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66896
目 录
1 管理论·· 001
1.1 目标与控制··· 001
1.2 项目管理体系与计划定位··· 002
1.3 讨
论··· 017
2 过程论·· 020
2.1 计划的定义··· 020
2.2 计划的目标与特征··· 020
2.3 计划的阶段划分··· 021
2.4 计划过程··· 023
3 技术论·· 030
3.1 计划技术的回顾··· 030
3.2 讨
论··· 034
4 动态协同计划原理与方法·· 037
4.1 广义计划体系构想··· 037
4.2 建造前期计划数学模型及求解··· 039
5 广义计划过程模型创建·· 061
5.1 现有的计划过程模型··· 061
5.2 模拟技术的选择··· 065
5.3 建造前期计划过程模型的建立过程阐述··· 070
5.4 详细的计划过程模型结构··· 076
5.5 建造前期计划过程通用模型的校正··· 084
5.6 建造前期计划过程通用模型的验证··· 085
6 广义计划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 济南某新区建设项目甲·· 086
6.1 项目概况··· 086
6.2 工期管控的整体思路··· 086
6.3 计划管控的原则··· 087
6.4 计划管控的主要措施··· 087
6.5 计划管理后置措施··· 103
6.6 计划编制依据··· 105
6.7 计划编制成果··· 106
6.8 济南某新区建设项目计划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110
6.9 工期风险··· 113
7 广义计划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成都A公司某城市综合体项目乙·· 116
7.1 项目背景··· 116
7.2 研究方法··· 117
7.3 项目乙实践中计划使用的方法和
存在的问题··· 117
7.4 基于结构矩阵算法的动态协同计划方法在
项目乙中的应用··· 125
7.5 项目乙的应用实证研究结论··· 131
8 广义计划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成都A公司某城市综合体项目丙·· 138
8.1 项目概况及研究方法··· 138
8.2 项目丙实践中计划使用的方法和
存在的问题··· 138
8.3 基于结构矩阵算法的动态协同计划方法在
项目丙中的应用··· 141
8.4 项目丙的应用实证研究结论··· 146
9 广义计划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江西赣州A公司某城市综合体项目丁·· 150
9.1 项目背景··· 150
9.2 研究方法··· 151
9.3 项目丁实践中计划使用的方法和
存在的问题··· 151
9.4 DSM技术对建造前期计划管理的
应用和评估··· 154
9.5 项目丁研究发现··· 158
10 案例应用结果讨论与分析·· 159
10.1 三个案例的现状调研结果对比··· 160
10.2 DSM技术的应用和评估··· 162
10.3 新方法的优点··· 163
结 语·· 166
参考文献·· 168
前 言
在我国,“计划”这个词与“自由地”一样,是中国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人们的一种特殊的记忆。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全国大到制度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是得按“计划”实施。那时候吃顿肉,置件新衣服都得有计划(粮票、布票、肉票)。当然发生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当时国民经济不够发达,物资资源供应不足,人民必须在物资资源的约束下生活。而今天的年轻人,在基本生活物质较充裕的情况下,吃肉、穿衣等事情也基本无须计划。如果非要说有计划的话,那也是时间的计划(有钱却没时间消费)。因为对现在的人们来说食物与布料已充足,而时间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却比以往更加可贵。由此可见,计划是约束条件下进行有效分配与工作的重要办法之一。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进行大生产大发展的时候,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与华罗庚两位前辈在中国推广计划学,以实现国民大生产中的统筹与优化问题。对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二位前辈的《统筹方法及平话》《优选法及平话》以及钱老的《论系统工程论》,与改革初期的《厚黑学》以及目前的《马云自传》一样普及,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只是进行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可以更快地通过生产或者交易规模与信息,专营商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其他环节来快速获得利益。而需要一定理论功底与复杂处理过程的计划方法,虽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统筹与优化实现最终目标,但却慢慢没落。类似一个国力有限的国家或个人可以通过设置缜密的发展策略逐步发展,也可以通过合纵连横、联姻方法得到快速发展。
计划自古就有,古代中国与计划相类似的有谋略、庙算、谋划等,比如“孙子兵法”在国外就翻译成“孙子战略法”“孙子谋略法”,甚至有“庙算多者胜”的著名论断。目前在国际上,计划与战略、规划、策划、日程、安排、优化有着相近的含义,甚至有学者认为计划就是“在头脑中实施”。
本书为什么要提出广义计划学这一命题呢?为什么本书又把这一命题限制于建筑业?笔者并不认为计划学已经完全过时,也不想对传统计划学进行否定。事实上我们提出广义计划学这一命题,是想对目前国内外对计划学的概念逐步细化的这一趋势提出我们的倡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它是一种回归,是战略、规划、策划、优化,是“头脑中的实施”。由此可见,广义计划学的对象可以是国家安全、国家发展,也可以是某一行业、某一事务。对建筑业来说,我们更倾向于研究与阐述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因此,笔者在广义计划学这一大的命题下,又添加了副标题,进行待指与聚集。建筑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其他产业相比,建筑业依然未摆脱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许多工程项目无法在预算内按时、按质、经济、高效地完成。我们目前正处于大变革时代,我国也正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转折期,改革初期的政策与人口红利已被粗放的大规划生产方法消耗殆尽。我们可以预见计划学和建筑事业,无论在数量、规模、内容、方法以及发展速度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曾经,成都饭店还是国内顶级高难度大型建筑项目,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商业综合体得到快速发展。而几年一晃,奥运会系列项目与世博会项目等,动辄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新建项目,标志着建筑业快速过渡到了城市开发与运营级别。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行业协同已跨越地域与时空,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计划与建筑业的实践,人们已深刻感觉到了这种快速惊人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计划。建筑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需要我们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施工计划是广为熟悉的。从业务流程上来说,施工的上流是设计,因此不可避免地大家都考虑到建筑设计计划。住下是采购与加工,或是生产计划、劳动力计划、资金计划、场地计划、材料设备计划、验收计划等。从行业来分,计划又有开发计划、营销计划、设计计划、施工计划、招采计划、资金计划等。然而,不同的计划均有特殊性与独特性,笔者几年前尝试从目标管理的角度,以地产开发的视角提出:地产开发全过程计划,是一种偷懒、粗暴型的计划管理模式,完全忽视各专业、各阶段的计划特征。变计划为节点管控,也是一种在人力、物力极度缺乏的环境下不得而为之,之后风火的全景计划模板也是节点管控的典型做法。其实,从本质来说,建筑业的计划三分天下,以建筑设计为中心,该计划特点是具有迭代特征的以信息流为基础的任务分配与排序。而上则是基本数据与经验的分析与决策任务的分配与排序,之下则是以相对固定的物理逻辑关系为主,辅以大量信息协同的任务分配及排序。
我们已经认识到,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全体利益相关方都是十分必要的。政府、投资主体、参建单位、最终租户、消费者以及公众都受益于高品质前提下的工程建设的快速与高效。而项目的成功实施包括目标、决策、路径和方案聚集下的整体系统。计划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分析统一目标下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和多种多样的生产、决策活动,将美好的理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结合起来,策划与之相适应的、具体而实在的工作路径与协同决策方案,并指导其实现过程(我们简称“目标导航、路径优化”)。因此,可以说,从微观实施方案(比如BIM协同方案)到宏观目标大数据分析等,即从单个BIM技术应用,某一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到项目决策,以至区域规划与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与实施路径等,都属于广义计划的范畴。所有这些,也都有计划工程师的用武之地。虽然在近代社会中分工细密,业务实践受到一定局限,计划已不再囿于单体项目施工计划的范围。当然计划工程师的主要精力还是从事建筑与工程项目的营造策划、协同、组织实施,以及城市新区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优化与统筹。名称未变,而计划工作所包括的内容早已螺旋式地不断发展,大大超过了旧计划工作的领域。
计划的概念必须扩大,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有人提出不会做计划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这样说虽然不全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城市新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践证明,人们应当以总体目标来指导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与成果标准,以指标体系与成果标准来反推确定所有的工作任务集,以目标导航路径优化下的工作任务集为统筹基石进行统一、整体的优化协同决策,并结合落地性的实施技术(比如BIM可视化技术)最终形成实施方案、逻辑流程与时间节点。反过来可以微观方案的研究逐步上溯,深化协同路径,优化目标战略,如此反复不已。这样的方法,我们拟称之为广义计划方法。无论是从更高层次的系统整体出发,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问题作较深入的探索,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众多互相联系的学科群,对它们的了解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从这些由学科群组成的集合科学回过头来看,又可以使我们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基础上扩大和丰富计划工作的思路,使我们有可能从其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序列、层次、秩序和整体组合方式来考虑学科的结构和功能。对计划工作的这方面的尝试,初步称之为“广义计划学”。这里只是它的初步论述。
提出和探讨广义计划学的目的,在于从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进一步认识计划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揭示它的内容之广泛性和错综复杂性。由于广义计划学不是对传统计划工作的否定,故无庸对传统计划中已经明确认识的问题重新赘述。本书着重在目标、统筹、协同、决策、优化等若干问题上对传统计划工作作一定的展拓,有些在目前也只能提出问题,弄清一点、发挥一点。最终意图是通过对方法论的探索,为广义计划学的学术框架提出构想,以利于与同行们共同讨论探索这一问题。
作为一个中国学者,虽然作者的计划理论起源于留学英国攻读博士期间,得益于导师的谆谆教导与作者的所思所学,但也受益于作者留学前在工地数年的一线实践经验,以及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一线计划工作,致力于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因此,本书主要以中国相关领域的问题为研究重点对象,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对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与建设大国在发展转型期相关问题的探索。因为计划是致用之学,即使理论讨论也希望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英国拉夫堡大学Simon Austin教授,Tony Thorpe教授,Andrew Baldwin教授,英国雷丁大学姚润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勇、徐慧、弋理、于海滨,粟向民,陈冰,杨蜀梅,王鹏程,长沙学院杨明宇、王春,济南高新控股李昊,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王杰,华润置地燕现军,李波,钟薛亮,钟明虎,邵俊,秦伟,中英海绿色建筑产业研究院李宗润,张少星以及研究生王永图,李劢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感激。
著 者
2018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