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60692
编辑推荐一:为何越来越不耐烦家人的唠叨?为何和另一半待在一起,却无话可说?为何朋友间的聚会越来越无聊?为何所有人都变成了“低 头族”?到底要如何摆脱“同处一室,各自孤独”的现状?亲密关系培养导师基拉•阿萨特里安让我们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做到了恰到好处的亲密……
编辑推荐二:著名主播青音两性情感魅力教练陶思璇博士、奇迹学创始人俞孟成亲密推荐
从容靠近,融化阻隔你我心灵的坚冰
为什么能愉快交流、深层次沟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越来越笨拙,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去哪里结识新朋友?怎样让新朋友快速了解你,对你产生好感?怎样真正了解彼此,建立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消磨的亲密关系?当周遭发生变化,亲密关系怎样延续下去?
硅谷著名人际关系培训导师基拉告诉我们,创建和发展亲密关系的秘诀在于深层次的了解和关爱,那是一种超越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需要打破错误认知的有效互动,热切关注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价值诉求。
结合数千例实战咨询经验,基拉帮我们巨细靡遗地恶补了人际交往的各种知识和技巧:选择亲密对象的4项原则、邀请式提问的5个步骤、治愈“尴尬癌”的3大话题、创造情感共鸣的3种方法、化解冲突的3级阶梯等,指导我们拨开人际交往的迷雾,与想要亲近的朋友、家人建立恰到好处的亲密,拥有温暖而丰富多彩的人生。
前言 朋友圈热闹无比的我依然孤独
第1章 微信之外的亲密,才能消除你的孤独
看穿你的伪装,温暖你的冰冷
我们为了什么而存在?遇见想爱的人
第2章 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只认得我的朋友圈头像
你我朋友环绕,但都咫尺天涯
我能随时给你点赞,但不能真的懂你
送货到家的生活,让我没机会与人交流
第3章 不是所有的念念不忘,都必有回响
爱情:我不愿在你怀里孤独
亲情:你是我的港湾,但熨不平我内心的波澜
友情:海内存知己?不,弦断有谁听?
第4章 谁是对的人?懂得感受爱、付出爱
每一次一见钟情,都是靠近的信号
抑住心中乱撞的小鹿,我们还需更多了解
真诚表达,让灵魂感受关爱
跟超过你交友底线的人说拜拜
第5章 你我都被网络宠坏了:想太多,做太少
你是不是“想太多”小姐?
你是不是“难移寸步”先生?
第6章 了解:聆听心底真实的声音
情绪的诉求
被宠坏的孩子VS有梦想的青年
抱怨百害无一利?
第7章 聊不起来?可能是你问得不对
你的回答是我打开你心门的钥匙
“为什么喜欢她?”VS“她什么地方吸引你?”
你想用柠檬做什么?
你听见了他的话,但听懂了吗?
别让冷冰冰的网络冷却了你的暖意
第8章 倾听,让亲密在刹那间生根发芽
说说生活的这一刻
10年后,你想做什么?
读一本叫“过去”的书,了解他的前尘往事
听你说,也要听我说
第9章 练就“特异功能”——读懂你的心
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了理智
被屏蔽的情感信号,该如何安放
第10章 牢记对方只是一个普通人,才能真诚交往
对人留一线,对问题不留缝
根据需要分柠檬,而不是一刀切完事
我们无须完美无缺
第11章 点滴小事造就我们的独家记忆
站在同一高度交往,才能走向亲密
抛开“你”, 靠近“我”,走向“我们”
信任他,把后背交给他
在他寻求帮助前,保留你的建议
让自己成为他的前进方向
不可思议的人际关系
第12章 如春雨润物般展现关爱
我想知道你的一切,让我陪你哭陪你笑
带着理智吵架
不走心的道歉:“如果我伤害了你的感情,对不起”
第13章 珍惜一起的日子,留下共同的回忆
无处不惊喜,小小事件也可以意义满满
留下照片,更要留下满溢情感的回忆
携手攀上幸福阶梯
为你付出,我开心至极
第14章 愿你在每一种境况中,都能突围而出
既是同事,又可以是亲密伙伴
解开家人亲密的谬误
谁说友情中只能充满欢声笑语
伴侣不是你的所有物,爱情也不是虚无缥缈的
第15章 10个方法,与自己更亲密
方法1 发现我的美
方法2 问问自己的心,究竟想要什么
方法3 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方法4 当自己的陌生人
方法5 当自己的编辑,写下自己的故事
方法6 用全部的真心感受自己的情感
方法7 我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也是普通人
方法8 多爱自己一点点
方法9 创建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方法10 偶尔也要放下手机
附录 记住这些,才能与他靠得更近
关于亲密的10个要点
创建亲密的10个关键
实践亲密的10个方法
简单可行的10大妙计
结语 摆脱孤独,从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开
当你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是否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当然,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多么与众不同、独具一格,就像他们自己一样。良好的人际关系似乎比你想的更难以捕捉、更需要努力维系。尽管有那么多人在极力避免孤身一人,但仍然有很多人被孤独笼罩。
纵观历史,孤独往往源自部落(或族群)驱逐。比如,挑战了某些不可言喻的潜规则,打破了某种应当回避的禁忌。总之,你拉响了警钟,于是被族群孤立,孑然一身,成为孤独的俘虏。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孤独是例外,而不是常态。
但在当下的西方发达世界,孤独变得越来越像常态,而非例外。几乎人人都曾与孤独斗争过,要找个从没被短暂痛苦的孤独折磨过的人,简直如大海捞针。然而,你未必懂得,孤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不合群、找不到同伴,不再是孤独的特征。现在,很多看似合群但容易精神紧张、性格敏感的人,常常感到孤独。这种孤独,哪怕是那些在孤独中苦苦挣扎的人,也很难准确定义。这种新型的孤独,不是那种只有少数人会感受到的典型孤独,而是一种心灵的孤独、身心的寂寞,一种我们都曾感受过的孤独。
如果你企图逃避这种微妙又令人困扰的孤独,简直比登天还难!它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多数人都曾在某一瞬间感到无比孤独。想象一下,当你做完所有该做的事情,长舒一口气时,却突然想到身边连个可以说说话、讨论真正重要的事情的人都没有。那一刻,也许你会意识到,了解你、关心你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经历过这样的孤独就会发现,摆脱它实在太难了!为了远离寂寞,你尽可能扩大交际圈、维系每一份人际关系,蓦然回首却发现,所有的努力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新型的孤独与饥饿是两码事,当你饥肠辘辘时,哪怕是过期的面包、难以下咽的饭菜,都能给你的胃带来满足感。但是,你用拙劣的方式与他人互动、交往,却不能缓解孤独感,有时甚至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糟。
我希望你明白,不是只有你一人会感觉孤独。放眼社会,孤独感、格格不入的离群感日益滋生,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2006年《美国社会评论》(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杂志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美国人只有2.08个可以真正谈心的朋友。这个数字只有1985年的1/3。研究者还发现,2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现象都像天方夜谭,完全不合常理。毕竟,发达的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渠道,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无距离地沟通。相比我们的祖先,我们与他人联系的速度简直可以媲美超人!照理说,只要我们愿意,永远不可能与他人失去联系;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都能认识新朋友。
尽管我们可以与更多人沟通交流,但为什么彼此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要知道,人人都有一颗充满孤独的心,这种孤独并非因为无人交往,而是没有与人交往的“必要感觉”。这种感觉奇妙而特别,名字叫做“亲密”。
当一段关系不够亲密,你会觉得对方没有真正了解你、关心你。孤独的本质是亲密关系匮乏导致的悲伤。换言之,当双方距离越来越远,悲伤会越来越浓烈。为什么身边的人不能治愈孤独?用心接触他们,就会发现答案。
告诉你个好消息:读完本书,认真按我说的做,你就能和任何钟意的伙伴建立亲密关系!你不用变成交际花,而是用本书的方法与一两个人靠得更近,就能跟孤独说拜拜!
你可以与任何想与你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亲密接触,无论你们如何相遇、以何种身份相识,无论她是你的家人、同事、朋友、爱人——只要你努力。甚至,你不仅可以与已经有交情的人更亲密,还可以走进陌生人的内心。
你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吗?那就是转变视角。你也许会认为人际关系是离散的、复杂的,比如,与家人相处和与商业伙伴接触是完全不同的。但在减少孤独感方面,所有人际关系都需要经历从疏远到靠近的过程。彼此越靠近,人际关系也就越稳定、越满意,孤独感也就越少。
如前所述,只要通过特定的努力,你就能创造亲密。事实上,这只需要两步:,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为彼此的幸福投入。也就是本书所说的“了解”和“关爱”。
这是一本帮助你理解孤独感产生原因的教科书,请一定记住,孤独并非你的错!这也是一本为你提供切实可行、值得信赖的方法、帮你远离孤独的工具书。翻开它、读懂它,创造亲密、减少孤独,就从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从基础学起。亲密是什么?亲密如何产生?是什么阻碍了亲密的生长环境?我们将改变过时的减轻孤独的方法,把握创造亲密的良机,找到完美伴侣。也就是说,你将掌握了解的艺术:
u 深度对话和沟通;
u 区分需求、价值观与欲望;
u 培养亲密式提问;
u 力图求同存异;
u 有成效地讨论过去和未来;
u 敞开彼此的心扉。
在了解的基础上,你还会进一步掌握关爱的艺术:
u 感受和识别情绪;
u 学会感同身受;
u 团结他人但不迷失自我;
u 长时间地保持关怀。
这是一本帮助你理解孤独感产生原因的教科书,请一定记住,孤独并非你的错!这也是一本为你提供切实可行、值得信赖的方法、帮你远离孤独的工具书。翻开它、读懂它,创造亲密、减少孤独,就从现在开始!
和许多人一样,你或许正经历着孤独的煎熬,急需良方。亲密,就是孤独的解药。我坚信,你一定能够拥有满意而稳定的人际交往。从现在起,跟我一起学习,创造亲密吧!
陶思璇 博士、两性情感魅力教练
我们都遇到过想深入了解某个人,却不得其法的时候,《恰到好处的亲密》专注的就是这个主题:怎样将陌生人变成亲密朋友或伴侣。
俞孟成 奇迹学创始人,身心灵作家,《神奇的祈祷》作者
终于有人向孤独发起了挑战,并制定了恰当可行的方法,引导人们由孤独中走出来,走向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些有效的方法不仅仅能够改善我们的亲密关系,还能够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这正是《恰到好处的亲密》真正的特别之处,这让我又惊又喜!基拉·阿萨特里安在书中谈到的与自己更亲密的10个方法,非常实用有效,与我在《心灵迷宫脱逃术》中倡导的“唯有修复自我关系,才能够修复一切关系”的想法不谋而合!想要改善亲密关系、社会关系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本好书!
克里斯蒂娜·哈斯勒 演说家,心理学导师,畅销书《期望宿醉》(Expectation Hangover)作者
基拉·阿萨特里安的新书,用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完美、深度的人际交往。
苏珊·雷伯恩 临床心理学家,《治愈创造力》(Creative Recovery) 作者之一
尽管我们可以随时方便地与家人、朋友、同事联系,但仍然有很多人感觉孤独、寂寞,因为我们没有发展出亲密关系。基拉·阿萨特里安的新书,用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完美、深度的人际交往。
杰基·霍尔德 创新教育导师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所探讨的话题非常有价值,极为有用。现如今,人们饱受孤独的折磨。基拉·阿萨特里安运用各种方法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孤独的体验。她在每一章节附以发人深省的问题和提示,文笔流畅优美。全书真实、大胆,又不失善意和温暖。本书*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容错过的读物。
查尔斯·J. 索菲 博士,洛杉矶儿童与家庭服务部医疗顾问,《面对面》(Side by Side)作者
对很多人而言,孤独是难以摆脱的大麻烦。在基拉·阿萨特里安的新书中,她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简单有趣、高效实用的解决办法。
安娜·基德拉斯维奇 《零售业透视》(Retailing Insight)观察员
互联网、手机、电脑……各种电子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世界,它们创造了一种我们貌似“亲密”的幻想,实则让我们彼此越来越疏远。
琳达·布卢姆 临床社会工作者,《完美婚姻的秘密》(101 Things I Wish I Knew When I Got Married and Secrets of Great Marriages) 作者
基拉描述了一种深刻困扰着我们的、隐秘的、痛苦的、难以言状的感觉:孤独。她让我们了解到,与日俱增的孤独感让我们的心灵付出了巨大代价。更重要的是,她告诉我们,只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学会正确地向我们爱的人传递关爱,就能战胜孤独。如果你渴望提升人际关系的品质、让生活更美好,这本书*必不可少。
温迪·沃尔什 教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人类行为学专家,《医生》(The Doctors) 科研杂志奠基人
基拉·阿萨特里安将引领读者一步步走入他们*渴望、*珍视的亲密关系之旅。
鲁内·瓦伊比 《手机依赖症》(Texting in Sick) 作者
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基拉·阿萨特里安为读者构建和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重要线索。手机应用和聊天软件的爆发式增长显而易见,但真正懂得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才是我们获得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恰到好处的亲密》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探究如何建立长久、无价的人际关系的优秀社会学教科书。
第1章 社交网络之外的亲密,才能消除你的孤独
亲密,健康关系之本,安全感、满足感之温床,却鲜少有人真正理解其内涵。事实上,就算把亲密视为爱情、亲情、友情和交情等所有稳定关系的基础也不为过。
然而,我们的社会秉持的信仰之一就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所有关系都玄妙深奥,而不仅仅浪漫的爱情如此。观看一部电影,翻开一本小说,你会看到它们在告诉我们:所有的关系都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即使是美好的爱情也不例外。它们让我们相信:步入婚姻殿堂表示已经被困围城了;同事升职,意味着关系变味;小小的错误举动,让好的朋友变成的敌人。
对于上述见解,我们毫无异议全盘接收,但细细想来,岂不怪哉?为什么所有人际交往都会惨淡收场?难道人际关系注定充满迷惑?
“我爱他,但他根本不懂我。”
“我当然想和她结婚,但我们没有共同语言。”
“妈妈是我好的朋友,但她从来没说过我什么好话。”
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会和诸如此类的内心冲突作斗争。我爱他,却全然不同意他的选择?家人不接纳我,那么家庭还是重要的吗?我关心我的合作伙伴,却不信任他?所有的疑问指向同一个问题:关系可以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吗?是的,它可以。如果从恰到好处的亲密关系入手,答案就是肯定的。
亲密原则很简单:径直走向对方,体验他/她的内心世界。当两个人靠近彼此的内心世界,亲密感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他/她的想法、感受、信仰、喜好、节奏、梦想、故事和经历。关系亲密的两个人,会了解对方的信仰、节奏,沟通和亲近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彼此的心在一点点靠近,内心世界触手可及。
内心世界越靠近,两人的关系越亲密。亲密越多,距离越近,孤独感越少。换句话说,亲密,是舒缓寂寞孤独的解药,更是治愈疏远悲伤的良方。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随着而来的悲伤烟消云散。
看穿你的伪装,温暖你的冰冷
亲密听起来很神奇,但并没有魔法。我们之所以能慢慢走近对方的内心世界,是因为我们付出了特定的努力:了解彼此,关爱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我说的了解和关爱是动词的性质,与静态的“我了解你”和“我关心你”完全相反。了解和关爱是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仅仅凭借漫漫人生中的某个片段,不足以了解一个人。也不要奢望10年后,你还会和他感觉亲密。长期的亲密关系需要定期的了解和关爱。
了解是一种从对方角度思量的行为,一种用对方的话重述其体验的能力。很好地理解对方,亲历对方的所见所闻,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有助于蕴育出亲密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亲密的认知会让你仅仅坐在对方身边,就能清楚他在想什么。
事实上,这种了解的实质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了解有很大差别。当我们和某人频繁接触和互动时,就会认为了解对方,进而产生“他是个怎样的人”的想法,例如,霍华德耳软心活,阿什莉总是迟到,珍妮喜欢发脾气,卢克人很好。
这些所谓的“了解”其实是错误的,并不能产生亲密。因为关于杰米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没有客观全面的答案。我们有的只是对杰米的完全主观的个人感受。当你从自己的角度谈论别人时,只是把他当成你生活中的一个角色、一个玩家。这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了解,不能蕴育出亲密。
比如说阿什莉,“一个总是迟到的人”。你可以认为自己了解她,因为你知道她总是迟到。但你并没有真正了解她,除非你能从她的角度感受她迟到的体验。从艾希莉的角度看,她之所以常常迟到,是因为她总想拼命多做一点事情,比如,在出门前把衣服洗好,或者写完一封邮件。也就是说,你讲的是一个“一个总是迟到的人”的故事,而阿什莉讲的是“我想多做一点事”的故事。
从对方的角度思量,可以有效创造亲密关系。因为你一旦能够从对方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她就会相信,即使把向你透露她的信仰、故事和喜好,你也不会曲解她的内心世界。误会或曲解(“阿什莉总是迟到,霍华德耳根子软)是拉远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主要因素。真诚地感受和了解,则会让彼此的心更贴近、更亲密。真正地在乎、关爱对方,也能带来亲密、缓解孤独。
关爱,意味着照顾彼此的感受,告诉对方“你的幸福,真的对我很重要”,这也是创造亲密关系的强大工具。从健康、安全到满足感、快乐感,这些都是幸福。关爱对方的全部,才能创造亲密关系的情感因素。真诚的看着对方的眼睛,你就能知道他/她在想什么。
从情感共鸣开始,感受关爱的感觉,这是理解关爱的步。体验关爱的感觉?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当熟识的朋友遇到困难,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同情他,从他的角度思量,这就是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帮助你创造亲密关系的好办法。如果你没那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也不用担心,本书将为你提供几个提高情感反应能力的好方法。
关爱不仅仅指情感共鸣,更意味着理解他人健康、快乐的重要性和幸福的珍贵。这种对重要性的感知,使你进入关爱的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展现你对他人的关爱。
很多所谓展现关爱的办法都是错误的。比如,过于频繁的关爱可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进步,也不能创造亲密关系。回想你的经历,你可能会发现,想找到那些发自内心关爱他人的瞬间,犹如大海捞针。为什么会这样?让我来告诉你原因吧。
我们常常被教导,展现关爱就是为他人担忧、急他人之所急。但实际上,这不能真正制造亲密感,因为你的担忧可能会让对方想努力证明万事大吉、一切顺利,以便使你安心。我们也会通过提供建议、直接解决问题来展现关爱,但这对创造亲密关系没有任何帮助,因为这会让你不自觉地拥有某种优越感,站在更高处指导别人,而这很可能让对方埋怨或怨恨你。
真正的亲密,需要你站在全新的视角来展现关爱,积极主动地关注他人的健康与幸福,并告诉她你所看到的一切。请关注对方的行为,让她知道你在关注她,而不是用担忧、建议来“展示”你的关注,这才是一种明智的、贴心的、温暖的关注。
展现关爱真的简单极了。正因为它的简单,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恰当的方法来展现它。比如,对你几乎天天都能见到的同事展现关爱吧!停在她的办公桌前,看着她的眼睛,轻声问一句:“嗨,南希!我发现你今天格外安静。你还好吗?”
轻松、简单、有趣的关注,加上邀请式的分享交流,在任何环境下都恰到好处。尽管关爱是一种情感体验,但它并不涉及隐私,更不会显得过分熟络。关爱只是用心关注,轻松交流而已。你完全可以在关爱他人的同时,继续保持你的职业精神,认真工作。
这种关爱方式,是制造亲密的强大工具。因为它让对方明白,你渴望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发自内心关爱他。无论是伴侣、亲朋、姐妹、同事、同学,关注他们生活的点滴,展现你对他们的关爱吧!用不同形式的关爱,加上真诚用心的了解,就能创造出不可动摇的亲密关系!
了解与关爱,二者可以独立运用,但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创造真正的亲密。没有了解的关爱不能捕获真心。缺乏关爱的了解,容易导致被忽视,即使你们志趣相投。换言之,对方了解你,但你却感受不到他对你的重视。
没有了解的关爱,就像是打扰和轻视。“我知道我爸很爱我,但他完全不懂我的生活。”没有关爱的的了解,更让人心疼受伤:“我的闺蜜虽然了解我生活的一切,但怎么没发现我正苦不堪言呢?”
了解与关爱强强联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亲密,这种亲密可以让彼此直抵对方的内心深处,愿意主动呵护彼此那颗真的心。那么,如何才能改善人际关系、创造亲密关系?我们还能做得更多吗?
我们为了什么而存在?遇见想爱的人
凝聚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益处多多。凭直觉我们都知道,亲密除了能缓解孤独,还能助你过上幸福生活。曾记否,我们通过写诗、作画、歌唱,表达着我们对亲密、爱情、交流的渴望。它们都是经久不衰讨论的主题。
艺术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获得亲密的快乐,失去亲密的痛苦。同时,科学界也证明了亲密的益处。依恋理论提出者、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对亲密的好处做出了特别好的解释。约翰概括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与他人真正的亲密行为是人类存在的价值,对人们的幸福和社会良性运作发挥作用的就是亲密关系,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
“幸福”与“社会良性运作”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它们很简单,就是生命中那些能让我们感觉很好、激励我们表现更好的事情。它们的好处很实用。试想一下,每天自然醒和被闹钟吵醒的感觉,是不是很不一样?快乐幸福和悲伤失落的感觉,是不是很不一样?有能力胜任工作和无能气馁的感觉,是不是很不一样?所有这一切都与亲密有关。
无数科学研究和学术文献表明,亲密的人际关系能让我们的心理素质更好、身体更健康、生命更长寿。真诚的了解与关心带来的个人满足感,加上亲密关系带来的各种好处,构成健康、长寿人生的美妙密码。
究竟是什么构筑了亲密关系和更好身心状况之间的桥梁?答案就是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始于哈佛大学,被称为旷日持久、奠基作用的社会科学研究之一。1938年,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利恩特和他的医学研究团队主导并发布了“什么样的人,可能成为人生赢家”的研究课题。研究者以1939-1944年的哈佛二年级男生为对象,持续追踪了他们未来75年人生的各个方面。
格兰特研究团队选择这样一批实验参与者,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极可能运用他们的潜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成年人”。然而,这些孩子并非全部都开始或持续拥有想象中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有一些人沉溺于酒精,一些人承受着儿时经历的心理创伤。但那些工作、生活双丰收的成功者,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高度重视亲密关系。正如乔治·瓦利恩特所言:“是亲密关系的强大能量,预示了这些人在人生各个方面都幸福、圆满。”
如果我们将“幸福一生”分类,其中很重要的一类便是“心理健康”。显而易见,亲密关系对改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帮助。亲密,让你不再被紧张情绪困扰,让你不再为“没人关心我”而失落,让你不再为失败挫败烦心,让你不再为“没人了解我”而生气。突然间,好像每个人都对你友善,自我感觉简直好极了!
亲密,除了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从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来看,还能缓解孤独感。孤独,就像对免疫系统征税,通过慢性压力来剥夺我们的免疫力。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行为医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带头人,莉萨·雅雷马克的研究称:“我们通过持续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发现,越孤独的人越容易产生各种身体炎症。而那些善于交际的人更易得到积极、正面的结果。”
不必诧异,在很多方面,孤独和压力对身体的影响都极为相似。孤独,也能让你“压力山大”。你思索“当我需要帮助,该打电话给谁”时,压力就产生了。因此,积极创造亲密关系可以得到和纾解压力一样的效果,也会带来解脱感,让你真正相信他人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
亲密关系使人们幸福感增加、紧张感减少,这就是长寿的秘诀。2010年,美国心理学专家朱丽安娜·霍伦斯和蒂莫西·史密斯发现并证实:“社会关系对个人死亡率的影响,几乎与抽烟、酗酒等传统因素的影响程度一样,甚至远超缺乏锻炼、肥胖等因素。”可见,人际关系的好坏,已经成为能否开启长寿大门的关键钥匙。
你可能有一份好工作,小有成就,过得还不错,但孤独感还是一次次袭来。也许,你已经渐渐学会无视被人误解、被人忽略的感觉,并让生活、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更美好了。幸运的是,从本书中,你将会学到更多方法,未来的你再也不需要面对这些孤独感,再也不需要无视被人误解、被人忽视的感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