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0546丛书名: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社区工作专业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真题库》结合近年多个地区考试特点,在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以及近年真题的出题情况,在考点划分、题型归类、题量设置上仔细斟酌,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本高效实用的复习用书。
一、体系科学,内容丰富
本书在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及真题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精心挑选、梳理考点,设置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三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另设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两部分,让考生可以通过实战练习对考点进行巩固强化。
二、考点精讲,简单高效
本书将各科知识直接以考点的形式展示出来,知识要点一目了然,拒绝拖泥带水,追求简单、高效,给考生呈现*直接、*有用的“干货”,使考生能够有效地把握考试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三、真题模拟,实战演练
本书将多个地区考试中涉及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真题汇总整理,让考生对真题有*直接的体验。后设实战模拟,提供限时训练题库和模拟实战题库,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写作题多个题型,分块练习,逐个击破,使考生能够通过大题量地练习,对考点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和巩固。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社区工作专业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真题库》全书分为考点精讲、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三个部分。考点精讲按照社区考试内容划分考点,并对考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分为社区工作知识、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三篇;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两个板块按照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写作题五章内容,其中真题精选下设专项题库,实战模拟下设限时训练题库和模拟实战题库,帮助考生分块练习,逐个击破。
目 录
章社区工作
节社区基础知识
考点一社区的含义及类型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
考点三社区工作者的含义
考点四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第二节社区建设
考点一社区建设的内容
考点二社区建设的功能
考点三社区建设的原则
第三节社区组织
考点一社区党组织
考点二社区居民委员会
考点三社区志愿者组织
考点四业主委员会
第四节社区自治
考点一社区自治的概念和意义
考点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考点三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第五节社区服务
考点一社区服务的含义
考点二社区服务的特征
考点三社区服务的功能
考点四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考点五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第二章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节社会工作概述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点
考点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考点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考点四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考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
考点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点一人类需要
考点二人类行为
考点三社会环境
考点四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考点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个案工作方法
考点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考点二个案工作的主要工作阶段
考点三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第五节小组工作方法
考点一小组类型
考点二小组工作的模式
考点三小组工作的过程
第六节社区工作方法
考点一社区工作的含义及目标
考点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考点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第七节社会工作行政
考点一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
考点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考点三志愿者管理
考点四社会工作督导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
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考点一接案
考点二预估
考点三计划
考点四介入
考点五评估
考点六结案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点一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考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考点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
考点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考点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考点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残疾人社会工作
考点一残疾人的定义
考点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
考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一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六节家庭社会工作
考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考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考点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四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矫正社会工作
考点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考点二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考点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考点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八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考点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考点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考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章单项选择题
专项题库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题库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
专项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判断题
专项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
专项题库一
参考答案
专项题库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写作题
专项题库
参考例文
章单项选择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判断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写作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例文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例文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4)
节社区基础知识
考点一社区的含义及类型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
考点三社区工作者的含义
考点四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第二节社区建设
考点一社区建设的内容
考点二社区建设的功能
考点三社区建设的原则
第三节社区组织
考点一社区党组织
考点二社区居民委员会
考点三社区志愿者组织
考点四业主委员会
第四节社区自治
考点一社区自治的概念和意义
考点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考点三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第五节社区服务
考点一社区服务的含义
考点二社区服务的特征
考点三社区服务的功能
考点四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考点五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第二章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节社会工作概述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点
考点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考点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考点四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考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
考点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点一人类需要
考点二人类行为
考点三社会环境
考点四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考点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个案工作方法
考点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考点二个案工作的主要工作阶段
考点三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第五节小组工作方法
考点一小组类型
考点二小组工作的模式
考点三小组工作的过程
第六节社区工作方法
考点一社区工作的含义及目标
考点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考点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第七节社会工作行政
考点一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
考点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考点三志愿者管理
考点四社会工作督导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
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考点一接案
考点二预估
考点三计划
考点四介入
考点五评估
考点六结案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点一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考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考点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
考点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考点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考点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残疾人社会工作
考点一残疾人的定义
考点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
考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一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六节家庭社会工作
考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考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考点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四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矫正社会工作
考点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考点二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考点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考点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八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考点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含义
考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考点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考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章单项选择题
专项题库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题库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
专项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判断题
专项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
专项题库一
参考答案
专项题库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写作题
专项题库
参考例文
章单项选择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判断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写作题
限时训练题库
参考例文
模拟实战题库
参考例文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4)
在线试读
篇
考点精讲
章社区工作
节社区基础知识
考点一社区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区的含义
现今我们经常使用的“社区”概念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现代社会对“社区”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注释。我国使用的“社区”概念,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地区为范围,在这个地区中,人们相互间结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社区群体。同时区分了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具有亲属关系的群体。
(一)社区的概念
从现代社会学的意义上看,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依据一套社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知道,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为了考虑社区之间的地理分隔的因素,比较有利于社区的管理、人员来往方便、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等。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是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型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社区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地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常见、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社会互助功能。这些功能是社区及其成员存在所必需的,社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模式来履行这些功能。
(1)生产一分配一消费功能。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区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能够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下一代没有可以满足的消费必需品,就不会有生产的继续,也就不会有社区的继续。没有生产和分配,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相互支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的能量。所以,这个功能是社区必需的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个体必须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努力使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取得社会成员资格。我们出生后一般是依赖家庭养育者的帮助,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生活和长大。为了更好地与社会融合,首先就要进行社会化的教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同化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人格,并成长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社会化的教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无论何种社会化的教化方式,都根植于社区这个社会实体。所以,社区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3)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两种。社区所承担的控制权力主要是软性控制。软性控制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道德和规范等,这种软性控制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力,来实现自觉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力也是社区对居民进行的有效的控制。社区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行为进行赞扬、表彰或讥讽、议论等方式,来实现对人们良好行为的宣扬和对不良行为的指责,使社区成员自觉地遵守社区的规范和制度,以维护社区的发展。具有社区软性控制功能的机构通常包括深植于社区内部的宗教、邻里、社团组织等。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是联系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桥梁,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如经济性活动、政治性活动、福利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来进一步增强社区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建立快乐、健康、有趣的社区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建筑小区的规模化,人们对住房条件的不断追求,使居住在传统的、熟悉的、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互不相识的、单元式的、以自我为活动空间的现代社区居民的居住方式。人们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生活,相互不往来,对于参与社区的一切活动认为没有必要,社区活动与自己无关,不参与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考点精讲
章社区工作
节社区基础知识
考点一社区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区的含义
现今我们经常使用的“社区”概念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现代社会对“社区”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注释。我国使用的“社区”概念,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地区为范围,在这个地区中,人们相互间结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社区群体。同时区分了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具有亲属关系的群体。
(一)社区的概念
从现代社会学的意义上看,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依据一套社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知道,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为了考虑社区之间的地理分隔的因素,比较有利于社区的管理、人员来往方便、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等。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是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型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社区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地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常见、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社会互助功能。这些功能是社区及其成员存在所必需的,社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模式来履行这些功能。
(1)生产一分配一消费功能。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区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能够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下一代没有可以满足的消费必需品,就不会有生产的继续,也就不会有社区的继续。没有生产和分配,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相互支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的能量。所以,这个功能是社区必需的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个体必须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努力使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取得社会成员资格。我们出生后一般是依赖家庭养育者的帮助,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生活和长大。为了更好地与社会融合,首先就要进行社会化的教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同化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人格,并成长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社会化的教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无论何种社会化的教化方式,都根植于社区这个社会实体。所以,社区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3)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两种。社区所承担的控制权力主要是软性控制。软性控制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道德和规范等,这种软性控制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力,来实现自觉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力也是社区对居民进行的有效的控制。社区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行为进行赞扬、表彰或讥讽、议论等方式,来实现对人们良好行为的宣扬和对不良行为的指责,使社区成员自觉地遵守社区的规范和制度,以维护社区的发展。具有社区软性控制功能的机构通常包括深植于社区内部的宗教、邻里、社团组织等。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是联系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桥梁,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如经济性活动、政治性活动、福利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来进一步增强社区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建立快乐、健康、有趣的社区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建筑小区的规模化,人们对住房条件的不断追求,使居住在传统的、熟悉的、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互不相识的、单元式的、以自我为活动空间的现代社区居民的居住方式。人们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生活,相互不往来,对于参与社区的一切活动认为没有必要,社区活动与自己无关,不参与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