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5215丛书名: 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通过对近几年中央遴选和地方省直、市直遴选考试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精心编写而成。与2018版相比,新版每篇新增“思维导图”版块,帮助考生总体把握本篇框架。对于重难点知识,书中配备了视频讲解,只需轻松扫一扫,即可畅享名师伴学。 此外,在目录之后,新增的“考点微课视频索引”和“综合基础知识点索引”版块,助力考生快速查找所需知识点。本书正文配备经典例题、每篇后配备练习题,帮助考生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全书包含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历史与国情国力,公文,重要会议及政策等七篇内容,并对相应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如政治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丰富;经济部分,新增了区域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法律部分,新增了监察法、电子商务法等,更新了刑事诉讼法、公务员法、个人所得税法等;管理部分,根据 2018 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相应更新;科学技术部分,根据*的前沿科技及我国航空航天发展成果,新增区块链、“风云”“高分”系列卫星等; 重要会议及政策部分, 囊括了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 年)》等会议及文件的核心内容。
目 录
考点微课视频索引
综合基础知识点索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概述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改革开放
第六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第七节“一国两制”构想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历史地位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二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四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第五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六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七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八节建设美丽中国
第九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练习题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经济体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第四节收入分配
第三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及货币政策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四章国际经济
第一节开放经济
第二节国际贸易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四节世界经济组织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节我国自贸区建设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
练习题
第一章理论法学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修订、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
第三章部门法
第一节监察法
第二节行政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民法
第五节商法与经济法
第六节诉讼法
第七节社会法
第八节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四章新法速递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节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三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第四节电子商务法
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一节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政府职能
第三节行政组织
第四节行政法治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
第六节行政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政策制定
第三节政策执行
第四节政策评价
第四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本质
第二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第三节领导体制
第四节领导决策
第五节领导用人
第六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练习题
第一章科学技术
第一节科学常识
第二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第二章历史
第一节中国历史
第二节中共党史
第三章国情国力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
第二节人口、行政区划、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综合国力
练习题
第一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公文处理
第二章机关常用公文
第一节法定公文主要文种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节事务公文主要文种及其写作方法
练习题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第二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第三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
第四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点)
第五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点)
第六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点)
第七节《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点)
第八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点)
练习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综合基础知识点索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概述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改革开放
第六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第七节“一国两制”构想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历史地位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二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四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第五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六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七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八节建设美丽中国
第九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练习题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经济体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第四节收入分配
第三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调控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及货币政策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四章国际经济
第一节开放经济
第二节国际贸易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四节世界经济组织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节我国自贸区建设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
练习题
第一章理论法学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的修订、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
第三章部门法
第一节监察法
第二节行政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民法
第五节商法与经济法
第六节诉讼法
第七节社会法
第八节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四章新法速递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节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三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第四节电子商务法
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行政管理
第一节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政府职能
第三节行政组织
第四节行政法治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
第六节行政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政策制定
第三节政策执行
第四节政策评价
第四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本质
第二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第三节领导体制
第四节领导决策
第五节领导用人
第六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练习题
第一章科学技术
第一节科学常识
第二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第二章历史
第一节中国历史
第二节中共党史
第三章国情国力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
第二节人口、行政区划、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生态环境状况
第四节综合国力
练习题
第一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公文处理
第二章机关常用公文
第一节法定公文主要文种及其写作方法
第二节事务公文主要文种及其写作方法
练习题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第二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第三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
第四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点)
第五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点)
第六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点)
第七节《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点)
第八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点)
练习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必须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区分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为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即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这一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虽然具有意识的机能,但是其本身并不能凭空产生出意识来。只有当客观事物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人脑中来,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以后,才会产生意识。由此可见,意识是以人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结果。
(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的所有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但无论哪一种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外部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情感是对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则是对人与自身行动之间关系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2.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
二是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
三是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四是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与物质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分化。另一方面,意识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和改造。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的接触点,正是在意识与物质相互接触的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的内容才转变为意识的内容。不仅如此,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地改变物质世界,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引起物质世界的改变,产生出物质世界中本来没有的物质结构和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必须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区分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为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即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这一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虽然具有意识的机能,但是其本身并不能凭空产生出意识来。只有当客观事物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人脑中来,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以后,才会产生意识。由此可见,意识是以人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结果。
(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的所有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但无论哪一种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外部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情感是对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则是对人与自身行动之间关系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2.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
二是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
三是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四是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与物质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分化。另一方面,意识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和改造。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的接触点,正是在意识与物质相互接触的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的内容才转变为意识的内容。不仅如此,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地改变物质世界,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引起物质世界的改变,产生出物质世界中本来没有的物质结构和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