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2605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书,梁小民所谈所写的经济学并不枯燥、深奥。寓言、武侠、历史、当代段子,都被他信手拈来,以经济学视角诠释得妙趣横生。他将高深的经济学转化为人人都能读懂的大众经济学,真正意义上担负起了读书人的文化责任,让经济学能够服务于大众生活,使更多的人拥有经济思维,理性面对生活中的经济“陷阱”。
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不能居庙堂之高,只有从学术的象牙塔走出来,为普通人所熟知,才能真正为现实生活服务。
本书由梁小民经济散文中*有趣、幽默、深刻、通俗的部分精选而成,结合文学、历史、新闻、生活等多个方面探讨经济学问题,如抚养子女的成本、信子裙和大岛茂风衣在市场上的不同反响、厨师为何不做家务、贪官能不能幸福等。生动有趣的经济学故事,打破了经济学教科书式的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打破壁垒,与经济学轻松对话。
经济学家总把经济学解释为“经邦济世”之学,似乎学了经济学就可以造福苍生。历史上和现实中也有经济学家以救世主自居,似乎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其实,经济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它不是教人发财致富、经邦治国的,而是教人正确对待人生的。把经济学作为生活哲学,才能看出那些技术分析工具背后的深刻哲思。
目 录
课 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态度
幸福的基础是财富_2
幸福不仅来自GDP_5
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_8
美丽是个综合指标_11
经济学助人幸福一生_14
能力强才能上名校_17
致富不能只靠勤劳_20
为什么非当行业老大_23
不为沉没成本后悔_26
外面的女人很精彩_29
如何判断女士的年龄_32
道德以人性为基础_35
财富与品德齐飞_38
圈子内的有限信任_41
金牌是玩儿出来的_45
竞争才能出精英_48
做大胆言利的企业家_51
信心来自未来预期_54
第二课 回到常识话经济
别求实用好不好_58
人人懂点经济学_61
微观与宏观分而不离_64
认识货币不容易_67
揭开货币的面纱_70
人民币不贬值的影响_73
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_76
生活化的经济指标_79
工资决定与宏观经济_83
失业统计与国际接轨_86
学校的规模收益递减_89
高校不必成本核算_92
经济学家不预测股市_95
经济预测不是算卦_98
物价水平与总需求_101
物价水平与总供给_104
第三课 钱包里翻出经济学
输得起才进股市_108
刺激投资的关键_112
隐私可以赚钱_115
有钱了就投资艺术品_118
如何投资才有利_121
“下海”是否明智_124
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_127
消费与节约型经济_130
客源不足的成本讨论_133
汽油该涨价了_136
粮油涨价的背后_139
该提价时就提价_142
中美消费倾向比较_144
消费物价指数的缺陷_147
谁在炫耀性消费_150
中国人过洋节_153
汽车降价未必是好事_156
买空卖空求稳定_158
价格大战面面观_161
商品由短缺到过剩_164
先进未必是好的_167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_170
创新让市场由冷转热_173
是是非非话微软_176
垄断者也做广告_178
定价需要头脑灵活_181
双赢的汽车保险_184
第四课 经世济民改变生活
呼唤纯企业家_188
民企的英雄时代_192
王永庆的成功之路_195
税收落在谁身上_198
李达昌何以当博导_201
谁来保护国有资产_204
走出山西“煤经济”_206
铲除霸王条款_209
公厕不宜拍卖_211
民航价格何必听证_213
收费是有效手段_215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_217
农产品保护价的利弊_220
政府需要有进有退_223
福利国家的困境_226
稳定压倒一切_229
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_232
激励比惩罚更有效_235
激起致富之心_238
企业的扶贫之路_241
失业保障事与愿违_244
高等教育不是扶贫工程_247
幸福的基础是财富_2
幸福不仅来自GDP_5
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_8
美丽是个综合指标_11
经济学助人幸福一生_14
能力强才能上名校_17
致富不能只靠勤劳_20
为什么非当行业老大_23
不为沉没成本后悔_26
外面的女人很精彩_29
如何判断女士的年龄_32
道德以人性为基础_35
财富与品德齐飞_38
圈子内的有限信任_41
金牌是玩儿出来的_45
竞争才能出精英_48
做大胆言利的企业家_51
信心来自未来预期_54
第二课 回到常识话经济
别求实用好不好_58
人人懂点经济学_61
微观与宏观分而不离_64
认识货币不容易_67
揭开货币的面纱_70
人民币不贬值的影响_73
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_76
生活化的经济指标_79
工资决定与宏观经济_83
失业统计与国际接轨_86
学校的规模收益递减_89
高校不必成本核算_92
经济学家不预测股市_95
经济预测不是算卦_98
物价水平与总需求_101
物价水平与总供给_104
第三课 钱包里翻出经济学
输得起才进股市_108
刺激投资的关键_112
隐私可以赚钱_115
有钱了就投资艺术品_118
如何投资才有利_121
“下海”是否明智_124
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_127
消费与节约型经济_130
客源不足的成本讨论_133
汽油该涨价了_136
粮油涨价的背后_139
该提价时就提价_142
中美消费倾向比较_144
消费物价指数的缺陷_147
谁在炫耀性消费_150
中国人过洋节_153
汽车降价未必是好事_156
买空卖空求稳定_158
价格大战面面观_161
商品由短缺到过剩_164
先进未必是好的_167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_170
创新让市场由冷转热_173
是是非非话微软_176
垄断者也做广告_178
定价需要头脑灵活_181
双赢的汽车保险_184
第四课 经世济民改变生活
呼唤纯企业家_188
民企的英雄时代_192
王永庆的成功之路_195
税收落在谁身上_198
李达昌何以当博导_201
谁来保护国有资产_204
走出山西“煤经济”_206
铲除霸王条款_209
公厕不宜拍卖_211
民航价格何必听证_213
收费是有效手段_215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_217
农产品保护价的利弊_220
政府需要有进有退_223
福利国家的困境_226
稳定压倒一切_229
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_232
激励比惩罚更有效_235
激起致富之心_238
企业的扶贫之路_241
失业保障事与愿违_244
高等教育不是扶贫工程_247
在线试读
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
经济学家经常为信息不对称担忧。这绝非杞人忧天。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腐败;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引起了机会主义行为;劳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使雇主和求职者双受其害;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诚信丧失的根源之一;等等。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成为经济学的热门话题,对此做过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这世界是不完美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信息不对称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事人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每一方的信息都分为双方皆知或容易得到的公开信息,以及只有各方自己知道、对方只有花高代价才能获得,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的私人信息。当双方只知道对方的公开信息,不完全知道私人信息时,就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这引起了道德风险,并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逆向选择。以上的种种现象都是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
经济学家设计了各种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一来在许多情况下,获得对方私人信息代价太高,不值得。二来各方私人信息是动态的,总在变,难以预测。
不过,信息不对称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如果政府的什么信息公众全知道,连国防机密也成公开信息,岂不妨害国家安全?如果夫妻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各自连一点隐私都没有,生活能幸福吗?糊里糊涂的爱,我想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爱,真的清醒了,什么都明白了,爱就没了。这正是许多婚姻成为爱情坟墓的原因。结婚了,双方神秘的私人信息公开了,爱就不存在了。其实你仔细想想,许多情况都是信息太对称,这世界也就变得无趣了。在信息化的今天,还是给各方留点私人空间好。在奥威尔写的《1984》中,每个人都没有一点隐私,在“老大哥”的监督下生活、思考,让人好害怕啊!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残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正常的。这种不完美也正是一种美,这种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知道得太多,反而没有幸福感。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信息完全对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信息不对称好得不得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要努力获得对方更多信息。例如,政府的行为要尽可能公开化;在劳动市场上找工作还要了解企业的情况;委托人寻找代理人要进行多方面考察;买辆二手车还要请专家鉴定一下;婚姻也不能一见钟情,三天就结婚;等等,只要我们收集对方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为此而放弃的时间、精力的机会成本)小于所获得的利益(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就是理性的,或者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寻找更多信息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小于由此增加的利益(边际利益),寻找更多信息就是理性的。否则就是非理性的。
我们说的不必去追求完全对称的信息就是以成本和利益的比较为标准的。你花费精力去破译国家机密信息库,利益只是满足好奇心,而代价是犯罪入狱。你雇私人侦探去寻找丈夫(或妻子)的隐私,结果破坏了一个好婚姻。如此岂非愚蠢至极?
人们经常说经济学追求化,其实那仅仅是一个理想。理想的东西是在现实世界之上的,把经济学的目标确定为化是一种天大的误解,经济学只追求次优化和较完美。这正是不要总想达到信息完全对称的原因。懂得了经济学的这种真谛,你才能真正幸福。
经济学家经常为信息不对称担忧。这绝非杞人忧天。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腐败;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引起了机会主义行为;劳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使雇主和求职者双受其害;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诚信丧失的根源之一;等等。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成为经济学的热门话题,对此做过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这世界是不完美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信息不对称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事人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每一方的信息都分为双方皆知或容易得到的公开信息,以及只有各方自己知道、对方只有花高代价才能获得,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的私人信息。当双方只知道对方的公开信息,不完全知道私人信息时,就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这引起了道德风险,并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逆向选择。以上的种种现象都是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
经济学家设计了各种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一来在许多情况下,获得对方私人信息代价太高,不值得。二来各方私人信息是动态的,总在变,难以预测。
不过,信息不对称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如果政府的什么信息公众全知道,连国防机密也成公开信息,岂不妨害国家安全?如果夫妻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各自连一点隐私都没有,生活能幸福吗?糊里糊涂的爱,我想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爱,真的清醒了,什么都明白了,爱就没了。这正是许多婚姻成为爱情坟墓的原因。结婚了,双方神秘的私人信息公开了,爱就不存在了。其实你仔细想想,许多情况都是信息太对称,这世界也就变得无趣了。在信息化的今天,还是给各方留点私人空间好。在奥威尔写的《1984》中,每个人都没有一点隐私,在“老大哥”的监督下生活、思考,让人好害怕啊!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残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正常的。这种不完美也正是一种美,这种信息不对称未必不是福。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知道得太多,反而没有幸福感。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信息完全对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信息不对称好得不得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要努力获得对方更多信息。例如,政府的行为要尽可能公开化;在劳动市场上找工作还要了解企业的情况;委托人寻找代理人要进行多方面考察;买辆二手车还要请专家鉴定一下;婚姻也不能一见钟情,三天就结婚;等等,只要我们收集对方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为此而放弃的时间、精力的机会成本)小于所获得的利益(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就是理性的,或者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寻找更多信息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小于由此增加的利益(边际利益),寻找更多信息就是理性的。否则就是非理性的。
我们说的不必去追求完全对称的信息就是以成本和利益的比较为标准的。你花费精力去破译国家机密信息库,利益只是满足好奇心,而代价是犯罪入狱。你雇私人侦探去寻找丈夫(或妻子)的隐私,结果破坏了一个好婚姻。如此岂非愚蠢至极?
人们经常说经济学追求化,其实那仅仅是一个理想。理想的东西是在现实世界之上的,把经济学的目标确定为化是一种天大的误解,经济学只追求次优化和较完美。这正是不要总想达到信息完全对称的原因。懂得了经济学的这种真谛,你才能真正幸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