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16468丛书名: 万物简史译丛
编辑推荐
日本建筑为何对瓦情有独钟,其中又蕴含着哪些时代背景与文化因缘,只要认真阅读这本《瓦》,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森郁夫先生的这部《瓦》,结合各地的出土文物,详细地介绍了瓦的生产制作与发展历史,范围涉及中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国家。同时还介绍了瓦的制作方法、技术传播方式、纹样种类及各种特殊功能。图文并茂的这本《瓦》,不仅详尽地展现了一排排瓦房的风景,还介绍了屋脊上诸如鸱尾、鯱脊、狮子口、雁振、鸟衾等各种特殊装饰物的名称及含义,让中国读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通过日本的房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真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万物简史译丛”之一。到访过日本的人,大多都会对传统的日本式建筑 留有印象。即使在城市里,也随处可以见到独门独院的庭园建筑,高高的围墙、以及 带有诸如鸱尾、鯱脊、狮子口、雁振、鸟衾等特殊装饰物的各种瓦葺房顶等,无不在 高楼林立、喧嚣繁华的现代城市中,增添了一幅恬静的独特风景,给人们留下了无限 的遐想。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片将近300幅,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目 录
壹 瓦的效用与历史
第一章 瓦的效用
瓦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瓦的历史名称
第二章 瓦的历史
中国的瓦
朝鲜三国的瓦
日本的瓦
贰 古代的瓦
第三章 瓦的生产
大量生产
工坊
第四章 瓦当纹样的创作
纹样的变化
瓦当笵
第五章 刻有文字与图的瓦
刻有文字的瓦
绘有图案与纹样的瓦
第六章 技术的传播
氏族间的技术传播
源自于官方的技术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瓦的效用
瓦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瓦的历史名称
第二章 瓦的历史
中国的瓦
朝鲜三国的瓦
日本的瓦
贰 古代的瓦
第三章 瓦的生产
大量生产
工坊
第四章 瓦当纹样的创作
纹样的变化
瓦当笵
第五章 刻有文字与图的瓦
刻有文字的瓦
绘有图案与纹样的瓦
第六章 技术的传播
氏族间的技术传播
源自于官方的技术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免费在线读
虽然一排排铺有黑瓦的房屋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特色景观,但是,人们对于瓦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有很多有关民间瓦房倒塌严重的宣传。此外,还有相关台风吹落瓦片导致人员受伤的报道。诸如此类不考虑建筑物的构造与铺设方法,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罪于瓦的做法,实在是有失公平。不仅如此,就连与瓦相关的熟语也大都带有贬义。首当其冲的“瓦砾”,就经常被比喻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汉和词典中,只要翻一下“瓦”字的话,就会看到很多类似的词汇。在此简单做一介绍。
“瓦解”······事物很容易溃散。
“瓦鸡”······比喻徒有其表,没有实际用途。
“瓦全”······瓦全、苟活。
“瓦釜雷鸣”······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却被大肆渲染,比喻庸人煊赫一时。
以上无论哪一个词汇所表达的意思都令人不敢恭维。可是话说回来,如果瓦在生活中果真一无是处,人们大概也就不会在一千四百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瓦的锻造与生产。产生于古代高超技术条件下的瓦,迄今为止仍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房顶的铺设。因此可以说,人们的居住条件是通过瓦的发明与改良而不断得以完善与改进的。
此书整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概括性的理论内容,第二部分则叙述了古代的瓦的情况。可以说近年来关于瓦的研究,如火如荼、有声有色。虽说并不只局限于古代的瓦,但是由于已经发掘出土的古代瓦的数量实在庞大,实难在一本书中对古代瓦的情况进行详尽叙述。更何况要把有关中世、近世的瓦都归结到一本书中叙述,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书将第一部分分为两章,在第一章中叙述了瓦的种类与历史的名称。在第二章叙述了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的瓦的概略情况,以及从古代到近世为止的日本瓦的大致演变。然后将第二部分又分为四章,阐述了古代的瓦的几个问题点。在第一章中,结合最近的发掘调查结果,介绍了古代瓦的生产经过。在第二章中,叙述了关于装饰寺院与宫殿屋檐的瓦,以及相关纹样与瓦当笵的几个问题。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喜欢在瓦上刻字,而写在古代瓦上的文字内容,对于匮乏相关古代瓦生产的相关资料的现状来说,真可谓是宝贵的上等资料。因此,在第三章叙述了关于文字瓦的几个事项。在第四章,叙述了通过瓦所反应的古代寺院的兴建背景、以及有关瓦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这一部分,以多个寺院之间的同范品为中心,尽量以更多的资料为依据,叙述了其产生的具体背景。
本书的大体结构如上所述,有关制作的技术问题,分别在各部分进行了简单叙述。关于瓦的制作技术,例如关于筒瓦与板瓦的内容,都有相关的优秀论文1。发掘调查报告书中也有很多详细的叙述,单单是制作技术就可以写成一本书。因此,关于制作的技术问题,暂且搁置伺机成熟再做详细介绍。
日本的瓦生产开始于飞鸟时代的早期,并在建筑事业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围绕如上问题进行阐述。
……
“瓦解”······事物很容易溃散。
“瓦鸡”······比喻徒有其表,没有实际用途。
“瓦全”······瓦全、苟活。
“瓦釜雷鸣”······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却被大肆渲染,比喻庸人煊赫一时。
以上无论哪一个词汇所表达的意思都令人不敢恭维。可是话说回来,如果瓦在生活中果真一无是处,人们大概也就不会在一千四百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瓦的锻造与生产。产生于古代高超技术条件下的瓦,迄今为止仍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房顶的铺设。因此可以说,人们的居住条件是通过瓦的发明与改良而不断得以完善与改进的。
此书整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概括性的理论内容,第二部分则叙述了古代的瓦的情况。可以说近年来关于瓦的研究,如火如荼、有声有色。虽说并不只局限于古代的瓦,但是由于已经发掘出土的古代瓦的数量实在庞大,实难在一本书中对古代瓦的情况进行详尽叙述。更何况要把有关中世、近世的瓦都归结到一本书中叙述,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书将第一部分分为两章,在第一章中叙述了瓦的种类与历史的名称。在第二章叙述了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的瓦的概略情况,以及从古代到近世为止的日本瓦的大致演变。然后将第二部分又分为四章,阐述了古代的瓦的几个问题点。在第一章中,结合最近的发掘调查结果,介绍了古代瓦的生产经过。在第二章中,叙述了关于装饰寺院与宫殿屋檐的瓦,以及相关纹样与瓦当笵的几个问题。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喜欢在瓦上刻字,而写在古代瓦上的文字内容,对于匮乏相关古代瓦生产的相关资料的现状来说,真可谓是宝贵的上等资料。因此,在第三章叙述了关于文字瓦的几个事项。在第四章,叙述了通过瓦所反应的古代寺院的兴建背景、以及有关瓦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这一部分,以多个寺院之间的同范品为中心,尽量以更多的资料为依据,叙述了其产生的具体背景。
本书的大体结构如上所述,有关制作的技术问题,分别在各部分进行了简单叙述。关于瓦的制作技术,例如关于筒瓦与板瓦的内容,都有相关的优秀论文1。发掘调查报告书中也有很多详细的叙述,单单是制作技术就可以写成一本书。因此,关于制作的技术问题,暂且搁置伺机成熟再做详细介绍。
日本的瓦生产开始于飞鸟时代的早期,并在建筑事业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围绕如上问题进行阐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