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0144丛书名: 经济信息绿皮书
编辑推荐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7)》由国家信息中心组织专家队伍编撰,对2017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热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内容涵盖了主要宏观经济领域、重点行业、经济地区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并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大宗商品、国际油价的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目的是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经济形势研判和政策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7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热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内容涵盖了主要宏观经济领域、重点行业、经济地区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并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大宗商品、国际油价的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目的是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经济形势研判和政策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2017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建议【国家信息中心】/001
一 2016年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走势预测/003
二 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及趋势展望/007
三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和目标建议/012
四 宏观调控政策建议/017
Ⅱ 综合篇
2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2017年展望【胡祖铨】/021
3 2016年消费形势回顾及2017年展望【邹蕴涵】/033
4 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及2017年展望【闫 敏】/043
5 2016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张前荣】/052
6 2016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陈 彬】/062
7 2016年中国财政收支分析及2017年展望【王远鸿】/072
8 2016年金融运行与2017年展望【李若愚】/085
9 2016年债券市场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徐平生】/096
10 2016年国际收支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陈长缨】/103
11 2016年人民币汇率分析及2017年展望【范 洋】/115
12 2016年利用外资回顾和2017年展望【邬 琼】/123
13 2016年对外投资回顾和2017年展望【邬 琼】/131
14 2016年经济景气分析及2017年展望【刘玉红】/138
15 国企改革评估分析及展望【肖若石】/148
Ⅲ 产业篇
16 2016年工业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魏琪嘉】/156
17 2016年房地产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邹士年】/165
18 2016年银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刘 鹏】/177
19 2016年能源行业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李继峰】/188
20 2016年电力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肖宏伟】/197
21 2016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祁京梅】/207
22 2016年煤炭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王 硕】/219
23 2016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耿德伟】/230
24 2016年建材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耿德伟】/239
25 2016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魏琪嘉】/247
Ⅳ 中国经济区域篇
26 2016~2017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257
27 2016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刘伟良 韩 磊】/269
28 2016年中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阮华彪 倪 梦】/281
29 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肖若石】/292
30 京津冀经济(合作)发展及未来展望【郝彦菲】/302
31 2016年辽宁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于晓琳】/314
32 2016年广东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龚联华 蒙卫华】/325
Ⅴ 世界经济篇
33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张亚雄 程伟力】/334
34 2016年世界贸易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陶丽萍】/343
35 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及2017年展望【张 鹏】/351
36 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袁剑琴】/364
37 2016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牛 犁】/374
38 2016年美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赵硕刚】/385
39 2016年欧洲经济分析及2017年展望【王灏晨】/393
40 2016年日本经济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张晓兰】/404
41 2016年新兴经济体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程伟力】/412
42 英国脱欧进程展望及影响分析【赵硕刚 张晓兰】/419
43 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竞争力研究【袁剑琴】/427
前 言
序
关于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上都已经有大量讨论。国家信息中心的团队长期跟踪和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自然也会有自身的思考和评价。当然,由于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发展态势,都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各位角度不同、目的不同、方法论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和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我个人,是基本认同本书作者们大的判断的,这也是我接受写下这个序的主要因素。
2017年,注定又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及贸易、政治及外交、环境及气候、局部战争及军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可能因为若干突发性事件或者黑天鹅事件而改变本来的演化方向、速度和力道。仅仅列举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结果和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虽然对于一大批靠政治预测和社会预测吃饭的精英们、媒体们而言,实在是感到了难堪甚至是些许耻辱。但是,对于这样事件所带来的和将要带来的影响却还远远没有完结。回到国内2017年的趋势判断上来吧,现在市面上谈矛盾和问题的比较多,这本书里也有具体讨论,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想谈谈一些积极的因素,供大家参考或者是批判。我认为,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积极因素,这与我们同时也高度警惕并且防范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困难并不矛盾。正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不断解决旧矛盾和新矛盾,这正是人类在思维和采取行动时对现实客观世界所应该表现出来的敬畏和尊重。否则,任何矛盾都可能无解。
1.2016年陆续出台的一些重大政策已经逐步显效,未来一段时期继续发力增效实可期待
供给侧领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钢铁和煤炭等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完成2016年目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在明显减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成为显著事实,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商品房库存出现实质性减少,上中游工业企业效益因生产价格上涨而有所好转,以全面营改增为代表的降成本行为对企业减免税赋有了实质性利好,以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为标志的放开市场准入系列政策推动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等。显然,上述工作2016年已经启动起来并且有了早期收获,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将会继续扩大其政策效应。同时,需求侧领域的政策取向也有亮点,如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培育新兴消费和扩大基建投资等比较明确的需求管理政策,再如现在开始全面实施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类群体的激励计划,以及放宽科技人才兼职和课题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真正到位落地,既可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有利于稳定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也有利于充分保护科研人才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2.新技术继续得到广泛深度应用,加快培育新动能进而催生新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及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北斗卫星和航空航天等空间技术民用化、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基因工程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智能硬件、新能源及智能电网、创意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通过全面推进“互联网 ”、“双创”及“四众”模式、工业制造2025行动等,将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发展,催生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现在这些领域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和风投资本得到回报,并且对未来的投资空间和预期明显向好。2017年在继续落实“五证合一”“一窗一号一网”信息惠民等重大举措的基础上,市场活力将继续增强,分享经济将健康快速发展。
3.区域战略及其重点区域分类指导效应开始显现,将会带来新增长极和消费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从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一轮东北振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等重点区域政策通过提高其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也将会产生实质性效应,一批新区、开发区、创新试点示范区(城市)、中小特色城镇以及国家自由贸易区有关经验加快推广应用步伐,都将会引导我国生产力布局更加优化,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现代城镇化发展规律而产生应有的巨大集聚效应和极化效应。
4.企业效益在总体上出现改善苗头的积极信号有利于提升信心,工业领域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
近两年工业品库存持续减少,2016年1~9月处于历史低位,按照规律将有可能进入库存回补周期。如若2017年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并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强化工作力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将会进一步改善,然后是拉动工业品价格回升,再就是带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进而提升企业扩大库存和再投资意愿,后是提高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消费,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工业大循环和企业家良好预期。
5.宏观调控工具还有不少,真正解决好政府部门间相向着力、协同发力将会释放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生产力
一方面,继续通过督办检查公示等举措,促进现有政策落实到位并尽快显现政策效应。另一方面,要紧紧跟踪研判国际国内大的走势和重大风险隐患,基于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政治,通过打破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格局来推动各方面同心协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打破精英决定政策思维定式和追求政策数量政绩模式来促进创新务实现代政府治理,通过打破部门和地区之间信息分割和数据封锁来调动全社会参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一点,即在新常态下,只能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真正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
杜 平
2016年11月
关于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上都已经有大量讨论。国家信息中心的团队长期跟踪和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自然也会有自身的思考和评价。当然,由于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发展态势,都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各位角度不同、目的不同、方法论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和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我个人,是基本认同本书作者们大的判断的,这也是我接受写下这个序的主要因素。
2017年,注定又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及贸易、政治及外交、环境及气候、局部战争及军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可能因为若干突发性事件或者黑天鹅事件而改变本来的演化方向、速度和力道。仅仅列举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结果和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虽然对于一大批靠政治预测和社会预测吃饭的精英们、媒体们而言,实在是感到了难堪甚至是些许耻辱。但是,对于这样事件所带来的和将要带来的影响却还远远没有完结。回到国内2017年的趋势判断上来吧,现在市面上谈矛盾和问题的比较多,这本书里也有具体讨论,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想谈谈一些积极的因素,供大家参考或者是批判。我认为,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积极因素,这与我们同时也高度警惕并且防范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困难并不矛盾。正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不断解决旧矛盾和新矛盾,这正是人类在思维和采取行动时对现实客观世界所应该表现出来的敬畏和尊重。否则,任何矛盾都可能无解。
1.2016年陆续出台的一些重大政策已经逐步显效,未来一段时期继续发力增效实可期待
供给侧领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钢铁和煤炭等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完成2016年目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在明显减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成为显著事实,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商品房库存出现实质性减少,上中游工业企业效益因生产价格上涨而有所好转,以全面营改增为代表的降成本行为对企业减免税赋有了实质性利好,以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为标志的放开市场准入系列政策推动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等。显然,上述工作2016年已经启动起来并且有了早期收获,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将会继续扩大其政策效应。同时,需求侧领域的政策取向也有亮点,如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培育新兴消费和扩大基建投资等比较明确的需求管理政策,再如现在开始全面实施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类群体的激励计划,以及放宽科技人才兼职和课题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真正到位落地,既可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有利于稳定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也有利于充分保护科研人才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2.新技术继续得到广泛深度应用,加快培育新动能进而催生新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及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北斗卫星和航空航天等空间技术民用化、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基因工程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智能硬件、新能源及智能电网、创意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通过全面推进“互联网 ”、“双创”及“四众”模式、工业制造2025行动等,将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发展,催生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现在这些领域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和风投资本得到回报,并且对未来的投资空间和预期明显向好。2017年在继续落实“五证合一”“一窗一号一网”信息惠民等重大举措的基础上,市场活力将继续增强,分享经济将健康快速发展。
3.区域战略及其重点区域分类指导效应开始显现,将会带来新增长极和消费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从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一轮东北振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等重点区域政策通过提高其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也将会产生实质性效应,一批新区、开发区、创新试点示范区(城市)、中小特色城镇以及国家自由贸易区有关经验加快推广应用步伐,都将会引导我国生产力布局更加优化,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现代城镇化发展规律而产生应有的巨大集聚效应和极化效应。
4.企业效益在总体上出现改善苗头的积极信号有利于提升信心,工业领域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
近两年工业品库存持续减少,2016年1~9月处于历史低位,按照规律将有可能进入库存回补周期。如若2017年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并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强化工作力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将会进一步改善,然后是拉动工业品价格回升,再就是带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进而提升企业扩大库存和再投资意愿,后是提高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消费,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工业大循环和企业家良好预期。
5.宏观调控工具还有不少,真正解决好政府部门间相向着力、协同发力将会释放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生产力
一方面,继续通过督办检查公示等举措,促进现有政策落实到位并尽快显现政策效应。另一方面,要紧紧跟踪研判国际国内大的走势和重大风险隐患,基于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政治,通过打破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格局来推动各方面同心协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打破精英决定政策思维定式和追求政策数量政绩模式来促进创新务实现代政府治理,通过打破部门和地区之间信息分割和数据封锁来调动全社会参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一点,即在新常态下,只能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真正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
杜 平
2016年1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