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98176
编辑推荐
《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研究了唐松草属的重要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理清了唐松草属中原始种、原始群和进化群之间的关系。可充分帮助中外读者了解此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对此属植物的鉴定,是对中国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补充和完善。正因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内容简介
《中国植物志》第27卷(1979)中的唐松草属收载了67种,英文版Flora of China(2001)的唐松草属收载了76种。至今我国唐松草属的种已经增至98种,急需进行修订,此即为编写《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的主要目的。
本书作者王文采院士对中国唐松草属的演化和分类方面的新贡献,与过去德国专家Prantl (1887)、美国专家B. Boivin (1994),和日本专家M. Tamura(1995)关于此属的演化、分类上的观点、方法都有不相同。
著名植物科学画家孙英宝先生为本书绘制了101幅精准的图版(其中对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图),这在国内植物学著作中是罕见的。并且王文采先生为每一种编写了中名,拉丁学名,文献引证,中、英文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经济用途等介绍。
本书研究了唐松草属的重要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理清了唐松草属中原始种、原始群和进化群之间的关系。可充分帮助中外读者了解此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对此属植物的鉴定,是对中国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补充和完善。正因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作者王文采院士对中国唐松草属的演化和分类方面的新贡献,与过去德国专家Prantl (1887)、美国专家B. Boivin (1994),和日本专家M. Tamura(1995)关于此属的演化、分类上的观点、方法都有不相同。
著名植物科学画家孙英宝先生为本书绘制了101幅精准的图版(其中对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图),这在国内植物学著作中是罕见的。并且王文采先生为每一种编写了中名,拉丁学名,文献引证,中、英文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经济用途等介绍。
本书研究了唐松草属的重要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理清了唐松草属中原始种、原始群和进化群之间的关系。可充分帮助中外读者了解此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对此属植物的鉴定,是对中国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补充和完善。正因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目 录
目 录
前言
一、 分类学研究简史
A关于种的数目·
B. 六分类系统简介
1.DeCa系统·
2.Lecoye系统
3.Prant系统
4.Boivin系统
5.Tamur系统
6. 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给出的谱系图
二、形态特征分析
A. 关于唐松草属在毛茛科中的系统位置
B. 扁果草族Trib. Isopyreae的形态特征
C. 七重要形态特征的分析
1. 茎的高度
2. 对单叶特征的认识
3. 花序
4. 萼片
5.雄蕊
6. 心皮
7. 瘦果
三、分类系统
A. 王文采,王蜀秀分类系统简介
B. 本书的分类系统简介
四、地理分布
A. 唐松草属的地理分布简介
B. 中国唐松草属地理分布
1. 概况
2. 广域分布种
3. 广布和稍广布的特有种 4. 狭域分布种
5. 五原始种
6. 分布中心
7. 姊妹群
五、经济用途 ·
A. 药用
B. 观赏 ·
六、分类学处理 ·
唐松草属 ·
分亚属、组、系检索表
分种、变种、变型检索表
亚属1. 唐松草亚属Subgen. Thalictrum ·
组1. 叉枝唐松草组Sect. Leptostigma B. Boivin
中名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