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08706丛书名: 防灾减灾系列教材
《防灾减灾系列教材:地震概论》共分7章,第1章介绍历史上发生的灾害严重、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地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使读者从宏观角度对地震成因、地震能量、地震灾害特点、地震类型、地震学发展过程有所认识;第2章介绍地震成因、地壳板块构造、活动断层与地震、地震分布;第3章介绍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术;第4章介绍地震波类型、序列、传播规律与特点;第5章介绍地震基本参数及确定参数方法;第6章介绍地震观测系统、地震监测基本原理与方法、地震预测原理与思路;第7章介绍防震减灾法规、地震应急、地震自救与互救、地震预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防灾减灾系列教材:地震概论》可作为大学生防震减灾教育教材以及地震科普宣传读物。
第0章 绪言
0.1 地震灾害研究
0.2 地震学的应用
0.3 地震学研究进展
第1章 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1.1 华县地震——有历史记载伤亡之最
1.2 三河、平谷地震——推动封建统治者革除弊政
1.3 邢台地震——揭开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序幕
1.4 海城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准确预报的主震型地震
1.5 唐山地震-20世纪让人刻骨铭心的地震劫难
1.5.1 历史将永远铭记的这一个时刻
1.5.2 灾后重建见真情
1.5.3 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经验性预报没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1.5.4 震后思考——抗震设防是关键
1.6 南黄海地震——稳定社会的快速、准确的震后地震趋势预报
1.7 巴楚一伽师地震——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1.8 江西九江地震——少震、弱震区仍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1.8.1 震级不高但震害不小
1.8.2 此次地震再次提醒人们应重视规划选址与抗震
1.8.3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8.4 必须重视农村的抗震设防
1.9 汶川8.0级大地震——共和国为平民的生命哀悼
1.9.1 悲情巴蜀
1.9.2 震后思考
1.10 芙国旧金山地震——促进地震研究发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立法
1.11 日本关东地震——震后次生灾害远远大于主震灾害
1.12 智利地震——引发跨太平洋海啸
1.13 印尼大地震——启发人们健全防灾预警系统
1.14 东日本大地震——敲响世界“核”警钟的大地震
1.14.1 大地震引发海啸
1.14.2 地震的破坏以及对日本领土的影响
1.14.3 重大核泄漏事故
1.14.4 “核辐射”恐慌与防护
习题1
第2章 地震的成因与地震活动特征
2.1 古人对地震的认识
2.2 地震成因
2.3 地震类型
2.4 断层运动与地震
2.4.1 断层
2.4.2 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2.5 板块构造学说
2.6 世界地震活动分布
2.6.1 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2.6.2 全球地震活动
2.7 中国地震活动特征
习题2
第3章 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
3.1 地震烈度及地震烈度表
3.1.1 地震烈度
3.1.2 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宏观指标
3.1.3 中国地震烈度表
3.1.4 地震烈度影响因素
3.1.5 地震烈度分布图
3.1.6 地震烈度异常区
3.2 基本烈度与地震危险性区划
3.2.1 墓本烈度
3.2.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第4章 地震波的传播
第5章 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
第6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7章 防震减灾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12.27)
附录B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2.11)
参考文献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并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灾害是最严重的、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被称为群灾之首。近年来,随着大地震的频繁发生,地震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地震灾害乃至巨灾仍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地震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推挤,地震断裂带充分发育。20世纪至今,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66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40%。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地震的致灾损失日益加重,且呈非线性加速增长趋势,城市地震灾害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灾害亦不容忽视,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对汶川大地震进行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时,有关专家学者提出:(1)需要尽快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增加对地震及其他灾害的危机意识教育,并增设相关课程;(2)需要在城市所有社区及广大乡村,建立年度的、不同规模的防灾常规演习制度,并对社会的每个公民进行灾后自救互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全民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1.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
三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是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地震震源机制主要是板块俯冲引起的逆断层型,我国的台湾地震带和吉林深震带都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著名的美国旧金山地震、智利大地震均发生在该地震带上。
(2)欧亚地震带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这个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
(3)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区。
这一地震带震中分布的条带绵亘6万多千米,它是全球最长的一条地震带,与大洋中的海岭位置完全符合,在这条地震带上,地震一般不超过7级,但有时可诱发海啸。全球约5%的地震能量的释放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中。
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轻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2.全球地震震源的垂直分布
从地震发生的垂直位置分布来看,所有地震都发生于地壳及地幔上部,其中多数发生在地壳的数十千米范围内。据统计,有72%的地震震源在地表以下至深33km处,发生于33~300km范围内的占24%,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深源地震仅占4%。
浅源地震全球广泛分布,如沿大洋海岭、大洋边缘深海沟岛弧区、大陆的年轻褶皱带、巨大规模的地堑盆地与裂谷带、活动性大断裂带等分布。浅源地震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所有的灾害性地震皆属此类,约占地震总数的72.5%,此类地震是我们预防和研究的重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