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350617丛书名: 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严格依据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特点编写而成。本书涵盖十篇内容,知识点覆盖广泛。文中设置了“易错警示”版块,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由中公教育团队精心编写,内含10套考试真题。本书给出了由中公研发团队反复论证和审定的答案和解析,每道试题解析详尽、细致、讲解透彻,易学易懂。试卷选取一定比例真题配备二维码,考生扫码可以免费观看试题讲解。此外,考生购书还可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在细致讲解考点和解题方法之前,正文开篇就设置了“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板块,介绍近年来天津市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中公师资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只是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并且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等,帮助考生在线学习、为考生答疑解惑。
4.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由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审定题目的答案和解析构成,展现行测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实战解法。每道题解析详尽,尽力挖掘高效的解题方法。解析细致,讲解透彻,易学易懂。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由中公教育团队精心编写,内含10套考试真题。本书给出了由中公研发团队反复论证和审定的答案和解析,每道试题解析详尽、细致、讲解透彻,易学易懂。试卷选取一定比例真题配备二维码,考生扫码可以免费观看试题讲解。此外,考生购书还可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具有如下特色:
1.解读真题,分析考点。本书在细致讲解考点和解题方法之前,正文开篇就设置了“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板块,介绍近年来天津市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基本情况,并精选了部分*真题,给出详细的解析。
2.揭示方法,讲解深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中公师资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移动学习,视频伴学。本书不仅以纸质图书为考生呈现只是要点,而且还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并且购书可享有移动自习室等,帮助考生在线学习、为考生答疑解惑。
4.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由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审定题目的答案和解析构成,展现行测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实战解法。每道题解析详尽,尽力挖掘高效的解题方法。解析细致,讲解透彻,易学易懂。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共包含十篇内容,分别是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管理,公文,国情与地理,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保障和主观题。本书在正文开头部分放置了天津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情分析,深入剖析各学科的考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备考策略。每节内容后设置了“本节小测”,帮助考生通过练习查缺补漏,提高实战能力。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收录2015—2018年共10套天津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文字综合类)考试真题,选取真题题量丰富,试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于天津市、区、县各级考试。本书在部分试题旁添加了二维码,考生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试题讲解,加深理解。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严格依据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所有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部分。
在本书正文的开始设置了考情综述,配有*真题,并配有同步视频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本书还在每章标题处设置了“核心考点讲解”,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收录了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8套行测真题,每套真题均配有“答案总览”和“真题精解”。本书在每套真题中选取部分题目录制视频,考生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观看,学习解题方法。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收录2015—2018年共10套天津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文字综合类)考试真题,选取真题题量丰富,试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于天津市、区、县各级考试。本书在部分试题旁添加了二维码,考生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试题讲解,加深理解。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严格依据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所有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部分。
在本书正文的开始设置了考情综述,配有*真题,并配有同步视频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书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本书还在每章标题处设置了“核心考点讲解”,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收录了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8套行测真题,每套真题均配有“答案总览”和“真题精解”。本书在每套真题中选取部分题目录制视频,考生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观看,学习解题方法。
目 录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
天津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情分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独创理论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第二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第三节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点)
第一章市场经济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市场体系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结构
第三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四章国际经济
第一节开放经济
第二节世界经济组织
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
第二节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的运行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三章监察法
第一节监察机关的设立及职责
第二节监察范围、管辖和权限
第三节监察程序
第四章民法
第一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婚姻法
第三节继承法
第五章刑法
第一节犯罪
第二节刑罚
第六章行政法
第一节行政行为
第二节行政复议
第三节国家赔偿
第七章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
第八章社会法
第一节劳动法
第二节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科技常识
第一节高新技术
第二节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第二章生活常识
第一节物理常识
第二节化学常识
第三节生物常识
第四节医学常识
第五节安全常识
第三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概述
第二节Word2010
第三节Excel2010
第一章人文常识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中国名家名篇
第三节外国名家名篇
第二章历史常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管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职能
第三节决策
第二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
第三节公共决策
第四节公共危机管理
第三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政府职能
第二节行政组织
第三节行政领导
第四节行政执行
第五节行政监督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简介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
第三节公文格式
第二章公文处理
第一节公文拟制
第二节公文办理
第三节公文管理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一节决定通知
第二节公告通告通报
第三节报告请示批复
第四节函意见
第一章国情概况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第二章地理知识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
第三节职业道德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内涵
第二节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章归纳概括
第一节归纳概括综述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
第二章综合分析
第一节综合分析综述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一般应试方法
第三章文章写作
第一节题型概述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
第五节文章布局
第六节文章论证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简章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简章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10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静海区、津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5月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人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南开区、红桥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7月天津市四区(北辰、宁河、河北、西青)及海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静海区、津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5月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人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南开区、红桥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7月天津市四区(北辰、宁河、河北、西青)及海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
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
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节词义辨析
一、词语的理性义
二、词语的色彩义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
三、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
第三节成语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
第四节关联词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
第二章语句表达
第一节病句辨析
一、病句六大类型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语句连贯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三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七节文章阅读
一、考查词语
二、考查句子
三、考查语句连贯
四、考查细节信息
五、考查主旨观点
六、考查文章标题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六、分式数列
七、组合数列
八、整数拆分数列
九、创新数列
第二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
一、数项特征分析
二、运算关系分析
三、整体特征分析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一、数的整除特性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
四、同余与剩余
五、尾数规则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
一、计算问题
二、和差倍比问题
三、行程问题
四、工程问题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
六、几何问题
七、利润问题
八、容斥问题
九、推理问题
十、统筹问题
十一、浓度问题
十二、抽屉原理
十三、牛吃草问题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
十五、盈亏问题
十六、日期问题
十七、方阵问题
十八、植树问题
十九、年龄问题
二十、时钟问题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
二、特殊值法
三、方程法
四、图解法
五、十字交叉法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图形构成
一、点线角面
二、封闭开放
三、图形部分
四、图形种类
五、元素位置
几何性质
一、对称性
二、重心
三、面积和体积
图形转化
一、移动、旋转、翻转
二、图形叠加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
第二章判断推理——演绎推理
第一节演绎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必然性推理
一、直言命题
二、复言命题
可能性推理
一、论证知识
二、削弱型题目
三、加强型题目
四、前提型题目
五、解释型题目
六、评价型题目
七、结论型题目
第二节演绎推理实战技巧
一、找突破口法
二、假设法
三、排除法
四、排序法
五、图表法
六、计算法
第三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攻略
一、直接排序法
二、代入排序法
三、排除法排序
四、首尾排序法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
第一章资料分析概念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二、增长量
三、增长率
四、比重
五、倍数和翻番
六、平均数
七、进出口额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一、尾数法
二、首数法
三、有效数字法
四、特征数字法
五、范围限定法
六、乘除法转化法
七、同位比较法
八、运算拆分法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简章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简章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津南区、静海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7年6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6年12月天津市西青区水务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天津市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情分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独创理论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第二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第三节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点)
第一章市场经济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市场体系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结构
第三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四章国际经济
第一节开放经济
第二节世界经济组织
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
第二节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的运行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三章监察法
第一节监察机关的设立及职责
第二节监察范围、管辖和权限
第三节监察程序
第四章民法
第一节民法总则
第二节婚姻法
第三节继承法
第五章刑法
第一节犯罪
第二节刑罚
第六章行政法
第一节行政行为
第二节行政复议
第三节国家赔偿
第七章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
第八章社会法
第一节劳动法
第二节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科技常识
第一节高新技术
第二节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第二章生活常识
第一节物理常识
第二节化学常识
第三节生物常识
第四节医学常识
第五节安全常识
第三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概述
第二节Word2010
第三节Excel2010
第一章人文常识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中国名家名篇
第三节外国名家名篇
第二章历史常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管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职能
第三节决策
第二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
第三节公共决策
第四节公共危机管理
第三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政府职能
第二节行政组织
第三节行政领导
第四节行政执行
第五节行政监督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简介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
第三节公文格式
第二章公文处理
第一节公文拟制
第二节公文办理
第三节公文管理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一节决定通知
第二节公告通告通报
第三节报告请示批复
第四节函意见
第一章国情概况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第二章地理知识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
第三节职业道德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内涵
第二节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章归纳概括
第一节归纳概括综述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
第二章综合分析
第一节综合分析综述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一般应试方法
第三章文章写作
第一节题型概述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
第五节文章布局
第六节文章论证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简章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简章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详解》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10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静海区、津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5月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人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南开区、红桥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7年7月天津市四区(北辰、宁河、河北、西青)及海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静海区、津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5月天津市西青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人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1月天津市南开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南开区、红桥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7月天津市四区(北辰、宁河、河北、西青)及海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文字综合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
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综述
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节词义辨析
一、词语的理性义
二、词语的色彩义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
三、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
第三节成语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
第四节关联词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
第二章语句表达
第一节病句辨析
一、病句六大类型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语句连贯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三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
一、题型解读
二、解题指津
第七节文章阅读
一、考查词语
二、考查句子
三、考查语句连贯
四、考查细节信息
五、考查主旨观点
六、考查文章标题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六、分式数列
七、组合数列
八、整数拆分数列
九、创新数列
第二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
一、数项特征分析
二、运算关系分析
三、整体特征分析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一、数的整除特性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
四、同余与剩余
五、尾数规则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
一、计算问题
二、和差倍比问题
三、行程问题
四、工程问题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
六、几何问题
七、利润问题
八、容斥问题
九、推理问题
十、统筹问题
十一、浓度问题
十二、抽屉原理
十三、牛吃草问题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
十五、盈亏问题
十六、日期问题
十七、方阵问题
十八、植树问题
十九、年龄问题
二十、时钟问题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
二、特殊值法
三、方程法
四、图解法
五、十字交叉法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
图形构成
一、点线角面
二、封闭开放
三、图形部分
四、图形种类
五、元素位置
几何性质
一、对称性
二、重心
三、面积和体积
图形转化
一、移动、旋转、翻转
二、图形叠加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
第二章判断推理——演绎推理
第一节演绎推理题型分类精讲
必然性推理
一、直言命题
二、复言命题
可能性推理
一、论证知识
二、削弱型题目
三、加强型题目
四、前提型题目
五、解释型题目
六、评价型题目
七、结论型题目
第二节演绎推理实战技巧
一、找突破口法
二、假设法
三、排除法
四、排序法
五、图表法
六、计算法
第三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攻略
一、直接排序法
二、代入排序法
三、排除法排序
四、首尾排序法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
第一章资料分析概念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二、增长量
三、增长率
四、比重
五、倍数和翻番
六、平均数
七、进出口额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一、尾数法
二、首数法
三、有效数字法
四、特征数字法
五、范围限定法
六、乘除法转化法
七、同位比较法
八、运算拆分法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简章
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简章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中公版·2019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
2018年6月天津市北辰区(津南区、静海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8年5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8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7年9月天津市东丽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7年6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6年12月天津市西青区水务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免费在线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用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土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其代表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了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认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即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其代表观点: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人是机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其代表观点: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其代表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理在事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理论来源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定义包含的内容:第一,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抽象程度最高、范围最广的范畴;第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和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3.运动和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联系如下表所示:
4.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二)意识
意识的含义、本质及能动作用如下图所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三、唯物辩证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特性如下表所示:
2.世界的永恒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第一,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为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表现为: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具有不同的方法论意义。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在规定性,表现在数量、大小、程度等方面。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的量的限度。在实践中要把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及区别如下表所示: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
肯定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和本质属性的稳定的方面。
否定指事物改变自身存在和发生质变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2)辩证否定
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结果。
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与开始的肯定有着表象上的相似,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的,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又要对发展中的曲折性有充分的准备。
四、认识论
(一)实践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主要形式如下表所示:
(二)认识
1.认识的本质和特性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特性如下表所示:
2.认识的两次飞跃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感觉器官及各种观测仪器所获得的,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形式为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指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综合、整理而形成的,对事物本质、规律及内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点: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②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由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认识的两次飞跃如下图所示:
3.认识的真理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真理和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和谬误在认识过程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真理也就无所谓谬误,反之亦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五、社会历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3.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②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④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单选)古人云:“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无不变化,风气无不移易。”下列说法中与“法无不改,势无不积”哲理一致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单选)下列不能体现客观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一、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用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土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其代表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了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认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即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其代表观点: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人是机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其代表观点: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其代表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理在事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理论来源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定义包含的内容:第一,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抽象程度最高、范围最广的范畴;第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和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3.运动和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联系如下表所示:
4.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二)意识
意识的含义、本质及能动作用如下图所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三、唯物辩证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特性如下表所示:
2.世界的永恒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第一,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为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表现为: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具有不同的方法论意义。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在规定性,表现在数量、大小、程度等方面。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的量的限度。在实践中要把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及区别如下表所示: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
肯定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和本质属性的稳定的方面。
否定指事物改变自身存在和发生质变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2)辩证否定
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结果。
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与开始的肯定有着表象上的相似,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的,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又要对发展中的曲折性有充分的准备。
四、认识论
(一)实践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主要形式如下表所示:
(二)认识
1.认识的本质和特性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特性如下表所示:
2.认识的两次飞跃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感觉器官及各种观测仪器所获得的,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形式为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指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综合、整理而形成的,对事物本质、规律及内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点: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②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由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认识的两次飞跃如下图所示:
3.认识的真理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真理和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和谬误在认识过程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真理也就无所谓谬误,反之亦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五、社会历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3.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②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④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单选)古人云:“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无不变化,风气无不移易。”下列说法中与“法无不改,势无不积”哲理一致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单选)下列不能体现客观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