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9055979
编辑推荐
本卷以传世及出土文献为依据,以隋代大业八年的疆域为范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十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十章分地区对各地州郡县的沿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由于《隋书·地理志》是按《禹贡》九州的分区体例来加以编写的,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对比研究,本卷亦按雍州、梁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九大区的体例对各地所有州郡县进行考证和论述。
本卷还附有隋代政区图及沿革表,便于读者对照检索。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十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十章分地区对各地州郡县的沿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由于《隋书·地理志》是按《禹贡》九州的分区体例来加以编写的,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对比研究,本卷亦按雍州、梁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九大区的体例对各地所有州郡县进行考证和论述。
本卷还附有隋代政区图及沿革表,便于读者对照检索。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目 录
绪言
一、隋代政区沿革研究的意义
二、隋代的疆域范围
三、隋代地方行政制度
四、隋代政区沿革概述
五、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上编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
第一章 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元年雍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元年梁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元年豫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元年兖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元年冀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元年青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元年徐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元年扬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元年荆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章 开皇三年州县二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三年雍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三年梁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三年豫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三年兖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三年冀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三年青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三年徐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三年扬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三年荆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章 开皇中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六年州县增置情形
第二节 开皇七年灭后梁所增州县
第三节 开皇九年灭陈所得州县
第四章 开皇末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十六年增置州县经过
第二节 开皇十八年更改县名情形
第五章 大业二年并省州县过程
第六章 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
第一节 州名更郡名
第二节 大业三年各郡所领之县
第七章 隋末唐初政区的更改
下编 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本编凡例
第一章 雍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雍州京兆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同州冯翊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岐州扶风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泾州安定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宁州北地郡政区沿革
……
第二章 梁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三章 豫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四章 兖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五章 冀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六章 青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七章 徐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八章 扬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九章 荆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附录 隋代州郡沿革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隋代政区沿革研究的意义
二、隋代的疆域范围
三、隋代地方行政制度
四、隋代政区沿革概述
五、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上编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
第一章 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元年雍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元年梁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元年豫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元年兖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元年冀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元年青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元年徐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元年扬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元年荆州地区州郡县的分布
第二章 开皇三年州县二级政区的分布
第一节 开皇三年雍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二节 开皇三年梁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节 开皇三年豫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四节 开皇三年兖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五节 开皇三年冀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六节 开皇三年青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七节 开皇三年徐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八节 开皇三年扬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九节 开皇三年荆州地区州县的分布
第三章 开皇中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六年州县增置情形
第二节 开皇七年灭后梁所增州县
第三节 开皇九年灭陈所得州县
第四章 开皇末期州县变更情形
第一节 开皇十六年增置州县经过
第二节 开皇十八年更改县名情形
第五章 大业二年并省州县过程
第六章 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
第一节 州名更郡名
第二节 大业三年各郡所领之县
第七章 隋末唐初政区的更改
下编 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本编凡例
第一章 雍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雍州京兆郡政区沿革
第二节 同州冯翊郡政区沿革
第三节 岐州扶风郡政区沿革
第四节 泾州安定郡政区沿革
第五节 宁州北地郡政区沿革
……
第二章 梁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三章 豫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四章 兖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五章 冀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六章 青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七章 徐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八章 扬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第九章 荆州地区州郡县沿革
附录 隋代州郡沿革表
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上编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
第一章 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为帝,在原北周疆域范围内建立起了隋朝,是年即为开皇元年。
隋初,各项制度大都沿袭北周旧制,地方政区也仍然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根据《隋书》卷29《地理志》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全国有“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县一千一百二十四”。次年隋即代周,其间虽有变化,但因时间短暂,变化不大,所以这个数字可以看作是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的基本情况。
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区制度较为混乱。按理说,隋文帝立国以后,应该立即对此加以整顿。但由于朝廷新立,政权初建,所以巩固政权、稳定帝位就成了隋文帝在开皇元年的头等大事,故而未能对地方行政加以大力整顿和改革,只是对个别郡县作了一些调整。据现有材料统计,到开皇元年年末,全国仍有211州,538郡,1011县。这个统计数与《隋书•地理志》所载周末州郡县数相比,州数相同,而郡县数有较大差异。原因是211州中,有8州所领郡县今已无从知晓,另有22郡的领县今天也已无从考定。按周末211州领508郡、1124县计,平均每州领2.4郡,每郡领2.2县。则8州约领20郡,开皇元年实际应有558郡。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考定北周有552郡,与此558郡较为接近,而《隋书•地理志》云周末有郡508,缺少50郡左右,开皇元年没有对郡一级作大的调整,不可能相差如此之多,颇疑《隋书•地理志》所云“郡五百八”当是“郡五百八十”之误。另外,县数相差也较多,这也与上述8州领郡县不明和22郡领县无从考定有关。8州约领有20郡,这20郡约领44县;另外22郡亦应领50县,二者相加,共有94县。因此,开皇元年实际领县当在1100以上。可惜年代久远,这些缺佚郡县的具体名目都难以明白。……
第一章 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政区的分布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为帝,在原北周疆域范围内建立起了隋朝,是年即为开皇元年。
隋初,各项制度大都沿袭北周旧制,地方政区也仍然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根据《隋书》卷29《地理志》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全国有“州二百十一,郡五百八,县一千一百二十四”。次年隋即代周,其间虽有变化,但因时间短暂,变化不大,所以这个数字可以看作是开皇元年州郡县三级的基本情况。
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区制度较为混乱。按理说,隋文帝立国以后,应该立即对此加以整顿。但由于朝廷新立,政权初建,所以巩固政权、稳定帝位就成了隋文帝在开皇元年的头等大事,故而未能对地方行政加以大力整顿和改革,只是对个别郡县作了一些调整。据现有材料统计,到开皇元年年末,全国仍有211州,538郡,1011县。这个统计数与《隋书•地理志》所载周末州郡县数相比,州数相同,而郡县数有较大差异。原因是211州中,有8州所领郡县今已无从知晓,另有22郡的领县今天也已无从考定。按周末211州领508郡、1124县计,平均每州领2.4郡,每郡领2.2县。则8州约领20郡,开皇元年实际应有558郡。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考定北周有552郡,与此558郡较为接近,而《隋书•地理志》云周末有郡508,缺少50郡左右,开皇元年没有对郡一级作大的调整,不可能相差如此之多,颇疑《隋书•地理志》所云“郡五百八”当是“郡五百八十”之误。另外,县数相差也较多,这也与上述8州领郡县不明和22郡领县无从考定有关。8州约领有20郡,这20郡约领44县;另外22郡亦应领50县,二者相加,共有94县。因此,开皇元年实际领县当在1100以上。可惜年代久远,这些缺佚郡县的具体名目都难以明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