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804638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6”选录了周敦颐的《周子通书》,张载的《张载集》,程颢、程颐的《二程集》和胡宏的《知言》。《周子通书》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张载集》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是研究张载儒学思想全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二程集》是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此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
周子通书
导读 / 002
太极图说 / 003
通书 / 005
诚上第一章 / 005
诚下第二章 / 005
诚几德第三章 / 006
圣第四章 / 006
慎动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师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志学第十章 / 008
顺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礼乐第十三章 / 009
务实第十四章 / 009
爱敬第十五章 / 009
动静第十六章 / 010
乐上第十七章 / 010
乐中第十八章 / 010
乐下第十九章 / 011
圣学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颜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师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师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过第二十六章 / 013
势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辞第二十八章 / 013
圣蕴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蕴第三十章 / 014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章 / 014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贵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拟议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蒙艮第四十章 / 017
进呈本周子遗文并诗 / 024
爱莲说 / 024
养心亭说 / 025
拙赋 / 026
碧落石汝砺书篆 / 026
邵州新迁学释菜文 / 026
又告先师文 / 027
〔附〕邵州新迁州学记 / 027
彭推官诗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圣院诗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与傅耆伯成书 / 030
慰李大临才元疏 / 031
与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与仲章侄手帖 / 031
回谒乡官昌州司录黄君庆牒 / 033
贺傅伯成手谒 / 033
书仙台观壁 / 034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 034
喜同费君长官游 / 034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韵 / 035
〔附〕李悦斋跋 / 035
剑门 / 036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 036
同石守游 / 037
江上别石郎中 / 037
忆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 038
题寇顺之道院壁 / 038
题浩然阁 / 038
题酆都观三首刻石观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题惠州罗浮山 / 040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 040
濂溪书堂 / 040
思归旧隐 / 041
夜雨书窗 / 041
石塘桥晚钓 / 041
书舂陵门扉 / 041
东林寺留题 / 042
澹山岩扃留题 / 042
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 042
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 043
肇庆府星岩留题 / 043
任所寄乡关故旧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张载集
导读 / 048
正蒙太和篇第一 / 049
正蒙参两篇第二 / 059
正蒙神化篇第四 / 063
正蒙动物篇第五 / 067
正蒙诚明篇第六 / 071
正蒙大心篇第七 / 076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上 / 082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下 / 086
经学理窟周礼 / 092
语录 / 095
性理拾遗 / 098
〔附〕张横渠先生行状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范巽之书 / 101
与赵大观书 / 102
与吕微仲书 / 103
贺蔡密学启 / 104
庆州大顺城记 / 105
女戒 / 106
策问 / 107
边议 / 108
与蔡帅边事画一 / 111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 / 112
经略司画一 / 114
始定时荐告庙文 / 116
张天祺墓志铭 / 117
杂诗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 119
别馆中诸公 / 119
圣心 / 119
老大 / 120
有丧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贝母 / 121
题解诗后 / 121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 / 122
二程集
导读 / 124
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 125
论王霸之辨 / 128
论十事札子 / 131
颜子所好何学论 / 136
与吕大临论中书 / 139
答杨时论西铭书 / 141
河南程氏遗书
第一 端伯传师说 / 145
第二上 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 / 156
第二下 附东见录后 / 187
第三 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 196
第四 游定夫所录 / 204
第五 / 210
第六 / 214
第七 / 227
第八 / 231
第九 少日所闻诸师友说 / 234
第十 洛阳议论 / 239
第十一 师训 / 246
第十二 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 / 262
第十三 亥八月见先生于洛所闻 / 265
第十四 亥九月过汝所闻 / 267
第十五 入关语录 / 270
第十六 己巳冬所闻 / 297
第十七 / 298
第十八 刘元承手编 / 306
第十九 杨遵道录 / 366
第二十 周伯忱录 / 383
第二十一上 师说 / 384
第二十一下 附师说后 / 390
第二十二上 伊川杂录 / 393
第二十二下 附杂录后 / 412
第二十三 鲍若雨录 / 419
第二十四 邹德久本 / 425
第二十五 畅潜道录 / 430
知言
导读 / 442
知言 / 443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①。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②;分阴分阳,两仪③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④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⑤。无极之真,二五之精⑥,妙合而凝。“亁道成男,坤道成女⑦”,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⑧。”立人极⑨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⑩”,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注 释】
① “太极”这个名词最初见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表示最高存在的范畴。后汉郑玄说它是“淳和未分之气”(《周易郑氏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宋朱熹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观点解释道:“太极只是一个实理。”这是不对的。“无极”二字不见于儒家经典。《老子》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陆九渊据此说是“出于老子”;朱熹说老子的“无极”是“无穷之义”,“非若周子严所言之意”。实际上,“无极而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思想。
② 互为其根:根,根基。这里是说动和静相互依存。根,最初也是道家用语,《老子》:“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③ 两仪:指天地。
④ 五气:指五行之气。
⑤ 各一其性:是说五行各有其属性。
⑥ “真”与“精”同意,指最微妙精粹的东西。二,指阴阳二气;五,指五行。
⑦ 见《周易·系辞》。
⑧ “主静”和“无欲故静”,原来都是道家思想。《老子》:“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庄子·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⑨ 人极:指做人的最高标准。
⑩ 见《周易·乾卦·文言》。
? 见《周易·说卦》。
? 见《周易·系辞上》。
通?书
诚上第一章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②。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③。”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④。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⑤!
诚下第二章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⑥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⑦。至易而行难。果而确⑧,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⑨”
诚几德第三章⑩
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圣第四章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
慎动第五章
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道第六章
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
师第七章
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不达。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幸第八章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思第九章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几其神乎!”
志学第十章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顺化第十一章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治第十二章
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况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哉!曰,纯其心而已矣。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纯心要矣,用贤急焉。
礼乐第十三章
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务实第十四章
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德业有未著,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小人则伪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爱敬第十五章
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问曰:有不善?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邪?乌知其不能改?”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动静第十六章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乐上第十七章
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乐中第十八章
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祇格,鸟兽驯。
乐下第十九章
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圣学第二十章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公明第二十一章
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厥彰厥微,匪灵弗莹。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颜子第二十三章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师友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师友下第二十五章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过第二十六章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势第二十七章
天下,势而已矣。势,轻重也。极重不可反。识其重而亟反之,可也。反之,力也;识不早,力不易也。力而不竞,天也;不识不力,人也。天乎?人也,何尤!
文辞第二十八章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
圣蕴第二十九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