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03763丛书名: 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
编辑推荐
“日本为何总是无条件忠诚于美国?” ——本书正是对这一现象之历史根源的追述。作者松田教授将其40余年的研究成果以极其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文字呈现给读者,向读者阐释了有着超强民族自尊心的日本在二战后如何在短短6年间被美国的文化政策所“规训”,以至于直至今日在精神上都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本书的一大价值在于,作者的研究完全基于史料,其中更包含大量的美国解密档案,注释部分达80余页,每一条都详细注明了资料来源。因此可以说,该书称得上是战后日美关系史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之作,也是“文化战略”案例研究的佳作,对于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教师和研究者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其学术价值。通过日本的案例折射出的美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在其目标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潜在影响力的文化攻势,对当今的中国社会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我们如何避免在文化上重蹈日本的覆辙?
本书的一大价值在于,作者的研究完全基于史料,其中更包含大量的美国解密档案,注释部分达80余页,每一条都详细注明了资料来源。因此可以说,该书称得上是战后日美关系史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之作,也是“文化战略”案例研究的佳作,对于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教师和研究者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其学术价值。通过日本的案例折射出的美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在其目标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潜在影响力的文化攻势,对当今的中国社会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启发——我们如何避免在文化上重蹈日本的覆辙?
内容简介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日美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当今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与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的态度和表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是日本的美国问题专家松田武教授在美国的解密档案等大量史料基础上进行了四十多年研究的成果。对于全面了解日美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日本作为美国曾经的敌国,为何在战后成为美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国?
2.为了在战后对日本实施有效的改革和管理,美国针对日本进行了怎样的“地域研究”?美国的“地域研究”成果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对于美国成功实施对日本的军事、经济和文化战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美国为何没有坚持对日占领时期的民主改革,而是在明知军国主义余毒尚未肃清的时候,让许多在战后初期被清除出重要岗位的军国主义分子重新回到这些岗位,放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存在?
4.杜勒斯、麦克阿瑟、洛克菲勒、基辛格等美国的战略精英所确定的美国在日本乃至东亚地区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美国付出了哪些代价?
5.为何日本人痛恨西方的种族主义的同时却对同为黄种人的亚洲邻国采取种族主义的态度?日本人的种族主义观念对其充当美国在亚洲的盟国具有怎样重要的影响?
培养亲美的政府领导者以及亲美的各领域的人力资源是美国在日本的终极目标之为此美国自对日占领时期开始针对日本知识精英发动了全面的文化攻势:将“双向性”的文化交流制度化;将美国研究确立为日本大学的固定课程;与东京大学等日本最重要的大学共同举办定期的美国研究研讨会;为日本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提供长期经济支援…… 日本的知识阶层真的形成了对美国的半永久性依存体质吗?
目 录
序言
前言
鸣谢
序章
第一章 作为美国文化攻势的占领改革
第二章 冷战、“相反路线”、国家主义的兴起
第三章 “软和平”与“相称的地位”
第四章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东京——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帝国主义
第五章 《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对抗共产主义的威胁
第六章 对日本知识分子的文化攻势
第七章 将日本人变成亲美派_1950年度东京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八章 分权还是对抗?——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九章 有名无实的民主主义
结论
附录A 日美关系史谱系
附录B 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附录C 东京大学一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注释
索引
前言
鸣谢
序章
第一章 作为美国文化攻势的占领改革
第二章 冷战、“相反路线”、国家主义的兴起
第三章 “软和平”与“相称的地位”
第四章 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在东京——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帝国主义
第五章 《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对抗共产主义的威胁
第六章 对日本知识分子的文化攻势
第七章 将日本人变成亲美派_1950年度东京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八章 分权还是对抗?——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
第九章 有名无实的民主主义
结论
附录A 日美关系史谱系
附录B 京都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附录C 东京大学一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研讨会客座教授名单
注释
索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