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3071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用,将现今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及时有效地送到田间地头,更好地使“科技兴农”落到实处,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深入生产一线和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当前农业生产对先进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立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产生的新科技成果,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小巧轻便、便于携带、通俗实用的“农村科技口袋书”丛书。
《远洋渔业新资源与捕捞新技术》筛选凝练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远洋捕捞技术与渔业新资源开发(2013BAD13B00)”项目实施取得的新成果,旨在方便广大科技特派员、渔业生产者、专业合作社和渔民等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现代渔业、增收致富和促进渔业增产增效,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农村科技口袋书”由来自农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共同编写,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生产领域,按年度开发形成系列丛书。书中所收录的技术均为新技术,成熟、实用、易操作、见效快,既能满足广大生产一线从业者和科技特派员的需求,也有助于家庭农场、现代职业农民与渔民、种植养殖大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在丛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复杂技术通俗化、图文化、公式化,并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将书设计成口袋大小,既方便携带,又简洁实用,便于农民朋友随时随地查阅。但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章 远洋渔业新资源
南极磷虾
北太平洋秋刀鱼
北太平洋鲐鱼
中东大西洋鲐鱼
中东大西洋沙丁鱼
西非带鱼
西非竹?鱼
西非其他主捕鱼类
南海金枪鱼
东南非深水虾类
东南非浅水虾类
西非头足类
南海鸢乌贼
第二章 远洋捕捞新装备与新技术
金枪鱼渔场监测电浮标
渔用3600扫描声呐
深水拖网绞机
JWG10/20型舷侧起网成套装备
I型南极磷虾拖网
Ⅱ型南极磷虾拖网
I型南极磷虾拖网水平扩张装置
Ⅱ型南极磷虾拖网水平扩张装置
改进型秋刀鱼舷提网
秋刀鱼两用LED集鱼灯
秋刀鱼泵吸成套装备与技术
新型过洋性底层拖网
新型过洋性底层拖网网板
新型过洋性变水层疏目拖网
新型过洋变水层拖网网板
新型过洋性深水虾拖网
南海灯光罩网
南海灯光罩网与延绳钓兼作技术
第三章 远洋渔业数字化新技术
智能渔情分析终端
远洋渔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远洋渔场遥感预报技术
远洋渔场环境分析技术
远洋渔情信息产品
远洋渔船监控新技术
南极磷虾渔情预报技术
南海外海渔情预报技术
大洋秋刀鱼渔情预报技术
第四章 远洋捕捞新材料与新工艺
南极磷虾冷链工艺
南极磷虾保鲜技术
秋刀鱼冷链保鲜工艺
鲐鱼冷链保鲜工艺
鸢乌贼冷链保鲜工艺
金枪鱼冷链保鲜工艺
虾类冷链保鲜工艺
中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绳索
章.远洋渔业新资源
南极磷虾
生物学特征
世界上共有 85种磷虾。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磷虾有 7~8种,生活在南大洋的磷虾通称为南极磷虾,但通常人们所讲的南极磷虾( Antarctic krill)一般指的是南极大磷虾( Euphausia superba Dana),它隶属于甲壳纲,磷虾目,磷虾科,磷虾属。个体体长可达 65 毫米,体重 2克,渔业捕捞的主要磷虾群体为体长介于 40~65毫米的较大成体。南极磷虾身体几乎透明,壳上点缀着许多鲜艳的红色斑点,消化系统呈鲜艳的草绿色,黑色的眼睛大而突出,身体比重比水大;夏季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其他季节以浮游动物为食。
资源状况与分布
南极磷虾广泛分布于环南极、冰边缘、南大西洋海域,主要集中在南大西洋 48区、南印度洋 58区和罗斯海 88区;垂直分布在 0~500 米,主要集中在 0~250 米。目前从事南极磷虾捕捞的国家有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挪威、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实际可提供原料南极磷虾年产量约 30万吨,其中年磷虾粉加工量约 2.5万吨。据 1977—1986年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联合调查,南大洋的磷虾蕴藏量约为 6.5亿~10亿吨,年可捕量相当于目前全球海洋捕捞渔业产量。 200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CCAMLR)再次调查 48区南极磷虾总资源量为 4 429万吨, 58.4.1和 58.4.2单元南极磷虾资源量分别为 483万吨和 390万吨, CCAMLR据此设定 48.1~48.4亚区的预防性捕捞限额为 561万吨。
综合利用
南极磷虾是高蛋白食物,肉中蛋白质含量
17.56%,脂肪 2.11%,富含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虾青素等成分。目前,南极磷虾产品包括原条冻虾、磷虾粉、磷虾油、磷虾肉等,除此之外,还有磷虾酱、甲壳素、水解产物及其他食品类型等,其中磷虾粉和磷虾油是主要的产品。同时,南极磷虾还有广阔的药用前景。
根据南极磷虾栖息水层及游泳行为,目前南极磷虾的捕捞主要为大型艉滑道拖网单船作业方式。捕捞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拖网、连续捕捞系统、泵吸清空网囊技术和桁架拖网等 4种。
章 远洋渔业新资源
北太平洋秋刀鱼
生物学特征
秋刀鱼,曾用名竹刀鱼,拉丁学名 Cololabis saira Brevoort,英文名为 Paci.c saury,日文称サンマ,属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秋刀鱼体细长,侧扁,略呈棒状。体长为体高
6.3~8.7倍;体被小圆鳞,薄,易脱落。体背部青黑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成鱼体长一般 35厘米、体重 200克左右,个体可达 40厘米、体重 250克。
资源状况与分布
秋刀鱼广泛分布于北纬 25°~30°以北的北太平洋温带海域,连续地分布在日本近海至北美西岸。作业渔场主要有:日本本州东北部和北海道以东外海;千岛群岛以南的俄罗斯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以外海域;太平洋中部的天皇海山一带。据评估,近 20年来,秋刀鱼资源量为 192万~719万吨,年捕捞总产量为 24万~63万吨,在世界小型中上层鱼类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0— 2016年,秋刀鱼年总捕捞产量在 35万~63万吨。目前在北太平洋海域从事秋刀鱼生产作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等。目前负责相关海域区域性渔业管理的组织为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North Paci.c .sheries commission,NPFC),管辖北太平洋公海水域所有渔业种类(其他组织管理种类除外)及其生态系统。 2017年 7月在日本召开的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 2016年通过的秋刀鱼的养护管理措施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措辞方面相对更为严格,形成了新的秋刀鱼养护管理措施,目前有关公海秋刀鱼捕捞配额分配事宜尚未达成共识。
综合利用
秋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其中,水分含量 56.7%、蛋白质含量 20.6%、粗脂肪含量达 21.1%。秋刀鱼多数作为食用,其中 80%用于生鲜、冷冻、罐头、食用加工。目前,秋刀鱼主要捕捞方式为舷提网作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