学(92)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92)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95)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98)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100)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101)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103)
第七章 风湿及中毒(104)
第二篇 外科学(106)
第一章 无菌术(106)
第二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106)
第三章 外科休克(107)
第四章 麻醉(108)
第五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09)
第六章 外科感染(109)
第七章 创伤(110)
第八章 烧伤(111)
第九章 颅内压增高(111)
第十章 颅脑损伤(112)
第十一章 颈部疾病(113)
第十二章 乳房疾病(113)
第十三章 胸部损伤(114)
第十四章 腹部损伤(115)
第十五章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115)
第十六章 小肠疾病(116)
第十七章 阑尾疾病(117)
第十八章 结肠、直肠与肛管疾病(117)
第十九章 肝疾病(118)
第二十章 胆道疾病(119)
第二十一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119)
第二十二章 胰腺疾病(119)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梗阻(120)
第二十四章 骨折概论(120)
第二十五章 骨与关节感染(121)
第三篇 儿科学(123)
第一章 生长发育(123)
第二章 儿童保健原则(123)
第三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24)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24)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126)
第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127)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127)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129)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129)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30)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131)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131)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132)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132)
第十五章 儿科急救(133)
第四篇 妇产科学(134)
第一章 妊娠的诊断(134)
第二章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134)
第三章 正常分娩(135)
第四章 正常产褥(136)
第五章 病理妊娠(136)
第六章 妊娠合并症(137)
第七章 异常分娩(138)
第八章 分娩期并发症(139)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139)
第十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140)
第十一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141)
第十二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141)
第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142)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142)
第十五章 计划生育(143)
第五篇 中医学(144)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144)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155)
第三章 中药学(157)
第四章 方剂学(158)
第六篇 传染病学(160)
第一章 总论(160)
第二章 常见疾病(162)
第三章 性传播疾病(171)
第七篇 基础护理学(174)
第一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74)
第二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175)
第三章 护理理论(176)
第四章 环境(177)
第五章 护理程序(177)
第六章 舒适、休息、睡眠与活动(178)
第七章 营养与饮食(180)
第八章 排泄护理(181)
第九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83)
第十章 给药(184)
第十一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187)
第十二章 冷热疗法(190)
第十三章 病情观察(191)
第十四章 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192)
第十五章 临终护理(193)
第十六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194)
第一篇预防医学(196)
第一章 绪论(196)
第二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197)
第三章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199)
第四章 临床预防服务(201)
第五章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203)
第二篇 流行病学(205)
第一章 绪论(205)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206)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209)
第四章 队列研究(210)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214)
第六章 流行病学实验(217)
第七章 筛检(219)
第八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220)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222)
第十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222)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23)
第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225)
第十三章 分子流行病学(227)
第十四章 遗传流行病学(229)
第十五章 病毒性肝炎(229)
第十六章 艾滋病(231)
第三篇 卫生监督学(233)
第一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233)
第二章 卫生监督主体(234)
第三章 卫生监督依据(235)
第四章 卫生监督手段(236)
第五章 卫生监督程序(237)
第六章 卫生监督责任(238)
第七章 医疗机构的监督(239)
第八章 卫生技术人员的监督(240)
第九章 传染病防治监督(241)
第十章 职业病卫生监督(241)
第十一章 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242)
第四篇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43)
第一章 绪论(243)
第二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245)
第三章 生产因素外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253)
第四章 职业损害预防措施(257)
第五篇 社会医学(259)
第一章 医学模式(259)
第二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259)
第三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260)
第四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261)
第五章 卫生服务研究(261)
第六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262)
第七章 社区卫生服务(263)
第八章 社会病防治(264)
第九章 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264)
第一篇医学心理学(266)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概论(266)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267)
第三章 心理卫生(269)
第四章 心身疾病(270)
第五章 心理评估(271)
第六章 心理治疗(271)
第七章 医患关系(272)
第八章 患者心理问题(273)
第二篇 医学伦理学(274)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论(274)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75)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276)
第四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277)
第五章 医学关系伦理(279)
第六章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283)
第七章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285)
第八章 生命伦理学(286)
第三篇 卫生政策及法律法规(288)
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288)
第二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291)
第三章 执业医师管理法律制度(292)
第四章 乡村医生(294)
第五章 执业药师管理法律制度(294)
第六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295)
第七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299)
第八章 处方管理办法(301)
第九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303)
第十章 母婴保健(304)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06)
第十二章 职业病防治法(30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9)
本篇主要介绍人体的形态和构造,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系。考生应主要掌握骨的构造、关节的结构与功能,重要的上肢肌与下肢肌,胃的结构与功能,肺和气管与支气管的结构,女性生殖系统,心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肺循环动脉、头颈动脉,视网膜结构,脑的结构与功能、脑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等重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解剖学姿势
为便于对各器官的形态位置进行描述,特定的解剖学标准姿势是人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常用方位术语
1.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和后凡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也可称腹侧;距背面近者为后,有时也称背侧。
3.内和外内和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近内腔者为内,远内腔者为外。
4.浅和深距体表近者为浅,距体表远者为深。
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凡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者为远侧。
6.内侧和外侧距人体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7.尺侧与桡侧、胫侧与腓侧尺侧与桡侧、胫侧与腓侧是描述四肢与正中矢状面相对位置的关系术语,相当于躯干的内侧和外侧。
轴和面
(一)轴
轴是描述某些器官的形态,特别是关节运动时常用的术语。人体可设有互相垂直的三种轴,即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1.矢状轴自腹侧面达背侧面,与身体的长轴相垂直的轴为矢状轴。
2.冠状轴人体两侧同高点之间的连线,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的轴为冠状轴。
3.垂直轴自上而下,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为垂直轴。
(二)面
根据上述三种轴,人体还可设有互相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1.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断面即为矢状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二等份的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3.水平面与上述两面垂直并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又叫横断面。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骨的形态及分类
1.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为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由于长度大,在肌的牵引下,其运动幅度也大。
(2)短骨,形似立方体,其内没有骨髓腔,多位于既承受较大压力而又能灵活运动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它们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保护心、肺等。
(4)不规则骨,其形状不甚规则,如某些颅骨、椎骨等。
2.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3.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位于前部椎体和位于后部椎弓构成。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颅骨
(1)脑颅骨共8块,包括有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2)面颅骨共15块,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3)在鼻腔的周围,有些骨内有含气的洞腔,与鼻腔相通,称为鼻旁窦,包括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4)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称翼点。
(5)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孔裂较多,可分为颅前、中、后窝。
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①锁骨;②肩胛骨分为两面三缘三角。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外侧角(有关节盂);上缘(向外有喙突)、内侧缘(脊柱缘)、外侧缘(腋缘);前面称肋面(肩胛下窝),后面借肩胛冈(肩峰)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①上端有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②肱骨体有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③下端有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冠突窝、桡骨窝、鹰嘴窝、尺神经沟等结构。
(2)尺骨。①上端有冠突、鹰嘴、桡切迹、滑车切迹、尺骨粗隆等结构。②下端有尺骨头、尺骨茎突。
(3)桡骨。①上端有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环状关节面、关节凹。②下端有桡骨茎突、尺切迹等结构。
(4)手骨。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有8块,近侧4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4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孝头状、钩)。
(三)上肢骨骨性标志
锁骨、肩峰、喙突、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①髂骨包括髂骨体和髂骨翼2部分,有髂窝、髂嵴、髂结节、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弓状线、耳状面、坐骨大切迹等结构。②坐骨可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有坐骨棘、坐骨结节、坐骨小切迹等结构。③耻骨可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有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梳、髂耻隆起、耻骨联合面等。髋骨另外还有髋臼和闭孔。
(二)自由下肢骨
(1)股骨。①上端有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②股骨干:有股骨粗线、臀肌粗隆。③下端有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髁间窝等结构。
(2)胫骨。①上端有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拢②下端有内踝、腓切迹。
(3)腓骨。上端有腓骨头、腓骨颈,下端为外踝。
(4)足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跗骨有7块即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和内、中、外楔骨(内、中、外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第二节关节学
骨连结
(1)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如膝关节内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半月板;关节唇。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躯干骨的连结
(一)椎骨的连结
1.椎间盘椎间盘是牢固连结于相邻2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外周部的纤维环构成。
2.前纵韧带前纵韧带是牢固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前面的纵行韧带,上起枕骨大孔前缘,沿椎体前面向下至骶骨。
3.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后面的纵行韧带,上起枢椎,下达骶骨。
(二)椎弓间的连结
(1)黄韧带是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短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后壁。
(2)棘上韧带是附着于各椎骨棘突尖端的纵行韧带。
(3)棘间韧带是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片状韧带,位于相邻的棘突之间,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连。
(4)横突间韧带是连结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细索状韧带。
(5)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三)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1)寰枕关节是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与枕髁构成。
(2)寰枢关节包括3个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寰枢正中关节,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和寰椎横韧带构成。
脊柱的整体观及其作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脊柱。
(1)脊柱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随负载增加而逐渐增大,至第2骶椎水平最宽。
(2)脊柱后面观。各部棘突的形态不同,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腰椎棘突呈板状并平伸向后。
(3)脊柱侧面观。成人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这些生理性弯曲对减轻震荡和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均有重要意义。
膝关节
由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较多的韧带加强,前壁有股四头肌腱及其延续的髌韧带;内侧壁有自股骨内上髁至胫骨内侧髁的胫侧副韧带,此韧带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结合紧密;外侧壁有自股骨外上髁至腓骨头的腓侧副韧带;后壁有自胫骨内侧髁斜行至股骨外上髁的腘斜韧带。
第三节肌学
颈背部及胸部肌肉
(1)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阔肌深面,两头分别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使头偏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2)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肌束水平向外,下部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可下降肩胛骨。肩胛骨固定,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4)背阔肌。位于背下部,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份,肌束向外上方集聚,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引体向上。
(5)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位于棘突两侧的沟内,是背肌中最长、最大者。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以肌齿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及颞骨乳突。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仰头。
(6)胸大肌。位于胸前壁上部,使臂内收、旋内;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引体向上。
膈的裂孔
膈有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在两侧膈脚与第12胸椎体之间,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约平第10胸椎,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高度,在主动脉裂孔的右前上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腹肌
1.前外侧群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