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19422
编辑推荐
一、如实反映中国鞋履文化史面貌,并对中国鞋履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作出应有的评价;二、研究鞋履的功能及其生产技术和经验,以推动制鞋行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使其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三、总结前人成果,弘扬民族文化,为对外交流,进行国际性鞋履文化研究,进一步积累科学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革履文化的书籍。从中国革履的历史、革履与少数民族文化、革履与民众等方面阐述了中国革履文化的博大精深。多百幅图片,其中不泛采首次公开的,用图文并茂的版式与彩色印刷,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制鞋艺术的精湛。这也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图书。
目 录
序 言
序一 足尖上的文化
序二 鞋子与人类共存
历史篇
第一章 远古时期鞋文化之谜
第一节 食其肉而用其皮
第二节 原始的兽皮鞋“裹脚皮”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木屐
第四节 裸女残像的启示
第五节 彩陶人形壶的发现
第六节 考古出土的种种皮靴
第七节 世界第一靴——新疆楼兰女靴
第八节 草鞋的起源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
第二节 揭开陶靴之谜
第三节 丝屦与翘尖鞋
第四节 最早的布鞋葛屦
第五节 草鞋的延续
第六节 梮、橇、木屐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周代的鞋饰制度
第二节 古有舄履而无靴
第三节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第四节 毡靴、连腿皮靴和高腰女靴
第五节 楚墓出土皮屦
第六节 木屐已经流行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舄、望仙鞋和凤首蒲鞋
第二节 秦国军戎的鞋饰
第三节 青丝履和鸳鸯履
第四节 多姿的革履
第五节 玉履、利屣和草履
第六节 木屐种类丰富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舄的传承
第二节 以着履为敬
第三节 丝履的代表作织成履
第四节 晋时木屐大行
第五节 短靴和长靿靴
第六节 蒲履和芒鞋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隋代的舄、履、靴
第二节 鞋履的重要发展时期
第三节 靴的流行
第四节 唐代草鞋的发展
第五节 “三寸金莲”的发端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以乌皮靴作朝靴
第二节 青巾玉带红锦靴
第三节 三寸金莲红绣鞋
第四节 竹杖芒鞋和木屐
第五节 富有特色的错络缝靴(辽)
第六节 贵贱均穿尖头靴(金)
第七节 多姿多彩的皮靴(元)
第八章 明代的鞋履
第一节 皂靴和朝鞋
第二节 军戎中的鞋饰
第三节 钉鞋、蒲鞋和草鞋、木屐
第四节 妇女多缠脚穿弓鞋
第九章 清代的鞋履
第一节 品官鞋饰
第二节 民间流行的鞋履
第三节 旗鞋中的马蹄底和花盆底
第四节 普遍流行缠足鞋
第五节 百年鞋店的变迁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袍服布鞋与西装革履并存
第二节 天足运动与半放足鞋
第三节 民间传统的鞋履
第四节 现代鞋履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篇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鞋履
第一节 东北、内蒙古地区
第二节 西北地区
第三节 西南地区
第四节 中南、东南地区
文化篇
第十二章 鞋履与历史学
第一节 有关鞋履的史料
第二节 有关鞋履的掌故
第三节 有关鞋履的轶闻
第十三章 鞋履与文字学
第一节 “鞋”字通考
第二节 鞋履名称的多异
第三节 鞋履成语集萃
第十四章 鞋履与语言学
第一节 最早记载鞋履方言的书籍
第二节 各地有关鞋履的方言读音
第三节 有关鞋履的隐语
第十五章 鞋履与民间文学
第一节 传说、故事、寓言、笑话
第二节 谚语、歇后语、谜语、对联
第三节 民歌、民谣
第四节 音乐、舞蹈
第十六章 鞋与文学艺术
第一节 鞋履与古典文学
第二节 鞋履与诗词
第三节 鞋履与戏曲
第四节 中国戏靴
民俗篇
第十七章 鞋履与民俗学
第一节 鞋履与制度民俗
第二节 鞋履与节日民俗
第三节 鞋履与社会民俗
第四节 鞋履与礼仪民俗
第五节 鞋履与工艺民俗
第六节 鞋履与商贸民俗
第七节 鞋履与信仰民俗
附录
彩图目录
参考书目
结束语
序一 足尖上的文化
序二 鞋子与人类共存
历史篇
第一章 远古时期鞋文化之谜
第一节 食其肉而用其皮
第二节 原始的兽皮鞋“裹脚皮”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木屐
第四节 裸女残像的启示
第五节 彩陶人形壶的发现
第六节 考古出土的种种皮靴
第七节 世界第一靴——新疆楼兰女靴
第八节 草鞋的起源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
第二节 揭开陶靴之谜
第三节 丝屦与翘尖鞋
第四节 最早的布鞋葛屦
第五节 草鞋的延续
第六节 梮、橇、木屐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周代的鞋饰制度
第二节 古有舄履而无靴
第三节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第四节 毡靴、连腿皮靴和高腰女靴
第五节 楚墓出土皮屦
第六节 木屐已经流行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舄、望仙鞋和凤首蒲鞋
第二节 秦国军戎的鞋饰
第三节 青丝履和鸳鸯履
第四节 多姿的革履
第五节 玉履、利屣和草履
第六节 木屐种类丰富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舄的传承
第二节 以着履为敬
第三节 丝履的代表作织成履
第四节 晋时木屐大行
第五节 短靴和长靿靴
第六节 蒲履和芒鞋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隋代的舄、履、靴
第二节 鞋履的重要发展时期
第三节 靴的流行
第四节 唐代草鞋的发展
第五节 “三寸金莲”的发端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以乌皮靴作朝靴
第二节 青巾玉带红锦靴
第三节 三寸金莲红绣鞋
第四节 竹杖芒鞋和木屐
第五节 富有特色的错络缝靴(辽)
第六节 贵贱均穿尖头靴(金)
第七节 多姿多彩的皮靴(元)
第八章 明代的鞋履
第一节 皂靴和朝鞋
第二节 军戎中的鞋饰
第三节 钉鞋、蒲鞋和草鞋、木屐
第四节 妇女多缠脚穿弓鞋
第九章 清代的鞋履
第一节 品官鞋饰
第二节 民间流行的鞋履
第三节 旗鞋中的马蹄底和花盆底
第四节 普遍流行缠足鞋
第五节 百年鞋店的变迁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鞋履
第一节 袍服布鞋与西装革履并存
第二节 天足运动与半放足鞋
第三节 民间传统的鞋履
第四节 现代鞋履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篇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鞋履
第一节 东北、内蒙古地区
第二节 西北地区
第三节 西南地区
第四节 中南、东南地区
文化篇
第十二章 鞋履与历史学
第一节 有关鞋履的史料
第二节 有关鞋履的掌故
第三节 有关鞋履的轶闻
第十三章 鞋履与文字学
第一节 “鞋”字通考
第二节 鞋履名称的多异
第三节 鞋履成语集萃
第十四章 鞋履与语言学
第一节 最早记载鞋履方言的书籍
第二节 各地有关鞋履的方言读音
第三节 有关鞋履的隐语
第十五章 鞋履与民间文学
第一节 传说、故事、寓言、笑话
第二节 谚语、歇后语、谜语、对联
第三节 民歌、民谣
第四节 音乐、舞蹈
第十六章 鞋与文学艺术
第一节 鞋履与古典文学
第二节 鞋履与诗词
第三节 鞋履与戏曲
第四节 中国戏靴
民俗篇
第十七章 鞋履与民俗学
第一节 鞋履与制度民俗
第二节 鞋履与节日民俗
第三节 鞋履与社会民俗
第四节 鞋履与礼仪民俗
第五节 鞋履与工艺民俗
第六节 鞋履与商贸民俗
第七节 鞋履与信仰民俗
附录
彩图目录
参考书目
结束语
前 言
足尖上的文化
当我手捧这本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中国鞋履文化史》时,我的激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从2001年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到2011年的《中国历代鞋饰》,再到这本《中国鞋履文化史》的出版,我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拉近鞋子与文化的距离。透过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读出的不仅仅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鞋文化,更能感受到多年来中国鞋企孜孜不倦追求“文化兴业”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产品是企业的形象,那么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它通过产品深深植入消费者的内心,从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顾客。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熟悉的例子:一双国产皮鞋和一双国际知名品牌的鞋子同时摆在消费者面前,有些消费者宁愿选择价格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舶来品”,也不愿青睐价廉物美的国产品。同样的材质、相似的做工,为何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却如此天壤之别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此,当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在家乡永嘉创建“红蜻蜓”伊始,我就将“文化就是生产力”作为不变的创业理念。在我看来,那时还在襁褓之中的“红蜻蜓”可以没有宽敞的厂房、充足的资金、众多的员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不可复制的文化特色,那才是我们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历经大浪淘沙后,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的关键所在。
用利润来办企业,企业可以撑三年;用业绩来办企业,企业可以挺十年;用战略来办企业,企业可以过二十年;用文化来办企业,企业至少可以活一百年。文化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附加值,是品牌得以延续的重要砝码,在中国鞋业走进文化时代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2005年,中国第一座鞋文化博物馆在“红蜻蜓”诞生,运用图片、实物、文字,详细反映了我国几千年的鞋履历史和制鞋工艺的演变过程。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素有“中国鞋都”之美誉的温州寻找到一个文化载体,更为继承和发扬中华鞋文化创造了平台。也许有一天,企业将不复存在,但是烙上“红蜻蜓”印记的博物馆将犹如磐石,永久地流传下去。在我们心中,这座“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是属于国家、属于全社会的,它讲述着中华鞋文化的故事,留下了中国鞋履美丽的身影,为全世界了解、认识我们的鞋文化开启了一扇窗。
除了鞋文化博物馆,十几年来,我们通过邮票、丛书等等形式告诉大众中国博大精深的鞋文化。这本《中国鞋履文化史》是我们向世人展现中华鞋文化的另一扇重要之窗。本书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详细叙述了新石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和朝代的鞋文化故事。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更似一幅汇聚无数优雅鞋履的画,相信读者看后会对中国鞋业有更深的感触。
身为本书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之一,我深感荣幸。十几年来,我带领团队,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中国鞋文化,基本明晰了从中国最古老的鞋到现代鞋的嬗变轨迹,并在鞋与文学、鞋与语言、鞋与民俗、鞋与戏曲等方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旨在还原中国鞋文化的历史。《中国鞋履文化史》只是我们漫漫征途中的某个驿站,今后必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问世。就像中国鞋业不断突破、走向世界,中国鞋文化也将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而我们会将足尖上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钱金波
当我手捧这本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中国鞋履文化史》时,我的激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从2001年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到2011年的《中国历代鞋饰》,再到这本《中国鞋履文化史》的出版,我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拉近鞋子与文化的距离。透过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读出的不仅仅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鞋文化,更能感受到多年来中国鞋企孜孜不倦追求“文化兴业”的点点滴滴。
如果说产品是企业的形象,那么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它通过产品深深植入消费者的内心,从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顾客。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熟悉的例子:一双国产皮鞋和一双国际知名品牌的鞋子同时摆在消费者面前,有些消费者宁愿选择价格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舶来品”,也不愿青睐价廉物美的国产品。同样的材质、相似的做工,为何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却如此天壤之别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此,当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在家乡永嘉创建“红蜻蜓”伊始,我就将“文化就是生产力”作为不变的创业理念。在我看来,那时还在襁褓之中的“红蜻蜓”可以没有宽敞的厂房、充足的资金、众多的员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不可复制的文化特色,那才是我们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历经大浪淘沙后,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的关键所在。
用利润来办企业,企业可以撑三年;用业绩来办企业,企业可以挺十年;用战略来办企业,企业可以过二十年;用文化来办企业,企业至少可以活一百年。文化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附加值,是品牌得以延续的重要砝码,在中国鞋业走进文化时代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2005年,中国第一座鞋文化博物馆在“红蜻蜓”诞生,运用图片、实物、文字,详细反映了我国几千年的鞋履历史和制鞋工艺的演变过程。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素有“中国鞋都”之美誉的温州寻找到一个文化载体,更为继承和发扬中华鞋文化创造了平台。也许有一天,企业将不复存在,但是烙上“红蜻蜓”印记的博物馆将犹如磐石,永久地流传下去。在我们心中,这座“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是属于国家、属于全社会的,它讲述着中华鞋文化的故事,留下了中国鞋履美丽的身影,为全世界了解、认识我们的鞋文化开启了一扇窗。
除了鞋文化博物馆,十几年来,我们通过邮票、丛书等等形式告诉大众中国博大精深的鞋文化。这本《中国鞋履文化史》是我们向世人展现中华鞋文化的另一扇重要之窗。本书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详细叙述了新石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和朝代的鞋文化故事。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更似一幅汇聚无数优雅鞋履的画,相信读者看后会对中国鞋业有更深的感触。
身为本书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之一,我深感荣幸。十几年来,我带领团队,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中国鞋文化,基本明晰了从中国最古老的鞋到现代鞋的嬗变轨迹,并在鞋与文学、鞋与语言、鞋与民俗、鞋与戏曲等方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旨在还原中国鞋文化的历史。《中国鞋履文化史》只是我们漫漫征途中的某个驿站,今后必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问世。就像中国鞋业不断突破、走向世界,中国鞋文化也将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而我们会将足尖上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钱金波
免费在线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