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28622
编辑推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曾这样感慨人生无常。
很幸运地生在了拥有*多机会的年代。
对于“插队”“知青”“下乡”这样的词,似乎只在影视文学作品中见过。
有幸认识到陆德宇老先生,读到他的文字,感受到了他曾经努力而又五味杂陈的青春。
他的这本《我的大学》中一共记录了五十段“故事”,这五十个镜头,承载了五十年沧桑,在社会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作者真正触摸到了社会底层,体味到了我未曾经历过的年代的味道。
即使嘈杂, 也是另一种安宁!
希望你也能抽空读一读这样一本书,能给你更多的力量。
内容简介
《我的大学》是一本知青纪实文学。
没有煽情和渲染,没有恢弘和壮烈,只是一位老先生”大学”梦的真实记录。
记录了从1968年作者到盐城县南洋公社团洼一队插队,到1978年初到南京读大学,这段人生黄金的青春年华。
那时候,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劳作,看起来很辛苦,但是他苦中作乐,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他读书、作诗、写小说,还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书中写的是他难忘的记忆,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触动,展开的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诠释了一代知青人的精神图谱。
免费在线读
盐城地区的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83年又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新体制,盐中一直是苏北这块唯一没有山和丘陵的一点五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高学府,作为在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我,考盐中是多年的夙愿。
这年7月下旬,我收到江苏省盐城中学的高中录取通知。两个毕业班考高中,一共只有俞如梅、滕红霞和我三人考上盐中,在盐城镇民办中学历史上已经是破天荒的了。我自己小学毕业考盐中初中,作文考题是《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在那个”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年代,我写了”参加少先队”,因作文”跑题”名落孙山。发榜那天怕挨打,一直躲在外面,深夜才敢回家。第二年悄悄再考,结果成绩够了,却因被查出已是民中初一在籍生,又未能被录取。这次是我第三次考盐中,终于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从民中进入盐中,是从糠箩里跳到米箩里。盐中校园环境十分优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认真学习蔚然成风,课外活动有声有色。盐中高中的升学率很高,进了盐中高中,就意味着离大学的门不远了。当时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真美得没法说。我自己不但学费享受减免,每月还有两元钱的助学金。我家住在东闸居民点,离校较远,上民中时中饭都靠”打游击”,到盐中后可在饭堂”代伙”一顿,菜金每天一角钱。上午最后一堂课下课铃一响,大家就像几天没吃饭了一样涌向饭堂,一时饭堂里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有会开玩笑的同学,在饭票背面写打油诗,其中一首调侃饭堂负责人的写道:”晌午十点半,肚中饿。饭堂里面好混乱,敲碗又击钵。齐声唤,前面捉了孟金富。”学校有校农
场长瓜果蔬菜,还自己养猪养鱼,伙食相当不错。开饭时,饭是用饭盒或钵子蒸好的,菜由每班值日生用面盆到窗口统一领回,一勺一勺地分到每个住读生和”代伙”走读生的碗里,剩多剩少按学号顺序一人一人加,加完为止,第二天再从后面一人开始加。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整天馋得很,逢到自己加菜,简直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学校对体育活动也抓得很紧,每学期都举办运动会,锻炼项目五花八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偌大的操场上到处洋溢着体育老师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最普及的是乒乓球,同学们连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下课铃一响,迫不及待地就地取材,将讲台中间随便用什么东西一隔,手执球拍,或把黑板擦子一反,一端站一个,就乒哩乓啷打起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