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31749
1. 全景构建中华英雄史。千年英雄史,通俗新演义。
2.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身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 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符号式引领中国通俗历史风潮。
3. 从秦汉到辛亥革命,完整收录梅毅历史大散文系列,集十年精华之大成!
4. 以演义笔法说正史,“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鲜活诙谐,独辟蹊径。
5. 李国文、蒋子龙、高洪波、阎连科、沈渭滨、王学泰、雷颐、张鸣、杨念群、钱文忠、雷达、白烨、肖复兴、叶延滨、刘鸿儒、朱伟一、曹可凡等各界17位名家激赏推崇。
6. 全新插图 历史年表,精美装帧,雅致典藏。
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兹伊始,书同文,车同轨,中国*次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统一。
秦帝国的这次一统天下,短暂而辉煌。始皇帝沙丘暴崩,赵高立谋,李斯私心,二世胡亥登基。未几,嬴政陵墓之内尸骨未寒,戍卒叫,函谷举,咸阳火光,可怜焦土!秦朝,曾经席卷海内的伟大帝国,竟然一夕覆灭!西楚霸王项羽刚猛无俦,终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刘邦持三尺剑,以平民而为帝王,开天辟地。汉朝与匈奴百年战争,此消彼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至今荡气回肠……
强秦盛汉,横亘四百余载。艰难苦恨繁双鬓,这些伟帝英君、王侯将相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开拓历史,秦汉先民胼手胝足,不断地汰陈除旧,消融野蛮与暴戾,*终,在千万里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次又一次让铁与火归于沉寂。
001 - 导读 秦汉并六合 龙飞何雄哉
001 - 兴也勃焉亡也忽
秦帝国的灭亡
059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楚汉战争论英雄
157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百年战争:汉朝与匈奴
244 -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汉宣帝和他的时代
298 - 香气氤氲的年代
汉成帝和赵氏姐妹
337 - 真书生竟做假皇帝
王莽的悲剧
426 - 天下神器非力争
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
530 - 壮士雄歌出塞频
班超西域立奇功
560 -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东汉大将军梁冀一族的盛赫与凋零
585 - 秦汉史大事记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6年 11月 30日,我作为中国作协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话语入心,感受颇深!
联想到我本人的创作,从 2003年到 2015年,12年时间,正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找回中华民族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在中国最物质的南方城市深圳,我坐着冷板凳,独立完成了 10卷本、500多万字的《帝国真史》系列丛书。
抚今追昔,纵观历史,如今,我静下心来,俯首思之,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历史上有无数英雄的民族!
回望中国历史数千年进程,特别是朝代更迭的那些铁血岁月,英雄鹰扬,豪杰虎跳,确确实实让后人无限神往!在每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伟大时代中,各类英雄横空出世,他们之间的纠葛、交结、争斗,无不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荡溢着历史的波谲云诡,迸发出惊人的感动力!即使在今天,无数中华历史英雄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肝肠寸断的瞬间,那些汗与泪倾泻而成的故事,依旧晶
莹闪耀
……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时代,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可以治疗拜金主义的“软骨症”,可以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可以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的遭遇中感同身受的同时,细细咀嚼诗性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高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
我在“以人为本”“以人带史”的独特历史讲述中,总会给大家展示历史洪流中那些血肉英雄的一生传奇。大哉英雄,他们离奇跌宕的命运和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恩义散场,连我这样冷静的写作者都每每为之流泪动容。我希望能够以客观的、现场感的讲述,消除流水账式干巴巴教科书的平铺直叙,一改宫廷史书荒诞不经的星宿下凡式的神化,一改旧时代民间叙事中英雄故事天命巧合的际遇铺陈,泯除昔日怪力乱神的“超现实”力量冲突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重力突破传统中国通史写作那种老旧的格套,从崭新的、完全的、人性义理的角度,去描写、描摹历史中的“人”在乱世之中生存挣扎所遇到的矛盾、痛苦,从而进一步展示出那些伟大时代伟大英雄的反省、发愤、坚忍,展现乱世之中人性的恢宏壮美和平凡生命力的顽强不屈。
在两千多年中华帝国历史的宏大画幅中,我们面对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有时候,确实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波澜壮阔之间,我总会发现那些欢乐或悲伤英雄身上的熠熠闪光,他们高尚的友情、撼天动地的义气、深沉的亲情,以及奋不顾身的勇气
——所有这些,无不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出我们国人一直以来崇尚的价值观,体现出我们最原始、传统的道德。他们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侠义勇武,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无不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相契合,故而历久弥新!
以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纵轴、横轴构建传奇化的个人经历,确实非常不容易。为此,如同入群山寻宝,我只能对史料细细爬梳,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仔细挖掘,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还原历史,润饰附会,撷取那些细微、深刻而又不经意处的细节,继而细细雕琢,默默推想,最终来张扬我们心目中的历史英雄楷模,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挖掘出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复杂而伟大的人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在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力避当下坊间最流行的群氓庸俗搞笑史观,扬沙弃砾,以历史守护者的角度,切入中华大历史活生生的血肉肌体之中,从中发现每个伟大时代各路英雄的英伟、自我突破,甚至是狂狷的人格状态,探究辉煌乱世大时代中作为个体的“英雄”的挣扎过程。
看啊,这些人,有血有泪,有悲伤有欢乐,有飞扬有落魄。看啊,这些历史长河中伟大英雄们短暂而辉煌、悲伤的人生历程,真实而丰沛的情感。今天的人们,肯定能够在谛听和仰视中,深刻感受我们伟大历史嬗变无常的命运,沉浸于历史戏剧性的快感中,体悟那些英雄在困境中的抉择和成长。
在我们为泪水所溅湿的笑声中,在惊回首的历史探望中,那些具有冰山大漠魂魄的英雄雕像,在中华民族雄浑壮美的历史背景映衬下,会越来越清晰而丰满!
2017年 8月 6日于深圳
梅毅在评骘论定某段历史事实、审知识鉴某个历史人物时,与时下某些史学家、某些文学家,刻意要将历史写成某种样子,以达到取悦谁,讨好谁,达到获取更大利益的个人目的,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他宁愿坐冷板凳,啃硬骨头,溯本追源,寻出真情,回顾返视,以求真知。有什么说什么,秉持史学家的直笔;有多少说多少,体现文学家的良知,这是难能可贵的治学精神。
——李国文
著名作家
梅毅英美文学专业出身,毕业后即入金融界工作,浸淫资本市场二十余载,风华正茂之年,信笔游缰,以“赫连勃勃大王”名头驰骋互联网,大哉壮哉!吾尝细谈其历史小说《南北英雄志》*部《驺虞幡》,英伟雄健,如此笔力如此才,“茅盾文学奖”,不亦易乎!
——蒋子龙
著名作家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高洪波
著名作家
从文学的角度讲,梅毅的作品对我*的印象和*主要的启发,就是他跨文体的写作。其实梅毅的作品既不是散文也不是随笔,它们包罗万象,什么都有。梅毅写作自由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21世纪的时候,我们说要以自己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读了梅毅的作品,我有一个新想法,就是面对21世纪各种“主义”不断的产生,我们的文学*重要的一点应该把二者综合起来,就是以自己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阎连科
著名作家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沈渭滨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
梅毅没有像过去历史学家那样,只要不利的资料,都否定。梅毅的书附的史料也很多,包括一些当时人的记载,包括内部文件,还包括一些外国人的记载,给我们开阔了眼界,为我们理解某一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评价平台。
——王学泰
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员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把史学界的成果大众化了。从前教条主义的教育,对梅毅来说没有形成一个框架,没有形成一个偏见。他的书里面的很多东西,虽然是近代史学界已经研究过的,已经谈得很多了,但是他的突出意义在于把它大众化。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梅毅虽然写得很通俗,有点像小说,但是一看就知道他是下狠工夫看过史料的,跟那些网络上完全演绎、完全口语化、变成现代化的历史叙述、根据一点东西进行演绎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梅毅很注意那种历史细微的细节,你一看就感觉挺有趣的,实际上史料都有,但是过去没有人揭示这个。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梅毅的书比较可贵的地方在于,在整个的叙事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成败得失,是在历史的叙述中一环环展现出来,没有马上就进入一种历史判断。……按照历史情景的本身来展现双方的对垒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可以说是相对平实地去展示历史。这样出来的效果,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像梅先生这一批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可能更了解现代人在想什么。梅先生“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这种生活状态,这么一种冲突,在一个写作人身上体现出来,经过微妙的递嬗后,又去影响他们的文字,而这种文字,以其独特的韵味来影响现代人的心志。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梅毅高产,又有见解,而且能辩证地看时代、文学的发展,这一点非常的棒。*近这些年,我们国内关于历史方面非常地“热”,电视热播、网络热聊、影院热映、图书热销。而他2003年底就已经开始写中国大历史,可见他极富预见性。
——雷达
著名评论家
梅毅的历史写作,基本上还是正史的写法,同时有天马行空的很多杂史、野史的感觉,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梅毅的大手笔,是他能在写事件时突出人物,以点带面,这种写法是他的首创。梅毅与众不同的历史写作,还在于他能用现代意识回顾以前的历史,他从人性角度细腻观察历史。
——白烨
著名评论家
根据司马迁记载,在青少年时代,项羽就表现不同凡响:
(项)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项)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青少年时代的项羽,看似对一般武功没有耐心和毅力,实则胸怀大志,从小就有领袖气质。后来,由于叔叔项梁杀人避祸,爷俩就躲到了吴中地区
——那里有昔日楚国旧部族的庇护,可以暂时避开秦国严苛细密的法网。秦朝时的吴中,指现在苏州一带,原为吴国中心地带。秦灭楚国之后,隶属于会稽郡。古代的吴中地区,民风彪悍,人民性格坚忍。
项氏叔侄,既是人杰,又有贵族血统,自然在当地得到吴中地方长老豪族的拥护和爱戴。古人所重,无非是丧事和祭祖。由于项梁非常有人望,他就常常被地方豪杰推举主持这样的事情。本来就胸怀大志,项梁积极组织,稳妥行事。几年下来,在得到众人拥戴的同时,项梁也暗地里为自己日后的起事构筑了吴中地区的组织班底和行事法则,随时准备乘势而起。
秦始皇巡幸会稽郡在江口举办大型的渡江仪式。秦军千乘万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大耀军威和君威,借此震慑楚人。遥望如此威赫的皇帝出行阵仗,项羽在人群中朗言大声:“彼可取而代之!”
听侄子如此说,饶是项梁胆大,当时也差点吓尿裤子。他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这事儿哪能如此公开大言,会让吾项氏宗族遭受族诛啊
……”
项羽依旧豪气万丈,丝毫不畏惧。由此,项梁心中更是有数,深知自己这位侄子不同凡响,日后肯定能乘云而上,建立非凡功勋。当时的项羽,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仅身长八尺,而且力大无穷,
人物。
项羽看到始皇帝仪仗队,发出一声“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差不多同时期,一个沛县亭长,近五十岁的半老头子刘邦,在咸阳出公差,看到始皇帝出行的威武队伍,也发出一句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感慨,似乎都挺胸怀大志。但仔细琢磨,大不相同——项羽之言,透露出的是具有贵族气息的、睥睨一切的英雄豪气;而刘邦之叹,其实就是当时寻常一位天命之年的老头儿的羡慕而已。
由于黑道白道皆通,项梁在吴中地区的名气越来越大。因此,他不仅仅和当地豪族长老相交甚欢,就连秦朝的会稽郡守殷通,也不得不高看他一眼,时常邀他入府,请他摆平当地的大事儿小事儿(殷通当时的官名就叫“会稽守”,到汉景帝时代,郡守才称为“太守”)。
秦帝国时期的会稽郡,辖区不小,大概是春秋时代吴、越两国旧疆,也就是今天浙江及江苏南部之地,人口约百万人,几乎就是当时秦帝国的东南半壁。
而会稽郡守殷通,基本就是这个辽阔疆域的一把手。由于秦帝国实行的是郡县制,郡守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为朝廷征收租税、派遣劳役,实际上权轻责重。而秦法严酷,对黔首百姓严,对官员也严,随便哪个工作有闪失,咸阳一道谕旨,殷通随时都可能被抓入狱。正因如此,殷通必须和项梁这样的“地头蛇”处好关系,才能最有效地推动政令实施,上可以对朝廷有交代,下可以避免政令难行情况的出现。
而郡守殷通对项梁的尊重和依赖,反过来也更让项梁在地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项梁在吴中地区的声望甚至要超过殷通。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风起云涌。自北而南,很快就蔓延到吴中地区了。民乱四起,秦帝国岌岌可危。胆战心惊之余,身为会稽郡他一方面想提前表示自己要独立,一方面也是想探探当地豪杰的口风。他叫来项梁,对这位好汉说出自己掏心窝子的话:“天要亡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也想发兵响应陈胜,所以,我很想委任您和桓楚为大将
……”
说完这些话,殷通眼巴巴望着项梁。
这时的殷通,很难说他不想起义。眼见天下已经大乱,指望秦国军队及时开拔到会稽平乱,肯定不可能了。作为秦帝国老吏,或许他确实要先下手为强。
而殷通对项梁所说的桓楚,是当时秦朝通缉的一个吴中要犯。搬出桓楚,一方面表明自己的立场,一方面他也想在起事后有一位能够制约项梁的当地豪杰。
项梁何等人也,眼珠一转,马上洞悉殷通心思。心内如明镜,话却不能明白讲。项梁毕恭毕敬,马上对殷通说:
“桓楚一直在大泽中东躲西藏,天涯亡命,别人都不知道他确切的藏身之地。还好,我侄子项羽和他关系好,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桓楚藏身的详细地点,我出去问问他,然后向您汇报。”
殷通当然不疑有诈,立刻颔首。危急时刻,项梁心急火燎,马上跑到郡守府外,和站在当地更心急
火燎的侄子项羽耳语一番。如此这般,一顿吩咐,项羽握剑在手,点头允诺。不大工夫,项梁急匆匆回到议事厅,对殷通说:“我把项羽找来了,
您派人唤他入厅,直接交代他,让他马上召桓楚入城听命吧
……”殷通很高兴,这项氏叔侄,办事能力真是太强了。端坐片刻,他
发令,让手下从人马上请项羽入厅受命。项羽大踏步入内,殷通立刻起身,笑脸相迎。当然,项羽这一路小跑,不是我们现在电视剧中张牙舞爪地举剑狂视率很低的历史电视剧《孔子》,我们就能够体会古人行走坐卧的神韵。
不料想,快速入门的项羽,进来后不是跪地行礼,而是出人意料地趋前一大步,拔出腰中宝剑,朝着郡守脑袋横向一挥。殷通根本来不及有任何反应,随着白光一闪,血糊糊人头,顿时落在地上
……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项)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项梁手持殷通滴血的人头,身配象征权力的印绶,洋洋而出;殷通手下从人众多,事出仓促,惊扰狂跑。纷扰之际,项羽虎入羊群、宰杀犬羊般又弄死将近百人,终于使得郡守府内众多文武畏惧匍匐,再无一个人敢出头反抗。
大英雄处乱世,快刀斩乱麻。会稽郡即刻成为项氏叔侄的天下。
有人可能会问,秦朝的郡守殷通,不是已经表明他的态度了吗,有必要杀他起事吗?
很有必要。
殷通毕竟是秦帝国干吏,老奸巨猾。他的反秦,迫于形势而已,私心甚重。当时的项氏叔侄,不过是殷通棋局内两粒棋子而已,即将被召来任用的桓楚,也是棋子一枚。随时随地,殷通都可能翻脸。一旦秦帝国势力转大,殷通很可能就会拿项氏叔侄的人头当作自己重新“归队”的筹码。
此外,殷通再怎么表现,他都是秦国在会稽当地政治统治的符号,是仇恨的目标。项梁、项羽杀掉他,不仅除去后患,而且还能起到巨大的宣示作用,让吴中父老知悉反秦活动正式开始,再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为此,杀殷通乃项氏叔侄正确的选择。杀人服众之后,项梁举重大计。
会稽郡多数官吏,本来就是楚人,绝大多数都和项梁关系不错。眼见天下大乱,项梁叔侄又把郡守殷通都杀了,莫不乐得顺水推舟,无一人持有异议,都赞成反秦独立。
计成之后,吴中豪杰纷纷帮助项梁、项羽出头出面,安抚郡内事宜。
得到众人正式拥戴之后,项梁也体现出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在极短时间内,他选贤任能,在吴中招募了八千子弟兵。这八千江东战士,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旺盛的战斗力。
而后,项梁亲自从当地豪强中挑出人员,分别任命为军中、府中各级将领和官吏,重新搭建起一套崭新的会稽郡领导班子。
其中,有位原籍吴中的地方豪强头目也是项梁好友。他在这次任命中未获提名,非常不快,就当众质问项梁:“您为什么舍我不用,难道有什么私心不成?”
略一沉吟,项梁说:“前些日子,我曾派您主持办理某家的丧事,但您的表现,根本没能力胜任。以小见大,所以我这次不能重用你。
”
一席话,说得对方心服口服,也让吴中父老豪杰人皆叹服,更从中得知了项梁的识人能力和领导能力。从此之后,众人对他更加言听计从。
大事办妥,小事摆平,项梁自任为会稽郡守,并以侄子项羽为副将,集结会稽郡内各种力量,真正加入到反秦的武装斗争中去。
叔侄两个,叔叔项梁在城内负责全盘领导工作。军中掌管大事的,其实就是侄子项羽一个人。这位飒爽英姿的将军,时年才二十四岁,和日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出道时年纪相仿。
史籍上说,项羽“力能扛鼎”,似乎就是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大力士。在真实历史中,项羽文武双全,是秦汉交际那个令人目眩神迷
的伟大时代中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