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52538
全书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1)本书全面、系统梳理了隐患、危险源、危害因素及风险等风险管理相关名词、术语,透彻解释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同时,为通过风险管理防范事故发生提供一套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模式。
(2)本书构建了三个模型——事故致因模型、安全风险防控微观模型、安全风险防控宏观模型。其中,事故致因模型解释了事故致因机理;安全风险防控微观模型揭示了事故防控的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防控宏观模型提出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策略、模式。
(3)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风险管理策划阶段的评审,通过对辨识、评估与控制等风险管理关键环节进行把关,解决了风险管理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升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本书系统介绍了“蝴蝶结模型”─一种独特的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它既可以用于事前预防又可以用于事故应急,一个方法两种功能,尤其适用于重特大事故的防控。
(5)本书不仅通篇采用了国际前沿的屏障管控理论,而且还首次介绍了风险评价中的“郎福德陷阱”,以及海因里希事故三角形的缺陷、问题等安全管理领域的*知识。
本书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机理与事故致因模型、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概念、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危害因素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防控、风险管理策划阶段的评审、安全风险防控微观模型——3×3模型、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实践、重大安全风险的防控工具——蝴蝶结模型十个章节内容。
第一章 事故发生的机理与事故致因模型
第一节 事故发生的机理与特点
第二节 事故致因模型
第二章 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节 危害因素的概念和类型划分
第二节 风险管理术语
第三节 风险管理与双重预防机制
第三章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风险管理原则
第二节 风险管理框架
第三节 风险管理流程
第四节 风险管理的原则、框架与流程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
第一节 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第二节 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第三节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第四节 危害因素辨识的常见问题
第五节 危害因素辨识的策略与技巧
第五章 安全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的意义
第二节 风险评估的要素
第三节 风险评价准则
第四节 风险评估方法
第五节 风险评价与危险源评价
第六节 谨防“朗福德陷阱”
……
创新性、实用性是本书的两大突出特点,同时,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问题分析能够切中要害,意见建议切合实际,对于如何通过风险管理做好事故防控工作大有裨益,是一部事故防控领域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刘铁民
国家应急管理部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一书,深入阐述了事故致因模型、风险防控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信息量大,实用为主。作者实践经验多,能举出很多实例来说明问题;读书多,了解许多中外观点,使书中的内容来自多角度,观点比较全面;思考多,不但介绍了国内外的观点和模型,还对部分观点做了深入分析,给出了科学实质,还形成了自己的模型,在理论上有发展,对整个安全科学有贡献。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使现场实际做法更加接近成熟理论,也使国内做法更加国际接轨。
——傅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本书从宏观策略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系统的梳理了事故防控的理论与方法,是作者多年从事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经验结晶。书中理论内容深入浅出,具体方法直观易行、贴合实际,对风险评估人员理论水平提升和企业事故防控措施落实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王如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作者科学分析梳理了当今纷乱复杂的风险管理名词、术语,合理地解释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为企业通过双重预防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提出了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法模式。
——彭力
国务院安委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同时,又具有创新性,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好教材
——缪振起
东明石化(我国*民营炼化企业)副总经理,负责生产、安全等项工作
由浅入深解读管理乱象,正本清源探究安全科学。把别人整复杂的事情,通过学术和技术的手段梳理得简单明了。
——刘景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本书构建了三个模型——事故致因模型、事故防控微观、宏观模型。事故致因模型解释了事故致因机理,事故防控微观模型揭示了事故防控的关键环节,事故防控宏观模型提出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策略、模式。三个模型为通过风险管理防范事故发生提供一套实操性很强的方法和工具。
——陈全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北京毕塞特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
本书系统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创新性,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必备丛书。
——张华
风险管理专家、北京歆迪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安全方面,中国比任何一家无论从思维还是实践方面都不缺少践行者,当我们目光转归到风险这一个国际通行的管理思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本书既有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工具的探讨,实为执法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备之品。安全有没有中国自信,相信认真看完这一本书的朋友都会有所触动。
——白杰
ABC安全创始人、安全法律领域专家
作者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风险评估的意义、要素、准则和方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介绍,有理有据,安全风险管理方面非常难得的好书;作者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的探讨也非常有深度,比如对于海因里希法则第二段论的挑战,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近几年提出来的质疑,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所以很多企业还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做无用功上。在这个重大事故反复发生的时期,这本书中很多新鲜的观点和论述,对于指导预防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邵海燕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一体化服务分会副理事长、通用电气公司高级EHS经理
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风险管理策划阶段的评审”内容,有效解决了风险管理形式主义问题,对于提升风险管理效果意义重大。
——栾兴华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公司咨询总师
1.物理性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电源中断等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a粒子、质子、中子、高速电子束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松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