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612422
编辑推荐
自明代至民国(1368—1949)五百八十多年间,浦东地区曾产生了500多位中医,他们中不乏名医大家,如李中梓、艾元美、秦昌遇、秦之桢、王芹生、顾筱岩、秦伯未、陆渊雷等,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是目前国内*本系统记载浦东中医历史的书籍。共分为七个部分:浦东中医人物、浦东中草药堂、浦东中医著作、浦东中医医案医方、浦东地区中药材、浦东中医团体与机构及附录。书中还选录了一些典籍书影和历史街区照片。本书图文并茂,史料翔实,颇具研究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的一种。全书以中医人物和中医草堂为重心,将上海浦东自宋元时期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医人物、中医草堂、中医著作、医案、药方等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整部书稿反映了浦东中医发展历程,浦东中医人物为祖国医学作出的贡献,构成浦东中医文化的华丽篇章,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前 言
中医药历史与中华文明相伴相随 ,绵延数千年的中医史在浦东这块土地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浦东千余年的历史中 ,中医始终与民生相随 ,从有史料的记载开始 ,到浦东地区人口剧增 ,浦东中医展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 ,无论是中医人数的增加 ,还是名家的辈出 ,从中不难看出浦东中医人物为祖国医学所作出的贡献 ,也构成浦东中医文化的华丽篇章。中国中医史中李中梓、李平书、秦伯未、陆渊雷等一批著名岐黄人物都出生在浦东 ,他们精于医术 ,妙手回春 ,勤于著述,传播科学 ,创办学校 ,培育人才 ,他们为祖国医学所作的贡献已载入中医史册,他们的中医著作是悠悠中医历史长河中永恒的经典。不言而喻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档案史志工作者 ,有责任有义务对浦东中医历史加以更多的收集与整理 ,以体现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编撰本书一方面为弘扬中医文化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宋元以来 ,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浦东地域中医药的历史发展变迁和成果,同时也是对当时民众抵御疾病的真实反映。 全书共六章 ,前三章中医人物、中医草堂和中医著作 ,以时间为脉络展示浦东中医发展轨迹。全书以史实说话 ,尊重历史 ,史料主要来源于历代地方志书 ,同时走访部分知情者、相关博物馆、中草药堂旧址 ,查阅了一批古中医书籍 ,精心从数十部历代地方综合性志书和当代中医药、卫生等专业志书中选取历史资料 ,加以梳理筛选 ,并尽可能多地将反映浦东中医人、事、物的史料收录进本书。由此而言 ,这是一部实录性的浦东中医药专题史料汇编。 全书以中医人物和中医草堂为重心 ,共收录浦东中医人物约 1300人,中医草堂 360余家 ,从中可见浦东中医发展的历程。从历代浦东众多的中医人物不辞劳苦 ,冒寒暑 ,顶星月 ,出诊为病家消除病痛 ,救人生命的事迹中 ,不难发现浦东人真善美的特质。他们追求 “不为良相 ,就为良医 ”的志向 ,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实践着医家 “治病救人 ”的宗旨。有的宁愿自掏钱袋为贫病交加者医治 ;有的在行医一方的同时 ,捐资造福乡里 ,他们造桥、修路 ,施善为民 ;有的不求回报投入义诊 ;有的走乡村宅里为病家上门治疗 ;这些生动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称颂和传承。浦东中医人物中还有一批来自于外乡的医界贤人 ,他们到浦东地区行医 ,很快融入浦东大地并安居乐业 ,他们在同行间共同切磋诊脉心得 ,商讨处方用药,乃至出示家传秘方 ,从而一并提高治病的技术。而众多中医草堂的设立 ,则展示浦东人开拓创业的精神 ,明代奚述山开设的 “奚长生中医草堂 ”则是迄今发现的上海地区最早的中医药堂。有些草堂名号延续至今 ,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如养和堂。诸多品种的特制经典中医药物不仅赢得当地百姓良好的赞誉 ,还声名远播江南一带 ,成为广大百姓的生命福音。 祖传师授是以往中医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这种传承与发展使中医薪火绵延不断。世医 ,代代相传 ,三代至数十代都有。世代医家以其独门医术救人无数,世代医家以其秘方而 “一帖 ”灵丹妙药传誉杏林。父子相传 ,祖孙相传 ,师徒相传 ,这种衣钵式的传承在浦东大地延续几百年 ,直至现代中医学校的出现 ,中医人员的培养才得以更加科学的进行。而中西医的结合 ,让病患者得到了更实在的医疗效果。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如今中医药的发展已翻开新的篇章。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 “国家战略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为使中医药复兴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新阶段 ,加快中国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民族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编辑此书之际 ,恰逢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上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医发展战略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期待通过此书 ,让更多的人走近中医 ,了解中医 ,传承中医 ,为百姓美好生活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本书编者的愿望。
评论
还没有评论。