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45283丛书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中公名师密押卷(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是由中公教育广西教招研发团队精心编制的6套密押试卷。包含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两个考试科目各3套。密押试卷结合新出台的考试大纲与说明编制,考试重点和难点均与大纲要求及往年真题相契合。
本试卷还含有480分钟考点精讲视频课程,具体获取方式见内文标识。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中公名师密押卷(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包含6套密押试卷,包括三套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密押试卷、三套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密押试卷。
包含480分钟考点精讲视频课程,具体获取方式见内文标识。
包含480分钟考点精讲视频课程,具体获取方式见内文标识。
目 录
目录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一)(1)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二)(14)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三)(27)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一)(40)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二)(52)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三)(64)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一)(1)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二)(14)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三)(27)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一)(40)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二)(52)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前密押卷(三)(64)
免费在线读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考前密押卷(一)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答题参考用时45分钟)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癣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杜威在()中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老师教学生计算B.幼猴学跳跃
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性
B.教育的生产性
C.教育的社会性
D.教育的艺术性
4.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
A.生产性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
5.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因素是()。
A.受教育者B.教育者
C.教育内容D.教育方式
6.近期,中央有关部委开始着力解决课外辅导泛滥的问题,以求打破财富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权利的保障。这种做法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
A.终身化B.全民化
C.民主化D.多元化
7.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从作用的方向看,此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8.“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句话强调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教育
C.遗传D.成熟
9.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内发论”思想的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C.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外因素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D.最初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的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10.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11.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作()。
A.教学目标B.教育大纲
C.课程目标D.培养目标
12.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激励功能B.协调功能
C.导向功能D.评价功能
13.学校实现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基本教学设施
B.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教师队伍
C.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
D.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4.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的是()。
A.课程管理制度
B.学校文化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
15.现代学制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
A.多轨制、双轨制、单轨制
B.双轨制、单轨制、集支制
C.三轨制、双轨制、单轨制
D.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16.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差异,所造成的不同个性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B.复杂性
C.长期性D.示范性
17.不少从教多年的教师虽然经验丰富,却难以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这是因为他们相对较为缺乏对()的准备造成的。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18.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能够运用教育技术并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这表明张老师具有较好的()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评价能力
C.教学实施能力D.教学科研能力
19.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任教师,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此时,他们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0.教师通过沙龙会谈、微型教学等途径进行专业发展。这些途径属于()。
A.在职培训B.自我教育
C.同伴互助D.入职辅导
21.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为()。
A.民主平等关系
B.知识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师范模仿关系
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A.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C.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
D.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23.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先进生工作B.后进生工作
C.中等生工作D.后进生和中等生工作
2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健全的规章制度
D.明确的班级计划
25.苏老师是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学生让他比较头疼,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他亲自去管,学生都非常依赖他。这个时期的班级处于()阶段。
A.组建阶段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D.完成阶段
26.某学校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古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
27.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B.学校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C.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欣赏
D.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
28.学校经常举办报告、讲座、集会、比赛以及各种公益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D.科技活动
29.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组织性B.自主性
C.趣味性D.创造性
30.按课题的内容划分,课题可分为()。
A.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
B.实验性课题和实证性课题
C.基础课题和应用课题
D.基础课题和研究课题
31.班上小王的成绩不突出,平常也沉默寡言,既不跟同学亲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班主任希望以小王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研究该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因此,班主任对小王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研究。班主任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个案研究法B.历史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D.质量研究法
32.以自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强调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的教育学派是()。
A.生本教育学派
B.生命化教育学派
C.情境教育学派
D.主体性教育学派
33.“学生将学习圆周率的定义和计算”这一教学目标的不规范之处在于把教学目标的内容主体表述成了()。
A.学习结果B.学习内容
C.学习过程D.学习方法
34.教学目标设计的难度应当()。
A.超出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的发展水平
B.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C.接近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
D.在学生的兴趣范围内
35.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这与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学目标类型基本一致?()
A.杜威B.布卢姆
C.布鲁纳D.卢梭
36.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于是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展示形式。教师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
37.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A.基本途径B.最终途径
C.工作途径D.学习途径
38.某学校开发了高效课堂模型,该课堂围绕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首先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填充及能力提升,然后由合作小组组织对学和群学,纠正知识误区与漏洞,最后由教师适时点评总结。该课堂模型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3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是指()。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
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
40.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B.生成性
C.启发性D.随意性
41.杜威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个阶段组成了()。
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
C.教学设计D.教学技巧
42.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由()规定的。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整合D.课程实施
43.数学课程标准将“分数和小数”的学习规定为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为()。
A.直线式B.圆周式
C.螺旋式D.横向式
44.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
45.为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专门修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属于()。
A.校外课程资源
B.条件性课程资源
C.隐性课程资源
D.素材性课程资源
46.基本特征为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学习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D.综合学习
考前密押卷(一)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答题参考用时45分钟)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癣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杜威在()中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老师教学生计算B.幼猴学跳跃
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性
B.教育的生产性
C.教育的社会性
D.教育的艺术性
4.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
A.生产性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
5.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因素是()。
A.受教育者B.教育者
C.教育内容D.教育方式
6.近期,中央有关部委开始着力解决课外辅导泛滥的问题,以求打破财富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权利的保障。这种做法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
A.终身化B.全民化
C.民主化D.多元化
7.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从作用的方向看,此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8.“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句话强调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教育
C.遗传D.成熟
9.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内发论”思想的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C.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外因素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D.最初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的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10.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11.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作()。
A.教学目标B.教育大纲
C.课程目标D.培养目标
12.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激励功能B.协调功能
C.导向功能D.评价功能
13.学校实现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基本教学设施
B.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教师队伍
C.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
D.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4.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的是()。
A.课程管理制度
B.学校文化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
15.现代学制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
A.多轨制、双轨制、单轨制
B.双轨制、单轨制、集支制
C.三轨制、双轨制、单轨制
D.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16.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差异,所造成的不同个性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B.复杂性
C.长期性D.示范性
17.不少从教多年的教师虽然经验丰富,却难以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这是因为他们相对较为缺乏对()的准备造成的。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18.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能够运用教育技术并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这表明张老师具有较好的()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评价能力
C.教学实施能力D.教学科研能力
19.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任教师,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此时,他们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0.教师通过沙龙会谈、微型教学等途径进行专业发展。这些途径属于()。
A.在职培训B.自我教育
C.同伴互助D.入职辅导
21.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为()。
A.民主平等关系
B.知识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师范模仿关系
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A.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C.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
D.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23.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先进生工作B.后进生工作
C.中等生工作D.后进生和中等生工作
2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健全的规章制度
D.明确的班级计划
25.苏老师是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学生让他比较头疼,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他亲自去管,学生都非常依赖他。这个时期的班级处于()阶段。
A.组建阶段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D.完成阶段
26.某学校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古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
27.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B.学校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C.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欣赏
D.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
28.学校经常举办报告、讲座、集会、比赛以及各种公益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D.科技活动
29.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组织性B.自主性
C.趣味性D.创造性
30.按课题的内容划分,课题可分为()。
A.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
B.实验性课题和实证性课题
C.基础课题和应用课题
D.基础课题和研究课题
31.班上小王的成绩不突出,平常也沉默寡言,既不跟同学亲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班主任希望以小王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研究该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因此,班主任对小王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研究。班主任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个案研究法B.历史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D.质量研究法
32.以自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强调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的教育学派是()。
A.生本教育学派
B.生命化教育学派
C.情境教育学派
D.主体性教育学派
33.“学生将学习圆周率的定义和计算”这一教学目标的不规范之处在于把教学目标的内容主体表述成了()。
A.学习结果B.学习内容
C.学习过程D.学习方法
34.教学目标设计的难度应当()。
A.超出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的发展水平
B.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C.接近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
D.在学生的兴趣范围内
35.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这与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学目标类型基本一致?()
A.杜威B.布卢姆
C.布鲁纳D.卢梭
36.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于是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展示形式。教师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
37.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A.基本途径B.最终途径
C.工作途径D.学习途径
38.某学校开发了高效课堂模型,该课堂围绕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首先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填充及能力提升,然后由合作小组组织对学和群学,纠正知识误区与漏洞,最后由教师适时点评总结。该课堂模型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3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是指()。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
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
40.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B.生成性
C.启发性D.随意性
41.杜威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个阶段组成了()。
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
C.教学设计D.教学技巧
42.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由()规定的。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整合D.课程实施
43.数学课程标准将“分数和小数”的学习规定为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为()。
A.直线式B.圆周式
C.螺旋式D.横向式
44.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
45.为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专门修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属于()。
A.校外课程资源
B.条件性课程资源
C.隐性课程资源
D.素材性课程资源
46.基本特征为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学习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D.综合学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