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707633丛书名: 无
龚鹏程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国学十五讲》是他数十年学问的集大成之作。他擅用比较哲学的方法,兼以比较文化史的视角,让传统国学、传统史籍、传统文人生活方式在他笔下焕发青春。
序论
第一讲 体气:感诸万物
一 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
二 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
三 不以心体为二元对立
四 知觉体验与气类感通
第二讲 饮食:礼文肇兴
一 上古文明的性质
二 特重饮食的文明
三 饮食思维的传统
四 饮食文明中的人生与宗教
五 饮食文明中的政治与礼教
第三讲 男女:人伦渐备
一 两性关系的想象
二 姓氏与祖先崇拜
三 始祖高媒与上帝
四 性别思维的特色
第四讲 封建:立此家邦
一 敬人神
二 立制度
三 厚人伦
四 辨中西
第五讲 道术:内圣外王
一 封建礼教
二 郁郁乎文
三 礼本太一
第六讲 天人:通乎神明
一 特殊的神人关系
二 非超越性的天帝
三 非奉诫待救的人
四 自然自在之天道
第七讲 王官:理性的礼制社会
我是个生在台湾的江西人。传统文化,本来在我幼时的生活中,就是街坊邻里的揖让进退、闲话桑麻,是生活里具体存在着的体验。人人悲喜愉泣,俯仰于斯,谁也很难说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我”,传统并不是“我”之外的一个东西。
可是据说社会进步了,传统(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也就要拿来检讨检讨了。我们,于是就站在传统之外,对它品头论足了起来,觉得它好,觉得它坏,觉得它有精华也有糟粕。
那时,台湾当局政府正在推动现代化,而反对政府的自由派学者则更为激进地主张现代化,扬“五四”之余焰,为时代之鼓吹。不赞成如此激进现代化者,便渐渐形成了一股被名为文化保守主义
的阵营,与之交哄,史称“中西文化论战”。但其实,无论是讲心性论的当代新儒家,如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或言超越前进的胡秋原,大抵也只是说传统文化亦有优点,不可径弃而已。由时代的大趋势上看,政经社会体制的改造,已重新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那原先与我们生活生命相联结相融贯的传统文化,早就混沌凿破。新时代的哪吒,正在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期望新的莲花化身。故仅余的那几声文化保存之呼喊,听来宛若骊歌。虽然情意绸缪,矢言弗忘,可是行人远去,竟是头也不回的了。
然而历史如长川大河,从来不会一泻入海,总有曲折萦回。台湾的“中西文化论战”烽火未熄,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倒已是遍地硝烟了,批孔扬秦,其势既远胜于“五四”,亦非在台倡言现代化诸君所能望其项背。此时,无论从政治策略或文化需要上说,台湾似乎都应起来保卫传统。于是,成立孔孟学会、发起文化复兴运动、中学生都要读《文化基本教材》(也就是四书,以《论语》《孟子》为主)等等,乃蔚为新的人文景观,与政经体制之现代化“并行不悖”起来了。
五六十年代“从传统到现代”的命题,遂渐次转变为七八十年代的“传统与现代”。前者是要扬弃传统,后者则想融合并行之。但其融合之道,乃是以新时代之现代化要求为取舍。故金耀基曰“我赞成现代化,但只有在它不妨害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下赞成”(《中国现代化的航向》序),文崇一曰“把传统和现代划为对立两极,这正是早期现代化讨论所犯的重大毛病。其实,两者是相互为用的,好的传统可以帮助现代化,坏的传统可以阻滞现代化”(《现代化的模式在哪里?》)。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为现代化大业服务的。凡不符时代之需求者,皆宜弃去,如同啃不动的鸡骨头就应该吐掉那样。
我成长于以上这个社会脉络中,亲身经历了五十年来“传统/现代”这些论题的争论与发展,感慨万端。然此处非发感慨的地方,故谨综述我主要的观点如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个题目中的A、B两项,原本就是全然相斥的关系。因为“现代化”从定义上就是说一个社会要抛弃传统以转型成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乃是现代化之障碍,是需扬弃之物。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我国走的都是这个路子。把两者解释为非相斥关系,是修正现代化理论者的杰作。这些人都是舍不得把传统文化丢了的,所以各自发展了一些论述策略,欲修正现代化理论。
自有现代化,即有批判它的思潮。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便不是教人去追求现代,而是要揭露现代人奇特的精神处境,例如丧失了信仰、离开了家庭、活在科层体制和都市水泥丛林中、人与人的关系疏离而陌生、孤立的个我遂成为失落了意义的无根浮萍等等。厥后各派理论奇峰迭起、赓续发挥,不胜枚举。如生态论者,大力批判现代社会的机械宇宙论、竭泽而渔的发展观、宰制自然之科技工业等,形成了自然生态主义。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观,只是工具理性之扩张,但价值理性、道德实践理性明显不足,故提倡沟通理性以济现代化之穷。丹尼尔贝尔讲后工业社会,则是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存在着内在的文化矛盾:它由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所促动,可是发展下来,却成为刺激欲望、鼓励消费、消耗资源的形态,与新教伦理的入世禁欲精神恰好相反。故后工业社会所应强调的,不再是现代性,反而是宗教精神。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则全力去瓦解理性所倚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其他批判现代社会中科层宰制、科技灾难等,林林总总,实已蔚为大观。至于马克斯 韦伯一路思想,包括后来的世界体系依赖理论、全球化理论,更都指明了东亚国家之现代化并非其文化内部产生了变迁的需要,而是复杂的国际因素使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