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92843
钟爱一生的诗词华章 穿越千年的灵魂交响
百转千回的侠骨柔肠 慷慨激越的家国情怀
用年轻的视角解读古老的情怀,用时代的新声吟咏传世的经典
发散式的注解 由此及彼 收获更多知识
散文化的演绎 设身处地 再现诗情画境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本书收录了贺铸、秦观等宋代著名词人的代表作品,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涉及的典故作了简要的注释,于每首词之后加上赏析,以便读者阅读和欣赏。
贺 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天香(烟络横林)
芳心苦(杨柳回塘)
石州引(薄雨初寒)
子夜歌(三更月)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琴调相思引(终日怀归翻送客)
秦 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千秋岁(水边沙外)
踏莎行(雾失楼台)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满庭芳(红蓼花繁)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冯延巳
长命女(春日宴)
谒金门(风乍起)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
韦 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思帝乡(春日游)
女冠子(昨夜夜半)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姜 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踏莎行(燕燕轻盈)
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鹧鸪天(巷陌风光纵赏时)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极)
周邦彦
少年游(并刀如水)
锁阳台(山崦笼春)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满庭芳(风老莺雏)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过秦楼(水浴清蟾)
花犯(粉墙低)
瑞龙吟(章台路)
解连环(怨怀无托)
氐州(波落寒汀)
庆春宫(云接平冈)
浪淘沙慢(晓阴重)
晏幾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六幺令(绿阴春尽)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清平乐(留人不住)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更漏子(玉炉香)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梦江南(梳洗罢)
梦江南(千万恨)
清平乐(上阳春晚)
清平乐(洛阳愁绝)
欧阳修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鹊踏枝(一曲尊前开画扇)
鹧鸪天(学画宫眉细细长)
菩萨蛮
彩舟载得离愁①动,无端②更借樵风③送。波渺④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⑤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题 解
《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这是一首描写离愁别恨的经典词,贺铸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这首词正写于这种人生的离愁时刻。
注 释
①彩舟载愁:指南浦分别一片哀愁,彩舟缓缓地离开了码头而渐渐远去,人们的哀愁愈加凝重,以致彩舟上载满了离愁而不堪重负,无法疾驶。后人李清照《武陵春》中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此词义相近。彩舟:装饰华丽的船,此处指行人乘坐之舟。
②无端:无缘无故。
③樵风:《会稽记》记载:“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尝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若耶溪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后世也称“郑公风”为“樵风”,并代指顺风。
④波渺:烟波茫茫。
⑤可奈:即无奈,无可奈何。
赏 析
世人谓贺铸是善写愁的词家,一种愁思在其笔下有千万种变化。《青玉案》中著名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联珠博喻,上天入地,写尽愁思仍嫌不足。在《怨三三》中愁是无边无际的——“愁随芳草,绿满江南”;在《河传》中愁是绵长不断的——“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在《九回肠》中愁是形色兼具的——“小华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而在这首《菩萨蛮》中,愁是有重量的——“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在其流离的一生中,贺铸有过太多次别离的经历,这首词中的别离对象我们今天已无法考证,可知的是词人曾在江边写下他沉重的离愁。在词人看来,渐渐远去的彩舟上承载的已经不再是离人,而是即将分别的两人心中满满的离愁。而这离愁别绪如此沉重,让词人不禁惊奇于这一叶扁舟竟然可以承载得了,并且能够缓缓航行。赋予离愁重量和体积,将不可感知的离愁置于真实可感的行舟之上。这样的巧思和敏感大概只柔肠千转通灵犀的贺梅子才有。难怪王灼谓其“语意精新,用心甚苦”
。但越是用心越知其苦,词人将自己的离愁置于离人的行舟之上,就必然心随舟动,不受自身所控制了。正如词中所述,此时行舟被一阵无缘无故的顺风吹得瞬时远去,只留给词人一弯残阳和茫茫烟波。词人独自一人望眼欲穿,“销魂不自持”。
如果这首词的上阕是写送别之苦,那么词的下阕则道相思之苦。自从你被那一叶扁舟带走之后,再美好的夜晚也无人与我共度了,我独自躺在我们昔日饮茶谈笑的窗下,可以安慰我的只有入眠后那些关于你的梦境。有人希望离人入梦,因为可以让失去的东西短暂地回归,以安慰自己的痛苦。相传杨贵妃死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玄宗苦于相思,不惜“上穷碧落下黄泉”,遍寻方士道人,只是为了梦中的一次相见而已。为了这仅仅一个梦,临邛道士不惜编出了“忽闻海上有仙山”之说,只愿玉成玄宗“七月七日长生殿”之会,且不论这仙山有多少神话色彩,这长生殿有多虚无,一切的一切,都被白乐天用一句“能以精诚致魂魄”解释了。唐玄宗以痛苦和悔恨的精诚相思之心上天入地,只愿求梦中一夕之会。但贺梅子偏偏不要。因为即使梦中相见了,“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一旦醒来,岂不是又要经历一次新的别离!玄宗只想到梦中相会之欢,但贺梅子想到了欢会之后还要经历又一次的别离之痛。相思之情,孰深孰浅,一目了然。
对于这样无法割舍的相会,也许梦中的词人只愿长睡不愿醒,但人终归是要醒来的,即使尊贵如唐玄宗,也有他的无奈,更何况是常人布衣。所以,如今的人们仍像千年前的贺梅子一样,既经历着现实中的别离,也经历着梦醒后新的别离。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方才更懂得珍惜——正是因为懂得失去之苦,方能懂得感激那人正在眼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