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50869
编辑推荐
现实与小说更残酷。《真实世界的纸牌屋》,美国政坛角力经典作品中文版独家授权,揭开影响华盛顿政治圈的隐秘力量与规则。美国政界不想被人知道的都在这本书里面,包括希拉里。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名,《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期刊》《美国展望》《金融时报》《纽约客》彭博资讯等力荐。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不容错过。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名,《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期刊》《美国展望》《金融时报》《纽约客》彭博资讯等力荐。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不容错过。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名
揭开影响华盛顿政治圈的隐秘力量与规则
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
蒂姆·拉赛特死了。
整个华盛顿活了。
华盛顿的任何葬礼都是极好的人脉市场,大死小亡,一票难求。有权势的追悼者从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蜂拥下来,分发名片,互相交流。这些葬礼成了关系到权力、资本、媒体和虚荣心的有趣而忙碌的日子……
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真实的华盛顿到底什么样?为什么每个想改变它的人,终会被它改变?《纽约时报周刊》首席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华盛顿,一个现实版的纸牌屋。
这本辛辣喜剧大揭华府之短,令各路官僚尝到切肤之痛。在这本新书里,列伊博维奇犀利尖锐地向我们揭示了展示了影响华盛顿政治圈背后的媒体力量和规则,展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华盛顿,一个人们从来不了解的真实的华盛顿:媒体和说客操纵着华盛顿这座城,每一个见光的消息与见不得光的交易纠缠不清;光荣与梦想的背后,是趋炎附势、虚情假意、尔虞我诈、表里不一,这些在华盛顿上演得淋漓尽致。透过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发现那些现在致力于改变华盛顿潜规则的人,后不知不觉地被华盛顿同化了,包括美国总统。
这本书尚在写作之际,就引起了无数关注。每个人奔走相告且互相打听,嗨,你知道马克有本新书吗?你知道书里面写了谁吗?……每个人都希望马克?列伊博维奇不要在书里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如果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又会大失所望甚至大发雷霆,因为那意味着,在这座城里,你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揭开影响华盛顿政治圈的隐秘力量与规则
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
蒂姆·拉赛特死了。
整个华盛顿活了。
华盛顿的任何葬礼都是极好的人脉市场,大死小亡,一票难求。有权势的追悼者从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蜂拥下来,分发名片,互相交流。这些葬礼成了关系到权力、资本、媒体和虚荣心的有趣而忙碌的日子……
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真实的华盛顿到底什么样?为什么每个想改变它的人,终会被它改变?《纽约时报周刊》首席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华盛顿,一个现实版的纸牌屋。
这本辛辣喜剧大揭华府之短,令各路官僚尝到切肤之痛。在这本新书里,列伊博维奇犀利尖锐地向我们揭示了展示了影响华盛顿政治圈背后的媒体力量和规则,展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华盛顿,一个人们从来不了解的真实的华盛顿:媒体和说客操纵着华盛顿这座城,每一个见光的消息与见不得光的交易纠缠不清;光荣与梦想的背后,是趋炎附势、虚情假意、尔虞我诈、表里不一,这些在华盛顿上演得淋漓尽致。透过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发现那些现在致力于改变华盛顿潜规则的人,后不知不觉地被华盛顿同化了,包括美国总统。
这本书尚在写作之际,就引起了无数关注。每个人奔走相告且互相打听,嗨,你知道马克有本新书吗?你知道书里面写了谁吗?……每个人都希望马克?列伊博维奇不要在书里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如果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又会大失所望甚至大发雷霆,因为那意味着,在这座城里,你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目 录
序
章 天堂候播厅
第二章 阿谀奉承之城
第三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三位参议员
第四章 金钱与权力的扈从
第五章 打入内部
第六章 “感谢你的服务”
第七章 权力的陷阱
第八章 如此运作
第九章 表演艺术
第十章 安静车厢里的混乱
第十一章 总统大选:又是这部电影
第十二章 总统大选:伤心、困惑
第十三章 总统大选:愚蠢的行为、波旁巧克力糖、精彩的废墟
第十四章 后的派对
尾声
致谢
章 天堂候播厅
第二章 阿谀奉承之城
第三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三位参议员
第四章 金钱与权力的扈从
第五章 打入内部
第六章 “感谢你的服务”
第七章 权力的陷阱
第八章 如此运作
第九章 表演艺术
第十章 安静车厢里的混乱
第十一章 总统大选:又是这部电影
第十二章 总统大选:伤心、困惑
第十三章 总统大选:愚蠢的行为、波旁巧克力糖、精彩的废墟
第十四章 后的派对
尾声
致谢
前 言
序(节选)
2008年6月
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蒂姆·拉瑟特死了,但房间里却气氛热络。
很明显,不应该在追思会上表现过头,这很容易让人识破,然而华盛顿大佬的葬礼的确是拉关系的大好时机。来宾肃穆的面容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大约有2 000多名位高权重的幸运来宾在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逡巡。
追思仪式开始前,人们蜂拥至左边的通道,直奔罗伯特·吉布斯。吉布斯是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发言人,虽属平庸之辈,却因选对了老板而前途无量,毕竟奥巴马即将成为民主党的首位非裔总统候选人。如果奥巴马当选,吉布斯应该会成为白宫新闻秘书。吉布斯的父母都是亚拉巴马州的图书管理员,该州白人选民中大约只有10%会在11月份的大选中支持奥巴马,他们是其中的两位。在家乡,人们管吉布斯叫“博比”。他小时候不喜欢阅读,长大后却成了一个侃侃而谈之人,现在更是炙手可热。
无论在机场还是街头,总有人主动向吉布斯索要签名。在人际交往中,这些人总是透过一面“此人对我有何用处”的棱镜审视他人。吉布斯的用处有可能很大。人们在人群中搜寻他,祝贺他的成功,也祝贺他老板的成功。在这种同类聚会的场合,比如今天这个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新闻界对话》(Meet the Press)节目的已故主持人举行的盛大追思会上,人们尤其会注意到吉布斯。
吉布斯旁边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目标是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他是民主党的媒体顾问,颇好干涉他人事务,他为奥巴马赢得民主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提名立下了汗马功劳。阿克塞尔罗德,昵称“阿克塞”,是一位忠实的“罗伯特·肯尼迪派”民主党人,他对奥巴马的崇敬连吉布斯也难以企及。(吉布斯曾说,阿克塞尔罗德是“手持玫瑰花瓣走在奥巴马前面的那个人” 。)看到大家都涌向吉布斯和阿克塞尔罗德,政治新闻网(Politico.com)的一位专栏作家对我说,他们二人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新星,部分原因是,这二人一方面为民主党设计宣传战略,游说他人,另一方面却又声称自己对华盛顿这帮一流智囊人物的游说无动于衷。
乔·斯卡伯勒和米卡·布热津斯基也备受追捧,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到自己的座位。此二人主持的节目《早安,乔》(Morning Joe)很受欢迎,该节目已成为一流智囊人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对这二人赞不绝口。人们不断往二人手里塞名片,希望他们能邀请自己或自己的客户上节目,或者能在节目中提及自己客户的书,哪怕一次也好。米卡日后会这样感叹葬礼上的忙碌:“即便是在华盛顿这种道德水准低的地方,在追思会上这么做也真是太过分了。”但大家都能理解这种场合的重要性,机会来了就应该牢牢抓住。
克林顿夫妇昂首走上左边的通道。大家的头都偏向那边,群体效应发出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了:室内顿时笼罩着特有的华盛顿式的激动,是那种看到超级大人物出现的激动。比尔和希拉里来了,但大家都不太愿意接近他们。他们刚经历了磨难,希拉里在民主党党内竞争中败下阵来,比尔发表了一些关于奥巴马的言论,不仅不符合前总统的身份,甚至还充满种族歧视意味。此时此刻夫妇二人与华盛顿、媒体或民主党的关系都不太好,甚至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好。
道格·班德是克林顿离开白宫后的首席助理,其黑莓手机里保存了一份黑名单,所有在竞选期间批评克林顿夫妇的人都榜上有名,对克林顿阵营而言,这些人“已经死了”。好多他们眼里“已经死了”的人此刻就在肯尼迪中心。克林顿阵营里流传着关于其政敌都要遭报应的笑谈。泰德·肯尼迪1月份对奥巴马的支持非常关键,但现在他被诊断出脑瘤,有生命危险。(肯尼迪支持奥巴马后,他的同事林赛·格雷厄姆曾问肯尼迪自己是否可以继承其参议院办公室,肯尼迪问为什么,格雷厄姆打趣道,“因为克林顿夫妇会要你的命”。几个月后,肯尼迪被查出罹患脑瘤。)约翰·爱德华兹也支持奥巴马,现在他因对垂死的妻子不忠而惹上官司,丑闻正闹得满城风雨。在艾奥瓦州的民主党党内预选中,希拉里排名第三,真是奇耻大辱,这个春季该州就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的蹂躏。
希拉里的寡欲刚毅无人能及,她此刻满脸堆笑,笑容好似黏在脸上的干硬口香糖,她正发出“离我远点儿”的信号。殷勤的全国广播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倒计时》(Countdown)节目制片人全然不顾该信号,径直奔向希拉里,自报家门,恳请希拉里上当晚的节目。
“很高兴见到你。”希拉里对这位殷勤的制片人说,笑容依然挂在脸上,人却走开了。希拉里还赶着参加追思仪式呢!虽然克林顿夫妇都很鄙视这位逝者,不过他们相信(确实是有道理的)逝者也同样鄙视他们夫妇二人。
克林顿夫妇对死亡和疾病还是很宽容的。他们不仅到场了,还履行了应尽之责。他们写了得体的悼词,并用亲切真诚的克林顿招牌方式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他们带着同情的目光来送死者后一程,正如一派黑手党家族也会参加敌对的另一派黑手党教父的葬礼一样。华盛顿的追思会能让不同派系的人聚到一起:克林顿夫妇距离金里奇夫妇只有几步之遥,刚与戴维·舒斯特擦肩而过。舒斯特是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就在不久前,他刚被罚停上节目,因为他把希拉里让女儿切尔西助选比作妓女拉皮条。切尔西曾向超级代表一一致电寻求支持其母希拉里参选。(舒斯特从此销声匿迹。还是那句话:不要招惹克林顿夫妇!)似乎没有专门为克林顿夫妇预留的专座,他们在后面几排找了两个座位,旁边是前任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和现任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许多人还在排队等候吉布斯和阿克塞尔罗德的接见。这时旁边走进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名记者安德烈娅·米切尔及丈夫—保守货币政策的鼓吹者、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作为受追捧的记者之一,安德烈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朋友,但热爱的还是她丈夫。格林斯潘是华盛顿一流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尽管许多人都把目前的经济危机归咎于其自由主义政策,但他仍尽职地挽着安德烈娅的手臂出席华盛顿的各类社交活动。如果把华盛顿比作一幅漫画,每一幅画面的背景中都会有格林斯潘的身影。
距离格林斯潘夫妇几排之外坐着芭芭拉·沃尔特斯,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也是格林斯潘的前女友。格林斯潘刚开始和安德烈娅约会,还是在老布什执政期间,两人一起到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出席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老布什总统在向女王介绍安德烈娅时说:“女王陛下,这是美国秀的记者之一。”然后他掉头对安德烈娅说:“你好,芭芭拉。”对于自己的张冠李戴,第二天,老布什亲自给安德烈娅写了一封道歉信。
2008年6月
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蒂姆·拉瑟特死了,但房间里却气氛热络。
很明显,不应该在追思会上表现过头,这很容易让人识破,然而华盛顿大佬的葬礼的确是拉关系的大好时机。来宾肃穆的面容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大约有2 000多名位高权重的幸运来宾在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逡巡。
追思仪式开始前,人们蜂拥至左边的通道,直奔罗伯特·吉布斯。吉布斯是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发言人,虽属平庸之辈,却因选对了老板而前途无量,毕竟奥巴马即将成为民主党的首位非裔总统候选人。如果奥巴马当选,吉布斯应该会成为白宫新闻秘书。吉布斯的父母都是亚拉巴马州的图书管理员,该州白人选民中大约只有10%会在11月份的大选中支持奥巴马,他们是其中的两位。在家乡,人们管吉布斯叫“博比”。他小时候不喜欢阅读,长大后却成了一个侃侃而谈之人,现在更是炙手可热。
无论在机场还是街头,总有人主动向吉布斯索要签名。在人际交往中,这些人总是透过一面“此人对我有何用处”的棱镜审视他人。吉布斯的用处有可能很大。人们在人群中搜寻他,祝贺他的成功,也祝贺他老板的成功。在这种同类聚会的场合,比如今天这个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新闻界对话》(Meet the Press)节目的已故主持人举行的盛大追思会上,人们尤其会注意到吉布斯。
吉布斯旁边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目标是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他是民主党的媒体顾问,颇好干涉他人事务,他为奥巴马赢得民主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提名立下了汗马功劳。阿克塞尔罗德,昵称“阿克塞”,是一位忠实的“罗伯特·肯尼迪派”民主党人,他对奥巴马的崇敬连吉布斯也难以企及。(吉布斯曾说,阿克塞尔罗德是“手持玫瑰花瓣走在奥巴马前面的那个人” 。)看到大家都涌向吉布斯和阿克塞尔罗德,政治新闻网(Politico.com)的一位专栏作家对我说,他们二人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新星,部分原因是,这二人一方面为民主党设计宣传战略,游说他人,另一方面却又声称自己对华盛顿这帮一流智囊人物的游说无动于衷。
乔·斯卡伯勒和米卡·布热津斯基也备受追捧,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到自己的座位。此二人主持的节目《早安,乔》(Morning Joe)很受欢迎,该节目已成为一流智囊人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对这二人赞不绝口。人们不断往二人手里塞名片,希望他们能邀请自己或自己的客户上节目,或者能在节目中提及自己客户的书,哪怕一次也好。米卡日后会这样感叹葬礼上的忙碌:“即便是在华盛顿这种道德水准低的地方,在追思会上这么做也真是太过分了。”但大家都能理解这种场合的重要性,机会来了就应该牢牢抓住。
克林顿夫妇昂首走上左边的通道。大家的头都偏向那边,群体效应发出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了:室内顿时笼罩着特有的华盛顿式的激动,是那种看到超级大人物出现的激动。比尔和希拉里来了,但大家都不太愿意接近他们。他们刚经历了磨难,希拉里在民主党党内竞争中败下阵来,比尔发表了一些关于奥巴马的言论,不仅不符合前总统的身份,甚至还充满种族歧视意味。此时此刻夫妇二人与华盛顿、媒体或民主党的关系都不太好,甚至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好。
道格·班德是克林顿离开白宫后的首席助理,其黑莓手机里保存了一份黑名单,所有在竞选期间批评克林顿夫妇的人都榜上有名,对克林顿阵营而言,这些人“已经死了”。好多他们眼里“已经死了”的人此刻就在肯尼迪中心。克林顿阵营里流传着关于其政敌都要遭报应的笑谈。泰德·肯尼迪1月份对奥巴马的支持非常关键,但现在他被诊断出脑瘤,有生命危险。(肯尼迪支持奥巴马后,他的同事林赛·格雷厄姆曾问肯尼迪自己是否可以继承其参议院办公室,肯尼迪问为什么,格雷厄姆打趣道,“因为克林顿夫妇会要你的命”。几个月后,肯尼迪被查出罹患脑瘤。)约翰·爱德华兹也支持奥巴马,现在他因对垂死的妻子不忠而惹上官司,丑闻正闹得满城风雨。在艾奥瓦州的民主党党内预选中,希拉里排名第三,真是奇耻大辱,这个春季该州就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的蹂躏。
希拉里的寡欲刚毅无人能及,她此刻满脸堆笑,笑容好似黏在脸上的干硬口香糖,她正发出“离我远点儿”的信号。殷勤的全国广播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倒计时》(Countdown)节目制片人全然不顾该信号,径直奔向希拉里,自报家门,恳请希拉里上当晚的节目。
“很高兴见到你。”希拉里对这位殷勤的制片人说,笑容依然挂在脸上,人却走开了。希拉里还赶着参加追思仪式呢!虽然克林顿夫妇都很鄙视这位逝者,不过他们相信(确实是有道理的)逝者也同样鄙视他们夫妇二人。
克林顿夫妇对死亡和疾病还是很宽容的。他们不仅到场了,还履行了应尽之责。他们写了得体的悼词,并用亲切真诚的克林顿招牌方式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他们带着同情的目光来送死者后一程,正如一派黑手党家族也会参加敌对的另一派黑手党教父的葬礼一样。华盛顿的追思会能让不同派系的人聚到一起:克林顿夫妇距离金里奇夫妇只有几步之遥,刚与戴维·舒斯特擦肩而过。舒斯特是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就在不久前,他刚被罚停上节目,因为他把希拉里让女儿切尔西助选比作妓女拉皮条。切尔西曾向超级代表一一致电寻求支持其母希拉里参选。(舒斯特从此销声匿迹。还是那句话:不要招惹克林顿夫妇!)似乎没有专门为克林顿夫妇预留的专座,他们在后面几排找了两个座位,旁边是前任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和现任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许多人还在排队等候吉布斯和阿克塞尔罗德的接见。这时旁边走进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名记者安德烈娅·米切尔及丈夫—保守货币政策的鼓吹者、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作为受追捧的记者之一,安德烈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朋友,但热爱的还是她丈夫。格林斯潘是华盛顿一流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尽管许多人都把目前的经济危机归咎于其自由主义政策,但他仍尽职地挽着安德烈娅的手臂出席华盛顿的各类社交活动。如果把华盛顿比作一幅漫画,每一幅画面的背景中都会有格林斯潘的身影。
距离格林斯潘夫妇几排之外坐着芭芭拉·沃尔特斯,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也是格林斯潘的前女友。格林斯潘刚开始和安德烈娅约会,还是在老布什执政期间,两人一起到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出席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老布什总统在向女王介绍安德烈娅时说:“女王陛下,这是美国秀的记者之一。”然后他掉头对安德烈娅说:“你好,芭芭拉。”对于自己的张冠李戴,第二天,老布什亲自给安德烈娅写了一封道歉信。
媒体评论
在这里,华盛顿沉浸在它的灿烂与肮脏的荣誉中……(列伊博维奇)似乎带着可以让你用X射线看到内部的特殊眼睛,让你看看里边到底正在进行什么。列伊博维奇由于在政治散文上太有名气了,以至于他无法在这座城里生活。作者在冷嘲热讽中浓缩了太多的重要见解……
——《纽约时报》
除了报道才能之外,列伊博维奇还是一个拥有优秀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时让人爆笑,有时让人放声大哭。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作家,他的报道甚至让人想要服用镇定剂……《真实世界的纸牌屋》这部作品极为有趣,并能引人深度思考。
——《纽约时报书评》
列伊博维奇是一个政治剖析专家,《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和《游戏改变》一样揭示了内幕。
——《华盛顿邮报》
马克?列伊博维奇在他的新书《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中,因反对华盛顿的制度而犯叛国罪……这是非常有趣的……列伊博维奇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充满活力的作家。
——《纽约观察家》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作为一幅极其有趣的宏大画面,描绘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资本是如何使人腐化的,即使清廉的人也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流言。一个世纪后,列伊博维奇的书《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将会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美国政治腐化的重要背景信息。
——美国《国家期刊》
列伊博维奇用一本书展示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如果不诚实会是多么可怕。
——Slate(美国第四大媒体)
敏锐、优美、有趣地描写了华盛顿的肮脏粗鲁、内幕和、为利益相互利用的文化。
——彭博资讯
机智、风趣……《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使读者明白了华盛顿的记者是怎么工作的……这本书描述了那些令人讨厌的人如何获得权力的文化,是他们所犯的错的原始资料——这很重要,但也可能很困难;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但它也可能使你感到愤怒和沮丧。
——- Salon.com(互联网新闻与评论先驱网站之一)
对于对大量八卦上瘾的华盛顿市民来说,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充满了耀眼的闪光点,是一本极其丰富的文学作品。
——美国《新闻周刊》
带有令人沉迷的趣味和微妙的颠覆性……关于金钱和伪君子……就像塞壬的歌声,让人难以抗拒。
——《美国展望》
对美国首都华盛顿来说,作者像现代版的巴尔扎克一样,敏锐而有趣地影响着权力参与者。
——《金融时报》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如果你感到不安,那就读它。
——《丹佛邮报》
这本书为了解华盛顿躁动而又滑稽的虚荣心和野心提供了一个切口。
——《纽约客》
在保守派中,“鸡尾酒酒会现场”是一个普通的比喻。当共和党的改革者去华盛顿并参加这样的酒会时,会被利诱并出卖他们的信仰。《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不仅证明这些担心是有根据的,而且事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糟……列伊博维奇用一种生动幽默的写作方式使他乏味的主题变得欢快……他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故事的人。《真实世界的纸牌屋》的后四分之一,畅谈了他在2012年大选中遇到的一些主要竞选者,不可否认,这部分十分好看。如果你想要理解为什么你要怀着对精英化的华盛顿的强烈仇恨颤抖着醒来,这本书将值得你花费时间。
——《美国观察者》
——《纽约时报》
除了报道才能之外,列伊博维奇还是一个拥有优秀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时让人爆笑,有时让人放声大哭。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作家,他的报道甚至让人想要服用镇定剂……《真实世界的纸牌屋》这部作品极为有趣,并能引人深度思考。
——《纽约时报书评》
列伊博维奇是一个政治剖析专家,《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和《游戏改变》一样揭示了内幕。
——《华盛顿邮报》
马克?列伊博维奇在他的新书《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中,因反对华盛顿的制度而犯叛国罪……这是非常有趣的……列伊博维奇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充满活力的作家。
——《纽约观察家》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作为一幅极其有趣的宏大画面,描绘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资本是如何使人腐化的,即使清廉的人也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流言。一个世纪后,列伊博维奇的书《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将会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美国政治腐化的重要背景信息。
——美国《国家期刊》
列伊博维奇用一本书展示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如果不诚实会是多么可怕。
——Slate(美国第四大媒体)
敏锐、优美、有趣地描写了华盛顿的肮脏粗鲁、内幕和、为利益相互利用的文化。
——彭博资讯
机智、风趣……《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使读者明白了华盛顿的记者是怎么工作的……这本书描述了那些令人讨厌的人如何获得权力的文化,是他们所犯的错的原始资料——这很重要,但也可能很困难;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但它也可能使你感到愤怒和沮丧。
——- Salon.com(互联网新闻与评论先驱网站之一)
对于对大量八卦上瘾的华盛顿市民来说,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充满了耀眼的闪光点,是一本极其丰富的文学作品。
——美国《新闻周刊》
带有令人沉迷的趣味和微妙的颠覆性……关于金钱和伪君子……就像塞壬的歌声,让人难以抗拒。
——《美国展望》
对美国首都华盛顿来说,作者像现代版的巴尔扎克一样,敏锐而有趣地影响着权力参与者。
——《金融时报》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如果你感到不安,那就读它。
——《丹佛邮报》
这本书为了解华盛顿躁动而又滑稽的虚荣心和野心提供了一个切口。
——《纽约客》
在保守派中,“鸡尾酒酒会现场”是一个普通的比喻。当共和党的改革者去华盛顿并参加这样的酒会时,会被利诱并出卖他们的信仰。《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不仅证明这些担心是有根据的,而且事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糟……列伊博维奇用一种生动幽默的写作方式使他乏味的主题变得欢快……他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故事的人。《真实世界的纸牌屋》的后四分之一,畅谈了他在2012年大选中遇到的一些主要竞选者,不可否认,这部分十分好看。如果你想要理解为什么你要怀着对精英化的华盛顿的强烈仇恨颤抖着醒来,这本书将值得你花费时间。
——《美国观察者》
在线试读
克林顿说:“根据霍尔布鲁克的安排,希拉里和我受邀做后的发言,后发言的才是真正有分量的人。”
巴拉克·奥巴马赢得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希拉里·克林顿赢得了奥巴马的届任期。
希拉里站起身来,准备给霍尔布鲁克的盛典一个完美的收场,她是以受欢迎的政治人物的身份来致辞的。离开这座城,她才得到这个地位。作为国务卿,她可以避开这个粪坑,也就是2008年大选期间奥巴马誓言要净化的粪坑。2008年大选期间,克林顿竞选阵营自诩的卖点是希拉里了解这场游戏。她熟悉华盛顿,熟悉这座城是如何运作的,她足够强悍,才能够在这里竞争,她足够睿智,才能在这里胜出。奥巴马竞选阵营的卖点是他们将改变游戏规则。选民们选择了改变游戏规则。面带灿烂的微笑,希拉里说道:“好吧,我离开这里。”后来,奥巴马又请她回来主管国务院的工作。
让希拉里主政国务院,看上去是一个很聪明,甚至是很狡诈的举动,这是一个大胆的政治举动,会让质疑奥巴马的人改变主张,从而认为他奥巴马还是有能力在这座城中混的。
奥巴马总统坐在台上,烦躁不安,怒火中烧,而国务卿则昂首挺胸地走到讲台前。30个月以前,她和克林顿尔一起走进肯尼迪中心,参加蒂姆·拉瑟特的追思会,那时候,奥巴马无比风光,而他们夫妇俩则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然而,真正的大人物是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的,他们可以被人羞辱,被人弹劾,被人击败,但却不会就此倒下。克林顿夫妇又回来了,尤其是希拉里,她经常援引据称是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名言:政界女性的皮肤“需要像犀牛皮一样厚实”。
2008年,拉瑟特去世之前几个月,希拉里还在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她曾对我说:“我开玩笑地说,自己身上有伤疤,都是过去的经历留下的。你知道,这些伤疤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常常会提醒我们,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经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历史。我总是确保犀牛皮还能呼吸,那是一个我们人人都得面对的挑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希拉里简直就是重要的政治素质—生存的化身。她一直在场,耐心地等着其他人,依然精神百倍。葬礼和追思会,是她那伟大的生存之道大放异彩的舞台。与克林顿一样,希拉里也很会在葬礼上致辞,这是她擅长的表演,有着母性的威仪与坚忍。
希拉里·克林顿说,“理查德就是理查德,我的头排座位一直给他留着”,他的突然辞世,不仅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她称赞霍尔布鲁克是“善于经营友谊的天才”,这可是这座城的经典特征,与克林顿的遗产无关。友谊是一门技艺,需要“专长”及“天才”。精英政治人物能结交到光鲜的大人物朋友,然后到追思会这样的大场合来炫耀自己的朋友。如果说霍尔布鲁克是善于经营友谊的天才,那么克林顿夫妇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大师级的人物。“克林顿夫妇的朋友”(又具体细分为克林顿的朋友、希拉里的朋友)已经成为政治阶层中的一个子类型。
虽说希拉里在全球享有盛名,但本质上她是一个非常内敛、“注重隐私的人”。她是众人追随的对象,但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她。每每提到她,支持者总是使用充满崇敬的口吻,更像是信徒,而非真正的朋友。南希·彼得拉费萨是希拉里在韦尔斯利学院的同学,也是希拉里年轻时候亲密的闺密之一。她说:“希拉里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受伤的女人,因此她的解决方法是令自己刀枪不入。”
表达悲伤的场合,是希拉里的舞台,使她能够在大规模的追思仪式上表演,她与丈夫都擅长此道。他俩在公开哀悼方面的本领可谓炉火纯青。即便是在半私人的哀悼场合也不忘表演:保罗·韦尔斯通是希拉里在参议院里的同僚,2002年他在老家明尼苏达州的一次飞机失事中身亡,当这一噩耗传来时,我认识的一位民主党新闻助理正好与希拉里在一起。希拉里当时在费城郊外参加众议员乔·赫费尔的选举活动,她在休息室里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泪流满面。她的私人助理·胡默·阿贝丁请我的朋友、那位新闻助理暂时离开房间回避一下。5分钟后,当我的朋友再次被请回房间的时候,希拉里恢复了坚忍刚毅、面无表情的样子,她接着发表演说,就跟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希拉里·克林顿对友人说,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的辞世对她是一个“重大打击”。“他完成了别人十辈子都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哀悼他的同时,也应该感到欣慰”。希拉里如是评价这位被她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她的马拉松式的致辞总算结束了,后一句话是“上帝保佑你,我的朋友”,她的支持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希拉里立刻开始着手寻找霍尔布鲁克的继任。她定期打电话问候考蒂,但这座城的日子还得过下去。华盛顿的生活无论多么精彩,总有结束的时候,而这就是其中冷酷的一段。3月,考蒂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寄来的,收信人是“理查德·C·霍尔布鲁克”,明信片上写道:“你的会员卡到期了。”
无可避免地,大家开始询问希拉里2016年她是否还会竞选总统。她说,不会。她重复说了好几次后,她的丈夫和特里·麦考利夫都劝她不要说得这么。她笑了。在政治中,没有什么比不情愿或半推半就更有诱惑力了。
2011年春,整个华盛顿都深陷令人头疼的难题:债务上限谈判、政府面临关门的威胁、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希拉里—正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醉心于扮演“世界女王”的角色—看上去形象还不错,至少比这座城的小家子气要上档次。她对朋友说,每次离开这座城后,她一点儿也没有留恋之情。她暗自松了一口气,因为少了许多烦恼,比如,不用担心还要练习到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去发表演说。但说到底,她不是总统,不需要发表演说,更谈不上非得出席该活动(她确实没有出席该晚宴)。
2011年初,我到办公室去拜访罗伯特·吉布斯,那时是他担任白宫新闻秘书后的日子。白宫记者协会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因为英国皇室刚刚宣布,威廉王子的大婚之日定在4月29日,而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恰好就在同一个周末。如果美国总统飞过大西洋去参加皇室的婚礼,那他是否会缺席这里的“舞会”呢?吉布斯不得不安慰记者协会主席,说奥巴马总统不会参加皇室婚礼。这座城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然而,事实上,那个周末美国在巴基斯坦空袭本·拉登的老巢,也差点儿影响到总统出席记者协会年度晚宴。4月28日,也就是空袭之前几天,很少的几位知晓这一行动的国家安全顾问在白宫战情室讨论空袭具体时间。空袭时间终定在星期天晚上,初选的日子是星期六晚上。但当时就有人指出,奥巴马总统星期六晚上还得参加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呢,他(以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如果缺席晚宴,现场都是嗅觉敏锐的记者,他们一定会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
那时,希拉里·克林顿抬起头来,冷冷地说:“去他妈的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
……
巴拉克·奥巴马赢得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希拉里·克林顿赢得了奥巴马的届任期。
希拉里站起身来,准备给霍尔布鲁克的盛典一个完美的收场,她是以受欢迎的政治人物的身份来致辞的。离开这座城,她才得到这个地位。作为国务卿,她可以避开这个粪坑,也就是2008年大选期间奥巴马誓言要净化的粪坑。2008年大选期间,克林顿竞选阵营自诩的卖点是希拉里了解这场游戏。她熟悉华盛顿,熟悉这座城是如何运作的,她足够强悍,才能够在这里竞争,她足够睿智,才能在这里胜出。奥巴马竞选阵营的卖点是他们将改变游戏规则。选民们选择了改变游戏规则。面带灿烂的微笑,希拉里说道:“好吧,我离开这里。”后来,奥巴马又请她回来主管国务院的工作。
让希拉里主政国务院,看上去是一个很聪明,甚至是很狡诈的举动,这是一个大胆的政治举动,会让质疑奥巴马的人改变主张,从而认为他奥巴马还是有能力在这座城中混的。
奥巴马总统坐在台上,烦躁不安,怒火中烧,而国务卿则昂首挺胸地走到讲台前。30个月以前,她和克林顿尔一起走进肯尼迪中心,参加蒂姆·拉瑟特的追思会,那时候,奥巴马无比风光,而他们夫妇俩则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然而,真正的大人物是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的,他们可以被人羞辱,被人弹劾,被人击败,但却不会就此倒下。克林顿夫妇又回来了,尤其是希拉里,她经常援引据称是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名言:政界女性的皮肤“需要像犀牛皮一样厚实”。
2008年,拉瑟特去世之前几个月,希拉里还在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她曾对我说:“我开玩笑地说,自己身上有伤疤,都是过去的经历留下的。你知道,这些伤疤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常常会提醒我们,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经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历史。我总是确保犀牛皮还能呼吸,那是一个我们人人都得面对的挑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希拉里简直就是重要的政治素质—生存的化身。她一直在场,耐心地等着其他人,依然精神百倍。葬礼和追思会,是她那伟大的生存之道大放异彩的舞台。与克林顿一样,希拉里也很会在葬礼上致辞,这是她擅长的表演,有着母性的威仪与坚忍。
希拉里·克林顿说,“理查德就是理查德,我的头排座位一直给他留着”,他的突然辞世,不仅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她称赞霍尔布鲁克是“善于经营友谊的天才”,这可是这座城的经典特征,与克林顿的遗产无关。友谊是一门技艺,需要“专长”及“天才”。精英政治人物能结交到光鲜的大人物朋友,然后到追思会这样的大场合来炫耀自己的朋友。如果说霍尔布鲁克是善于经营友谊的天才,那么克林顿夫妇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大师级的人物。“克林顿夫妇的朋友”(又具体细分为克林顿的朋友、希拉里的朋友)已经成为政治阶层中的一个子类型。
虽说希拉里在全球享有盛名,但本质上她是一个非常内敛、“注重隐私的人”。她是众人追随的对象,但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她。每每提到她,支持者总是使用充满崇敬的口吻,更像是信徒,而非真正的朋友。南希·彼得拉费萨是希拉里在韦尔斯利学院的同学,也是希拉里年轻时候亲密的闺密之一。她说:“希拉里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受伤的女人,因此她的解决方法是令自己刀枪不入。”
表达悲伤的场合,是希拉里的舞台,使她能够在大规模的追思仪式上表演,她与丈夫都擅长此道。他俩在公开哀悼方面的本领可谓炉火纯青。即便是在半私人的哀悼场合也不忘表演:保罗·韦尔斯通是希拉里在参议院里的同僚,2002年他在老家明尼苏达州的一次飞机失事中身亡,当这一噩耗传来时,我认识的一位民主党新闻助理正好与希拉里在一起。希拉里当时在费城郊外参加众议员乔·赫费尔的选举活动,她在休息室里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泪流满面。她的私人助理·胡默·阿贝丁请我的朋友、那位新闻助理暂时离开房间回避一下。5分钟后,当我的朋友再次被请回房间的时候,希拉里恢复了坚忍刚毅、面无表情的样子,她接着发表演说,就跟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希拉里·克林顿对友人说,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的辞世对她是一个“重大打击”。“他完成了别人十辈子都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哀悼他的同时,也应该感到欣慰”。希拉里如是评价这位被她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她的马拉松式的致辞总算结束了,后一句话是“上帝保佑你,我的朋友”,她的支持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希拉里立刻开始着手寻找霍尔布鲁克的继任。她定期打电话问候考蒂,但这座城的日子还得过下去。华盛顿的生活无论多么精彩,总有结束的时候,而这就是其中冷酷的一段。3月,考蒂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寄来的,收信人是“理查德·C·霍尔布鲁克”,明信片上写道:“你的会员卡到期了。”
无可避免地,大家开始询问希拉里2016年她是否还会竞选总统。她说,不会。她重复说了好几次后,她的丈夫和特里·麦考利夫都劝她不要说得这么。她笑了。在政治中,没有什么比不情愿或半推半就更有诱惑力了。
2011年春,整个华盛顿都深陷令人头疼的难题:债务上限谈判、政府面临关门的威胁、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希拉里—正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醉心于扮演“世界女王”的角色—看上去形象还不错,至少比这座城的小家子气要上档次。她对朋友说,每次离开这座城后,她一点儿也没有留恋之情。她暗自松了一口气,因为少了许多烦恼,比如,不用担心还要练习到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去发表演说。但说到底,她不是总统,不需要发表演说,更谈不上非得出席该活动(她确实没有出席该晚宴)。
2011年初,我到办公室去拜访罗伯特·吉布斯,那时是他担任白宫新闻秘书后的日子。白宫记者协会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因为英国皇室刚刚宣布,威廉王子的大婚之日定在4月29日,而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恰好就在同一个周末。如果美国总统飞过大西洋去参加皇室的婚礼,那他是否会缺席这里的“舞会”呢?吉布斯不得不安慰记者协会主席,说奥巴马总统不会参加皇室婚礼。这座城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然而,事实上,那个周末美国在巴基斯坦空袭本·拉登的老巢,也差点儿影响到总统出席记者协会年度晚宴。4月28日,也就是空袭之前几天,很少的几位知晓这一行动的国家安全顾问在白宫战情室讨论空袭具体时间。空袭时间终定在星期天晚上,初选的日子是星期六晚上。但当时就有人指出,奥巴马总统星期六晚上还得参加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呢,他(以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如果缺席晚宴,现场都是嗅觉敏锐的记者,他们一定会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
那时,希拉里·克林顿抬起头来,冷冷地说:“去他妈的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